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装式车用雪橇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90839阅读:394来源:国知局
快装式车用雪橇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雪橇板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快装式车用雪橇板。



背景技术:

轮式车辆,尤其是野外作业的车辆,当遇到草地、沙地、雪地、河滩等柔性复杂路况时,通过性非常差,车轮容易打滑或陷入路面中;而履带式车辆在这些柔性复杂路况下通过性良好,但是在正常的公路路况下,履带式车辆存在速度慢、能耗高、破坏路面的缺点。

因此,为了提高现有轮式车辆对柔性复杂路况的通过性,轮式车辆可通过加装车用雪橇板实现,但是现有技术的车用雪橇板结构复杂、安装或拆卸十分繁琐、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和缺陷,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快装式车用雪橇板,结构简单、可实现快速安装,且生产成本低、安全可靠。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快装式车用雪橇板,包括:滑板和固定连接在所述滑板上与车轮配合的安装套筒,所述滑板前端向上翘起设置有拱形头,保证滑板在各种柔性路面的通过性,而不会陷入柔性路面中。所述安装套筒贯通开设有缺口,所述安装套筒还设有限制其左右滑动的弧形挡片。本方案的车轮嵌套式安装在安装套筒内;缺口的宽度略大于轮叉的宽度,该设置是为了安装时雪橇板能快速地套入,弧形挡片卡装在轮叉的两条叉臂之间,其宽度等于或略小于轮叉的宽度,用于避免安装套筒与车轮发生相对滑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安装套筒内径小于车轮的直径。安装套筒与车轮间为过盈配合,该紧配合的设计使安装套筒和车轮的连接更加稳固。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安装套筒宽度不小于车轮宽度。安装套筒与车轮通过摩擦力连接固定,接触面积越大,摩擦力越大,两者的连接更加稳定。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安装套筒内腔为圆弧型。车轮为圆形结构,安装套筒设计成圆弧形的内腔,其与车轮的接触面积最大。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安装套筒与所述滑板表面接触的前后两侧分别设置有导流槽,所述导流槽在行驶风力的作用下可将滑板表面的液体导流到滑板外侧。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流槽的截面为弧形或三角形,该截面形状导流效果最好,不容易发生堵塞。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滑板前后两侧分别装设有加强筋板,使滑板不易折断或者折弯。

优选的,所述滑板中轴线上与安装套筒配合的前后两侧分别装设有一块加强筋板。该方案不仅加强了雪橇板的强度,使其满足实际路况的需要,而且材料最为节省、制造成本最低。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滑板和安装套筒一体制造成型,一体式的加工保证了加工的精度尺寸和连接处的质量,产品更加经久耐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安装套筒内腔设置有防滑纹。防滑纹的设计使安装套筒和车轮的连接更为紧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快装式车用雪橇板,采用安装套筒和车轮套设安装的结构,其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快捷,且生产成本低;还设置有弧形挡片,限制其滑动,使安装固定更加稳固可靠。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快装式车用雪橇板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2是图1另一个视角的结构图。

图3是图1与车轮装配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滑板; 11、拱形头;

12、导流槽; 13、加强筋板;

2、安装套筒; 21、缺口;

22、弧形挡片; 23、防滑纹;

4、车轮; 5、轮叉;

51、叉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照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快装式车用雪橇板的结构图,包括滑板1和固定连接在所述滑板1上与车轮4配合的安装套筒2,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车轮4嵌套式安装在安装套筒2内;所述滑板1前端向上翘起设置有拱形头11,保证滑板1在各种柔性路面的通过性,而不会陷入柔性路面中;所述安装套筒2贯通开设有缺口21,缺口21的宽度略大于轮叉5的宽度,该设计能在安装时使车轮4可以快速地套入雪橇板,且缺口21的宽度设置为较小,可避免运行中车轮4从缺口21中脱出;所述安装套筒2还设有限制其左右滑动的弧形挡片22,弧形挡片22卡装在轮叉5的两条叉臂51之间,其宽度等于或略小于轮叉的宽度,限制了左右运动的自由度,避免安装套筒2与车轮4发生相对滑动。

优选的,为了使安装套筒2与车轮4间的连接更为紧固,本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套筒2内径设计为小于车轮4的直径,安装套筒2与车轮4间为过盈配合。进一步的,所述安装套筒2宽度不小于车轮4宽度,在不干涉其他运动部件的情况下,两者的接触面积越大,摩擦力越大,两者的连接更加稳定。此外,安装套筒2内腔为圆弧型,与车轮4为圆形结构配合,接触面积最大。

进一步的,安装套筒2与所述滑板1表面接触的前后两侧分别设置有导流槽12;本实施例中,所述导流槽12的截面为弧形或三角形,该截面形状导流效果最好;导流槽12的作用是:在行驶风力的作用下可将滑板12表面的液体导流到滑板12外侧,保护滑板12。

滑板1前后两侧还分别装设有加强筋板13。本实施例中,滑板1中轴线上与安装套筒2配合的前后两侧分别装设有一块加强筋板13,使滑板不易折断或者折弯,且在满足实际路况的需要的同时材料最为节省、制造成本最低。

滑板1和安装套筒2一体制造成型,一体式的加工不仅保证了加工的精度尺寸和连接处的质量,美观实用;而且整体抗弯抗扭能力强,使产品更加经久耐用。更为优选的,所述安装套筒2内腔设置有防滑纹23,增加了安装套筒2内腔的粗糙度,使安装套筒2和车轮4的连接更为紧固。

采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快装式车用雪橇板,采用安装套筒嵌套式安装在车轮上的设计,配合便于安装而设计的缺口,其结构简单、安装快捷,适用于轮式车辆在柔性路面通过时加装使用;利用过盈配合将车轮和雪橇板进行连接,配合弧形挡片对其连接进行二次限制,使安装更加稳固可靠;加强筋板使雪橇板结构更加使坚固,不易折断或者折弯;导流槽使滑板表面可能接触到的液体导流至滑板外侧,减少滑板表面的额外负载,且保护滑板不受液体的长期腐蚀。

以上具体结构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了具体的说明,但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种种的等同变形或者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形或者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