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座椅停车一体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59384发布日期:2019-01-02 22:28阅读:108来源:国知局
一种座椅停车一体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行车停放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座椅停车一体化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已逐渐进入普通民众家庭。而现在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大量使用汽车会增加碳排放,进一步地影响生态环境,为了减少碳排放,国家提倡绿色出行,建议使用自行车或电动自行车。

而且,为了提高人们生活质量,大量的公园以及绿道在城市里出现。但是,在公园或绿道的行人休息及行人车辆停放不能结合,导致行人休息的设备与停放行人车辆的设备占用面积大,规划不合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座椅停车一体化装置,解决了或部分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公园或绿道的行人休息及行人车辆停放不能结合,导致行人休息的设备与停放行人车辆的设备占用面积大,规划不合理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座椅停车一体化装置包括:座椅、支架、若干自行车夹及若干电动自行车夹;所述座椅包括:椅体及座板,所述座板设置在所述椅体的一侧;所述支架设置在所述椅体的另一侧;若干所述自行车夹与所述支架铰接;若干所述电动自行车夹与所述支架铰接,每个所述电动自行车夹均设置在所述两个相邻的所述自行车夹之间;其中,若干所述自行车夹与若干所述电动自行车夹同轴。

进一步地,所述座椅还包括:底座,与所述椅体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自行车夹包括:第一杆、第二杆、第三杆、第四杆、连接杆及连接板;所述第一杆的第一端与所述连接杆的第一端连接,第二端与所述支架铰接;所述第二杆的第二端与所述连接杆的第二端连接,第二端与所述支架铰接;所述第三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杆的第二端连接,第二端与所述连接板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四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杆的第二端连接,第二端与所述连接板的第二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杆与所述第二杆之间的间距与自行车的车轮宽度相匹配;所述第一杆与所述第二杆的长度与所述自行车的车轮直径相匹配。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杆及所述第四杆的长度小于所述连接板初始位置与所述椅体的距离。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杆及所述第二杆的中部均设置有第一弯折段,所述第一弯折段的凹面朝向所述椅体;所述第三杆与所述第一杆的连接处及所述第四杆与所述第二杆的连接处均设置有第二弯折段,所述第二弯折段的凹面朝向背离所述椅体。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板的重量大于所述第一杆、第二杆、第三杆、第四杆及连接杆的重量之和。

进一步地,所述电动自行车夹包括:第五杆、第六杆、第七杆、第八杆、推杆、第一夹持板及第二夹持板;所述第五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夹持板连接,第二端与所述支架铰接;所述第六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夹持板连接,第二端与所述支架铰接;所述第七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五杆的第二端垂直连接,第二端与所述推杆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八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六杆的第二端垂直连接,第二端与所述推杆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推杆远离所述椅体。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夹持板与所述第二夹持板之间的间距与电动自行车的车轮宽度相匹配;所述推杆的高度与所述电动自行车的车轮直径相匹配;所述第七杆及所述第八杆的长度小于所述推杆初始位置与所述椅体的距离。

进一步地,所述椅体上设置有插座。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由于座椅包括:椅体及座板,座板设置在椅体的一侧,所以,当行人需要休息时,可直接坐在座板上进行休息,由于支架设置在椅体的另一侧,若干自行车夹与支架铰接,若干电动自行车夹与支架铰接,每个电动自行车夹均设置在两个相邻的自行车夹之间,若干自行车夹与若干电动自行车夹同轴,所以,可以通过自行车夹停放自行车,通过电动自行车夹停放电动自行车,使行人休息及行人车辆停放结合,占地小,规划合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座椅停车一体化装置的正视图;

图2为图1的侧视图;

图3为图1的后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座椅停车一体化装置的座椅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座椅停车一体化装置的自行车夹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座椅停车一体化装置的电动自行车夹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座椅停车一体化装置包括:座椅1、支架2、若干自行车夹3及若干电动自行车夹4。

