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婴儿车及其三轮车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16568发布日期:2019-10-19 03:13阅读:301来源:国知局
一种婴儿车及其三轮车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婴儿用品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婴儿车及其三轮车架。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娱乐休闲的质量要求也在提高,对于很多年轻的、才建立的宝宝家庭,他们已经不再满足日常生活休闲散步仅在1公里以内的生活环境中,而且随着国内城市化建设越来越好,休闲公园越来越多,空闲时间带着宝宝到公园内玩耍已成为年轻的父母们的生活方式,可是传统的婴儿推车由于远距离步行很容易让推车的大人感到疲劳进而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带宝宝出门游玩的需求。

目前,人们为了解决这种长距离推车容易使人疲劳的问题设计了大人可以骑行的婴儿车,其主要包括车架、前轮以及后轮形成三轮车体结构,但是现有的车架上供前轮安装的前叉通常朝前倾斜设置,车体的底部支撑点在于前轮与前叉的转动连接处,这样骑行的过程中转弯时,前叉朝一侧转动的瞬间使得支撑点朝转向一侧偏移,而车体的重心没有变化相对于支撑点朝背向转向的一侧偏离,再加上转弯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离心力,这样非常容易导致侧翻的情况,故待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三轮车架,具有在转弯时不易侧翻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三轮车架,包括车架、前轮以及后轮,所述车架上设置有供前轮安装的前叉,所述前叉包括转动连接在车架上的连接部以及底部的U形部,所述U形部倾斜朝向后轮方向设置,所述前轮转动连接在U形部上。

通过将前叉的U形部改成朝向后轮方向倾斜设置,这样在车体向一侧转向实现转弯时,前叉与前轮连接处的支撑点向背向转弯方向一侧偏离,也就是相当于车体的重心相对与支撑点位于靠近转弯一侧的,达到重心偏心转向的一侧,从而可以达到转弯时抵消离心力的作用,使得车体转弯更加稳定不易出现侧翻的情况,更具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前轮对称设置有两个,所述连接部上凸设有凸部,相邻所述连接部上的凸部之间设置有连接固定两者的连杆。

通过连杆的设置可以实现两个前轮之间的转动联动,同时也能一定程度限制前轮转动的最大角度,避免转动角度过大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凸部上凸设有螺柱,所述连杆的两端开设有供螺柱穿过的通孔,所述螺柱的端部螺纹连接有压紧连杆的螺母。

这样实现连杆的可拆卸,在不用连杆的时候可以将其拆下,装拆时只需将螺母装拆即可,简单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车架上延伸有安装部,所述安装部上安装有插销,所述安装部上开设有供插销竖向滑动的竖孔,所述凸部上开设有与竖孔对应且供插销端部插入的限位孔。

通过插销以及限位孔的设置,在插销插入限位孔中与其配合时,可以实现对于车轮转动的限位,从而在推着车体前进且无需转弯时更加方便省力。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限位孔为条状的腰形孔且朝向车架前进方向。

将限位孔设置成条状便于插销与限位孔与其配合实现卡接,避免插销沿车体前进方向因为位置有一点偏差而无法与限位孔配合的情况出现。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插销的顶端延伸有弯折部,所述安装部上竖向延伸有凸柱,所述凸柱一侧开设有供弯折部下移的条槽,所述安装部上设置有驱使插销保持与限位孔卡接的复位弹簧。

通过复位弹簧的设置,使得插销更加容易在其弹力作用下卡入限位孔内,且即便车体在行进过程中出现颠簸插销也不易从限位孔中脱出,另外弯折部起到限位作用,在将插销上提克服复位弹簧的弹力后,使得弯折部从条槽中移出后转动使得弯折部与条槽错位,此时插销被凸柱的顶壁所阻挡,插销不会下移与限位孔配合,解开插销与限位孔的卡接锁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车架包括前架、后架以及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两端分别与前架和后架铰接且铰接处设置有用于锁定的锁定件,当打开锁定件后连接杆和后架的翻转方向相反。

通过这样设置可以实现车架的收纳,从而在不使用的时候可以节省占地面积,更加便于存放。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婴儿车,具有在转弯时不易侧翻的优点。

为实现该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婴儿车,包括上述三轮车架,所述车架的前端设置有供睡篮安装的延伸架,所述延伸架的前端底部设置有万向的辅助轮。

由于婴儿车包括上述三轮车架,故其前叉同样倾斜朝向后轮方向设置,能够达到转弯时更加稳定不易侧翻的优点,具备更好的安全性,这样在车架后轮处于收纳时,前方的辅助轮可以起到辅助支撑的作用,此时婴儿车可以当做推车使用,实现多用途使用,更加实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延伸架一侧铰接在车架上且铰接处设置有用于锁定的锁定件。

