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偏摆式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75385发布日期:2018-12-07 22:17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一种偏摆式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交通工具,具体涉及一种偏摆式车辆。



背景技术:

现有市面上的偏摆式车辆,包括主车架、前车架与后车架,在前车架的两侧设有左前臂组件、右前臂组件,左前臂组件包括左上摇臂、左下摇臂及左转向节,右前臂组件包括右上摇臂、右下摇臂及右转向节,存在着如下缺陷:1、左前臂组件与右前臂组件的结构相对过于复杂,加工精度要求较高,提高了生产成本;2、车辆折叠方式较为常规,无法实现较佳的折叠效果;3、中段车架采用焊接工艺,制造成本偏高,大批量生产的质量稳定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偏摆式车辆,它可以解决目前偏摆式车辆生产成本高、大批量生产的质量稳定性较差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偏摆式车辆的技术解决方案为:

包括偏摆及转向机构、前段车架、中段车架、后段车架、驱动轮与两个前轮,所述偏摆及转向机构设置于所述前段车架上,两个前轮和所述偏摆及转向机构连接,且两个前轮对称的设置于所述前段车架的左右两侧,并以所述前段车架为对称轴,所述两个前轮内设有刹车装置;所述驱动轮设置在后段车架上,后段车架设置在所述中段车架的后端且后段车架与中段车架之间设有减震机构;所述中段车架上设有座垫立柱,座垫立柱顶端设有座垫,座垫立柱相对中段车架为可折叠,座垫与座垫立柱之间设有座垫折叠结构;所述座垫立柱至少有两节,且相邻的两节之间为可伸缩;

所述偏摆及转向机构包括上摇臂与下摇臂,所述上摇臂与下摇臂为一体结构,且上摇臂与下摇臂的中心均铰接在前段车架上,且在上摇臂或/和下摇臂与前段车架之间设有摇臂复位机构,所述摇臂复位机构包括左扭簧与右扭簧,上摇臂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一杆端关节轴承、第二杆端关节轴承连接左转向节、右转向节的上部,下摇臂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三杆端关节轴承、第四杆端关节轴承连接左转向节、右转向节的下部;

所述前段车架为一体成型结构,在前段车架上设有前上轴孔、后上轴孔、前下轴孔与后下轴孔,前上轴孔与后上轴孔为同轴,前下轴孔与后下轴孔为同轴,在前上轴孔、后上轴孔内均设有上形位公差补偿减震套,前下轴孔、后下轴孔内均设有下形位公差补偿减震套,所述上形位公差补偿减震套与下形位公差补偿减震套均为橡胶材质,上固定轴穿过上形位公差补偿减震套以及上摇臂的中心轴孔,将上摇臂与前段车架实现连接;下固定轴穿过下形位公差补偿减震套以及下摇臂的中心轴孔,将下摇臂与前段车架实现连接;

所述偏摆及转向机构还包括一转向结构,所述转向结构包括固定在前段车架上的前转向立柱套筒,前转向立柱穿过前转向立柱套筒且前转向立柱的前端设有连杆,连杆连接在万向转向机构的轴座上,所述万向转向机构的左端、右端分别与安装在左转向节的前端的第五杆端关节轴承、右转向节的前端的第六杆端关节轴承连接;所述前转向立柱的上端设有车把,且在前转向立柱上具有可折叠结构;所述前转向立柱至少具有两节,且相邻的两节之间为可伸缩。

所述中段车架包括上架体与下架体,所述上架体与下架体均为一体压铸成型结构。

所述座垫折叠结构包括固定在座垫立柱上的基座一、固定在座垫上的基座二以及连接基座一与基座二的铰链装置,所述铰链装置包括铰链一与铰链二,铰链一的一端与基座一铰接,另一端与铰链二的一端铰接,铰链二的另一端与基座二铰接;所述铰链一上设有容置槽,在容置槽内依次设有弹簧与限位销,所述限位销上设有推杆,推杆在设置于铰链一的滑孔内滑动,所述基座一上设有与限位销匹配的限位孔;所述铰链二为壳体结构,当铰链一相对铰链二折叠时,铰链二包裹住铰链一;所述铰链一上匹配铰链二的一端设有挡块,当铰链二相对铰链一伸展时,铰链二的端部抵在挡块上,铰链一支撑住铰链二。

