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收合操作简便的儿童推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02064发布日期:2019-01-05 08:48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一种收合操作简便的儿童推车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婴幼儿产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收合操作简便的儿童推车。



背景技术:

儿童推车可用于供婴幼儿乘坐,从而无需父母抱孩子。儿童推车包括前脚管、枢接于前脚管后侧的后脚、枢接于前脚管前侧或合适位置的座椅,座椅与前脚管之间设置有用于限制两者相对旋转的座椅锁定机构,后脚与前脚管之间设置有用于限制两者相对旋转的后脚锁定机构,对应的,儿童推车上还设置有用于释锁座椅锁定机构的座椅释锁装置、用于释锁后脚锁定机构的后脚释锁装置,且该两释锁装置为两个单独分开设置的装置。从而要收合推车时,得先后分两次去分别操作座椅释锁机构与后脚释锁机构,这样才能释锁座椅锁定机构以及后脚锁定机构,使得座椅、后脚相对前脚管旋转而收合。

上述设置方式使得整个推车的收合操作非常繁琐,这对于抱着孩子的父母来说是一件非常吃力的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点,提供一种收合操作简便的儿童推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收合操作简便的儿童推车,包括前脚管、前端枢接于所述前脚管后侧的后脚、枢接于所述前脚管的座椅,所述后脚前端与前脚管之间设置有用于限制两者相对旋转的后脚锁定机构,所述座椅与前脚管之间设置有用于限制两者相对旋转的座椅锁定机构,所述儿童推车还包括下端滑动连接于所述前脚管内的推把杆、与所述后脚锁定机构配合设置的后脚释锁件、与所述座椅锁定机构配合设置的座椅释锁件,所述后脚释锁件滑动设置于后脚与前脚管之间,所述座椅释锁件滑动设置于座椅与前脚管之间,所述后脚释锁件的前端与座椅释锁件远离座椅的一端伸入所述前脚管内,所述推把杆下端设置有主驱动件,所述主驱动件下端朝向后脚释锁件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驱动斜面,朝向座椅释锁件的一侧设置有第二驱动斜面,对应的,所述后脚释锁件前端的对应侧设置有与第一驱动斜面相配合的第一斜面,所述座椅释锁件伸入前脚管内的一端的对应侧设置有与所述第二驱动斜面相配合的第二斜面。

所述儿童推车还包括相对固定连接于所述前脚管上的固定座,所述固定座包括相对固定连接或相对固定套设于所述前脚管上的主固定部、自所述主固定部往后延伸的后固定部;所述后脚包括后脚连接座以及前端连接于所述后脚连接座的后脚管,所述后脚连接座与所述后固定部后端枢接,所述后脚锁定机构设置于所述后脚连接座与后固定部之间。

所述后脚释锁件包括第一驱动件、设置于所述第一驱动件后侧与后脚锁定机构之间的第一转接件,所述第一斜面设置于所述第一驱动件前端;所述第一驱动件后端设置有第三斜面,对应的,所述第一转接件设置有与所述第三斜面相配合的第四斜面。

所述前脚管后侧管壁设置有第一过孔,所述主固定部后侧设置有第一穿孔,所述后固定部上设置有对应的前后延伸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过孔、第一穿孔与第一通孔相通而形成一第一通道,所述第一驱动件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一通道内,且第一驱动件前端经第一通道伸入前脚管内。

所述后脚连接座前端间隔设置有左右两第一枢接部,所述后固定部后端设置有第二枢接部;或,所述后固定部后端间隔设置有左右两第一枢接部,所述后脚连接座前端设置有第二枢接部;所述第二枢接部枢接于所述两第一枢接部之间,所述后脚锁定机构设置于所述两第一枢接部与第二枢接部之间;所述第二枢接部中间设置有左右延伸的且与所述第一通道后端相通的第一容置孔,所述第一转接件对称设置有左右两个,左右两所述第一转接件可相对左右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置孔的左右两侧内;所述第一驱动件后端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所述第三斜面,对应的,所述左右两第一转接件的相对侧分别设置有所述第四斜面;或,所述第一驱动件包括第一联动件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联动件与第一转接件之间的第二联动件,所述第一联动件前端设置有所述第一斜面,所述第二联动件后端两侧分别设置有所述第三斜面,且所述第二枢接部于朝向第一通道的位置设置有连通所述第一通道与第一容置孔的第一连通孔。

