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05188发布日期:2018-11-09 22:41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平衡车。



背景技术:

平衡车,其运作原理主要是建立在一种被称为“动态稳定”的基本原理上,利用车体内部的陀螺仪和加速度传感器,来检测车体姿态的变化,并利用伺服控制系统,驱动电机进行相应的调整,以保持系统的平衡。是现代人用来作为代步工具、休闲娱乐的一种新型的绿色环保的产物,通常,双轮的平衡车主要包括左右两车体,连接左右两车体的转动机构,两个带有轮轴的轮毂电机、位于两个轮毂电机之间的踏板等。

目前所涉及平衡车种类繁多,但大多存在以下问题。

有的平衡车踏板不相对于车体转动,操控性不强;踏板相对于平衡车可转动的,则通常是仅包括一层骨架,则均是将踏板设置于车的骨架,而两层结构的平衡车,则是将踏板设置于下壳,而平衡车骨架或下壳均是在过障时容易遭受冲击的,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踏板及其组件的使用寿命,且操控和安装维护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涉及平衡车,很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结构巧妙,安装方便,且经久耐用。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平衡车,包括,上壳、下壳、车轮和踏板组件,踏板组件安装于上壳上,踏板组件相对于上壳可转动连接,上壳上开设有供踏板组件穿出的通孔,车轮安装于下壳上。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踏板组件相对于上壳可转动连接,可利用踏板组件完成对平衡车的转向控制;平衡车过障时对下壳造成的直接冲击,不致于延伸到上壳,踏板组件安装于上壳上,有利于提高踏板组件的抗冲击能力且不易丧失其功能性,有利于平衡车的操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每个所述踏板组件均包括踏板、触控件和底座,踏板位于触控件的上方,触控件位于底座上,底座相对于上壳可转动设置。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触控件位于底座上,操作者脚踩于踏板上时,操作者的前倾后仰等动作,可使踏板作用于触控件上,触控件再触发各传感器采集信息,完成对平衡车的操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每个所述踏板组件均通过一支撑架安装于上壳上,底座转动连接于支撑架上,支撑架安装于上壳上。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架的设置可方便底座与上壳转动设置,且安装维护更方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架与底座转动连接的转轴两侧设置有用于底座回位的弹性件。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弹性件可为弹簧或弹性柱,在底座发生转动倾斜后,撤去外部作用力时,弹性件对底座进行复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踏板包括踏皮和压板,压板位于踏皮和触控件之间,压板的下表面具有向下凸出的抵压部,抵压部可与触控件接触。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有利于踏板对触控件的操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踏皮下表面具有向下设置的用于穿过底座的插扣柱,插扣柱的下部具有防止踏皮脱出于底座的凸缘,底座在相应位置设置有通孔。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插扣柱的设置利于踏皮的导向,凸缘的设置可防止插扣柱从底座上脱出,插扣柱的材质为橡胶等,凸缘可设置成上大下小的圆锥状,有利于将插扣柱插入相应的通孔中而不反向脱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踏皮的下表面边缘具有向下设置的第一凸出部,第一凸出部为环型封闭状。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环型封闭状的第一凸出部有利于踏皮的横向限位,一定程度上也起到对踏皮的复位作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踏皮的下表面还具有向下设置的第二凸出部,第二凸出部设置在第一凸出部所围成的范围内,第二凸出部与第一凸出部之间存在间隔。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凸出部的设置有利于踏皮的横向限位,一定程度上也起到对踏皮的复位作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踏板组件还包括下踏板,下踏板上具有与踏皮第一凸出部与第二凸出部之间的间隔相适配的第三凸出部,以及用于触控件穿过的通孔二。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三凸出部陷在第一凸出部与第二凸出部之间的间隔空间内,可对踏皮的横向位置进行限制,通孔二则利于踏皮竖向运动的导向。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底座的下方位置安装有用于感测触控件的位置信息的传感器。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传感器可为光电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以测出触控件的位置信息,完成对平衡车状态信息的感测。

根据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有:

踏板组件安装于上壳且相对上壳可转动,一方面提高了操控性,另一方面则提高了平衡车踏板组件的抗震性能,增长了其使用寿命。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平衡车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踏板组件安装于支撑架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踏板组件爆炸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底座与触控件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触控件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下踏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下踏板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踏皮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上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上壳的另一角度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提手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挡泥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下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安装座和车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上壳1、车轮2、下壳3、踏板组件4、轮轴21、安装座22、固定座301、踏皮49、压板41、下踏板48、触控件42、底座43、支撑架47、拱形部103、间隔通槽106、提手部11、顶部110、底部114、弧形延伸部111、卡条一112、卡条二107、安装耳113、卡扣柱一1101、卡扣柱二108、第一通孔105、第一凸出部491、第二凸出部492、插扣柱493、凸缘494、弹性柱495、抵压部411、触控件42、第三凸出部484、通孔一482、通孔二483、灯光槽一481、灯光盖板一480、承压部421、凸缘二423、触控片424、变形部425、定位柱422、转轴433、套筒46、支撑架47、盖板45、定位孔432、限位部431、定位环471、线路板二44、挡泥板7、灯光盖板二72、连接耳71、连接孔101、线路板一8。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实现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扣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 “上”、“下”、“高”、“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一种平衡车,请参阅图1至图14,包括上壳1、车轮2、下壳3及踏板组件4,车轮2的轮轴21通过安装座22安装于下壳3的固定座301上,踏板组件4的一部分位于上壳1与下壳3盖合后的空间内,踏板组件4的另一部分从上壳1上突出。

