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后蒙皮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18408发布日期:2019-10-09 00:19阅读:315来源:国知局
一种后蒙皮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涉及一种车内安装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后蒙皮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传统的后蒙皮与侧围内板D柱匹配处,通过螺栓的方式安装固定;与尾门缓冲胶塞匹配处,通过其凸起特征和打螺栓的方式安装、匹配,引起感知质量差、紧固件种类多、总装装配效率低等问题。

该后蒙皮安装结构存在以下问题:

(1)感知质量差:后蒙皮通过螺栓连接固定在侧围内板D柱上,安装点外漏,感知质量差。

(2)感知质量差:后蒙皮与尾门胶塞匹配处,凸起特征较突兀,感知质量差。

(3)螺栓紧固的方式,螺栓打紧时易出现滑牙及螺栓生锈问题,增加售后问题。

(4)装配效率低:通过3~4颗螺栓与钣金连接固定,螺栓为总装件,增加总装装配效率。

(5)间隙和面差不满足DTS要求:后蒙皮与尾灯处无安装结构,上端易翘起,较难控制后蒙皮与尾灯的间隙和面差,感知质量差。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后蒙皮安装结构,解决现有技术后蒙皮使用螺栓方式固定安装造成的紧固件多、装配效率低、安装点外漏、感知质量差的问题。

对此,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后蒙皮安装结构,车身设有后蒙皮、侧围内板D柱、尾门缓冲胶塞、后车架,所述后蒙皮的内表面设有第一安装支架和第二安装支架,所述第一安装支架设有第一卡扣,所述第二安装支架设有第二卡扣,所述侧围内板D柱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卡扣匹配的第一孔位,所述后车架上设有与所述第二卡扣匹配的第二孔位,所述后蒙皮与所述侧围内板D柱匹配处,通过所述第一卡扣与所述第一孔位可拆卸连接;在所述后蒙皮与所述尾门缓冲胶塞匹配处,所述第二安装支架与所述后车架匹配,并通过所述第二卡扣与所述第二孔位可拆卸连接。

采用此技术方案,在后蒙皮的内表面设有安装支架,安装支架上设有卡扣,在后蒙皮与侧围内板D柱匹配处通过卡扣固定安装;在后蒙皮与尾门缓冲胶塞匹配处,安装支架与后车架匹配并通过卡扣固定安装;采用此技术方案,取消了现有技术在从车身外侧向车内打螺栓的方式,安装点不再外漏,安装处可平顺过度,后蒙皮与尾门缓冲胶塞匹配处不会有凸起;后蒙皮与侧围内板D柱匹配处间隙面差减小,从而使得后蒙皮与尾灯匹配处上端不易翘起;安装的感知质量更高,同时减少了安装零件,安装效率更高;另外取消了螺栓结构,不再出现滑牙及螺栓生锈问题,减少了售后的麻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安装支架和第二安装支架设有一侧开口凸起的安装孔,所述卡扣依次包括卡扣头、上底盘、中间柱、下底盘,所述上底盘和下底盘直径均大于所述安装孔,所述中间柱直径小于所述安装孔,所述中间柱可水平滑入/滑出,并卡接/脱离所述安装孔。采用此技术方案,卡扣可以拆卸地与安装支架上连接,方便售后卡扣的更换,且更加经济。

进一步的,所述卡扣头竖直边缘设有可按压的弹性部,所述第一孔位和第二孔位设有与所述卡扣头对应的卡槽,通过按压弹性部,卡扣头与卡槽可拆卸连接。采用此技术方案,卡扣可快速与侧围内板D柱或者后车架的孔位里安装或者拆卸。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后蒙皮的内表面设有一体成型的凸起筋条,所述第一安装支架和第二安装支架均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卡在所述凸起筋条上。采用此技术方案,安装支架可准确定位在后蒙皮上。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孔是设于第一安装支架或/和第二安装支架边缘的缺口。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安装支架上侧、左下侧、右下侧、右侧各设有1个缺口;所述第二安装支架底部设有1个缺口,两侧各设有2个缺口。采用此技术方案,安装支架边缘设置缺口,可快速并稳定地将安装支架卡在后蒙皮相应的位置上,方便、易操作、不易滑落偏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安装支架和第二安装支架通过超声波焊接工艺固定于所述后蒙皮的内表面。采用此技术方案,后蒙皮外表面不会产生缩印,提升后蒙皮品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后车架与所述第二安装支架上设有相互匹配的凸台,起到相互支撑的作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卡扣的材质为POM材料,所述第一安装支架和第二安装支架的材质为PP+EPDM-T20材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第一、本实用新型的后蒙皮安装结构,在后蒙皮的内表面设有安装支架,安装支架上设有卡扣,在后蒙皮与侧围内板D柱匹配处通过卡扣固定安装;在后蒙皮与尾门缓冲胶塞匹配处,安装支架与后车架匹配并通过卡扣固定安装;取消了现有技术使用打螺栓的方式,安装点不会外漏,不会有凸起,过度平顺,使安装更加简易、美观,同时紧固件减少,提高了安装效率。

第二、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安装支架和卡扣可拆卸连接,卡扣与D柱或者后车架也是可拆卸连接,方便了售后维修,同时节约了售后成本。