在婴儿车骑行的过程中,延伸架上翻且借助锁定件进行固定,此时辅助轮不着地,不会影响车体的正常骑行,需要对整车进行收纳时可以解开锁定件实现对于延伸架的收纳。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将车架的前叉设置成朝向后轮方向倾斜,这样在车体转弯时,车体的重心可以向转向一侧偏离,从而抵消转弯时产生离心力,使得车体在转弯时更加稳定,不易出现倾倒的情况,而且车架可以实现收纳,便于不用时的存放,另外在后轮处于收纳状态时,可以将延伸架下放借助辅助轮实现支撑,此时车体可以当做推车使用,实现多功能使用,更具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3为实施例2的结构图。

附图标记:1、前轮;2、后轮;3、车架;31、前架;32、连接杆;33、后架;4、前叉;41、连接部;42、U形部;5、凸部;6、连杆;7、螺柱;8、螺母;9、安装部;10、插销;11、限位孔;12、凸柱;13、弯折部;14、条槽;15、卡扣;16、延伸架;17、辅助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一种三轮车架,如图1所示,包括车架3以及设置在车架3上的前轮1和后轮2,其中前轮1对称设置有两个,同时在车架3上延伸有供前轮1安装的前叉4,该前叉4包括与车架3转动连接的连接部41以及底部的U形部42,前轮1转动连接在U形部42内,其中U形部42倾斜朝向后轮2方向设置,这样通过将前叉4的U形部42改成朝向后轮2方向倾斜设置,在车体向一侧转向实现转弯时,前叉4与前轮1连接处的支撑点向背向转弯方向一侧偏离,也就是相当于车体的重心相对与支撑点位于靠近转弯一侧的,达到重心偏心转向的一侧,从而可以达到转弯时抵消离心力的作用,使得车体转弯更加稳定不易出现侧翻的情况,更具安全性。

如图1和图2所示,在连接部41上设置有朝向车架3前进方向水平延伸有凸部5,两个前叉4上的凸部5之间设置有连接固定两者的连杆6,在凸部5上凸设有螺柱7,同时在连杆6的两端开设有供螺柱7穿过的通孔,在螺柱7的顶端螺纹连接有压紧连杆6的螺母8,这样借助连杆6可以实现两个前轮1转动的同步性,同时也能一定程度限制前轮1转动的最大角度,避免转动角度过大的情况,而且实现连杆6的可拆卸,在不用连杆6的时候可以将其拆下,装拆时只需将螺母8装拆即可,简单方便,连杆6被拆下后可以转动前轮1调节至前叉4倾斜朝向行进方向,实现状态的切换,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调节。

在车架3上水平延伸有安装部9,安装部9位于凸部5上方,同时在安装部9上安装有插销10,在安装部9上开设有供插销10竖向滑动的竖孔,在凸部5上开设有供插销10端部插入的限位孔11,该限位孔11为条状的腰形孔且长度方向为车体前进方向,同时在安装部9的顶部设置有凸柱12,在插销10的顶部设置有弯折部13,在凸柱12的侧壁上开设有供弯折部13竖向滑动的条槽14,另外在凸柱12内部设置有驱使插销10保持与限位孔11配合的复位弹簧(图中未示出),复位弹簧一端固定在凸柱12内壁,另一端抵接在插销10上,这样使得插销10更加容易在其弹力作用下卡入限位孔11内,且即便车体在行进过程中出现颠簸插销10也不易从限位孔11中脱出,另外弯折部13起到限位作用,在需要将插销10上提克服复位弹簧的弹力后,使得弯折部13从条槽14中移出后转动使得弯折部13与条槽14错位,此时插销10被凸柱12的顶壁所阻挡,插销10不会下移与限位孔11配合,实现插销10与限位孔11的卡接解开。

其中车架3包括前架31、后架33以及连接杆32,连接杆32的两端分别与前架31和后架33铰接,后轮2转动连接在后架33上,连接杆32翻转的方向与后架33的翻转方向相反,并且在连接杆32的铰接处设置有用于锁定的锁定件,该锁定件为铰接的卡扣15,通过卡扣15扣接实现连接处的锁定,使得车架3可以保持骑行的状态,在解开锁定件的锁定以后可以实现对于车架3的收纳,从而在不使用的时候可以节省占地面积,更加便于存放。

实施例2:一种婴儿车,其包括实施例1,且在车架3的前端设置有供睡篮安装的延伸架16,其中延伸架16一侧铰接在前架31上,并且延伸架16与前架31的铰接处同样设置有锁定件,该锁定件为卡扣15,同时在延伸架16的前端底部设置有辅助轮17,这样在婴儿车骑行的过程中,可以将延伸架16上翻且借助锁定件进行固定,此时辅助轮17不着地,不会影响车体的正常骑行,后轮2处于收纳时,延伸架16上的辅助轮17着地,可以起到辅助支撑的作用,此时车体可以充当推车使用,实现多功能化的使用,更加实用,而且由于前叉4倾斜朝向后轮2方向设置时,在婴儿置于睡篮中时增加车体的整体重量,向下的重力在前轮1与前叉4连接的支撑点处该力可以分解成向下以及向后的分力,从而可以增大与地面的摩擦力,减缓车体的行进速度,更具备安全性。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