请参阅图1、图2、图3,踏板组件4包括踏皮49、压板41、下踏板48、触控件42、底座43、支撑架47。

请参阅图1、图9、图10,上壳1的中部位置具有拱形部103,拱形部103纵向设置,拱形部103的两端与上壳1本体相连,拱形部与上壳1本体之间形成间隔通槽106,间隔通槽106的下方设置有与该间隔通槽相适配的提手部11,提手部11包括呈拱形的顶部110,连接顶部两端的平坦形的底部114,顶部和底部之间形成通槽、提手部11的底部左右两侧均具有向外侧延伸的弧形延伸部111,弧形延伸部上具有卡条一112,卡条一的形状为钩形,上壳1在相应位置具有卡条二107,卡条二的形状与卡条一相卡配,可卡陷在钩形卡条一的向内凹陷的钩谷处,提手部11的前后两侧具有安装耳113,提手部11的上表面具有卡扣柱一1101或卡扣孔,数量为三个,上壳1在相应位置具有相应数量卡扣孔或卡扣柱二108。顶部110上表面的两侧具有沿顶部边缘设置的卡条,上壳在相应位置设置有与卡条卡配的卡槽。上壳1的两侧沿拱形部103呈对称设置,上壳1的两侧均开设有用于踏板组件4中底座43露出的第一通孔105。提手3的前部位置安装有显示屏,显示屏的下方设置显示屏固定件9用以将显示屏固定。

请参阅图1、图3、图8,踏皮49的下表面具有向下设置的第一凸出部491、第二凸出部492,第一凸出部491为环型封闭状的绕踏皮边缘设置,使踏皮的本体中间部位形成凹槽,第二凸出部492设置在第一凸出部491所围成的范围内,第二凸出部492与第一凸出部491之间存在间隔以使两者之间形成有凹槽,在第二凸出部492所围成的范围内,踏皮49的本体上向下设置有用于将踏皮49插扣在其下面部件上的插扣柱493,插扣柱数量优选为四个,插扣柱493的下部具有用于防止踏皮49脱出的凸缘494,凸缘可设置成上大下小的圆锥状,有利于将插扣柱插入相应的通孔中而不反向脱出。

请参阅图2、图3,压板41上具有用于插扣柱493穿出的通孔,通孔数量与插扣柱数量一致,压板41的下表面具有向下设置的抵压部411,抵压部为圆柱状,抵压部411可触及触控件42。

请参阅图2、图6、图7,下踏板48的中间部位为水平状,两端部位均向下作弧形延伸状,使下踏板类似拱形,下踏板48的中间部位具有向下的凹槽,凹槽内具有第三凸出部484,第三凸出部484可卡配在踏皮49的第一凸出部与第二凸出部之间的凹槽内,以对踏皮的横向位置进行限位。第三凸出部所围成的空间内还具有另一个向下凹陷的凹槽,凹槽内具有供插扣柱493穿过的通孔一482以及供抵压部411穿入穿出的通孔二483,通孔一的数量和位置与插扣柱的数量及位置对应,数量为四个;通孔二的的数量及位置与抵压部的数量及位置对应,数量为两个。踏板的两端作弧形延伸状的部位上具有用于灯光板安装的灯光槽一481以及盖设于灯光槽上的灯光盖板一480。在其他实施例中,下踏板的形状可作适应性改动。

请参阅图4、图5,触控件42上具有用于与抵压部411接触的承压部421,及用于安装的凸缘二423,承压部为圆柱状,承压部的下方具有触控片424,触控片为片状,截面为长圆形或矩形,承压部421通过一向下呈上窄下宽喇叭口状的变形部425连接凸缘二423,凸缘二上具有一定位柱422。

请参阅图2、图3,底座43具有转轴433,转轴433通过套筒46连接于支撑架47上,套筒46的上方设有盖板45用以将套筒安装于支撑架上,底座上设置通槽以供触控件42安装,定位柱422插入底座上的定位孔432内,承压部421位于固定座通槽的上方,触控片424位于通槽的下方。

支撑架47的左右两侧向上凸出设置有用于支撑转轴的支撑耳,支撑架上在两支撑耳之间设置有矩形通孔。支撑架47的前后两侧设置有定位环471或定位孔。

底座43与支撑架47之间还设置有用于底座回位的弹性件,弹性件下端抵靠在支撑架47的定位环471内,弹性件的上端套设在底座的限位部431上。底座43上还具有供插扣柱493穿过及凸缘494限位的通孔,通孔数量与插扣柱数量一致。安装时,踏皮49上的插扣柱493穿过压板41上相应处的通孔,再穿过下踏板48上相应处的通孔,再穿过底座43上相应处的通孔,凸缘494可防止插扣柱493在穿过底座43后从其通孔上反向脱出,踏皮49上还向下设置有弹性柱495,数量为三个,三个弹性柱位于四个插扣柱所围成的范围内,弹性柱495的根部连接踏皮49,弹性柱的自由端穿过压板41可抵靠在下踏板48上,可用于踏皮49的复位。

请参阅图1、图2、图3,线路板二44安装于支撑架47上或安装于底座43的下方,处于支撑架47与底座43之间,支撑架47安装于上壳1上,线路板二44上具有感测触控件的触控片424位置信息的传感器。

请参阅图10、图12、上壳1的两侧连接有挡泥板7,挡泥板7盖在车轮上的部位具有灯光槽二及灯光盖板二72,挡泥板连接上壳1的位置具有连接耳71,连接耳为3个,上方一个,下方两个,上壳1在上部相应位置设置一个安装孔,在下部相应位置设置两个连接孔101。

电池通过电池壳5安装于下壳3的中部位置,线路板一8安装于电池壳5上。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