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异形履带轮、履带摩托车以及越野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361686发布日期:2020-12-22 10:34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一种异形履带轮、履带摩托车以及越野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交通工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楼梯、台阶、陡坡、山野荒地等恶劣条件通行上的异形履带轮,以及具备该异形履带轮的履带摩托车以及越野车辆。



背景技术:

本案发明人看到了新闻报道山地林间救援、山地巡逻,无法借用交通工具,只能徒步前进,边防巡逻每天需徒步行进几个小时,山区救护队需穿梭几个小时才能到达救援现场,心情十分沉重,萌生了发明一种交通工具,来为他们排忧解难的想法。

目前使用的越野机动车一般只适应在凹坑或凸起较小的地面上行驶,在楼梯台阶以及无路荒野中行进时,因为此类地面的崎岖程度较大,存在较大的凹坑或凸起,而轮胎直径限制,易陷入凹坑内。

履带式机构移动性能好,可以运动在粗糙不平的地面上,并具有较强的越障能力,攀爬能力强、运动稳定。但在现有技术中,履带悬挂机构一般较为笨重,且缓冲形变空间较小,易产生大幅度的颠簸,不能满足越障通过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异形履带轮,以解决越野车轮越障能力差的问题。

具体方案如下:一种异形履带轮,包括轮架、多个导轮、环形履带以及驱动机构;该环形履带套设于各该导轮上,该驱动机构设于该轮架上且与该环形履带传动连接,以驱动该环形履带周转运动;

该导轮安装于一悬架上且通过悬架安装于该轮架上;该悬架为弹簧钢片,该弹簧钢片一端安装于该轮架上以形成安装端,另一端为活动端;该导轮能转动地安装于该活动端上。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为:该弹簧钢片呈波浪形或s形,该弹簧钢片至少设于该轮架的前后两侧面以及底面上。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每一该导轮均通过该弹簧钢片安装于该轮架上;

该弹簧钢片在该轮架的下端大致圆周排布,以使该环形履带在该轮架下端呈弧线形。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为:该轮架的底面两端分别通一过渡面连接至该前侧面以及后侧面,该过渡面倾斜设置;

该过渡面上也设有该弹簧钢片,以使该弹簧钢片长度方向上向下倾斜延伸。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为:该轮架上设有插槽,该弹簧钢片的安装端弯折形成一矩形插条,以插设于该插槽内;

该插槽内还设有弹性件,该弹簧钢片通过该矩形插条抵触于该弹性件上。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为:该驱动机构包括电机、履带支撑轮以及履带驱动轮;

该履带支撑轮和履带驱动轮分别设于该环形履带的内外两侧且抵触于该环形履带;该电机与该履带驱动轮传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为:该驱动机构还包括啮合连接的第一传动齿轮和第二传动齿轮;

该第一传动齿轮以及第二传动齿轮分别设于该履带支撑轮和履带驱动轮上,该电机的输出轴上设有一驱动齿轮,该驱动齿轮与该第一传动齿轮或第二传动齿轮相啮合。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为:该轮架包括下壳体以及上壳体两部分,该上壳体以及下壳体均是由铝合金材料铸件制成,其强度高,自身重量小;该弹簧钢片、导轮以及环形履带均设于该下壳体上,且该履带支撑轮也设于该下壳体的上部,且抵触于该环形履带的内侧;

该电机设于该上壳体专用底座上,且该履带驱动轮设于该上壳体的下部;该上壳体扣合连接于该下壳体上方。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履带摩托车,包括前车架、后车架以及连接该前后车架的车梁组件;其特征在于:该前车架以及后车架上均设有上述的异形履带轮;

该车梁组件包括安装座、转向座以及车梁;

该安装座设于该后车架上,该车梁的后端插设于该安装座内且枢设安装于该安装座上,以在该安装座上竖直限位摆动;

该转向座设于该前车架上,该转向座上设有转向柱,该车梁的前端设有转向环,转向环扣合于该转向柱上,以在该转向座上水平限位摆动。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越野车辆,包括车架,该车架上设有上述的异形履带轮;

位于该车架前端的异形履带轮中,其轮架上设有轮架转向轴,该轮架转向轴能转动地插设于该车架上;

位于该车架后端的异形履带轮中,其轮架螺栓锁合固定于该车架上。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异形履带轮,履带摩托车以及越野车辆,包括轮架、多个导轮、环形履带以及驱动机构,通过在轮架上设置弹簧钢片,以弹簧钢片作为悬架,使导轮安装于轮架上,实现了对环形履带的支撑。该种异形履带轮,以弹簧钢片作为悬架机构,其自重小,无噪音,形变量大,可根据路面实际情况适应性伸缩或摆动形变,提高了履带的适用性能,解决越野车轮越障能力差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异形履带轮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的正视图;

图3示出了实施例一环形履带安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3移除环形履带后的另一角度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实施例一的剖视图;

图6示出了弹簧钢片安装导轮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履带摩托车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图7的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说明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提供有附图。这些附图为本实用新型揭露内容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以说明实施例,并可配合说明书的相关描述来解释实施例的运作原理。配合参考这些内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以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图中的组件并未按比例绘制,而类似的组件符号通常用来表示类似的组件。

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

结合图1和图2所示,该实施例提供一种异形履带轮,其包括轮架、多个导轮31、环形履带4以及驱动机构5。

其中,该轮架包括下壳体2以及上壳体1,该下壳体2上设有多个弹簧钢片3,以形成安装导轮31的悬架,每一导轮31均通过一弹簧钢片3安装于该下壳体2上,在该实施例中,弹簧钢片3优选为弹簧钢板。

