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车辆的带有车门开口的侧向组件及相关联的组装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372237发布日期:2018-12-22 08:48阅读:247来源:国知局
机动车辆的带有车门开口的侧向组件及相关联的组装方法与流程

已知的装置使得当侧门接近其关闭位置然后到达其关闭位置时,可以使每个侧门定心和/或锁定。已知的装置通常相对于车门的开口在车身壳体侧板的上部或下部组装、或者甚至在车辆的在这些车门的整个高度上插入在前侧门与后侧门之间的中柱处组装。

在一些配置中,期望省去中柱,而同时保持单独打开车辆的前排乘员的出入口和后排乘员的出入口的可能性。因此,需要设计前门和后门彼此直接抵靠的车辆。

于是出现了知道在何处安排两个车门的定心和/或锁定点的问题。这些定心和/或锁定点还尤其必须能够确保两个车门的外表面在关闭时二者之间的良好连续性、以及两个车门沿着其会合线的极限的良好配合。

已知没有中柱的车辆,该车辆设置有沿着车门的顶部框架和底部框架的锁定撞件,并且车门的定心例如是通过在车身壳体侧板中形成的轨道确保的。于是,用作定心构件的轨道通常在竖直方向上相对于最接近的例如位于车门的开口的周边上的一个或多个关闭撞件偏移地定位。

由于轨道的尺寸以及容纳轨道和撞件两者的车身壳体侧板部分的范围,在车辆的组装中可能容易产生与车门的不同定心/锁定元件的期望相对位置相关的尺寸差异。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用于一对侧门的定心和/或锁定系统,该定心和/或锁定系统适用于没有中柱的车辆,该系统使得可以简化车辆的组装,同时减小在组装的车辆上与不同定心和/或锁定元件之间的期望相对位置相关的尺寸差异。

为此,提出了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车身侧板组件,该车身侧板组件包括带双舱室的车身壳体侧板,该双舱室旨在在该双舱室的空区域中在没有中柱的情况下共同接纳该车辆的彼此抵靠地关闭的两个侧门。该组件包括:

-在该舱室上方附加到该车身壳体侧板上的件、或在该舱室下方附加到该车身壳体侧板上的件,该件被固定到该车身壳体侧板上以延伸超过该车身壳体侧板;

-组装在该附加的件上的第一车门定心和/或固定元件;

-组装在该附加的件上的第二车门定心和/或固定元件。

该附加的件组装在该车身壳体侧板上,以允许第一车门关闭然后锁定和/或定心在该第一元件上,并且以允许第二车门关闭然后锁定和/或定心在该第二个元件上。

“在该舱室上方附加到该车身壳体侧板上的件”或“在该舱室下方附加到该车身壳体侧板上的件”应理解为该件完全位于舱室的顶侧或底侧,而不是竖直连接舱室的顶部和底部。根据一个实施例,定心元件可以直接组装在附加的件上。直接组装应理解为定心元件基本上由附加的件支撑,定心元件可以通过第三方固定元件固定到该附加的件上。因此,当组装车辆时,可以提供已经包括旨在用于与附加的件相关联的定心元件的孔和/或固定元件的子组件。

根据有利实施例,该附加的件包括中空本体框架部分,该中空本体框架部分从该车身壳体侧板向外侧向地延伸凸出,尤其是通过该本体框架的第一面和通过该本体框架的第二面,该两个面基本上是竖直的并且被转向而彼此相对。另外,该第一车门定心和/或固定元件被组装该本体框架的该第一面,并且该第二车门定心和/或固定元件组装在该本体框架的该第二面上。

有利的是,本体框架(在竖直方向上来讲)位于第一车门与第二车门之间形成接触线或条带的边界的下方(该两个车门实际上不被任何中柱分开)。

基本竖直的表面应理解为该表面的法线相对于水平几何平面形成至多30°、有利地至多20°的角。

该两个基本竖直的面可以通过至少一个第三部分表面连接,该第三部分表面沿着该两个面中的每一个面的基本水平的侧边延伸,并且还沿着这两个面中的每一个面的基本竖直的侧边延伸。

