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跟随的智能平衡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57982发布日期:2020-01-21 22:36阅读:991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跟随的智能平衡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平衡车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自动跟随的智能平衡车。



背景技术:

电动平衡车,又叫体感车、思维车、摄位车等。市场上主要有独轮和双轮两类。利用车体内部的陀螺仪和加速度传感器,来检测车体姿态的变化,并利用伺服控制系统,精确地驱动电机进行相应的调整,以保持系统的平衡。是现代人用来作为代步工具、休闲娱乐的一种新型的绿色环保的产物。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加强,电动车的数量与日俱增。与此同时,科学家经过潜心的研究,终于开发出新款两轮电动平衡车。两轮电动平衡车是一种新型的交通工具,它与电动自行车和摩托车车轮前后排列方式不同,而是采用两轮并排固定的方式。两轮电动平衡车采用两个轮子支撑,蓄电池供电,无刷电机驱动,加上单片机控制,姿态传感器采集角速度和角度信号,共同协调控制车体的平衡,仅仅依靠人体重心的改变便可以实现车辆的启动、加速、减速、停止等动作。

现有的智能平衡车在使用过程中,为了方便携带使用,在平衡车上增加了自动跟随的功能,但是现有的自动跟随功能不够完善,特别是受到风力或者其他物品触碰的时候,会触发自动感应跟随的压力器受力,自动感应功能组件会相应的结束自动跟随模式,使得平衡车无法继续跟随,容易掉队。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弥补以上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动跟随的智能平衡车,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动跟随的智能平衡车,包括平衡车主体,所述平衡车主体上端凹槽中嵌有壳体,所述壳体上端安装有面板,所述面板侧边通过螺栓与平衡车主体连接,所述面板上安装有脚踏板,所述脚踏板下端螺纹连接有支杆,所述支杆下端贯穿面板并插接在壳体中,所述壳体内部上端一侧安装有触点开关,所述支杆侧边固定连接有挡板,所述挡板位于触点开关下方,且所述壳体上端中间位置安装有按钮开关,所述触点开关和按钮开关分别通过导线与平衡车主体的主板电性连接,且所述按钮开关位于脚踏板下方,所述壳体内侧底部安装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端部与支杆固定连接。

此项设置在平衡车主体中间增加壳体配合连接的支杆,支杆上端安装脚踏板,壳体中间安装的按钮开关用于配合连接平衡车主体内部的控制主动行走组件,触点开关用于连接平衡车主体内部控制自动行走的组件,行走时,当使用者踩在脚踏板上时,脚踏板受力带动支杆下压,从而带动脚踏板下压按钮开关,此时支杆下端连接的挡板会随着支杆下降,从而脱离与触点开关的接触,断开触点开关连接的平衡车主体内部控制自动行走的组件的电源,而此时按钮开关被脚踏板触发,会接通平衡车主体内部的控制主动行走组件的电源,方便使用者对平衡车控制,当使用者脱离平衡车主体时,在支撑杆的配合下,支撑杆内部弹性组件会提供弹力,将支杆撑起,使得支杆带动挡板恢复与触点开关的接触,从而通过触点开关接通连接平衡车主体内部控制自动行走组件的电源,而此时随着脚踏板的上升,脚踏板会与按钮开关分离,使得按钮开关断开平衡车主体内部的控制主动行走组件的电源,方便平衡车主体进行自动跟随行走。

优选的,所述支杆下端另一侧安装有与挡板相匹配的限位板,所述限位板高度高于挡板。

此项设置通过增加限位板对支杆上升的高度进行限位,防止支杆上升超出高度,会带动挡板压住触点开关,防止触点开关被破坏。

优选的,所述支撑杆由套管和套杆组成,所述套管下端边缘通过螺栓固定在壳体内底部,所述套杆端部与支杆固定连接平衡车主体。

此项设置通过增加套管和套杆组成支撑杆,用于配合连接支杆,缓冲支杆在受力时的下压的速度,避免支杆上安装的脚踏板过度冲击。

优选的,所述套管套接在套杆下端,且所述套管内部安装有与套杆固定连接的弹簧。

此项设置增加弹簧在套管内部,弹簧能够提供反向的弹力支撑套杆,缓冲套杆下落的力度,在套杆上设置的能够维持套管向上支撑安装在套杆端部的支杆部件,使得支杆升起,与按钮开关分离。