所述后脚锁定机构包括左右两第一齿轮、左右两第一弹簧、两分别设置于所述两第一枢接部相对侧的第一齿槽、两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枢接部左右两侧的第二齿槽,所述第二枢接部左右两侧的第一齿槽与所述第一容置孔左右相通;每一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一弹簧设置于同侧的第一齿槽与第二齿槽之间,且第一弹簧设置于第一齿轮与第一齿槽底壁之间,在两第一弹簧的作用下,所述两第一齿轮分别同时与同侧的第一齿槽、第二齿槽啮合。

所述固定座还包括自所述主固定部往外延伸的前固定部;或,所述儿童推车还包括相对固定连接于所述前脚管上的第二固定座,所述第二固定座包括相对固定连接或相对固定套设于前脚管上的第二主固定部、自所述第二主固定部往外延伸的前固定部;所述座椅设置有座椅连接座,所述座椅连接座与前固定部远离前脚管的一端枢接,所述座椅锁定机构设置于所述前固定部与座椅连接座之间。

所述座椅释锁件包括第二驱动件、设置于所述第二驱动件与座椅锁定机构之间的第二转接件,所述第二斜面设置于所述第二驱动件远离所述第二转接件的一端;所述第二驱动件朝向第二转接件的一端设置有第五斜面,对应的,所述第二转接件设置有与所述第五斜面相配合的第六斜面。

对应所述前固定部的延伸方向,所述前脚管管壁上设置有第二过孔,所述主固定部或第二主固定部于对应位置设置有第二穿孔,所述前固定部沿着延伸方向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过孔、第二穿孔以及第二通孔相通而形成一第二通道;所述第二驱动件可相对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二通道内。

所述前固定部远离前脚管的一端间隔设置有左右两第三枢接部,所述座椅连接座下侧设置有第四枢接部;或,所述座椅连接座下侧设置有左右两第三枢接部,所述前固定部远离前脚管的一端设置有第四枢接部;所述第四枢接部枢接于所述两第三枢接部之间,所述第四枢接部中间设置有水平延伸的且与所述第二通道相通的第二容置孔,且所述第四枢接部于朝向第二通道的位置设置有连通所述第二容置孔以及第二通道的第二连通孔,所述第二转接件设置有两个,两所述第二转接件分别可相对水平移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二容置孔内,且所述两第二转接件的相对侧分别设置有所述第六斜面;所述第二驱动件包括第三联动件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三联动件与第二转接件之间的第四联动件,所述第三联动件远离第四联动件的一端设置有所述第二斜面,所述第四联动件朝向第二转接件一端两侧分别设置有所述第五斜面;或,所述第二驱动件设置为整体式。

所述座椅锁定机构包括左右两第二齿轮、左右两第二弹簧、分别设置于所述左右两第三枢接部相对侧的第三齿槽、分别设置于所述第四枢接部两侧的第四齿槽,所述两侧的第四齿槽与第二容置孔相通,每一所述第二齿轮与第二弹簧设置于同侧的第三齿槽与第四齿槽之间,且第二弹簧设置于第二齿轮与第三齿槽底壁之间,在两第二弹簧的作用下,所述两第二齿轮分别同时与同侧的第三齿槽、第四齿槽啮合。

