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60854发布日期:2018-10-13 00:43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代步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行车。



背景技术:

现有的自行车一般包括车架、车轮、旋转连接于所述车架上的脚踏、链条、鞍座等,骑行时,骑行者坐在所述鞍座上脚踩踏板,通过链条带动轮胎旋转。然而,现有的自行车的鞍座一般没有安装悬挂,所述鞍座防振效果较差;旋转式脚踏需要骑行者的双脚大幅度运动,容易使双脚疲劳,从而影响骑行者的舒适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且能提高舒适度的自行车。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行车,其包括车架、设置于所述车架上的前轮及后轮、所述车架包括设置有所述后轮的后支架,所述后支架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后轮旋转的脚踏装置,所述脚踏装置包括分别设置于所述后支架的左右两侧的两个脚踏机构,每一脚踏机构包括转动连接于所述后支架的杠杆、连接于所述杠杆的前端的踏板、设置于所述后轮的转轴上的拉盘,以及设置于所述杠杆与所述拉盘之间的伞绳,所述伞绳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杠杆的后端,所述伞绳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拉盘上,当骑行者的双脚交替踩踏两个所述踏板以分别带动两个所述杠杆转动,使两个所述杠杆的后端交替远离所述后轮而分别拉动对应的伞绳,两个所述伞绳依次带动对应的拉盘转动,两个所述拉盘交替地带动所述后轮旋转。

优选的,所述杠杆是弯角杠杆,所述弯角杠杆包括连接于所述踏板的前杆体、自所述前杆体远离所述踏板的一端倾斜地向上延伸的后杆体,以及凸设于所述后杆体的末端的连接杆,所述前杆体与所述后杆体的相交处转动连接于所述后支架的连接轴。

优选的,所述伞绳的一端绕过所述连接杆后固定于所述后支架上,所述伞绳的另一端围绕连接于拉盘上。

优选的,所述连接杆上套设有滑轮,所述伞绳的一端绕过所述滑轮后固定于所述后支架上。

优选的,所述踏板位于所述前杆体的上部,且所述踏板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前杆体,所述前杆体的前后两端分别是所述踏板的下侧面的上止位和下止位,所述踏板的下侧面的前端能止挡于所述上止位,所述踏板的下侧面的后端能止挡于所述下止位。

优选的,所述后支架包括后杆、设置于所述后杆的前端的连接块、设置于所述后杆的后端的后叉,以及设置于所述连接块前端的支撑件,所述杠杆的通过连接轴连接于所述连接块,所述后轮设置于所述后叉上。

优选的,所述车架还包括前支架,所述前支架包括前杆,所述前杆的后端设置有转轴,所述前杆通过所述转轴连接于所述支撑件,所述后支架通过所述支撑件沿所述转轴朝所述前支架转动,能使所述后支架与前支架折叠,当所述后支架与前支架折叠一起时,所述前轮与所述支撑件共同支撑所述自行车。

优选的,所述支撑件包括间隔相对的两个支撑板,两个所述支撑板之间形成收容槽,所述前杆的后端收容于所述收容槽内,所述转轴转动连接于两个所述支撑板之间。

优选的,每一支撑板远离所述连接块的一端向外凸设有脚掌,所述脚掌用于与所述前轮共同支撑所述自行车。

优选的,两个所述支撑板之间设置有止挡片,所述止挡片位于两个所述支撑板的下侧,所述连接块邻近所述支撑件的一端的上侧面设置有折叠扣,所述前杆的后端设置有锁固片,所述折叠扣能扣合于所述锁固片上,所述止挡片及所述折叠扣用于阻止所述后支架与前支架折叠。

