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地形车车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38907发布日期:2020-04-17 22:16阅读:593来源:国知局
全地形车车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架,更确切地说,是一种全地形车车架。



背景技术:

常规的全地形车utv(运动款)车架上下摇臂安装点都是平行的2个或4个点需,单侧需要两个零件甚至四个零件以提供安装点,这样对车架焊接质量相对较高,多个零件的零散空间设置,需要增加更多的大尺寸规格零件(如方管或圆管)形成框架来满足强度,对其他零部件的布置也具有局限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技术问题,从而提供一种全地形车车架。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

一种全地形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全地形车车架包含一中间底部主梁框架、一中部座垫框架和一后部主底框架,所述的中间底部主梁框架的前部设有一前部顶层框架,所述的前部顶层框架的左侧设有一前左摇臂安装板,所述的前部顶层框架的右侧设有一前右摇臂安装板,所述的后部主底框架的左侧设有一后左摇臂安装板,所述的后部主底框架的右侧设有一后右摇臂安装板,所述的后部主底框架的顶部设有一后部顶层框架,所述的后左摇臂安装板、后右摇臂安装板分别与所述的后部主底框架和后部顶层框架焊接连接。

作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所述的后左摇臂安装板、后右摇臂安装板均为冲压成型件。

本发明的全地形车车架具有以下优点:由于后左摇臂安装板、后右摇臂安装板为整体冲压成型件,各自涵盖了后上下摇臂的四个安装点,起到连接后部主底框架及后部顶层框架,保证整体车架强度的作用,且有效降低了焊接要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全地形车车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如图1所示,该全地形车车架包含一中间底部主梁框架1、一中部座垫框架2和一后部主底框架7,该中间底部主梁框架1的前部设有一前部顶层框架4,该前部顶层框架4的左侧设有一前左摇臂安装板5,该前部顶层框架4的右侧设有一前右摇臂安装板6,该后部主底框架7的左侧设有一后左摇臂安装板9,该后部主底框架7的右侧设有一后右摇臂安装板10,该后部主底框架7的顶部设有一后部顶层框架8,该后左摇臂安装板9、后右摇臂安装板10分别与该后部主底框架7和后部顶层框架8焊接连接。

该后左摇臂安装板9、后右摇臂安装板10均为冲压成型件。

由于后左摇臂安装板9、后右摇臂安装板10为整体冲压成型件,各自涵盖了后上下摇臂的四个安装点,起到连接后部主底框架及后部顶层框架,保证整体车架强度的作用,且有效降低了焊接要求。

该全地形车车架结构简单,效果明显,成本低廉,实用性强。

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技术特征:

1.一种全地形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全地形车车架包含一中间底部主梁框架(1)、一中部座垫框架(2)和一后部主底框架(7),所述的中间底部主梁框架(1)的前部设有一前部顶层框架(4),所述的前部顶层框架(4)的左侧设有一前左摇臂安装板(5),所述的前部顶层框架(4)的右侧设有一前右摇臂安装板(6),所述的后部主底框架(7)的左侧设有一后左摇臂安装板(9),所述的后部主底框架(7)的右侧设有一后右摇臂安装板(10),所述的后部主底框架(7)的顶部设有一后部顶层框架(8),所述的后左摇臂安装板(9)、后右摇臂安装板(10)分别与所述的后部主底框架(7)和后部顶层框架(8)焊接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地形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左摇臂安装板(9)、后右摇臂安装板(10)均为冲压成型件。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全地形车车架,包含一中间底部主梁框架、一中部座垫框架和一后部主底框架,中间底部主梁框架的前部设有一前部顶层框架,前部顶层框架的左侧设有一前左摇臂安装板,前部顶层框架的右侧设有一前右摇臂安装板,后部主底框架的左侧设有一后左摇臂安装板,后部主底框架的右侧设有一后右摇臂安装板,后部主底框架的顶部设有一后部顶层框架,后左摇臂安装板、后右摇臂安装板分别与后部主底框架和后部顶层框架焊接连接。由于后左摇臂安装板、后右摇臂安装板为整体冲压成型件,各自涵盖了后上下摇臂的四个安装点,起到连接后部主底框架及后部顶层框架,保证整体车架强度的作用,且有效降低了焊接要求。

技术研发人员:张建军;戴磊;张思崇;李崧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林海动力机械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1.25
技术公布日:2020.04.1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