座椅1包括:椅体1-1及座板1-2,座板1-2设置在椅体1-1的一侧。

支架2设置在椅体1-1的另一侧。

若干自行车夹3与支架2铰接。

若干电动自行车4夹与支架2铰接,每个电动自行车夹4均设置在两个相邻的自行车夹3之间。

其中,若干自行车夹3与若干电动自行车夹4同轴。

本申请具体实施方式由于座椅1包括:椅体1-1及座板1-2,座板1-2设置在椅体1-1的一侧,所以,当行人需要休息时,可直接坐在座板1-2上进行休息,由于支架2设置在椅体1-1的另一侧,若干自行车夹3与支架2铰接,若干电动自行车夹4与支架2铰接,每个电动自行车夹4均设置在两个相邻的自行车夹3之间,若干自行车夹3与若干电动自行车夹4同轴,所以,可以通过自行车夹3停放自行车,通过电动自行车夹4停放电动自行车,使行人休息及行人车辆停放结合,占地小,规划合理。

详细介绍座椅1的结构。

参见图4,座椅1还包括:底座1-3。

底座1-3与椅体1-1固定连接。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底座1-3可通过螺栓与椅体1-1固定连接,在其它实施方式中,底座1-3可通过其它方式如轴销等与椅体1-1固定连接。在本实施例中不做限制。底座1-3保证座椅1的稳定性。

其中,座板1-2与椅体1-1的连接处采用圆弧过渡,保证舒适度。

椅体1-1上固定设置有插座5。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椅体1-1上可通过螺栓固定设置有插座5,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椅体1-1上可通过其它方式如轴销等固定设置有插座5。在本实施例中不做限制。插座5可以外界电源为电动自行车充电。

详细介绍自行车夹3的结构。

参见图5,自行车夹3包括:第一杆3-1、第二杆3-2、第三杆3-3、第四杆3-4、连接杆3-5及连接板3-6。

第一杆3-1的第一端与连接杆3-5的第一端固定连接。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杆3-1的第一端可通过螺栓与连接杆3-5的第一端固定连接,在其它实施方式中,第一杆3-1的第一端可通过其它方式如焊接等与连接杆3-5的第一端固定连接。在本实施例中不做限制。第一杆3-1的第二端与支架2铰接。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杆3-1的第二端通过转轴与支架2铰接。在本实施例中不做限制。

第二杆3-2的第二端与连接杆3-5的第二端固定连接。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杆3-2的第二端可通过螺栓与连接杆3-5的第二端固定连接,在其它实施方式中,第二杆3-2的第二端可通过其它方式如焊接等与连接杆3-5的第二端固定连接。在本实施例中不做限制。第二杆3-2的第二端与支架2铰接。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杆3-2的第二端通过转轴与支架2铰接。在本实施例中不做限制。

第三杆3-3的第一端与第一杆3-1的第二端固定连接。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三杆3-3的第一端可通过螺栓与第一杆3-1的第二端固定连接,在其它实施方式中,第三杆3-3的第一端可通过其它方式如焊接等与第一杆3-1的第二端固定连接。在本实施例中不做限制。第三杆3-3的第二端与连接板3-6的第一端连接。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三杆3-3的第二端通过螺栓与连接板3-6的第一端固定连接,在其它实施方式中,第三杆3-3的第二端可通过其它方式如焊接等与连接板3-6的第一端固定连接。在本实施例中不做限制。

第四杆3-4的第一端与第二杆3-2的第二端固定连接。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第四杆3-4的第一端可通过螺栓与第二杆3-2的第二端固定连接,在其它实施方式中,第四杆3-4的第一端可通过其它方式如焊接等与第二杆3-2的第二端固定连接。在本实施例中不做限制。第四杆3-4的第二端与连接板3-6的第二端固定连接。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第四杆3-4的第二端可通过螺栓与连接板3-6的第二端固定连接,在其它实施方式中,第四杆3-4的第二端可通过其它方式如焊接等与连接板3-6的第二端固定连接。在本实施例中不做限制。

