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推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08343发布日期:2019-07-31 20:05阅读:26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动推车的制作方法

涉及工程器械,特别涉及工程运输器械。



背景技术:

人力推车是一种常见的工程机械,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的应用方方面面,尤其在建筑行业,运输水泥、砂浆等材料。传统人力推车,具有以下两点不足:1、依靠人力拉动或推动,劳动强度大,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工作疲劳度,延长工作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效率,和工程进度;2、结构多为一体焊接,清洁维护不方便。

为此有人设计了电动推车,即由电机驱动作为人力辅助动力,使推车的推行更省力。

公告号为CN206031404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新型电动手推车,包括车架、以及安装在车架下端的轮子,所述轮子三个,三角状分布安装在车架下端,所述轮子包括驱动轮和从动轮,所述从动轮两个,还包括电控模块,所述电控模块安装在车架上,所述电控模块通过电线连接驱动轮,所述电控模块包括电池和控制模块。该技术方案实现了电力代替人力,但说明书具体实施例中并未公开车架的结构,而从说明书附图中可以看出其车架结构很是复杂,尤其是电机如何驱动驱动轮的技术没有任何公开,从附图中也无法得出电机的位置。

公告号为CN 207826272 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电动推车,包括U型弯弧车架、L型车架支撑、L型车架推手、车斗、传动轴组件、电机、车轮、电池、控制线盒和手控器;所述U型弯弧车架两侧尾端固定连接有两个所述L型车架支撑,两个所述L型车架支撑尾端分别固定连接有两个所述L型车架推手,上述三者构成完整车架;所述U型弯弧车架上方设置有前车斗安装板,所述L型车架支撑上方设置有后车斗安装板,所述前车斗安装板和所述后车斗安装板上均开设有腰型孔,所述车斗通过螺栓可拆卸的安装于所述前车斗安装板和所述后车斗安装板上;所述U型弯弧车架下方设置有传动轴安装板,所述传动轴安装板上开设有腰型孔,所述传动轴组件和所述车轮均为两个,所述传动轴组件包括轴套、连接法兰、三角支撑和电机轴,所述连接法兰固定设置于所述轴套内端面,所述三角支撑固定设置于所述轴套上方,所述三角支撑上开设有腰型孔,所述三角支撑通过螺栓固定安装于所述传动轴安装板上,所述电机固定安装于两侧的所述连接法兰上,所述电机轴穿过所述轴套,且一端连接所述电机,另一端连接所述车轮;所述电池和所述控制线盒固定安装于所述L型车架支撑上,所述手控器固定安装于所述L型车架推手上,所述电池提供所述电机动力,所述手控器通过所述控制线盒控制所述电机转停。

该技术方案虽然提供了一种通过电机驱动来使得推车行驶的技术,但整个结构依然复杂,安装繁冗,制造成本高。尤其是其电机的驱动方式,电机轴有两个,对于后期的维护,会带来很大的麻烦,因为电机及其驱动结构的拆装十分的繁琐,并非普通使用者能够独立操作完成的。

现有技术中虽然都解决了电力替代人力的技术问题,但两者的结构却相当复杂。尤其是,当推车满负荷运送时,人们需要先用力稍稍抬起推车,才能使之前进或者转向。公告号为CN206031404U的技术方案中,虽然有从动轮,可以无需抬起便可以推动,但要实现转向,仍然需要提起推车,让从动轮离地,通过驱动轮进行转向。公告号为CN 207826272 U的技术方案中,不论推行还是转向,都需要提起推车,使V型支撑架离地,然后才可以推行或者转向,否则,便会将V型支撑架在地面滑动转向,如此既费力,又磨损V型支撑架。

因此,现有技术中的电动推车仍然需要在结构上改进,将车架进一步简化、车轮进一步改进,让推车整体更简单易安装和维护,并能够降低车辆结构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动推车,既能实现自由转向,又可以使用电力辅助驱动,结构相对现有技术又十分简单。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电动推车,包括设于车架上的车斗、车轮及其驱动电机、电器盒,所述车架包括前车架和后车架,所述前车架的后端为开放端,所述前车架的开放端分别与后车架的前端一一对应并以可拆卸方式连接;所述车轮包括固定在前车架上的前车轮和固定在后车架上的后车轮,所述后车轮为转向车轮。

所述后车架包括连接部和把手部,所述连接部的侧视投影呈J状,连接部的前端与前车架的开放端连接,所述把手部固定在连接部的后端。

所述连接部的前端所在水平高度小于连接部的后端所在水平高度,所述前车架的开放端所在水平高度大于连接部前端所在水平高度,前车架的开放端向下弯曲,开放端的端部直径大于连接部前端的直径,连接部的前端插入前车架的开放端并通过贯穿两者的螺栓固定。

所述后车轮固定在连接部弯曲部分的最下端。

所述前车架的俯视投影呈V字形。

所述车斗的后部嵌入后车架的把手部之间,车斗的后侧壁与把手部固定连接。

所述前车架的开放端之间水平设有前支撑板,所述后车架上靠近连接部末端的位置设有后支撑板,所述前支撑板和后支撑板的上表面在同一平面,所述车斗的底部的前端和后端分别与前支撑板和后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电器盒的前端和后端分别固定在前支撑板和后支撑板的下面。

本实用新型驱动电机的一种改进方案为:

所述前车轮设于前车架的前端内,所述驱动电机设于前车轮的其中一侧,驱动电机与前车架固定连接,在前车轮的圆心处垂直设有轮轴,前车轮与轮轴同轴转动,在与驱动电机相对的另一侧前车架上设有轴承座,所述轮轴一端与轴承座转动连接,另一端为空心管状,其内径大小等于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轴的外径,所述动力输出轴插入空心管状的轮轴内,所述动力输出轴与轮轴同轴转动。