本实用新型可以达到的技术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前段车架上设有上形位公差补偿减震套与下形位公差补偿减震套,上摇臂通过上固定轴与上形位公差补偿减震套实现连接,下摇臂通过下固定轴与下形位公差补偿减震套实现连接,在本实用新型的偏摆式车辆行驶时,上固定轴分别至上摇臂的两端的距离、下固定轴分别至下摇臂的两端的距离、上固定轴与下固定轴之间的距离及角度变得可微调,从而抵消并补偿了上摇臂的中心轴孔至两端的距离的加工公差,也补偿了左转向节的第一杆端关节轴承至左转向节的第三杆端关节轴承的距离的加工及装配误差、右转向节的第二杆端关节轴承至右转向节的第四杆端关节轴承的距离的加工及装配误差,以及前上轴孔、后上轴孔、前下轴孔与后下轴孔的加工误差,降低了零部件制造的精度控制要求,降低了制造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主梁、中段车架的上架体与下架体均为一体成型结构,制造成本低,提高了大批量生产的质量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上摇臂与前段车架之间,或者下摇臂与前段车架之间设置了左扭簧与右扭簧,左扭簧的其中一个扭杆固定在前段车架上,另一个扭杆固定在上摇臂或下摇臂的左半部,右扭簧的其中一个扭杆固定在前段车架上,另一个扭杆固定在上摇臂或下摇臂的右半部,当车辆停放时,左扭簧与右扭簧共同作用驱动上摇臂或下摇臂相对前段车架复位并与前段车架呈垂直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座垫以及转向立柱均能够伸缩及折叠,这使得偏摆式车辆在收纳时的占用空间大大减小,并且根据驾驶员的身材进行人性化的调整。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偏摆式车辆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偏摆式车辆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图2的A部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偏摆式车辆的中段车架与前段车架的立体分解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偏摆式车辆的折叠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偏摆式车辆的座垫折叠结构的立体分解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偏摆式车辆的座垫折叠结构的平面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偏摆式车辆的前段车架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偏摆式车辆,包括偏摆及转向机构1、前段车架2、中段车架3、后段车架4、驱动轮5与两个前轮6,所述偏摆及转向机构1设置于所述前段车架2上,两个前轮6和所述偏摆及转向机构1连接,且两个前轮对称的设置于所述前段车架2的左右两侧,并以所述前段车架2为对称轴,所述两个前轮内设有刹车装置;所述驱动轮5设置在后段车架4上,后段车架4设置在所述中段车架3的后端且后段车架4与中段车架3之间设有减震机构7;所述中段车架3上设有座垫立柱8,座垫立柱8顶端设有座垫9,座垫立柱8相对中段车架3为可折叠,座垫9与座垫立柱8之间设有座垫折叠结构10;所述座垫立柱8至少有两节,且相邻的两节之间为可伸缩;

所述偏摆及转向机构1包括上摇臂11与下摇臂12,所述上摇臂11与下摇臂12为一体结构,且上摇臂11与下摇臂12的中心均铰接在前段车架2上,且在上摇臂11或/和下摇臂12与前段车架2之间设有摇臂复位机构,所述摇臂复位机构包括左扭簧13与右扭簧14,上摇臂11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一杆端关节轴承15、第二杆端关节轴承16连接左转向节17、右转向节18的上部,下摇臂12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三杆端关节轴承19、第四杆端关节轴承20连接左转向节17、右转向节18的下部;

所述前段车架2为一体成型结构,在前段车架2上设有前上轴孔21、后上轴孔22、前下轴孔23与后下轴孔24,前上轴孔21与后上轴孔22为同轴,前下轴孔23与后下轴孔24为同轴,在前上轴孔21、后上轴孔22内均设有上形位公差补偿减震套25,前下轴孔23、后下轴孔24内均设有下形位公差补偿减震套26,所述上形位公差补偿减震套25与下形位公差补偿减震套26均为橡胶材质,上固定轴27穿过上形位公差补偿减震套25以及上摇臂11的中心轴孔(图中未标注),中心轴孔(图中未标注)内设有轴承,上固定轴27实际上穿过轴承的轴孔,从而将上摇臂11与前段车架2实现连接;下固定轴28穿过下形位公差补偿减震套26以及下摇臂12的中心轴孔29,中心轴孔29内设有轴承,下固定轴28实际上穿过轴承的轴孔,从而将下摇臂12与前段车架2实现连接;

