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驶室马蹲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77123发布日期:2018-11-07 22:58阅读:359来源:国知局
驾驶室马蹲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驾驶室马蹲机构。



背景技术:

在商用车总装车间通常装配有内饰线,负责驾驶室内、外饰零部件的装配。在内饰线上,驾驶室需要放在马蹲上以满足输送及员工操作的需求。

一条内饰线通常需要生产多款驾驶室,不同驾驶室对于马蹲的要求各不相同。因此马蹲需要满足所有驾驶室的需求,同时还要考虑员工操作的方便性。但是,在现有技术中,内饰线马蹲包括前马蹲和后马蹲,驾驶室前纵梁放置在前马蹲上,驾驶室后支撑放置在后马蹲上,但是,这种马蹲对于无前纵梁的驾驶室而言无法适用,且在某些新车型中,其后支撑与老车型无法共用,导致不能利用后马蹲进行支撑。此外,现有马蹲通常无限位,导致驾驶室固定不稳,人员上下过程中会产生位移的风险,易造成安全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驾驶室马蹲机构,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实现马蹲的通用性,消除使用风险。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驾驶室马蹲机构,其中,包括:

用于支撑驾驶室前端的高度可调的第一马蹲,所述第一马蹲包括支撑座和支架,所述支撑座与所述支架铰接;

用于支撑驾驶室前端的第二马蹲,所述第二马蹲的竖直高度小于所述第一马蹲的可调范围内的最大竖直高度;

用于支撑驾驶室后端的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三马蹲,所述第三马蹲包括固定部和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与所述固定部滑动连接。

如上所述的驾驶室马蹲机构,其中,优选的是,所述支撑座上设置有滑动孔,所述支架滑动设置在所述滑动孔中,所述支撑座的一侧端部设置有避让槽,所述支撑座上与所述避让槽相邻的两侧壁上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中固定设置有转轴,所述支架上设置有腰形孔,所述腰形孔套设在所述转轴上。

如上所述的驾驶室马蹲机构,其中,优选的是,还包括支撑梁,所述第一马蹲对称设置有两个,所述支撑梁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马蹲上的支架固定连接。

如上所述的驾驶室马蹲机构,其中,优选的是,所述支撑梁上对称设置有两个限位托盘,所述限位托盘包括卡槽和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设置在所述卡槽上靠近另一个限位托盘的一端。

如上所述的驾驶室马蹲机构,其中,优选的是,所述固定部上设置有横梁,所述支撑部上设置用于套设在所述横梁上的套筒,所述支撑部和所述固定部通过所述套筒和所述横梁的配合滑动连接。

如上所述的驾驶室马蹲机构,其中,优选的是,所述支撑部上设置有托板,所述托板上设置有限位翻边。

如上所述的驾驶室马蹲机构,其中,优选的是,所述支撑部上还设置调节板。

如上所述的驾驶室马蹲机构,其中,优选的是,所述支架的转动角度为90度。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驾驶室马蹲机构,通过设置第一马蹲和第二马蹲,同时使第一马蹲上的支架可以相对于支撑座转动,实现了第一马蹲和第二马蹲之间的切换,并配合第三马蹲,实现了对不同发动机的支撑,实现了该驾驶室马蹲机构的通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驾驶室马蹲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第一马蹲转动到一种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第一马蹲转动到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第一马蹲 110-支架 111-腰形孔

120-支撑座 121-避让槽 200-第二马蹲

300-第三马蹲 310-横梁 320-套筒

330-调节板 340-托板 341-限位翻边

400-支撑梁 410-卡槽 420-限位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请同时参照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驾驶室马蹲机构,其包括第一马蹲100、第二马蹲200和第三马蹲300;其中,第一马蹲100和第二马蹲200用于支撑驾驶室的前端,第三马蹲300用于支撑驾驶室的后端;第一马蹲100高度可调,具体地,第一马蹲100包括支撑座120和支架110,支撑座120与支架110铰接;第二马蹲200的竖直高度小于第一马蹲100的可调范围内的最大竖直高度;第三马蹲300对称设置有两个,第三马蹲300包括固定部和支撑部,支撑部与固定部滑动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现有技术中的车型可以分为新车型和旧车型,其中,对于旧车型而言,其驾驶室前端设置有纵梁,驾驶室的后端设置有后支撑,在对旧车型的驾驶室进行支撑时,可以将第一马蹲100上的支架110转过一定角度,使第一马蹲100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小于第二马蹲200,以使旧车型的驾驶室的纵梁可以放置在第二马蹲200上,而与第一马蹲100不会产生干涉,而驾驶室的后支撑可以放置到第三马蹲300上,从而完成对旧车型驾驶室的支撑。