第一杆3-1与所述第二杆3-2之间的间距与自行车的车轮宽度相匹配;第一杆3-1与第二杆3-2的长度与自行车的车轮直径相匹配,保证自行车的车轮能进入第一杆3-1与第二杆3-2之间,同时保证自行车夹3能夹住自行车车轮。

由于自行车车轮直径为350-710mm,车轮厚度为30-90mm,所以第一杆3-1与所述第二杆3-2之间的间距可以为30-90mm,第一杆3-1与第二杆3-2的长度可以为350-710mm。

第三杆3-3及第四杆3-4的长度小于连接板3-5初始位置与椅体1-1的距离,保证连接板3-5可以完全翻转。

连接板3-5开设有凹槽,保证自行车的车轮可以推进。

第一杆3-1及第二杆3-2的中部均设置有第一弯折段,第一弯折段的凹面朝向椅体1-1;第三杆3-3与第一杆3-1的连接处及第四杆3-4与第二杆3-2的连接处均设置有第二弯折段,第二弯折段的凹面朝向背离椅体1-1,保证自行车夹3能很好的夹持住自行车的车轮。第一弯折段及第二弯折段的弯折角度为145-155°。

连接板3-5的重量大于第一杆3-1、第二杆3-2、第三杆3-3、第四杆3-4及连接杆3-5的重量之和,保证自行车夹3在没有夹持自行车的车轮时处于竖直状态。

详细介绍电动自行车夹4的结构。

参见图6,电动自行车夹4包括:第五杆4-1、第六杆4-2、第七杆4-3、第八杆4-4、推杆4-5、第一夹持板4-6及第二夹持板4-7。

第五杆4-1的第一端与第一夹持板4-6固定连接。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五杆4-1的第一端可通过螺栓与第一夹持板4-6固定连接,在其它实施方式中,第五杆4-1的第一端可通过其它方式如焊接等与第一夹持板4-6固定连接。在本实施例中不做限制。第五杆4-1的第二端与支架2铰接。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五杆4-1的第二端可通过转轴与支架2铰接。在本实施例中不做限制。

第六杆4-2的第一端与第二夹持板4-7固定连接。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第六杆4-2的第一端可通过螺栓与第二夹持板4-7固定连接,在其它实施方式中,第六杆4-2的第一端可通过其它方式如焊接等与第二夹持板4-7固定连接。在本实施例中不做限制。第六杆4-2的第二端与支架2铰接。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第六杆4-2的第二端可通过转轴与支架2铰接。在本实施例中不做限制。

第七杆4-3的第一端与第五杆4-1的第二端垂直固定连接。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七杆4-3的第一端可通过螺栓与第五杆4-1的第二端垂直固定连接,在其它实施方式中,第七杆4-3的第一端可通过其它方式如焊接等与第五杆4-1的第二端垂直固定连接。在本实施例中不做限制。第七杆4-3的第二端与推杆4-5的第一端固定连接。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七杆4-3的第二端可通过螺栓与推杆4-5的第一端固定连接,在其它实施方式中,第七杆4-3的第二端可通过其它方式如焊接等与推杆4-5的第一端固定连接。在本实施例中不做限制。

第八杆4-4的第一端与第六杆4-2的第二端垂直固定连接。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第八杆4-4的第一端可通过螺栓与第六杆4-2的第二端垂直固定连接,在其它实施方式中,第八杆4-4的第一端可通过其它方式如焊接等与第六杆4-2的第二端垂直固定连接。在本实施例中不做限制。第八杆4-4的第二端与推杆4-5的第一端固定连接。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第八杆4-4的第二端可通过螺栓与推杆4-5的第一端固定连接,在其它实施方式中,第八杆4-4的第二端可通过其它方式如焊接等与推杆4-5的第一端固定连接。在本实施例中不做限制。

