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滑板车的转向装置以及滑板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56833阅读:4192来源:国知局
一种滑板车的转向装置以及滑板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滑板车,尤其涉及一种滑板车的转向装置以及应用该转向装置的滑板车。



背景技术:

滑板车的起源1993年,一位名叫Sieghartstxaka的德国工程师为解决自己交通困扰,将两个滑板车轮安在一块铝片上,然后把一有伸缩性能的金属扶手加在滑板车上。他用数月的时间将其改良后,每日载他到火车站上班。在他踏着手扶滑板车上班之初,却遭到了所有人——包括路人和同事的鄙视。但没过多久,一位投资人找上门来,他认为这种手扶滑板车具有非常的市场机会。他乐意投资生产这项“伟大的发明”。于是,数年前,滑板车风靡欧美,5年之后,又来到了中国。现常见的滑板车,通常是通过转动转向杆来带动滑板车运动,从而实现滑板车的转向,在转向完成后,再利用人为回转转向杆以进行直线行走,这种滑板车操作繁琐,无法自动回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所涉及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滑板车的转向装置以及滑板车。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滑板车的转向装置,包括转向轮支架、中心轴和复位弹簧,所述中心轴与转向轮支架相连接,且所述转向轮支架在外力作用下可绕中心轴的轴线转动,所述复位弹簧设有连接杆和形变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转向轮支架相连接,另一端固定连接在形变杆上,所述形变杆固定连接中心轴,当所述转向轮支架在外力作用下绕中心轴的轴线转动时,所述转向轮支架带动连接杆也发生动作,进而连接杆使得形变杆发生变形产生弹性势能,当外力消失时,所述形变杆释放弹性势能使得转向轮支架复位。

优选地,所述中心轴上还安装有固定套,所述形变杆嵌合在固定套上,所述连接杆穿过设置在固定套上的通孔插入到转向轮支架上。

优选地,所述转向轮支架上设置有轴承孔,所述轴承孔内安装有轴承,所述轴承的内圈与中心轴相连接。

优选地,位于所述轴承孔的端面上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具有沿轴承孔圆周方向延伸的宽度以及沿轴承孔轴线方向延伸的高度。

优选地,所述中心轴的一端安装有限位螺母用于限制轴承的轴向窜动。

优选地,包括有2根复位弹簧,每一根所述复位弹簧的形变杆均嵌合在固定套上,位于所述固定套上设置有用于压住复位弹簧的压片,每一根所述复位弹簧的连接杆均穿过设置在固定套上的通孔插入到转向轮支架上。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滑板车,包括如上任一所示的转向装置,所述转向轮支架上还安装有转向轮,所述中心轴连接车把手,所述车把手还连接有踏板。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低,通过复位弹簧的结构设置使得在转向时可以自动回位,同时由于转向时转向轮支架是整体转动,从而转向轮支架与转向轮之间是一体的,两者无互相运动,使得转向轮与转向轮支架之间的连接可靠性大为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滑板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转向装置的爆炸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又一种实施例的滑板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转向装置的爆炸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4所示,一种滑板车,包括转向装置,所述转向轮支架1上还安装有转向轮7,所述中心轴2连接车把手8,所述车把手8还连接有踏板9。滑板车的转向装置,包括转向轮支架1、中心轴2和复位弹簧3,所述中心轴2与转向轮支架1相连接,且所述转向轮支架1在外力作用下可绕中心轴2的轴线转动,所述复位弹簧3设有连接杆31和形变杆32,所述连接杆31的一端与转向轮支架1相连接,另一端固定连接在形变杆32上,所述形变杆32固定连接中心轴2,当所述转向轮支架1在外力作用下绕中心轴2的轴线转动时,所述转向轮支架1带动连接杆31也发生动作,进而连接杆31使得形变杆32发生变形产生弹性势能,当外力消失时,所述形变杆32释放弹性势能使得转向轮支架1复位。

所述中心轴2上还安装有固定套4,所述形变杆32嵌合在固定套4上,所述连接杆31穿过设置在固定套4上的通孔插入到转向轮支架1上。

所述转向轮支架1上设置有轴承孔11,所述轴承孔11内安装有轴承5,所述轴承5的内圈与中心轴2相连接。

位于所述轴承孔11的端面上设置有限位块12,所述限位块12具有沿轴承孔11圆周方向延伸的宽度以及沿轴承孔11轴线方向延伸的高度。

所述中心轴2的一端安装有限位螺母6用于限制轴承5的轴向窜动。

如图4所示,其中包括有2根复位弹簧3,每一根所述复位弹簧3的形变杆32均嵌合在固定套4上,位于所述固定套4上设置有用于压住复位弹簧3的压片41,每一根所述复位弹簧3的连接杆31均穿过设置在固定套4上的通孔插入到转向轮支架1上。相比图2的转向装置,其多了一根复位弹簧3,因此复位能力更强,响应更快,产品可靠性更高,在一根损坏后,还能继续使用。

以上说明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使得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完整的实施本方案,但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这些都是不具有创造性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1条留言
  • 访客 来自[未知地区] 2020年03月29日 22:21
    13631110381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