所述推把杆与前脚管之间设置有用于限制两者相对滑动的推把杆锁定机构。

所述推把杆锁定机构包括安装座、按钮、第三弹簧、锁定销,所述安装座固定连接于所述前脚管上侧,且所述安装座设置有安装槽,所述按钮连接于安装槽,按钮中部与安装槽侧壁枢接,从而形成为跷跷板式,且所述第三弹簧设置于按钮一侧与安装槽底壁之间,锁定销一端与按钮另一侧连接;所述安装槽底壁以及前脚管管壁上设置有对应的穿孔,所述推把杆或主驱动件朝向所述穿孔的一侧设置有一个或多个锁定孔;在第三弹簧的作用下,所述锁定销另一端依次穿过安装槽底壁以及前脚管管壁上的穿孔后插入一所述锁定孔内。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这种设置,使得当要收合本发明推车时,只需往下移动推把杆,即可驱动所述后脚释锁件以及座椅释锁件滑动而分别去释锁后脚锁定机构与座椅锁定机构,此时,再往上提推车,在重力的作用下,推车的座椅以及后脚会自动往下旋转与前脚管靠近,而无需去操作不同的机构去分别释锁后脚锁定机构与座椅锁定机构,从而推车的收合操作非常简便;而且因为推把杆也往下滑入前脚管内,即同时实现了推把杆的收合,即是说,本发明推车的这种结构,使得只要往下滑动推把杆,即能实现推把杆、座椅、后脚的全部收合,从而使得推车的收合操作非常简便,而且因为推把杆往下滑入前脚管内,从而还降低了整个推车收合后的高度,减少了推车的收合材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收合操作简便的儿童推车的示意图;

图2为根据图1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3为根据图1中a部分的剖面放大示意图;

图4为根据图1中a部分的爆炸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儿童推车的固定座放大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儿童推车后脚锁定机构的剖面放大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儿童推车座椅锁定机构的剖面放大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儿童推车车手锁定机构的爆炸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3、4所示,本发明收合操作简便的儿童推车包括前脚管1、前端枢接于所述前脚管1后侧的后脚2、枢接于所述前脚管1的座椅3,所述后脚2前端与前脚管1之间设置有用于限制两者相对旋转的后脚锁定机构,所述座椅3与前脚管1之间设置有用于限制两者相对旋转的座椅锁定机构,所述儿童推车还包括下端滑动连接于所述前脚管1内的推把杆4、与所述后脚锁定机构配合设置的后脚释锁件5、与所述座椅锁定机构配合设置的座椅释锁件6,所述后脚释锁件5滑动设置于后脚2与前脚管1之间,所述座椅释锁件6滑动设置于座椅3与前脚管1之间,所述后脚释锁件5的前端与座椅释锁件6远离座椅3的一端伸入所述前脚管1内,所述推把杆4下端设置有主驱动件7,所述主驱动件7下端朝向后脚释锁件5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驱动斜面71,朝向座椅释锁件6的一侧设置有第二驱动斜面72,对应的,所述后脚释锁件5前端的对应侧设置有与第一驱动斜面71相配合的第一斜面50,所述座椅释锁件6伸入前脚管1内的一端的对应侧设置有与所述第二驱动斜面72相配合的第二斜面60。

从而当要收合本发明儿童推车时,只要往下滑动推把杆4,主驱动件7的第一驱动斜面71与后脚释锁件5的第一斜面50相互配合,从而使得后脚释锁件5移动而释锁所述后脚锁定机构,所述后脚2可相对前脚管1旋转;主驱动件7的第二驱动斜面72与座椅释锁件6的第二斜面60相互配合,从而使得座椅释锁件6移动而释锁所述座椅锁定机构,所述座椅3可相对前脚管1旋转,此时,往上提推车,在重力的作用下,后脚2以及座椅3会自动往下旋转与而前脚管1靠近,而且因为推把杆4也往下滑入前脚管1内,从而推把杆4也一并实现了收合,如此,实现了推车的整体收合,而且因为推把杆4滑入前脚管1内,所以还降低了整个推车收合后的高度,即减少推车的收合材积。

结合图5、6所示,所述儿童推车还包括相对固定连接于所述前脚管1上的固定座8,所述固定座8包括相对固定连接或相对固定套设前脚管1上的主固定部81、自所述主固定部81往后延伸的后固定部82;所述后脚2包括后脚连接座21以及前端连接于所述后脚连接座21的后脚管22,所述后脚连接座21与所述后固定部82后端枢接,所述后脚锁定机构设置于所述后脚连接座21与后固定部82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后脚管22设置有两根,较佳的,所述两后脚管22前端相接,且两后脚管2一体成形,从而使得组装更为方便。