推杆4-5远离椅体1-1,保证电动自行车的车轮可以推动推杆4-5。

第一夹持板4-6与第二夹持板4-7之间的间距与电动自行车的车轮宽度相匹配;推杆4-5的高度与电动自行车的车轮直径相匹配,保证电动自行车的车轮能进入第一夹持板4-6与第二夹持板4-7之间,同时保证电动自行车夹4能夹住电动自行车的车轮。

由于电动自行车的车轮的直径为350-500mm,车轮厚度为80-100mm,所以,第一夹持板4-6与第二夹持板4-7之间的间距为80-100mm,推杆4-5的高度为350-500mm。

第七杆4-3及第八杆4-4的长度小于推杆4-5初始位置与所述椅体的距离,保证第一夹持板4-6及第二夹持板4-7可以翻转。

电动自行车夹4还包括:加强筋4-8。

加强筋4-8第一端与第五杆4-1的第二端固定连接。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加强筋4-8第一端可通过螺栓与第五杆4-1的第二端固定连接,在其它实施方式中,加强筋4-8第一端可通过其它方式如焊接等与第五杆4-1的第二端固定连接。在本实施例中不做限制。加强筋4-8第一端与第六杆4-2的第二端固定连接。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加强筋4-8第一端可通过螺栓与第六杆4-2的第二端固定连接,在其它实施方式中,加强筋4-8第一端可通过其它方式如焊接等与第六杆4-2的第二端固定连接。在本实施例中不做限制。保证连接强度。

为了更清楚介绍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下面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使用方法上予以介绍。

在椅体1-1通过螺栓固定设置支架2,通过转轴将第一杆3-1、第二杆3-2、第五杆4-1、第六杆4-2铰接在支架2上。

当要停放自行车时,由于连接板3-5的重量大于第一杆3-1、第二杆3-2、第三杆3-3、第四杆3-4及连接杆3-5的重量之和,所以自行车夹3在没有夹持自行车的车轮时处于竖直状态。将自行车的车轮推入连接板3-6的凹槽内,由于第三杆3-3及第四杆3-4的长度小于连接板3-5初始位置与椅体1-1的距离,所以,当自行车的车轮推动连接板3-6时,可以带动第一杆3-1、第二杆3-2绕与支架2铰接处向远离椅体1-1的方向旋转,第三杆3-3、第四杆3-4绕第一杆3-1、第二杆3-2与支架2的铰接处向椅体1-1的方向旋转,使连接杆3-5翻转,自行车的车轮进入第一杆3-1、第二杆3-2、第三杆3-3、第四杆3-4、连接杆3-5及连接板3-6形成的框架内,自行车夹3在夹持自行车的车轮时处于翻转状态,将自行车的车轮夹持住。

当要停放电动自行车时,由于第一夹持板4-6及第二夹持板4-7的重量大于第五杆4-1、第六杆4-2、第七杆4-3、第八杆4-4及推杆4-5的重量之和,所以电动自行车夹4在没有夹持自行车的车轮时处于竖直状态。将电动自行车的车轮推入第一夹持板4-6与第二夹持板4-7之间,车轮会推动推杆4-5,由于第七杆4-3及第八杆4-4的长度小于推杆4-5初始位置与所述椅体的距离,所以,当电动自行车的车轮推动推杆4-5时,可以带动第五杆4-1、第六杆4-2绕与支架2铰接处向远离椅体1-1的方向旋转,第一夹持板4-6及第二夹持板4-7绕第五杆4-1、第六杆4-2与支架2的铰接处向椅体1-1的方向旋转,使第一夹持板4-6及第二夹持板4-7翻转,自行车的车轮进入第五杆4-1、第六杆4-2、第七杆4-3、第八杆4-4、推杆4-5、第一夹持板4-6及第二夹持板4-7形成的框架内,电动自行车夹4在夹持自行车的车轮时处于翻转状态,将电动自行车的车轮夹持住。

当行人停放自行车或电动自行车后,可以坐在座板1-2上,进行休息,使行人休息及行人车辆停放结合,占地小,规划合理。

最后所应说明的是,以上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