一种换向儿童推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31193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一种换向儿童推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儿童推车领域,特别是一种换向儿童推车。



背景技术:

目前出现了一种能够换向的儿童推车,其包括支架、座兜组件和推杆组件,座兜组件和推杆组件能够相对车架转动180°换向。

但是,由于通常座兜的重心较为靠后,在座兜组件以托架杆为轴转动换向后座兜组件的重转动至车架的前方,导致了前轮承受了较大的载荷,如果前轮为万向轮,在承受了较大载荷后会导致前轮转向不灵活。同时座兜的重心过于靠前以后还会导致车架的重心不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不会给一侧的车轮带来过大载荷的换向儿童推车。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换向儿童推车,包括底部设置有前轮与后轮的底架、设置在所述底架上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托架杆、下部与所述托架杆相连接的推杆组件,以及安装在所述托架杆上端部的座兜组件,所述托架杆与所述底架相转动连接,所述托架杆至少具有两个工作位置,当所述托架杆处于第一工作位置时,所述托架杆的上端部位于其下端部的前方;当所述托架杆处于第二工作位置时,所述托架杆的上端部位于其下端部的后方,所述儿童推车还包括用于将所述托架杆锁定在所述第一工作位置与第二工作位置下的第一锁定装置,所述座兜组件在所述托架杆上具有面朝前的正向使用状态和面朝后的反向使用状态,当所述座兜组件处于正向使用状态时,所述托架杆处于所述第一工作位置;当所述座兜组件处于反向使用状态时,所述托架杆处于所述第二工作位置。

优选地,所述托架杆的下部绕轴心线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第一转轴可旋转地设于所述底架上,当所述托架杆绕所述第一转轴由所述第一工作位置转换为第二工作位置时,所述座兜组件由所述正向使用状态转换为反向使用状态。

进一步优选地,当所述托架杆在所述第一工作位置与所述第二工作位置之间进行转换时,所述托架杆绕所述第一转轴旋转180°。

进一步优选地,当所述托架杆在所述第一工作位置与所述第二工作位置之间进行转换时,所述推杆组件向前翻转至另一位置,在此位置所述推杆组件带动所述托架杆绕所述第一转轴旋转180°。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托架杆为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直杆,所述托架杆的轴心线与所述第一转轴的轴心线之间的夹角为锐角。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托架杆的下端部固定设置有转动块,所述底架的上部设置有连接块,所述转动块与所述连接块通过所述第一转轴相互转动连接。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锁定装置设于所述转动块与所述连接块之间;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推杆组件的下部与所述托架杆的上部相枢轴连接。

优选地,所述座兜组件至少包括座兜本体、用于连接所述座兜本体与所述托架杆的座兜连接座,所述座兜连接座固定地安装在托架杆的上端部。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座兜本体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座兜连接座上。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由于本实用新型能够调节托架杆上端的位置,从而调节座兜组件的重心位置,使得的重心能够始终处于靠后的位置,以减轻前轮过度承压的情况,当前轮为万向轮时也不会出现转向不灵活的情况发生。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其中托架杆处于第一工作状态;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座兜示意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车架示意图

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换向中间状态的示意图;

附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其中托架杆处于第二工作状态;

附图6为现有的座兜换向结构示意图

附图7为现有的座兜换向结构的座兜重心位置示意图。

以上附图中:1、底架;11、前轮;12、后轮;13、连接块14、前轮支杆;15、后轮支杆;2、托架杆;21、转动块;3、座兜组件;31、座兜连接座;32、座兜本体;4、第一锁定装置;5、第一转轴;6、推杆组件;7、第二转轴;a、重心;b、间距。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参见附图1-3所示,一种换向儿童推车,包括底部设置有前轮11与后轮12的底架1、设置在底架1上的托架杆2、下部与托架杆2相连接的推杆组件6、以及安装在托架杆2上端部的座兜组件3。在本申请中,以前轮的方向为前方,后轮的方向为后方。参见附图2所示,座兜组件3具有与托架杆2连接的座兜连接座31,并且,座兜组件3具有一个重心a,本申请中的座兜组件3的重心a均指的是座兜组件3负载(有儿童乘坐)情况下的重心。托架杆2与底架1相转动连接,托架杆2至少具有两个工作位置,当托架杆2处于第一工作位置时,托架杆2的上端部位于其下端部的前方;当托架杆2处于第二工作位置时,托架杆2的上端部位于其下端部的后方,儿童推车还包括用于将托架杆2锁定在第一工作位置与第二工作位置下的第一锁定装置4。

座兜组件3在托架杆2上具有面朝前的正向使用状态和面朝后的反向使用状态,参见附图1所示,当座兜组件3处于正向使用状态时,托架杆2处于第一工作位置;参见附图5所示当座兜组件3处于反向使用状态时,托架杆2处于第二工作位置。

具体地,托架杆2的下部绕轴心线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第一转轴5可旋转地设于底架1上,当托架杆2绕第一转轴5由第一工作位置转换为第二工作位置时,托架杆2绕第一转轴5旋转180°,座兜组件3由正向使用状态转换为反向使用状态。

托架杆2为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直杆,托架杆2的轴心线与第一转轴5的轴心线之间的夹角为锐角。

托架杆2的下端部固定设置有转动块21,底架1包括与托架杆2的下端相连接的连接块13、后部与连接块13连接的前轮支杆14和前部与连接块13连接的后轮支杆15,转动块21与连接块13通过第一转轴5相互转动连接。

第一锁定装置4设于转动块21与连接块13之间;转动块21上设置有用于解锁第一锁定装置4的解锁拉手,通过解锁拉手可以方便地解锁托架杆2,方便托架杆2在第一工作位置与第二工作位置之间的切换。

推杆组件6的下部与托架杆2的上部相枢轴连接。

座兜组件3至少包括座兜本体32、用于连接座兜本体32与托架杆2的座兜连接座31,座兜连接座31固定地安装在托架杆2的上端部,座兜本体32可拆卸地连接在座兜连接座31上。

如将现有的座兜换向结构运用到本实施例的推车中则如附图6所示,托架杆2竖直设置,并且绕竖直的第一转轴5转动。如附图7所示,当座兜组件3换向时候,座兜的重心a自推车的后部换向到推车的前部,会导致前轮的承压较变大,从而导致前轮的万向轮转动不灵活。

本实施例的推车的托架杆2从第一工作位置转动到第二工作位置时,托架杆2与设置在托架杆2上的座兜组件3均相对于底架1转动180°。而本实施例的推车的托架杆2为倾斜设置,其上端、下端在水平方向的投影具有间距b,使得座兜组件3的重心a在第一工作位置时相比现有换向推车座兜的重心a更为靠前了两倍的间距b;当托架杆转动180°处于第二工作位置时,即座兜换向以后,座兜组件3的重心a相比现有推车座兜的重心a更为靠后了两倍的间距b,以减轻推车前轮11过度承压的情况,当前轮11为万向轮时,不会出现万向轮转向不灵活的情况。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