在某些实施例中,基本水平的、相应地基本竖直的侧边可以是与竖直方向局部相切、相应地与水平方向局部相切的那一侧边,或者甚至与形成相对于所述水平和竖直方向小于或等于30°的角的方向局部相切。

有利的是,该车身壳体侧板包括钻有开口的金属板侧板,该附加的件从该车身壳体侧板的内侧穿过该开口插入安装。内侧应理解为相对于汽车内部位置的内侧。

优选地,该侧板可以包括在该开口的边缘处的折叠边缘,该折叠边缘包括形成相对于该车辆的前进方向的邻接部的平面部分,并且该附加的件可以组装成压在该平面部分上。有利的是,本体框架以面在面上的方式将这些基本竖直的面中的一个面的一部分压在折叠边缘的平面部分上。

该本体框架可以进一步包括沿着这些竖直面中的一个面的至少一部分延伸的第一凸缘。该本体框架可以包括沿着这些竖直面中的另一个面的至少一部分延伸的第二凸缘。该第一凸缘和该第二凸缘可以有利地相对于竖直面形成某一角度从而使这些凸缘朝向该本体框架的外侧分开。因此,针对附加的件在开口中的给定插入深度,凸缘可以抵靠开口的边缘。有利的是,本体框架可以包括沿着第三部分表面延伸的第三凸缘,也针对在开口中的给定插入深度而阻挡该件。

该附加的件被定位在旨在支撑该车辆的这些车门之一的水平导轨的端部附近。靠近附近应该是使得在轨道上滑动的车门可以定心/附接在附加的件的这些定心元件之一上。

根据一个实施例,该第一定心元件可以是旨在用于滑动门的定心元件,并且该第二定心元件可以是能够使摆动门锁定的元件。

根据另一个实施例,两个元件可以被设计成允许每个元件锁定摆动门,然后两个车门例如沿相反方向打开。

根据特定实施例,该本体框架可以通过局部附加材料,然后冲压或成形为与该车身壳体侧板成一体而形成。有利的是,本体框架的部分局部地比本体框架的部分周围的车身壳体侧板厚(至少厚1.25倍)。

在本发明的背景下,还提出了一种用于组装没有中柱的车辆的方法,该方法尤其包括以下步骤:

-提供车身壳体侧板部分,

-提供中空本体框架部分,该中空本体框架部分被配置成相对于该车身壳体侧板形成凸出部,并且被配置成用于支撑第一车门定心和/或锁定元件、以及第二车门定心和/或锁定元件,这些元件旨在用于连续的车门,

-在该本体框架中钻孔,孔使得能够定位这些车门定心和/或锁定元件,

-将该本体框架组装在该车身壳体侧板部分上,

-将该车身壳体侧板组装在该车辆上。

在将该本体框架组装在该车辆上之前钻这些孔,或者如果在没有钻孔的情况下完成此组装,则以等效的方式组装这些定心元件的至少一部分。

通过阅读单纯作为非限定性实例并参见附图所给出的以下说明将明了本发明的若干目标、特征和优点,在附图中:

-图1是从车辆侧面看的根据本发明的车身侧板组件的视图;

-图2是从车辆的相同侧面观察的图1的侧板组件的一部分的透视细节图;

-图3是图1和图2的侧板组件的几个部件的示意性透视分解图;

-图4是图3的子组件处于部分组装位置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5是属于图1至图4的侧板组件的子组件在其组装在图1至图4的侧板组件中之前的视图。

如图1中展示的,在此示出了在与车辆关联的参考系中的用于机动车辆的车身侧板组件(标记为1),该参考系包括指向车辆后部的水平轴线x、横向轴线y、以及向上指向的竖直轴线z。此侧板组件包括车身壳体侧板部分3,该车身壳体侧板部分围绕开口形成旨在接纳车辆的两个侧门(未表示)的双舱室2,该两个车门被设计成沿着在双舱室2的空区域中限定的假想线5彼此抵靠关闭。因此,双舱室2不会被任何中柱中断,在其他情况下该中柱将连接双舱室2的底部凸缘和顶部凸缘。

典型地,可以选择将这种双舱室用于以下车辆,该车辆包括通过围绕朝向双舱室的前部定位的基本竖直的轴线旋转的摆动前门开口、并且还包括通过沿接近轴线x的方向滑动以抵靠摆动前门而关闭的滑动侧门。

