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儿童用品的折叠机构及儿童用品和儿童三轮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448491发布日期:2020-10-09 18:21阅读:85来源:国知局
一种儿童用品的折叠机构及儿童用品和儿童三轮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儿童用品的折叠机构及儿童用品和儿童三轮车。



背景技术:

儿童三轮车是较为常见的儿童用品,现有的儿童三轮车通常包含两类,一类是用于较小的儿童乘坐,儿童在坐在上面时,靠大人通过推杆推着行进,另一类则是供较大的儿童自己骑行,儿童身体生长较快,对于前一类的儿童三轮车,在儿童长大过后则因三轮车乘坐空间的限制及车身重量的限制而失去作用,其使用年龄范围过小,对于购买者则显得非常不划算,此外,该类儿童三轮车大多不具有收折功能,储放及携带都很占用空间,非常不便,有些具备一定的收折功能,但因车架整体结构的设计缺陷,使得折后占用空间依然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儿童用品的折叠机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种技术方案是:

一种儿童用品的折叠机构,所述儿童用品包括第一杆、第二杆及第三杆,所述第一杆、第二杆及第三杆具有相互靠拢的收折状态和相互远离的展开状态,

所述折叠机构包括连接在所述第一杆、第二杆及第三杆端部之间的连接组件、用于将所述第一杆、第二杆及第三杆稳定在展开状态的锁定结构,所述第一杆和第二杆分别与所述连接组件转动连接,所述第三杆与所述连接组件滑动连接,

所述第一杆和第二杆能够相互转动靠拢,且所述第一杆和第二杆能够向所述第三杆转动靠拢。

优选地,所述第一杆转动时的转动轴心线与所述第二杆转动时的转动轴心线处于同一平面上,且二者之间的角度为150°~154°。

优选地,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连接体,所述第一杆和第二杆分别与所述连接体相转动,所述第三杆与所述连接体滑动连接,当所述连接体向远离所述第三杆的一侧方滑动,所述锁定结构解除锁定,进而所述第一杆、第二杆及第三杆能够转动靠拢至收折状态。

优选地,所述连接体上固定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具有固定于所述连接体内周的固定部、由所述固定部的两端分别向两侧延伸的转轴部,所述第一杆和第二杆分别与两侧的所述转轴部转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锁定结构包括设于所述第一杆和第二杆上的卡接部、设于所述第三杆上并与所述卡接部配合卡接的配合部,当所述连接体向远离所述第三杆的一侧方滑动,所述卡接部与所述配合部脱离卡接。

优选地,所述卡接部为分别设于所述第一杆和第二杆相靠近的端部处的凸柱,所述配合部为开设于所述第三杆上的卡孔。

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儿童用品,所述儿童用品包括本实用新型所叙述的折叠机构。

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儿童三轮车,所述儿童三轮车包括位于两侧的把手、前支架及设置在前支架下方的前轮,两侧的所述把手及前支架具有相互靠拢的收折状态和相互远离的展开状态,两侧的所述把手及前支架的端部之间具有连接组件及用于将两侧的所述把手、前支架及连接组件锁定在展开状态的锁定结构,两侧的所述把手和前支架分别与所述连接组件转动连接,所述前支架与所述连接组件滑动连接,所述儿童三轮车折叠时,两侧的所述把手向前翻转与前支架靠拢的同时,两侧的所述把手能够相互转动靠拢。

优选地,所述连接组件的相对两侧分别形成有固定面,两侧的所述固定面与水平面既不平行也不垂直,且与竖直面既不平行也不垂直,两侧的所述把手端部分别形成有与两侧的所述固定面相配合对接贴合的对应面。

优选地,所述锁定结构包括设于所述把手上的卡接部和设于前支架上的与所述卡接部能够配合卡接的配合部,当所述卡接部与配合部配合卡接时,两侧的所述把手与前支架相互锁定。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本实用新型儿童用品实际为儿童骑行三轮车,通过本实用新型的折叠机构的设置,既可以在儿童骑行三轮车骑行使用时将两侧的把手和前支架锁定在展开状态,又可以在儿童骑行三轮车收折时,解除对两侧把手和前支架的相对锁定,从而使两侧把手既能在前后方向收折又能在左右方向收折,为儿童骑行三轮车收折的更小提供前提保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前支架及两侧的把手在展开状态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前支架及两侧的把手在折叠过程中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前支架及两侧的把手在收折状态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前支架及两侧的把手在展开状态下的主向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儿童骑行三轮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4中a处放大示意图;

其中:11、把手;12、前支架;20、连接体;201、凸柱;202、卡孔;211、固定部;212、转轴部;30、转动体;100、主撑架;101、后支架;m1、固定面;m2、对应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儿童用品的折叠机构,本例中儿童用品以儿童骑行三轮车为例,当然该儿童用品也可以是其它的儿童玩具用品;