优选的,所述前支架还包括转动连接于所述前杆的前端的竖杆,以及设置于所述竖杆的下端的前叉,所述前轮设置于所述前叉上,所述竖杆上设置有车锁,当所述后支架折叠至所述前支架上时,所述车锁锁固至所述后轮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行车,通过所述脚踏装置给所述自行车提供前进的驱动力,只需骑行者的双脚上下交替踩踏在所述自行车的两个所述踏板,就能驱动所述自行车前进,不需要双脚大幅度的伸展与弯曲,从而使双脚省力,不会容易疲劳;另外,所述自行车省略了鞍座,骑行所述自行车时,骑行者直接站立于两个所述踏板上,骑行者的臀部不会受到撞击,从而提高骑行者的舒适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自行车的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的立体组装示意图。

图4是图2的立体组装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自行车的一实施例的折叠状态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厚度”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暗示或指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请参阅图1至图4,图1是本实用新型自行车的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图2是图1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的立体组装示意图;图4是图2的立体组装示意图。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行车100包括一车架20、设置于所述车架20的前端的一前轮40,以及设置于所述车架20的后端的一后轮50。所述车架20包括设置有所述后轮50的一后支架22,所述后支架22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后轮50旋转的一脚踏装置60。所述脚踏装置60包括分别设置于所述后支架22的左右两侧的两个脚踏机构62,每一脚踏机构62包括转动连接于所述后支架22的一杠杆621、连接于所述杠杆621的前端的一踏板623、设置于所述后轮50的转轴52上的一拉盘625,以及设置于所述杠杆621的后端与所述拉盘625之间的一伞绳627。所述伞绳627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杠杆621的后端,所述伞绳627的另一端围绕连接于所述拉盘625上。骑行者的双脚交替踩踏两个所述踏板623分别带动两个所述杠杆621转动,使两个所述杠杆621的后端交替远离所述后轮50而分别拉动对应的伞绳627,两个所述伞绳627依次带动对应的拉盘625转动使两个所述拉盘625交替地带动所述后轮50旋转,从而驱动所述自行车100前进。

本实用新型自行车100通过所述脚踏装置60的每一脚踏机构62的伞绳627一端连接于对应的杠杆621的后端,所述伞绳627的另一端围绕连接于对应的拉盘625上,向下踩踏每一踏板623而带动对应的杠杆621转动,使所述杠杆621的后端远离所述后轮而拉动对应的伞绳627,所述伞绳627拉动对应的拉盘625转动而带动所述后轮50的转轴52旋转,从而使所述后轮50旋转。通过所述脚踏装置60给自行车100提供前进的驱动力,只需骑行者的双脚上下交替踩踏在所述自行车100的两个踏板623,就能驱动所述自行车100前进,如平地走路,不需要双脚大幅度的伸展与弯曲,从而使双脚省力,不会容易疲劳;另外,所述自行车100省略了鞍座,骑行所述自行车100时,骑行者直接站立于两个所述踏板623上,骑行者的臀部不会受到撞击,从而提高骑行者的舒适度。

所述车架20还包括一前支架24,所述前支架24包括一前杆241、转动连接于所述前杆241的前端的一竖杆243、设置于所述竖杆243的下端的一前叉245、以及设置于所述竖杆243的上端的一车把247。所述前轮40设置于所述前叉245上,所述竖杆243上设置有一车锁248,即,所述车锁248套设于所述竖杆243上且所述车锁248位于所述前杆241与所述车把247之间。所述前杆241包括转动连接于所述竖杆243的一连接块2411、自所述连接块2411向后并向下延伸的一连接条2413,以及凸设于所述连接条2413远离所述连接块2411的一端的一延伸条2415,所述延伸条2415沿所述连接条2413的延伸方向延伸。所述前杆241的后端设置有一转轴2417,即,所述转轴2417设置于所述延伸条2415的末端并沿垂直于所述延伸条2415的延伸方向凸出所述延伸条2415的左右两侧。所述延伸条2415的末端的上侧面凸设一锁固片2418,所述锁固片2418是朝向所述竖杆243弯曲的弧形片。