在所展示的实例中,双舱室2典型地位于两个车轮拱板6之间,这些车轮拱板中的一个对应于前车轮,而另一个对应于车辆的后车轮。为了引导滑动后门(未表示)的位移,车身壳体侧板3承载了在车门的假想会合线5后面延伸的底部导轨4。侧板组件包括附加的件7,该附加的件组装在车身壳体侧板3上,以便形成凸出部,该凸出部沿方向y(在横向方向上来讲)朝向车辆的外侧延伸超过车身壳体侧板3,并且沿方向z朝向双舱室2的开口的中心竖直延伸超出。

在附加的件7上安装有:第一定心元件8,该第一定心元件旨在使滑动后门(未表示)定心(以及能够锁定);以及第二定心元件9,该第二定心元件被基本上安排在由附加的件7形成的凸出部的另一侧(相对于车辆的前后轴线x),并旨在允许使旨在用于相同双舱室2的前侧门(未表示)锁定和/或定心。

因此,通过使用相对于车身壳体侧板3的一般尺寸的有限尺寸的附加的件,所述承载定心和/或固定元件的件对于获得两个车门之间的良好相对定位是至关重要的,尺寸偏移是受限的。

使得可以将定心元件8和9组装在件7上的一些附接构件甚至可以在将附加的件7组装在车身壳体侧板3上之前定位。因此简化了定心元件在必须容纳其的金属板部分上的组装和定位。

图2示出了与图1共有的元件,同样的元件用同样的参考标记指示。如在图2中可以更清楚地看到的,附加的件7包括:中空本体框架部分10,该中空本体框架部分相对于车身壳体侧板3朝向车辆外侧凸出离开,以便限定本体框架的第一基本竖直的面11;以及本体框架的面向第一基本竖直的面的第二基本竖直的面12。第一定心/锁定固定元件8和第二定心/固定元件9分别组装在基本竖直的面11和12上。

作为实例,在此第一定心/固定元件8包括拧接到螺母24(图5中可见)上的板,这些螺母被焊接到本体框架10的内表面上,并且该第一定心/固定元件包括定心孔,滑动门的凸耳可以在滑动门结束其基本上沿着轴线x的位移轨迹时被引入该定心孔中。

因此,第一定心元件8可以使滑动门在横向轴线y和竖直轴线z两者上定心。第二定心元件9可以例如包括撞件,该撞件使得可以钩住前门的锁定夹(未表示)。在这种锁定中,前门在轴线y和轴线z上也进行了定心。第二定心元件安装在可调节板(图5中可见)上,在此该可调节板预组装在本体框架10的内表面上。

图3和图4示出了在车身壳体侧板3上组装附加的件7的原理。如可以在图3中看到的,车身壳体侧板3钻有开口18,该开口被配置成能够穿过此开口从车辆的内侧插入附加的件7的中空本体框架部分10。附加的件7尤其在轴线y上从车辆、从开口18的周边向外延伸。在所展示的实例中,开口18再结合开口14(在该开口后面组装滑动后侧门(未表示)的底部导轨4)。因此,滑动后门的引导元件(未表示)可以从车身壳体侧板3的外侧面插入到导轨中。

车身壳体侧板3的开口18由折叠边缘20界定,该折叠边缘在基本上平行于几何平面y-z的平面中形成支承平面。因此,本体框架10部分的一个基本竖直的面(在此为面12)可以以面在面上的方式抵靠在折叠边缘20上。本体框架10的支承面12和折叠边缘20可以钻有组装孔25,从而使得可以例如通过还可以用于固定定心元件8或9中之一的组装构件来固定折叠边缘20和支承面12。

本体框架10部分可以有利地在其组装在车身壳体侧板3上之前钻有专用于安装第一定心元件的组装孔、并且还钻有专用于第二定心元件的组装孔25。由于孔是在尺寸减小(与车身壳体侧板3的尺寸相比)的件上钻出的,因此专用于第一定心元件的孔和专用于第二定心元件的孔的相对位置的精度可以得到改善。

