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带式机器人减震底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02548发布日期:2018-12-25 20:12阅读:418来源:国知局
履带式机器人减震底盘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设备行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履带式机器人减震底盘。



背景技术:

为了适应特殊作业,很多场合需要机器人配合操作,对于特种作业机器人,为了取得良好的行走效果,普遍采用履带式行走机构。履带式行走机构与地面接触面积大、越障能力强,但也存在缺点,一方面,履带式机器人底盘现有行业产品类型较少,基本是小型、微型或者教学实验型产品,负荷能力较弱,性能不稳定,防护性能较弱;另一方面,当路面状况不佳或存在较多障碍物时,会造成较大震动,对机器人的正常工作带来不利影响,即越障及跨越能力较弱,减震效果不好,地形适应能力不强。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履带式机器人减震底盘,其技术方案为:

包括车体(1),车体(1)上部用于安装机械设备,车体(1)两侧分别安装运动悬挂系统(5),传动系统(4)驱动运动悬挂系统(5)运动,所述运动悬挂系统(5)包括履带(a)及设置于履带(a)内的悬挂架组件(b)、驱动轮组件(c)、涨紧轮组件(d)、摆臂组件(e)和托带轮(f),所述悬挂架组件(b)设置在履带(a)中部,并通过车体连接轴安装在车体(1)上,其前部安装涨紧轮组件(d),后部安装驱动轮组件(c),上部安装托带轮(f),下部安装摆臂组件(e);

所述摆臂组件(e)通过铰接轴(e-5)和减震轴(e-8)安装在悬挂架组件(b)上,摆臂组件(e)包括支重轮、摆臂和减震,所述摆臂为摆臂I(e-4)和摆臂II(e-3),摆臂I(e-4)为三点支撑,其中一个端点通过铰接轴(e-5)安装在悬挂架左下角,另外两个端点通过支撑连接轴安装两个直径不等的支重轮,分别为支重轮I(e-1)和支重轮II(e-2),所述摆臂II(e-3)一端通过铰接轴(e-5)安装在悬挂架上,另一端安装支重轮I(e-1)。

进一步地,所述悬挂架组件(b)由外侧悬挂板(b-3)和内侧悬挂板(b-4)组成,两个悬挂板之间安装连接轴,便于安装涨紧轮组件(d)、摆臂组件(e)和托带轮(f)。

进一步地,驱动轮组件(c)由驱动轮基体(c-1)、滚动轴(c-2)、石墨铜套(c-3)和支撑轮(c-4)组成,所述驱动轮基体(c-1)和支撑轮(c-4)同轴,沿它们圆周等距离安装若干根滚动轴(c-2),且滚动轴(c-2)贯穿驱动轮基体(c-1)和支撑轮(c-4),每根滚动轴(c-2)内外对称安装石墨铜套(c-3)。

进一步地,所述涨紧轮组件(d)包括涨紧轮(d-1)、涨紧架(d-2)、涨紧固定架(d-3)和涨紧顶丝(d-4),涨紧轮(d-1)通过轴安装于涨紧架(d-2)前叉口内,涨紧架(d-2)通过滑槽螺栓(d-5)在涨紧固定架(d-3)的滑槽内由涨紧顶丝(d-4)前后调整。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轮基体(c-1)、涨紧轮(d-1)、支重轮和托带轮(f)均与履带(a)内壁啮合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支重轮I(e-1)设置在支重轮II(e-2)后面。

进一步地,所述减震(e-6)的一端与摆臂连接,另一端套接弹簧,并通过减震轴(e-8)安装在悬挂架组件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履带式机器人减震底盘,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运动悬挂系统内的悬挂架组件、驱动轮组件和涨紧轮组件相结合,采用内侧悬挂板、外侧悬挂板、车体连接轴、悬挂连接轴及相应的支撑轴套多点网格结构,减轻结构上的重量的同时,强度大大增加。采用驱动轮基体、滚动轴、石墨铜套、支撑轮等组合结构,运转平滑,噪音低,寿命长,更换便捷,成本可控。使用涨紧轮组件采用层次组合结构,由涨紧固定架、涨紧架、涨紧轮组件分层组合,占用空间小,涨紧行程大,调整便捷,稳定可靠。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在该底盘上搭载各种设备,以实现不同的功能,其实用性、稳定性、防护性较高,运动震动过滤效果好,越障及跨越能力、地形适应能力极强,可作为复杂地形移动特殊作业机器人开发平台,应用广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运动悬挂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悬挂架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驱动轮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涨紧轮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摆臂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摆臂I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摆臂II结构示意图;