所述后支架22包括一后杆221、设置于所述后杆221的前端的一连接块223、设置于所述后杆221的后端的一后叉225,以及设置于所述连接块223的前端的一支撑件227。两个杠杆621分别转动连接于所述连接块223的左右两侧。所述后轮50设置于所述后叉225内,即,所述后轮50的转轴52设置于所述后叉225内。所述连接块223的中部设置有一连接轴2232,所述连接轴2232沿左右方向延伸,且所述连接轴2232的相对的两端分别延伸出所述连接块223的左右两侧面。两个所述杠杆621分别转动连接于所述连接轴2232的相对的两端部。所述连接块223邻近所述支撑件227的一端的上侧面设置有一折叠扣2234,所述折叠扣2234对应所述延伸条2415的锁固片2418,即,所述折叠扣2234能扣合于所述锁固片2418上。

所述支撑件227包括间隔相对的两个支撑板2272,两个所述支撑板2272分别设置于所述连接块223的前端的左右两侧,两个所述支撑板2272之间形成一收容槽2273,所述收容槽2273用于收容所述前杆241的后端,即,所述前杆241的延伸条2415能收容于所述收容槽2273内。每一支撑板2272自所述连接块223的前端先向前延伸后再倾斜地向上延伸,从而使所述支撑板2272形成有一弯折部。两个所述支撑板2272的弯折部处分别开设有一转轴孔2275,两个所述转轴孔2275相对设置。每一支撑板2272远离所述连接块223的一端向外凸设有一脚掌2277。两个所述支撑板2272之间设置有一止挡片2278,所述止挡片2278位于两个所述支撑板2272的下侧。

本实施例中,每一杠杆621是弯角杠杆,所述弯角杠杆包括连接于所述踏板623的一前杆体6212、自所述前杆体6212远离所述踏板623的一端倾斜地向上延伸的一后杆体6214,以及凸设于所述后杆体6214的末端的一连接杆6215,所述连接杆6215朝向所述后支架22的方向延伸,即,所述连接杆6215朝向所述连接块223的一侧延伸。所述前杆体6212与所述后杆体6214围成V形的连接条,所述前杆体6212与所述后杆体6214的相交处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连接轴2232相应的一端,从而使所述前杆体6212与所述后杆体6214的相交处转动连接于所述后支架22的连接块223。所述前杆体6212远离所述后杆体6214处设置有间隔相对的两个支撑片6216,两个所述支撑片6216均向上延伸,且两个所述支撑片6216的顶端分别开设有一连接孔6218,两个所述连接孔6218相对设置。所述踏板623包括一板体6231及凸设于所述板体6231的下侧面的中部的一连接片6233,所述连接片6233的下端沿左右方向开设一轴孔6235。所述连接片6233可活动地插接于两个所述支撑片6216之间,提供一连接轴穿过所述支撑片6216的连接孔6218及所述连接片6233的轴孔6235,使所述踏板623连接位于所述前杆体6212的上部,且所述踏板623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前杆体6212。因此,所述前杆体6212的前后两端分别是所述踏板623的下侧面的上止位和下止位,即,所述踏板623在两个所述支撑片6216之间的转动过程中,所述踏板623的下侧面的前端能止挡于所述前杆体6212的上止位,所述踏板623的下侧面的后端能止挡于所述前杆体6212的下止位。所述连接杆6215上套设有一滑轮6219,所述伞绳627的一端绕过所述滑轮6219后固定于所述后支架22上,所述伞绳627的另一端围绕连接在对应的拉盘625上。本实施例中,所述伞绳627的一端绕过所述滑轮6219后固定于所述后杆221邻近所述后叉225处。