所述后脚释锁件5包括第一驱动件51、设置于所述第一驱动件51后侧与后脚锁定机构之间的第一转接件52,所述第一斜面50设置于所述第一驱动件51前端;所述第一驱动件51后端设置有第三斜面512,对应的,所述第一转接件52设置有与所述第三斜面512相配合的第四斜面521。

所述前脚管1后侧管壁设置有第一过孔11,所述主固定部81后侧设置有第一穿孔,所述后固定部82上设置有对应的前后延伸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过孔11、第一穿孔与第一通孔相通而形成一第一通道,所述第一驱动件51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一通道内,且第一驱动件51前端经第一通道伸入前脚管1内。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后脚连接座21前端间隔设置有左右两第一枢接部211,所述后固定部82后端设置有第二枢接部820,所述第二枢接部820枢接于所述两第一枢接部211之间,所述后脚锁定机构设置于所述两第一枢接部211与第二枢接部821之间;所述第二枢接部820中间设置有左右延伸的且与所述第一通道后端相通的第一容置孔821,所述第一转接件52对称设置有左右两个,左右两所述第一转接件52可相对左右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置孔821的左右两侧内;所述第一驱动件51后端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所述第三斜面512,对应的,所述左右两第一转接件52的相对侧分别设置有所述第四斜面521。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后脚锁定机构包括左右两第一齿轮91、左右两第一弹簧(图未示)、两分别设置于所述两第一枢接部211相对侧的第一齿槽212、两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枢接部820左右两侧的第二齿槽822,所述第二枢接部820左右两侧的第二齿槽822与所述第一容置孔821左右相通;每一所述第一齿轮91与第一弹簧设置于同侧的第二齿槽822与第一齿槽212之间,且第一弹簧设置于第一齿轮91与第一齿槽212底壁之间,在两第一弹簧的作用下,所述两第一齿轮91分别同时与同侧的第一齿槽212、第二齿槽822啮合,即左侧第一齿轮91同时与第二枢接部左侧的第二齿槽822、后脚连接座21左侧第一枢接部211的第一齿槽212啮合,右侧第一齿轮91同时与第二枢接部右侧的第二齿槽822、后脚连接座21右侧第一枢接部211的第一齿槽212啮合,如此后脚锁定机构处于锁定状态,后脚2不能相对前脚管1旋转。

当往下滑动所述推把杆4时,通过第一驱动斜面71与第一斜面50的相互作用,第一驱动件51被推动往后移动,在第三斜面512与第四斜面521的作用下,所述左右两第一转接件52反向移动,即左侧第一转接件52往左移动而推动左侧第一齿轮91往左侧第一枢接部211的第一齿槽212内移动,右侧第一转接件52往右侧移动而推动右侧第一齿轮91往右侧第一枢接部211的第一齿槽212内移动,从而使得左侧第一齿轮91脱离第二枢接部左侧第二齿槽822而只与左侧第一枢接部的第一齿槽212啮合,右侧第一齿轮91脱离第二枢接部右侧第二齿槽822而只与右侧第一枢接部的第一齿槽212啮合,此时,后脚连接座21可相对固定座8旋转,即后脚2可相对前脚管1旋转,后脚锁定机构释锁。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两第一枢接部211、后固定部82、两第一齿轮91、两第一转接件52通过一第一枢轴92枢接,较佳的,所述第一驱动件51设置有前后延伸的长孔513,所述第一枢轴92穿过所述长孔513。

