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履带式移动平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060094发布日期:2020-06-12 13:44阅读:617来源:国知局
一种履带式移动平台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作业与运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履带式移动平台。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和技术的不断发展,为了完善各种基础设施,人们需要再野外地区建设各种基础设备,如电站或基站。而人们在野外施工环境中,会遇到施工地点没有道路的情况,这时往往需要先修一条通往施工地点的路,方便施工物资、原料通过轮式交通工具背负运送到施工地点,当面对崎岖的道路,普通的轮式交通工具无法正常通行;因此,人们大多使用履带式交通工具取而代之。现有的履带式交通工具,为了增加其在崎岖路面上的附着力,一般会在履带组件中的承载轮上增加弹簧,使其行驶更加灵活。但是,在承载轮上增加弹簧,使得承载轮的缓冲方向单一,对于崎岖路面对承载轮产生多个方向的作用力时,现有履带式交通工具行驶显然不够灵活。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面对崎岖路面具有较好的地面附着力和灵活性的履带式移动平台。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履带式移动平台,包括机架、设于机架两侧的履带组件,以及驱动所述履带组件运转的驱动机构,所述履带组件包括至少两个支承轮组和对应数量板簧、以及包覆在所述支承轮组外侧的履带,所述板簧的两端连接在所述机架上,所述支承轮组包括两承载轮和下支座,所述两承载轮分别设于下支座的两侧,所述板簧下侧设有上支座,所述上支座和所述下支座转动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履带式移动平台,履带组件的承载轮之间通过板簧连接,而且承载轮与板簧之间可相对转动,使得承载轮在不同角度受到路面推压时,也能在多个方向压缩板簧并缓冲行驶,在崎岖路面行驶具有更好的地面附着力以及行驶灵活性,使用可靠。

进一步的,所述下支座包括两支臂,所述两支臂的一端相互连接,所述承载轮设于所述支架的另一端,两支臂之间的夹角小于180度;通过这样设置,两支臂呈一定角度布置,使下支座结构强度更高,承载轮地面附着效果更好。

进一步的,所述板簧一端设有滑孔,另一端设有轴孔,所述滑孔和所述轴孔通过连接轴固定在所述机架上;通过这样设置,使板簧在压缩过程中,通过滑孔在连接轴上的活动,自适应变形。

进一步的,所述履带采用橡皮材质制成;通过这样设置,使移动平台在室内行驶时,可以保护室内路面,以及在有水多油路面行驶时,防止打滑。

进一步的,每组所述履带组件包括三个所述支承轮组,三个所述支承轮组并列设置;通过这样设置,有效提高履带组件在崎岖路面的附着力。

进一步的,所述机架底部设有磁循迹传感器;通过这样设置,使移动平台具有自动导引运输的功能。

进一步的,所述机架上设有电池,所述机架底部设有与所述电池电连接的充电刷块,所述充电刷块与机架之间连接有弹性件;通过这样设置,方便移动平台充电,增加其续航能力。

进一步的,所述履带组件还包括主动轮和托带轮,所述主动轮与所述履带啮合,所述主动轮与所述驱动机构的输出端传动连接,所述托带轮用于承托所述履带;通过这样设置,通过主动轮驱动履带运转,结构简单。

进一步的,所述履带组件所述履带组件还包括张紧轮,所述履带包覆所张紧轮外侧,所述张紧轮通过调节机构连接在所述机架上,通过调节机构调节张紧轮与机架的相对位置可调整所述履带张紧度;通过这样设置,便于调整履带的张紧度以及方便履带组件的装配。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机和减速箱,所述电机的输出端通过所述减速箱与所述主动轮传动连接;通过这样设置,增加电机输出的扭矩力,使移动平台行驶更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履带式移动平台的示意图