所述偏摆及转向机构1还包括一转向结构,所述转向结构包括固定在前段车架2上的前转向立柱套筒30,前转向立柱31穿过前转向立柱套筒30且前转向立柱31的前端设有连杆32,连杆32连接在万向转向机构33的轴座34上,所述万向转向机构33的左端、右端分别与安装在左转向节17的前端的第五杆端关节轴承35、右转向节18的前端的第六杆端关节轴承36连接;所述前转向立柱31的上端设有车把37,且在前转向立柱31上具有可折叠结构;所述前转向立柱31至少具有两节,且相邻的两节之间为可伸缩。

所述中段车架3包括上架体38与下架体39,所述上架体38与下架体39均为一体压铸成型结构。

所述座垫折叠结构10包括固定在座垫立柱8上的基座一40、固定在座垫9上的基座二41以及连接基座一40与基座二41的铰链装置,所述铰链装置包括铰链一42与铰链二43,铰链一42的一端与基座一40铰接,另一端与铰链二43的一端铰接,铰链二43的另一端与基座二41铰接;所述铰链一42上设有容置槽44,在容置槽44内依次设有弹簧45与限位销46,所述限位销46上设有推杆47,推杆47在设置于铰链一42的滑孔48内滑动,所述基座一40上设有与限位销46匹配的限位孔(图中未显示);所述铰链二43为壳体结构,当铰链一42相对铰链二43折叠时,铰链二43包裹住铰链一42;所述铰链一上匹配铰链二的一端设有挡块49,当铰链二43相对铰链一42伸展时,铰链二43的端部抵在挡块49上,且限位销46匹配插设在限位孔(图中未显示)内,铰链一支撑住铰链二。

以下对本实用新型的偏摆式车辆的使用过程作出说明:

行驶时,驾驶员坐在中段车架3的座垫9上,由于驱动轮5和两个前轮6对偏摆式车辆同时支撑,使得偏摆式车辆在正常行驶过程中能较为平稳。当在行驶过程中需要向左转弯时,驾驶员向左转动前转向立柱31,继而通过万向转向机构33带动左转向节17、右转向节18,从而完成向左转向的动作。反之,向右转弯时,驾驶员向右转动前转向立柱31,继而通过万向转向机构33带动左转向节17、右转向节18,从而完成向右转向的动作。

在实际制造、装配过程中,上摇臂11中心通过上固定轴27与前段车架2铰接连接,下摇臂12的中心通过下固定轴28与前段车架2铰接连接,且保证上固定轴27至上摇臂11左端的距离、上固定轴27至上摇臂11右端的距离、下固定轴28至下摇臂12左端的距离以及下固定轴28至下摇臂12右端的距离相等,左转向节17的第一杆端关节轴承15至左转向节17的第三杆端关节轴承19的距离、右转向节18的第二杆端关节轴承16至右转向节18的第四杆端关节轴承20的距离与上固定轴27至下固定轴28之间的距离相等,并且保证第一杆端关节轴承15、第二杆端关节轴承16、第三杆端关节轴承19与第四杆端关节轴承20的回转球心保持共面,同时要保证前上轴孔21与后上轴孔22的同轴度,前下轴孔23与后下轴孔24的同轴度,这使得上摇臂11、下摇臂12的中心轴孔、第一杆端关节轴承15、第二杆端关节轴承16、第三杆端关节轴承19、第四杆端关节轴承20的位置加工装配精度要求极高,以及前段车架2上的前上轴孔21、后上轴孔22、前下轴孔23与后下轴孔24的加工精度要求极高,由于零部件在加工时都存在着加工公差,所以,上述零件的孔位的加工精度难以保证,本实用新型特别增加了上形位公差补偿减震套25与下形位公差补偿减震套26,并采用橡胶作为上形位公差补偿减震套25与下形位公差补偿减震套26的材料,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补偿前段车架2至上、下摇臂11、12两端的距离偏差,也补偿了左转向节17的第一杆端关节轴承15至左转向节17的第三杆端关节轴承19的距离的加工及装配误差、右转向节18的第二杆端关节轴承16至右转向节18的第四杆端关节轴承20的距离的加工及装配误差,以及前上轴孔21、后上轴孔22、前下轴孔23与后下轴孔24的加工误差,也保证了第一杆端关节轴承15、第二杆端关节轴承16、第三杆端关节轴承19与第四杆端关节轴承20的回转球心保持共面,降低了零部件制造的精度控制要求,降低了制造成本,提高实际生产的可行性。

本实用新型的杆端关节轴承上均设有防尘套50。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偏摆式车辆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方案;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