第三、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后蒙皮上设有凸起筋条,安装支架上设有定位孔,可以快速定位安装支架在后蒙皮上的安装位置,精确匹配。

第四、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安装支架通过超声波焊接在后蒙皮内表面,后蒙皮外表面不会产生缩印,提升后蒙皮品质。

第五、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解决了后蒙皮安装存在间隙和面差的问题,匹配处的安装点更加平顺,无凸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安装支架在后蒙皮上的定位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后蒙皮与侧围内板D柱匹配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后蒙皮与尾门缓冲胶塞匹配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后蒙皮在车内安装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安装支架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安装支架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卡扣卡接于安装支架示意图。

附图标记包括:1- 后蒙皮,2- 侧围内板D柱,3- 尾门缓冲胶塞,4- 后车架,5- 第一安装支架,6- 第二安装支架,7- 第一卡扣,8- 第二卡扣, 9- 第一孔位,10- 第二孔位,11- 安装孔,12- 凸起筋条,13- 缺口,14- 凸台,100- 卡扣头,200- 上底盘,300- 中间柱,400- 下底盘,500- 弹性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的较优的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图7所示,一种后蒙皮1安装结构,车身设有后蒙皮1、侧围内板D柱2、尾门缓冲胶塞3、后车架4,所述后蒙皮1的内表面设有第一安装支架5和第二安装支架6,所述第一安装支架5设有第一卡扣7,所述第二安装支架6设有第二卡扣8,所述侧围内板D柱2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卡扣7匹配的第一孔位9,所述后车架4上设有与所述第二卡扣8匹配的第二孔位10,所述后蒙皮1与所述侧围内板D柱2匹配处,通过所述第一卡扣7与所述第一孔位9可拆卸连接;在所述后蒙皮1与所述尾门缓冲胶塞3匹配处,所述第二安装支架6与所述后车架4匹配,并通过所述第二卡扣8与所述第二孔位10可拆卸连接。用卡扣代替螺栓,解决螺栓外漏感知质量差的问题,同时,减少了紧固件的种类多区分困难,提高了安装效率;螺栓打紧时易出现滑牙及螺栓生锈问题,使用卡扣可以减少售后问题,降低整车成本,卡扣与侧围内板D柱2或者后车架4连接的时候是可拆卸的,便于安装、拆卸和售后返修;卡扣靠近后蒙皮1上部,防止后蒙皮1上端翘起,解决螺栓安装时,上端翘起,与侧围D柱匹配间隙面差不满足DTS要求的问题;后蒙皮与侧围内板、尾门缓冲胶塞处均从内部固定,无外漏的安装点,无凸起,过度平顺,感知质量更好。

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安装支架5和第二安装支架6设有一侧开口凸起的安装孔11,所述卡扣依次包括卡扣头100、上底盘200、中间柱300、下底盘400,所述上底盘200和下底盘400直径均大于所述安装孔11,所述中间柱300直径小于所述安装孔11,所述中间柱300可水平滑入/滑出,并卡接/脱离所述安装孔11。如图3所示,所述卡扣头100竖直边缘设有可按压的弹性部500,所述第一孔位9和第二孔位10设有与所述卡扣头100对应的卡槽,通过按压弹性部500,卡扣头100与卡槽可拆卸连接。安装支架和卡扣也设置为可拆卸的连接方式,卡扣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老化,只需要替换掉卡扣即可,降低了维修成本;卡扣设计成边缘带有弹性部500的结构,只需要拍入对应的孔位即可卡入孔位内,拆卸的时候,只需要按压弹性部500就可以从孔位内释放出来。

如图4所示,所述后蒙皮1的内表面设有一体成型的凸起筋条12,所述第一安装支架5和第二安装支架6均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卡在所述凸起筋条12上。如图5所示,所述定位孔为安装支架边缘的缺口13,所述第一安装支架5上侧、左下侧、右下侧、右侧各设有1个缺口13;所述第二安装支架6底部设有1个缺口13,两侧各设有2个缺口13,所述第一安装支架5和第二安装支架6通过超声波焊接工艺固定于所述后蒙皮1的内表面。如图3所示,所述第二安装支架6上设有与所述后车架4上的凸台相互匹配的凸台14。为了便于安装支架在后蒙皮1内表面的定位,在后蒙皮1上设置了凸起筋条12,安装支架通过其上的定位孔卡入凸起筋条12内即可定位在后蒙皮1相应的位置上,减小了匹配偏差,安装支架上设置有若干个定位孔可以起到稳定定位的作用;第二安装支架6上设置凸台14,起到了与后车架4之间减小间隙,支撑的作用;安装支架与后蒙皮1的安装采用超声波焊接工艺,不但有连接装配功能而且具有防潮、防水的密封效果,后蒙皮1外表面也不会产生缩印,提升后蒙皮1品质。

优选的,所述卡扣的材质为POM材料,所述第一安装支架5和第二安装支架6的材质为PP+EPDM-T20材料,POM材料具有高硬度、高钢性、高耐磨的特性,起到很好的骨架作用,使卡扣与D柱或者后车架4连接更加牢固。

以上所述之具体实施方式为本实用的较佳实施方式,并非以此限定本实用的具体实施范围,本实用的范围包括并不限于本具体实施方式,凡依照本实用之形状、结构所作的等效变化均在本实用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