其中,旧车型的驾驶室根据驾驶室的宽度还可以分为宽体驾驶室和窄体驾驶室,在对旧车型的宽体驾驶室固定过程中,将两个第三马蹲300上的支撑部向相互远离的方向滑动,以扩大两个第三马蹲300之间的支撑宽度,从而可以使驾驶室的纵梁放置到第二马蹲200上,使驾驶室的后支撑放置到第三马蹲300上,以完成对旧车型宽体驾驶室的固定。相对地,在对旧车型的窄体驾驶室固定过程中,可以将两个第三马蹲300上的支撑部向相互靠近的方向滑动,以缩小两个第三马蹲300之间的支撑宽度,从而实现对旧车型窄体驾驶室的支撑固定。

而对于新车型而言,其驾驶室前端没有设计纵梁,但具有地板特征,在驾驶室的后端同样设计有后支撑,在对新车型的驾驶室进行支撑时,可以通过转动第一马蹲100使其保持竖直状态,此时第一马蹲100具有最大的竖直高度,且该高度大于第二马蹲200的竖直高度,以使新车型驾驶室前端的地板特征放置在第一马蹲100上,而不与第二马蹲200发生干涉,同时可以将新车型后端的后支撑放置在第三马蹲300上,从而完成对新车型驾驶室的支撑。

其中,新车型的驾驶室根据驾驶室的宽度也可以分为宽体驾驶室和窄体驾驶室,当对新车型的宽体驾驶室进行支撑时,可以将两个第三马蹲300上的支撑部向相互远离的方向滑动,以扩大两个第三马蹲300之间的支撑宽度;当对新车型的窄体驾驶室进行支撑时,可以将两个第三马蹲300上的支撑部向相互靠近的方向滑动,以缩小两个第三马蹲300之间的支撑宽度。通过调整第三马蹲300上的支撑部的位置,从而可以实现对宽体驾驶室或窄体驾驶室的支撑固定。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该驾驶室马蹲机构实现了对不同驾驶室支撑固定的通用性。

具体而言,如图2和图3所示,支撑座120上设置有滑动孔,支架110滑动设置在滑动孔中,支撑座120的一侧端部设置有避让槽121,支撑座120上与避让槽121相邻的两侧壁上设置有通孔,通孔中固定设置有转轴,支架110上设置有腰形孔111,腰形孔111套设在转轴上。其中,可以理解的是,避让槽121与支架110配合时,避让槽121与支架110间存在间隙,而避让槽121的底部可以为支架110的转动提供限位。

需要说明的是,支架110的转动角度可以为90度,当然也可以为其它角度,具体可以根据待支撑的驾驶室的规格而定,以防止与驾驶室发生干涉。

如图1所示,该驾驶室马蹲机构还包括支撑梁400,第一马蹲100对称设置有两个,支撑梁400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一马蹲100的支架110固定连接,通过两个第一马蹲100的同步运动,可以实现将支撑梁400抬高或落下,进而实现对新车型驾驶室的支撑或对老车型驾驶室的避让。

为了保证对新车型驾驶室支撑时的稳定性,支撑梁400上对称设置有两个限位托盘,限位托盘包括卡槽410和限位凸起420,限位凸起420设置在卡槽410上靠近另一个限位托盘的一端,卡槽410可以防止驾驶室的前后移动,而限位凸起420可以防止驾驶室的左右移动,从而保证了对驾驶室支撑固定的可靠性,保证了员工在使用操作中的安全。

对于第三马蹲300而言,其固定部上设置有横梁310,支撑部上设置有用于套设在横梁310上的套筒320,支撑部和固定部通过套筒320和横梁310的配合滑动连接。

而为了实现对驾驶室后端支撑时的可靠性,支撑部上可以设置有托板340,托板340上设置有限位翻边341,通过限位翻边341来防止驾驶室的窜动。

为了便于调节支撑部的位置,方便员工操作,支撑部上还可以设置有调节板330,员工可以通过拨动调节板330来实现对支撑部整体位置的调节。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驾驶室马蹲机构,通过设置第一马蹲和第二马蹲,同时使第一马蹲上的支架可以相对于支撑座转动,实现了第一马蹲和第二马蹲之间的切换,并配合第三马蹲,实现了对不同发动机的支撑,实现了该驾驶室马蹲机构的通用性。

以上依据图式所示的实施例详细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构造、特征及作用效果,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不以图面所示限定实施范围,凡是依照本实用新型的构想所作的改变,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仍未超出说明书与图示所涵盖的精神时,均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