优选的,所述壳体内底部与套管贯通,且所述套管底部螺纹连接有顶丝,所述顶丝端部与弹簧相接触。

此项设置通过增加顶丝,向内拧紧弹簧,压缩弹簧,使得弹簧能够向上提供更高的弹力,按需调节套杆上端连接的组件配合弹簧的支撑力量,维持套杆上端连接的组件的平衡。

优选的,所述平衡车主体侧边通过螺栓连接有盖板,所述盖板位于壳体外侧。

此项设置通过增加盖板来封闭壳体,能够对壳体内部的组件进行保护,打开盖板,方便维护壳体内部的组件。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平衡车主体中间增加壳体配合连接的支杆,支杆上端安装脚踏板,壳体中间安装的按钮开关用于配合连接平衡车主体内部的控制主动行走组件,触点开关用于连接平衡车主体内部控制自动行走的组件,行走时,当使用者踩在脚踏板上时,脚踏板受力带动支杆下压,从而带动脚踏板下压按钮开关,此时支杆下端连接的挡板会随着支杆下降,从而脱离与触点开关的接触,断开触点开关连接的平衡车主体内部控制自动行走的组件的电源,而此时按钮开关被脚踏板触发,会接通平衡车主体内部的控制主动行走组件的电源,方便使用者对平衡车进行主动控制;当使用者脱离平衡车主体时,在支撑杆的配合下,支撑杆内部弹性组件会提供弹力,将支杆撑起,使得支杆带动挡板恢复与触点开关的接触,从而通过触点开关接通连接平衡车主体内部控制自动行走组件的电源,而此时随着脚踏板的上升,脚踏板会与按钮开关分离,使得按钮开关断开平衡车主体内部的控制主动行走组件的电源,方便平衡车主体进行自动跟随行走,且轻微的压力,不会触发脚踏板向下压,无法触发按钮开关接通主动行走的电源,也避免了挡板与触点开关分离,防止中断自动跟随模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壳体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支撑杆内部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汇总如下:1、平衡车主体;2、壳体;3、面板;4、脚踏板;5、支杆;6、触点开关;7、挡板;8、按钮开关;9、支撑杆;10、限位板;11、套管;12、套杆;13、弹簧;14、顶丝;15、盖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参考图1-3可知,本实用新型一种自动跟随的智能平衡车,包括平衡车主体1,所述平衡车主体1上端凹槽中嵌接有支杆5,所述支杆5下端贯穿面板3并插接在壳体2中,所述壳体2,所述壳体2上端安装有面板3,所述面板3侧边通过螺栓与平衡车主体1连接,所述面板3上安装有脚踏板4,所述脚踏板4下端螺纹连接有支杆5,所述支杆5下端贯穿面板3并插接在壳体2中,所述壳体2内部上端一侧安装有触点开关6,所述支杆5侧边固定连接有挡板7,所述挡板7位于触点开关6下方,且所述壳体2上端中间位置安装有按钮开关8,所述触点开关6和按钮开关8分别通过导线与平衡车主体1的主板电性连接,且所述按钮开关8位于脚踏板4下方,所述壳体2内侧底部安装有支撑杆9,所述支撑杆9端部与支杆5固定连接。所述支杆5下端另一侧安装有与挡板7相匹配的限位板10,所述限位板10高度高于挡板7。所述支撑杆9由套管11和套杆12组成,所述套管11下端边缘通过螺栓固定在壳体2内底部,所述套杆12端部与支杆5固定连接。所述套管11套接在套杆12下端,且所述套管11内部安装有与套杆12固定连接的弹簧13。所述壳体2内底部与套管11贯通,且所述套管11底部螺纹连接有顶丝14,所述顶丝14端部与弹簧13相接触。所述平衡车主体1侧边通过螺栓连接有盖板15,所述盖板15位于壳体2外侧。

本实施例在实施的时候,平衡车主体1中间设置的壳体2用于配合连接的支杆5,支杆5上端安装脚踏板4,壳体2中间安装的按钮开关8用于配合连接平衡车主体1内部的控制主动行走组件,触点开关6用于连接平衡车主体1内部控制自动行走的组件,行走时,当使用者踩在脚踏板4上时,脚踏板4受力带动支杆5下压,从而带动脚踏板4下压按钮开关8,此时支杆5下端连接的挡板7会随着支杆5下降,从而脱离与触点开关6的接触,断开触点开关6连接的平衡车主体1内部控制自动行走的组件的电源,而此时按钮开关8被脚踏板4触发,会接通平衡车主体1内部的控制主动行走组件的电源,方便使用者对平衡车控制,当使用者脱离平衡车主体1时,在支撑杆9的配合下,支撑杆9内部弹性组件会提供弹力,将支杆5撑起,使得支杆5带动挡板7恢复与触点开关6的接触,从而通过触点开关6接通连接平衡车主体1内部控制自动行走组件的电源,而此时随着脚踏板4的上升,脚踏板4会与按钮开关8分离,使得按钮开关8断开平衡车主体1内部的控制主动行走组件的电源,方便平衡车主体1进行自动跟随行走。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