图2为履带式移动平台底部示意图

图3为支承轮组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a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参见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的履带式移动平台,包括机架1、设于机架1两侧的履带组件2,以及驱动所述履带组件2运转的驱动机构,所述履带组件2包括至少两个支承轮组和对应数量板簧21、以及包覆在所述支承轮组外侧的履带22,所述板簧21的两端连接在所述机架1上,所述支承轮组包括两承载轮23和下支座24,所述两承载轮23分别设于下支座24的两侧,所述板簧21下侧设有上支座25,所述上支座25和所述下支座24转动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履带式移动平台,履带组件2的承载轮23之间通过板簧21连接,而且承载轮23与板簧21之间可相对转动,使得承载轮23在不同角度受到路面推压时,也能在多个方向压缩板簧21并缓冲行驶,在崎岖路面行驶具有更好的地面附着力以及行驶灵活性,使用可靠。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下支座24包括两支臂241,所述两支臂241的一端相互连接,并且两支臂241连接的一端通过转轴28与所述上支座25转动连接,所述承载轮23设于所述支架的另一端,两支臂241之间的夹角小于180度;通过这样设置,两支臂241呈一定角度布置,使下支座24结构强度更高,承载轮23地面附着效果更好。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板簧21一端设有滑孔211,另一端设有轴孔212,所述滑孔211和轴孔212为板簧21两端弯卷而成,方便生产制造,所述滑孔211和所述轴孔212通过连接轴213固定在所述机架1上;通过这样设置,使板簧21在压缩过程中,通过滑孔211在连接轴213上的活动,自适应变形,弹性变形效果好。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履带22采用橡皮材质制成;通过这样设置,使移动平台在室内行驶时,可以保护室内路面,以及在有水多油路面行驶时,防止打滑。

作为优选方案,在本实施例中,每组所述履带组件2包括三个所述支承轮组,三个所述支承轮组并列设置;通过这样设置,有效提高履带组件2在崎岖路面的附着力。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机架1底部设有磁循迹传感器11,通过在地面预先铺设有磁条,使移动平台具有自动导引运输的功能,使用方便。

作为优选方案(图未示),所述机架1上设有电池12,所述电池12用于为移动平台上的各个电气部件提供电能,所述机架1底部设有与所述电池12电连接的充电刷块,所述充电刷块与机架1之间连接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为复位弹簧,通过在地面上定点位置预先铺设充电刷板,当移动平台行驶至定点位置时,充电刷板通过充电刷块充电,所述充电刷块与充电刷板接触时,所述弹性件对充电刷块产生向下的弹性力,保证所述充电刷块与充电刷板接触良好;通过这样设置,方便移动平台充电,增加其续航能力。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履带组件2还包括主动轮26和托带轮29,所述主动轮26与所述履带22啮合,所述主动轮26与所述驱动机构的输出端传动连接,所述托带轮29用于承托所述履带22;通过这样设置,通过主动轮26驱动履带22运转,结构简单。

参见图1和图4,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履带组件2还包括张紧轮27,所述履带22包覆所张紧轮27外侧述,所述张紧轮27通过调节机构连接在所述机架1上,通过调节机构调节张紧轮27与机架1的相对位置可调整所述履带22张紧度,所述主动轮26和张紧轮27分别设于所述承载轮23的上侧的两端,以架构所述履带22的形状,所述托带轮29设于所述主动轮26和张紧轮27之间;通过设置张紧轮27和调节机构,便于调整履带22的张紧度以及方便履带组件2的装配。

作为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连接杆31、轴套32、定位弹簧33、连接座34和调节螺杆35,所述轴套32和连接座34设于所述机架1上,所述轴套32设于所述连接座34外侧,所述张紧轮27设于所述连接杆31上,所述连接杆31套设与所述轴套32内,所述调节螺杆35一端与所述连接杆31连接,所述调节螺杆35另一端穿过所述连接座34,所述连接杆31在轴套32内移动可调整所述张紧轮27伸出的距离,以调整所述履带22的张紧度,穿过所述连接座34的调节螺杆35通过锁上螺母36限位,而且所述定位弹簧33套设于所述调节螺杆35上,且两端分别抵靠在连接座34和和连接杆31上,配合所述螺母36固定所述张紧轮27的位置。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机13和减速箱14,所述电机13的输出端通过所述减速箱14与所述主动轮26传动连接;通过这样设置,增加电机13输出的扭矩力,使移动平台行驶更稳定。

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任何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