如图所示,1车体,2动力系统,3控制系统,4传动系统,5运动悬挂系统,a履带,b悬挂架组件,c驱动轮组件,d涨紧轮组件,e摆臂组件,b-1车体连接轴,b-2悬挂连接轴,b-3外侧悬挂板,b-4内测悬挂板,b-5支撑轴套,c-1驱动轮,c-2滚动轴,c-3石墨铜套,c-4支撑轮,d-1涨紧轮,d-2涨紧架,d-3涨紧固定架,d-4涨紧顶丝,d-5滑槽螺栓,e-1支重轮I,e-2支重轮II,e-3摆臂II,e-4摆臂I,e-5铰接轴,e-6减震,e-7摆臂套,e-8减震轴。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履带式机器人减震底盘,底盘整体由车体1、动力系统2、控制系统3、传动系统4及左右运动悬挂系统5组成,所述动力系统2、控制系统3和传动系统4安装在车体1内部,动力系统2为控制系统3和传动系统4提供电源,传动系统4驱动运动悬挂系统5运动。

车体1为框架方管、加强筋板及复合蒙皮组合结构,重量轻,结构强度高,是底盘的基体。动力系统2采用大容量、高放电率锂离子直流48伏(DC48V)电池,具有重量轻,容量大,寿命长,重复充放电等特点,是底盘的动力来源,置于车体内部。控制系统3由信号源、电机驱动器、编码器、传感器等组成,是机器人底盘的控制机构,可以根据要求进行再次开发,置于车体内部。传动系统4由电机、减速机、轴座、输出轴等组成,将控制系统提供的动力及信号转化成运动形式,置于车体内部。运动悬挂系统5由履带a、悬挂架组件b、驱动轮组件c、涨紧轮组件d、摆臂组件e等组成。传动系统的运动作用于运动悬挂系统,可有效过滤运动行走过程中的震动,适应复杂地形的通过能力。运动悬挂系统5安装于车体1两侧,左右对称装配。

履带a采用橡胶履带内嵌凯夫拉纤维,柔韧又具有极高的抗拉强度,包覆于悬挂架b、驱动轮组件c、涨紧轮组件d、摆臂组件e外部,是悬挂系统运动行走部件。

悬挂架组件b是悬挂系统和车体的连接部件及悬挂系统部件的主要安装基体。采用内侧悬挂板b-4、外侧悬挂板b-3、车体连接轴b-1、悬挂连接轴b-2及相应的支撑轴套b-5多点网格结构,减轻结构上的重量的同时,强度大大增加。内侧悬挂板b-4和外侧悬挂板b-3通过车体连接轴b-1固定在车体1上,悬挂连接轴b-2及支撑轴套b-5保证内侧悬挂板b-4、外侧悬挂板b-3间的距离及整体组合。

驱动轮组件c位于悬挂系统的后部,采用驱动轮基体c-1、滚动轴c-2、石墨铜套c-3和支撑轮c-4组合结构,运转平滑,噪音低,寿命长,更换便捷,成本可控。驱动轮基体c-1和支撑轮c-4上沿圆周方向贯穿滚动轴10根,每根滚动轴上内外对称安装4个石墨铜套c-3,石墨铜套c-3外侧安装垫圈和螺栓,防止石墨铜套脱落。

涨紧轮组件d位于悬挂系统的前部,采用层次组合结构,由涨紧固定架d-3、涨紧架d-2、涨紧轮d-1组件分层组合,占用空间小,涨紧行程大,调整便捷,稳定可靠。涨紧轮d-1通过轴安装于涨紧架d-2前叉口内,涨紧架d-2通过4组滑槽螺栓d-5在涨紧固定架d-3的滑槽内由涨紧顶丝d-4前后调整。

摆臂组件e由共5组摆臂总成组成,第一组总成由摆臂Ie-4、支重轮Ie-1、支重轮IIe-2、减震e-6、摆臂套e-7组成,另外4组结构相同,均由摆臂IIe-3、支重轮Ie-1、减震e-6、摆臂套e-7组成。每组摆臂由铰接轴e-5连接到外侧悬挂板b-3、内侧悬挂板b-4中间;摆臂的减震e-6由减震轴e-8穿轴到外侧悬挂板b-3、内侧悬挂板b-4上。履带a承受的负荷通过支重轮Ie-1、支重轮IIe-2作用到摆臂组件e上,由减震e-6过滤震动。

本实用新型为履带式机器人底盘在控制系统的指令下实现前进、后退、单侧左转、单侧右转、双侧反向原地滑移转向等动作,速度可从零到设计速度无极变速,复杂地形下爬坡、越障。本实用新型实用性、稳定性、防护性较高,运动震动过滤效果好,越障及跨越能力、地形适应能力极强。可搭载较大实用型载荷如武器装备、侦查设备、消防水炮、机械臂等扩展应用。可广泛应用于军工、消防、市政、安防、协同运输等行业。

以上所述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该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增加,这些改进和增加也视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