儿童骑行三轮车包括第一杆、第二杆及第三杆,其中第一杆、第二杆为儿童骑行三轮车的左右两侧用于儿童扶握的把手11,而第三杆为儿童骑行车的前支架12;前支架12和两侧的把手11具有相互靠拢的收折状态和相互远离的展开状态。两侧的把手11和前支架12通过折叠机构转动连接,可以使两侧的把手11与前支架12转动折叠靠拢,为最终的儿童骑行三轮车收折的更小提供基础。

本例中,两侧的把手11的转动方向均仅有一个,两侧的把手11的转动轴心线处于同一平面上,且二者之间的角度为152°,在两侧的把手11转动方向仅有一个的情况下,二者的转动轴心线并非在一条直线上,而是二者之间形成角度,在转动时,两侧的把手11能够呈斜向转动,一次转动就能够实现二者既相互转动靠拢,又同时与前支架12转动靠拢。

当然,要做到两侧的把手11相互可以靠拢,又要做到二者可以向前支架12转动靠拢,两侧的把手11也可以是分别具备两个转动方向,在一个转动方向上,可以使两侧的把手11相互靠拢,在另一个转动方向上,可以使两侧的把手11向前与前支架12转动靠拢;或者,将各把手11的端部与连接体20的侧边分别设置成球头万向转动连接,则仍然可以实现上述转动靠拢的方案。

具体地,折叠机构包括连接在前支架12和两侧的把手11端部之间的连接组件、用于将两侧的把手11及前支架12稳定在展开状态的锁定结构,该连接组件具体为连接体20,前支架12则与连接体20是滑动连接;

如图6所示,连接组件的相对两侧分别形成有固定面m1,两侧的固定面m1与水平面既不平行也不垂直,且与竖直面既不平行也不垂直,两侧的把手端部分别形成有与两侧的固定面m1相配合对接贴合的对应面m2。把手转动时,固定面m1与配合面m2始终保持贴合。

如图4所示,连接体20上固定有一根连接轴,该连接轴具有固定于连接体20内周的固定部211、由固定部的两端分别向两侧延伸的转轴部212,两侧的转轴部212相对称设置,两侧的把手11分别与两侧的转轴部212转动连接,即实现两侧的把手11分别与连接体20的转动连接关系。

锁定结构包括设于连接体与前支架之间第一锁定组件及设于把手与前支架之间的第二锁定组件,第二锁定组件包括设于两侧的把手11上的卡接部、设于前支架12上的与卡接部能够配合卡接的配合部,具体卡接部为分别设于两侧的把手11相靠近的端部处的凸柱201,配合部则为开设于前支架12上的卡孔202。当连接体20向远离前支架12的一侧滑动,即连接体20向上滑动,卡接部与配合部能够脱离卡接,即凸柱201从卡孔202中脱离,此时,锁定结构解除锁定,进而两侧的把手11及前支架12能够相互转动靠拢至收折状态。第一锁定组件用于避免儿童轻易的就能够将把手向上提起,即可以避免意外将第二锁定组件解锁,避免意外事故发生,但第一锁定组件的具体结构,可以是在凸柱上设置阻尼结构,在把手向上提起时产生阻尼力,本例不做具体限定。

本实用新型两侧的把手11及前支架12折叠操作情况如下:首先握住把手11,将把手11向上微微抬起,从而带动连接体20向上滑动,或直接抬起连接体20,使凸柱201从卡孔202中脱离,此时,锁定结构解除了两侧的把手11及前支架12的相对位置的锁定,即此时可以转动两侧的把手11,两侧的把手11分别绕着两侧的转轴部212转动,从而两侧的把手11相互转动靠拢,同时又向前与前支架12转动靠拢,直至完成收折。

此外,如图5所示,本例中的儿童骑行三轮车除了包括上述的前支架12和两侧把手11之外,还包括主撑架100、转动连接在主撑架100后部后支架101,前支架12的上部转动套设有转动体30,且转动体30与前支架12的转动轴心线沿儿童骑行三轮车的上下方向延伸,便于在操作把手时带动前支架12及前轮转向;另外,该转动体30与主撑架100的前端部是转动连接的,二者转动轴心线则是沿着儿童骑行三轮车的左右方向延伸,这样便可以做到把手11、前支架12、前轮一起向主撑架100转动靠拢,即前支架11与把手11转动靠拢之后,最终能够一起与主撑架100和后支架101靠拢,让整个儿童骑行三轮车折叠的更小。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儿童用品实际为儿童骑行三轮车,通过本实用新型的折叠机构的设置,既可以在儿童骑行三轮车骑行使用时将两侧的把手和前支架锁定在展开状态,又可以在儿童骑行三轮车收折时,解除对两侧把手和前支架的相对锁定,从而使两侧把手既能相对前支架靠拢收折有能在在左右方向上相互靠拢,为儿童骑行三轮车收折的更小提供前提保障。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做了详尽的描述,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领域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且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的实施例,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