本实用新型驱动电机的另一种改进方案:

所述前车轮设于前车架的前端内,所述驱动电机为设于前车轮的轮毂内的轮毂电机,轮毂电机的转轴固定在前车架两侧。

所述车斗的前侧壁底部向后倾斜,所述前车架的前端设有门形的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两侧底部固定在两侧前车架上,固定架的顶部与车斗的前侧壁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一、本实用新型通过后车轮可以转向,无需提起推车,当推车负载较重时,人们可以很轻松地将推车调整方向。

二、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为可拆卸的前车架和后车架,在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中,前车架为V形,后车架大致为J形,安装也很简单。

三、本实用新型的电机设于前车轮的其中一侧,而非车斗正下方,因此安装、维修都非常方便、简单。

四、本实用新型的车斗在改进的技术方案中,其前后及底部均可以与车架直接或者间接通过其他部件进行更多连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右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后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左视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透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车架立体透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前支架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后支架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驱动电机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驱动电机前车轮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驱动电机连接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设于车架上的车斗1、车轮及其驱动电机2、电器盒3,电器盒3里装置有锂电池、控制器等等。所述车架包括前车架4和后车架5,所述前车架4的后端为开放端,所述前车架4的开放端分别与后车架5的前端一一对应并以可拆卸方式连接;所述车轮包括固定在前车架4上的前车轮6和固定在后车架5上的后车轮7,所述后车轮7为转向车轮。

所述后车架5包括连接部51和把手部52,所述连接部51的侧视投影呈J状,连接部51的前端与前车架4的开放端连接,所述把手部52固定在连接部51的后端,把手部52和连接部51为整体结构。

结合图1、图3和图6所示,所述连接部51的前端所在水平高度小于连接部51的后端所在水平高度,所述前车架4的开放端所在水平高度大于连接部51前端所在水平高度。

结合图1、图7和图8所示,前车架4的开放端向下弯曲,开放端的端部直径大于连接部51前端的直径,连接部51的前端插入前车架4的开放端并通过贯穿两者的螺栓53固定。

如图1所示,后车轮7固定在连接部51弯曲部分的最下端。如图8所示,在连接部51弯曲部分的最下端设有连接片54,后车轮7选择现有技术中使用在脚手架上的万向轮即可。

如图6、图7所示,所述前车架4的俯视投影呈V字形。

结合图3和图5所示,所述车斗1的后部嵌入后车架5的把手部52之间,车斗1的后侧壁与把手部52固定连接。具体的,车斗1的两侧侧壁可以分别与把手部52通过螺栓固定;也可以是在把手部52上靠近连接部51的位置设有固定支架55,车斗1的后侧壁再与固定支架55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如图6所示,在前车架4的开放端之间水平设有前支撑板41,所述后车架5上靠近连接部末端的位置设有后支撑板56,所述前支撑板41和后支撑板56的上表面在同一平面,所述车斗1的底部的前端和后端分别与前支撑板41和后支撑板56固定连接。前支撑板41和前车架4之间、后支撑板56和后车架5之间的连接方式同样为可拆卸连接,即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所述电器盒3的前端和后端分别固定在前支撑板41和后支撑板56的下面。

所述前车轮6设于前车架4的前端内。而驱动电机2改进的技术方案有两种,第一种是所述驱动电机2设于前车轮6的其中一侧,驱动电机2与前车架4固定连接,驱动电机2选择电动车上常用的永磁直流有刷减速电机,因此驱动电机2还包括减速箱23,在前车架4靠近前车轮6的位置设有一竖直向下的连接板21,那么在本实施例中的驱动电机2是通过减速箱23后侧处的外壳固定连接板21上,而驱动电机2的动力输出轴即减速箱23的动力输出轴20,前车轮6与减速箱23的动力输出轴20传动连接。

具体实施时,如图9所示,前车轮6包括轮毂60,而轮轴则包括在轮毂60的圆心处的两侧分别垂直设有的轮轴61和轮轴62,轮轴61和轮轴62的轴心线在同一直线上且垂直固定在轮毂60上,三者为整体结构,轮毂60随轮轴61、轮轴62同轴转动。而位于驱动电机2的这一侧的轮轴62为空心管状,其内径大小等于动力输出轴20的外径,动力输出轴20插入轮轴62内。两者再通过插销64或者螺母固定。如图10所示,在轮轴62上设有插孔63。如此便可以实现驱动电机2的动力传送。

本实用新型驱动电机2的另一种改进方案则是,如图11所示,前车轮6同样设于前车架4的前端内,而驱动电机2则是为设于前车轮6轮毂内的轮毂电机24,轮毂电机24的转轴25固定在前车架4的两侧。具体实施时,前车轮6根据推车使用条件等参数来选择现有技术中电动车常用的带有轮毂电机的车轮即可,安装方式和结构也和现有技术中电动车的车轮安装方式相同,在前车架4两侧设有连接件43,转轴25通过螺栓44与连接件43固定连接。

选用轮毂电机结构比带有减速箱的永磁直流有刷减速电机的结构更简洁,不过前者的成本要高于后者,因此两种驱动电机可以依市场的需要而生产。

在后支架5的把手部52末端的右手边设置一个手控器8,用于调节电动推车的启动、停止以及行驶速度等等。驱动电机2、电器盒3里的锂电池、控制器以及手控器8之间的连接电路都是现有技术中常用的,比如电动车的电路,因此并非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本实施例中就不多赘述。

所述车斗1的前侧壁底部向后倾斜,所述前车架4的前端设有门形的固定架42,所述固定架42的两侧底部固定在两侧前车架4上,固定架42的顶部与车斗1的前侧壁固定连接。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