组装所述自行车100的车架20时,将所述前支架24的前杆241的后端插入所述后支架22的支撑件227的收容槽2273内,即,所述前杆241的延伸条2415插入所述收容槽2273内,使所述前杆241上的转轴2417的两端分别可转动地插接于所述支撑件227的转轴孔2275内,且所述前杆241的锁固片2418邻近所述连接块223上的折叠扣2234。此时,所述前杆241的后端通过所述转轴2417连接于所述支撑件227,所述后支架22可通过所述支撑件227沿所述转轴2417朝所述前支架24转动,从而能使所述后支架22与前支架24折叠。

使用所述自行车100时,将所述后支架22与前支架24处于不折叠状态,即,所述前支架24的延伸条2415的下侧面抵接于所述支撑件227的止挡片2278,且所述折叠扣2234扣接于所述前杆241的锁固片2418上,以阻止所述后支架22与前支架24折叠。骑行者的双脚踩踏在两个所述踏板623上,由于所述自行车100无鞍座,因此,骑行者的重量会全部落在两个所述踏板623上。骑行者的双脚分别上下交替地踩踏两个所述踏板623,使两个所述杠杆621沿连接轴2232分别转动而拉动对应的伞绳,从而使两个伞绳分别带动拉盘转动,两个所述拉盘交替带动所述后轮旋转而所述自行车100前进。

具体操作如下:骑行者的左脚和右脚分别踩踏在所述支架20的左侧和右侧的踏板623上。当骑行者将重心移动至左脚上时,左脚踩压所述支架20的左侧的踏板623而按压所述支架20左侧的杠杆621转动,即,所述杠杆621的前杆体6212向下移动,所述杠杆621的后杆体6214向上移动;所述杠杆621的连接杆6215也随所述后杆体6214朝向移动,即,所述连接杆6215与对应的拉盘625之间的距离增大;所述连接杆6215向前拉伸所述支架20的左侧的伞绳627,使所述伞绳627带动所述支架20的左侧的拉盘625转动,所述拉盘625带动所述转轴52旋转,从而使所述后轮50旋转而驱动所述自行车100前进。当骑行者将重心移动至右脚上时,右脚踩压所述支架20右侧的踏板623而按压所述支架20右侧的杠杆621转动,即,所述杠杆621的前杆体6212向下移动,所述杠杆621的后杆体6214向上移动;所述连接杆6215与对应的拉盘625之间的距离增大,所述连接杆6215向前拉伸所述支架20的右侧的伞绳627,使所述伞绳627带动所述支架20的右侧的拉盘625转动,所述拉盘625带动所述转轴52再一次旋转,从而使所述后轮50旋转而驱动所述自行车100前进;同时,所述支架20的左侧的拉盘625拉动对应的伞绳627远离所述杠杆621的一端再次围绕至所述拉盘625上,所述伞绳627带动所述支架20左侧的杠杆621转动复位,即,所述杠杆621的后杆体6214向下移动复位,所述杠杆621的前杆体6212向上移动复位。骑行者的左脚和右脚交替踩压所述支架20的左侧和右侧的两个所述踏板623,两个所述杠杆621分别带动所述支架20的左侧和右侧的拉盘625转动,从而使两个所述拉盘625交替带动所述后轮50旋转。骑行者的左脚和右脚交替踩压所述支架20的左侧和右侧的踏板623的过程,相当于骑行者在步行,骑行者的双脚省力,不会容易疲劳。

请一并参阅图5及图6,所述自行车100折叠时,先解除所述折叠扣2234对所述锁固片2418的扣合,将所述后支架22沿所述连接轴2232朝向所述前支架24折叠,直至所述后轮50被锁接于所述前支架24的车锁248上,折叠和支撑只需要一个动作完成,使所述后支架22与前支架24折叠在一起。此时,由于所述车锁248固定于所述竖杆243上,所述车锁248锁固所述后轮50,所以,所述竖杆243不能转动,即,所述自行车100不能行驶;另外,所述前轮40与所述支撑件227共同支撑所述自行车100,即,所述前轮40与两个所述脚掌2277共同支撑所述自行车100,折叠后的自行车100占位空间小,方便携带。

以上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个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