在其他实施例中(图未示),也可以是所述后固定部82后端间隔设置有左右两第一枢接部,所述后脚连接座前端设置有第二枢接部820,所述第二枢接部820枢接于所述两第一枢接部211之间,且该第一枢接部、第二枢接部820的结构与上述实施例描述的一样,第一转接件设置也一样,不过在这种设置下,所述第一驱动件51包括第一联动件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联动件与第一转接件之间的第二联动件,所述第一联动件前端设置有所述第一斜面,所述第二联动件后端两侧分别设置有所述第三斜面,且所述第二枢接部于朝向第一通道的位置设置有连通所述第一通道与第一容置孔的第一连通孔。这样设置,在后脚释锁件5往后移动的过程中,所述第二联动件经第一连通孔被推入所述第一容置孔内,并在后脚释锁旋转的时候随着后脚一起旋转,如此,后脚释锁件才不会干涉后脚的旋转。

所述后脚锁定机构也可以设置为其他公知可行的结构,只要去能被后脚释锁件5推动而释锁即可。

结合图7所示,所述座椅释锁件6包括第二驱动件61、设置于所述第二驱动件61与座椅锁定机构之间的第二转接件62,所述第二斜面60设置于所述第二驱动件61远离所述第二转接件62的一端;所述第二驱动件61朝向第二转接件62的一端设置有第五斜面611,对应的,所述第二转接件62设置有与所述第五斜面611相配合的第六斜面621。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座8还包括自所述主固定部81往外延伸的前固定部83,所述座椅3设置有座椅连接座31,所述座椅连接座31与前固定部83远离前脚管1的一端枢接,所述座椅锁定机构设置于所述前固定部83与座椅连接座31之间。

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所述儿童推车还包括相对固定连接于所述前脚管1上的第二固定座,所述第二固定座包括相对主固定部设在前脚管1上的第二主固定部、自所述第二主固定部往外延伸的前固定部。

对应所述前固定部83的延伸方向,所述前脚管1管壁上设置有第二过孔,所述主固定部81于对应位置设置有第二穿孔,所述前固定部83沿着延伸方向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过孔、第二穿孔以及第二通孔相通而形成一第二通道(图未示);所述第二驱动件61可相对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二通道内。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前固定部83远离前脚管1的一端间隔设置有左右两第三枢接部831,所述座椅连接座31下侧设置有第四枢接部32,所述第四枢接部32枢接于所述两第三枢接部831之间;所述第四枢接部32中间设置有水平延伸的且与所述第二通道相通的第二容置孔,且所述第四枢接部32于朝向第二通道的位置设置有连通所述第二容置孔以及第二通道的第二连通孔(图未示);所述第二转接件62设置有两个,两所述第二转接件62分别可相对水平移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二容置孔内,且所述两第二转接件62的相对侧分别设置有所述第六斜面621;所述第二驱动件61包括第三联动件612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三联动件612与第二转接件之间的第四联动件613,所述第三联动件612远离第四联动件613的一端设置有所述第二斜面60,所述第四联动件613朝向第二转接件的一端两侧分别设置有所述第五斜面611。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座椅锁定机构包括左右两第二齿轮93、左右两第二弹簧、分别设置于所述左右两第三枢接部831相对侧的第三齿槽832、分别设置于所述第四枢接部32两侧的第四齿槽321,所述两侧的第四齿槽321与第二容置孔相通,每一所述第二齿轮93与第二弹簧设置于同侧的第三齿槽832与第四齿槽321之间,且第二弹簧设置于第二齿轮93与第三齿槽832底壁之间,在两第二弹簧的作用下,所述两第二齿轮93分别同时与同侧的第三齿槽832、第四齿槽321啮合,如此座椅锁定机构处于锁定状态,座椅连接座31不能相对前脚管1旋转,即座椅3不能相对前脚管1旋转。