有利的是,为了在本体框架10内部形成容积以允许触及本体框架的与外部面11和12相对应的内部面,面11和12由第三部分表面13分开。第三部分表面13沿着两个面11和12中的每一个面的至少一个基本水平的侧边16和至少一个基本竖直的侧边17延伸。因此在本体框架10内部形成了可触及容积,该可触及容积足以执行使用孔25定心的预定位和组装元件的安装。

在将附加的件安装在车身壳体侧板上之前,这些面中的一个面11还可以钻有定心孔26,从而使得可以容纳滑动门的定心凸耳。同样,在尺寸减小的件上制造定心孔26使得可以提高旨在用于双舱室的前门和后门的相对定位的尺寸精度。

如可以在图5中看到的,孔25可以容纳例如焊接在中空本体框架部分10内的并且旨在容纳第一定心元件8的固定螺钉的固定螺母24。与焊接螺母一起或单独地,这些面中的一个面可以包括可调节板19,该可调节板包括旨在基本上面向本体框架10的孔25定位的固定孔。这种可调节板包括例如通过可塑性变形的舌片29彼此连接的预固定部分27和组装部分28。

为了便于附加的件7相对于车身壳体侧板3的定位,本体框架10的周边15包括第一折叠凸缘21,该第一折叠凸缘被折叠以便以面在面上的方式压在开口18的周边上,以限制本体框架10沿轴线y穿过开口18前移。

在此,第一凸缘21竖直布置,以便沿着第二竖直面12延伸。本体框架10可以包括沿着两个竖直面中的另一个面(在此为竖直面11)竖直延伸的第二折叠边缘22。

本体框架可以包括第三折叠边缘23,该第三折叠边缘基本上沿水平方向、与竖直面11和12成直角地延伸。

第一折叠边缘21、第二折叠边缘22、以及第三折叠边缘23各自有利地包括至少一个部分,该至少一个部分在与轴线y基本上成直角的平面中延伸,以便限定本体框架10穿过开口18的最大前移的位置。

凸缘21、22、23可以用作焊接区域,这些焊接区域用于将附加的件7焊接到车身壳体边缘3上。

根据本发明的车身侧板组件使得可以确保旨在使车辆的车门定心和锁定的固定元件的定位精度和机械坚固性。通过使用附加的件7,实际上可以改变附加的件与车身壳体边缘3之间的金属板的厚度,并且因此从保持定心元件的区域的增加的刚度中受益,这些定心元件旨在使车辆的车门定心和锁定。

本发明并不受限于这些描述的示例性实施例并且可以被分解成大量变体。附加的件可以插入车辆的两个摆动门之间、甚至插入在两个滑动车门之间。容纳附加的件的孔18可以包括折叠边缘,该折叠边缘沿着除了竖直平面之外的平面延伸。其可以包括若干折叠边缘,例如布置在彼此成直角的平面中、或者布置在开口18的任一侧的两个基本上平行的平面上。在一些实施例中,甚至在附加的件7被固定在车身壳体侧板3之前,车门定心或锁定元件可以预先组装在该附加的件上。

通过形成相对于车身壳体侧板的凸出部,附加的件可以朝向该舱室该孔的中心延伸超过车身壳体侧板,其不是车辆的向外侧向凸出部。附加的件可以向上延伸超过车身壳体侧板(如果它位于双舱室下方)或向下延伸超过车身壳体侧板(如果它位于双舱室上方),而不会穿过车身壳体侧板的竖直部分。根据另一个变体实施例,附加的件3可以朝向车辆外侧延伸超过车身壳体侧板,而不会穿过车身壳体侧板的水平部分。

最后可以设想变体实施例,根据这些实施例,车身壳体侧板本身将包括中空本体框架部分,该中空本体框架部分包括两个平行面,每个平行面容纳两个不同车门的定心和/或固定元件而没有中柱,同样,中空本体框架部分包括组装孔,在安装中空本体框架之前,在此穿过两个平行面在车身壳体侧板上、在车辆上产生这些组装孔。此实施例例如可以是有利的:车身壳体侧板3由具有聚合物基体的复合类型的材料制成。通过解释该部分10被表示为车身壳体侧板3的一部分,此实施例可以对应于图4。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