较佳的,所述第三枢接部831、第四枢接部32、两第二齿轮93、两第二转接件62通过一第二枢轴94枢接。

当往下滑动所述推把杆4时,除上述第一驱动斜面71驱动后脚释锁件5释锁后脚锁定机构之外,第二驱动斜面72可与第二斜面60相互作用,第二驱动件61被推动往远离前脚管1的方向移动,且第四联动件613被全部推入第二容置孔内,在第六斜面621与第五斜面611的相互作用下,所述两第二转接件62被推动而朝相反的方向移动,从而分别驱动两第二齿轮往相反的方向移动,使得两第二齿轮脱离同侧第三齿槽而只与同侧的第四齿槽啮合。此时,座椅连接座31可相对固定座8旋转,即座椅3可相对前脚管1旋转,座椅锁定机构释锁。且因为第四联动件613被全部推入第二容置孔内,从而第二驱动件61不会干涉座椅3的旋转收合。

在其他实施例中(图未示),也可以是所述座椅连接座下侧设置有左右两第三枢接部831,所述前固定部83远离前脚管1的一端设置有第四枢接部32,且该第三枢接部831、第四枢接部32的结构与上述实施例描述的一样,第二转接件62也一样,不过在这种设置下,所述第二驱动件61可以如上分成第三联动件与第四联动件的分段设计,也可以是整体式,即不分成第三联动件与第四联动件。所述第二驱动件61也可以是包括固定连接的第三联动件612与第四联动件613,但是这种与整体式第二驱动件结构本质相同。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座椅3下侧枢接于所述固定座8前侧,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座椅3也可枢接于前脚管1其他合适方位。

所述座椅锁定机构也可以设置为其他公知可行的结构,只要去能被座椅释锁件6推动而释锁即可。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主驱动件7下端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驱动斜面71与第二驱动斜面72,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主驱动件7可以设置为两个分别固定于推把杆4下端两侧的两个组件,两个组件上分别设置所述第一驱动斜面71与第二驱动斜面72。

结合图1、3、8所示,所述推把杆4与前脚管1之间设置有用于限制两者相对滑动的推把杆锁定机构4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推把杆锁定机构40包括安装座41、按钮42、第三弹簧43、锁定销44,所述安装座41固定连接于所述前脚管1上侧,且所述安装座41设置有安装槽411,所述按钮42连接于安装槽411,按钮42中部与安装槽411侧壁枢接,从而形成为跷跷板式,且所述第三弹簧43设置于按钮42一侧与安装槽411底壁之间,锁定销44一端与按钮42另一侧连接;所述安装槽411底壁以及前脚管1管壁上设置有对应的穿孔,所述推把杆4或主驱动件7朝向所述穿孔的一侧设置有一个或多个锁定孔;在第三弹簧43的作用下,所述锁定销44另一端依次穿过安装槽411底壁以及前脚管1管壁上的穿孔后插入一所述锁定孔内,从而推把杆锁定机构处于锁定状态,推把杆4不能相对前脚管1往下滑动,从而不能去释锁后脚锁定机构与座椅锁定机构,本发明推车被锁定于展开状态。

当要收合本发明推车时,按压按钮42朝向第三弹簧43的一侧,通过跷跷板原理,所述锁定销44往外移动,从而锁定销44的另一端从推把杆4的锁定孔内退出,此时,推把杆锁定机构释锁,推把杆4可在前脚管1内上下滑动,从而去释锁所述后脚锁定机构与座椅锁定机构,收合本发明儿童推车。

较佳的,所述推把杆4上设置有上下间隔的两个锁定孔,当本发明儿童推车在使用状态下,所述锁定销44插入下方的锁定孔内;当往下移动推把杆4而且驱使后脚释锁件5与座椅释锁件6释锁后脚锁定机构与座椅锁定机构之后,在第三弹簧43的回复力作用下,锁定销44插入上方的锁定孔内,从而在释锁脚锁定机构与座椅锁定机构之后,直接再往上提所述推把杆4即可,操作更方便。

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推把杆4上可以设置更多的锁定孔,从而实现推把杆4的高度调整,从而以适应不同身高的推车者。

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推把杆锁定机构也可以是其他公知可行的结构,释锁所述推把杆4的释锁机构也可以是其他公知可行的结构,且其不是本发明的技术要点,从而不做进一步赘述。

本发明收合操作简便的儿童推车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前脚管1前下侧的前轮20、设置于所述后脚2后下方的后轮30。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