再结合图3、图4和图6所示,其中,定义该弹簧钢片3安装于该轮架下壳体2上的一端为安装端,另一端为活动端。

该下壳体2上设有插槽22,同时,该弹簧钢片3的安装端经过两段直角弯折进而弯折形成一矩形插条,该弹簧钢片3通过矩形插条以插设于该插槽22内,以实现固定安装,且弹簧钢片3能相对下壳体2摆动。

其中,为实现弹簧钢片3长度方向的弹性缓冲,该插槽22内还可以设有弹性件,在该实施例中,优选为螺旋压弹簧,该弹簧钢片3通过该矩形插条抵触于该弹性件上,进而即可以摆动缓冲,又可以通过弹性件弹性形变缓冲,弹性件优选为弹簧。

该弹簧钢片3的活动端翻折以形成轮轴安装孔,该导轮31通过转轴能转动地安装于该弹簧钢片3的活动端上;在该实施例中,每一导轮31的中部均设有一环形的凹槽311,该环形履带4套设于各该导轮31上,且该环形履带4内侧中部位置还设有限位凸条,该限位凸条41卡入凹槽311内,以用于导轮31的长度方向上卡固环形履带4,避免环形履带4脱落。

该下壳体2上部的中心位置还设有履带支撑轮54,该履带支撑轮54轴的两端通过轴承能转动安装在下壳体2上,而后履带支撑轮54抵触于环形履带4的内侧;在该实施例中,环形履带4的外侧设有轮胎着地花纹凸起状花纹(图中未示出),该履带支撑轮54外表面设有适配的纹路,以同步抵触或摩擦抵触环形履带;同时,该履带支撑轮54的中部位置也环形内凹形成一容置凹槽,环形履带4的限位凸条41卡入履带支撑轮54的容置凹槽内。

该弹簧钢片3可以呈波浪形或s形,在该实施例中,选用s形弹簧钢板作为弹簧钢片3,每一该导轮31均通过一条该弹簧钢片3安装于该轮架的下壳体2上,以确保各个导轮31的调节灵活性,实现最佳的履带路面适应效果。同时,为实现最佳的支撑效果,确保环形履带4冲击形变效果,两侧的s形弹簧钢片3整体弯曲方向向上,以挑升环形履带4的端部,便于攀爬越过路面大高度的凸起物;其余s形弹簧钢片3的均为整体向后弯曲,顺向弯曲形变以适应性抵触障碍并形变。

该弹簧钢片3在下壳体2的下端大致圆周排布,以使该环形履带4在该轮架下端大致呈弧线形,适应性切合路面。

其具体固定方式为:该下壳体具有一水平的底面以及两竖直的前侧面和后侧面,同时,底面的两端分别通一大致45°倾斜的过渡面连接至该前侧面以及后侧面。

该底面上设有多个插槽22,该前侧面、后侧面以及两过渡面上均设有一插槽22,该弹簧钢片3插设于各插槽22内,进而实现大致圆周分布,支撑环形履带4弧形接触地面。

该过渡面上也设有该弹簧钢片3,以使该弹簧钢片3长度方向上向下倾斜延伸,其用于柔性的冲击路面凹凸部位,且弹性形变予以通过;底面上的弹簧钢片3数量可根据载重状况灵活调整数量以及位置,实现负荷与弹性缓冲的均衡。

再结合图5所示,该驱动机构5设于该轮架固定位置上,且与该环形履带4传动连接,以驱动该环形履带4周转运动。

其具体的,该驱动机构5包括电机53、履带支撑轮54以及履带驱动轮55;以及包括啮合连接的第一传动齿轮520和第二传动齿轮52;该电机53输出轴上设有驱动齿轮51。

该履带支撑轮54和履带驱动轮55分别设于该环形履带4的内外两侧且抵触于该环形履带4上,而后,该第一传动齿轮520以及第二传动齿轮52分别设于该履带支撑轮54和履带驱动轮55的轴上,电机53通过驱动齿轮51啮合第二传动齿轮52,实现动力输出,使该电机与该环形履带4传动连接。

该种双面挤压的传动方式,以两侧驱动环形履带4,其驱动力最大,环形履带4内嵌有钢丝层,外表面埋设耐磨钢柱,实现最佳使用效果。

为实现驱动机构5的安装便捷,该电机53设于该上壳体1上,且该履带驱动轮55设于该上壳体1下部的中心位置上;通过上壳体1扣合连接于该下壳体2上方,实现安装。

实施例二

结合图7和图8所示,该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履带越野摩托车,包括前车架10、后车架20以及连接该前后车架的车梁组件60。

该前车架10包括一实施例一所述的异形履带轮,且上壳体的上端设有一把手101,实现通过把手摆动前端的异形履带轮,进行转向。前车架10负重较小,为考虑转向灵活,其轮架底面上只设有一条弹簧钢片,以使环形履带线接触地面。

该后车架20上同样设有一上述的异形履带轮,其区别为,后车架20的上端设有一车座201,后车架20载重较大,轮架底面上设有三条弹簧钢片,使后车架20的环形履带面接触地面,以起到支撑作用。

该车梁组件60包括安装座63、转向座62以及车梁61。

其中,该安装座63设于该后车架20上,该车梁61的后端插设于该安装座63内,且通过一水平轴613枢设安装于该安装座63上,该安装座63是宽度方向高于车梁61的宽度的矩形框架,进而实现了车梁61在该安装座63上竖直限位摆动。

该转向座62设于该前车架10上,转向座62上设有一竖直的转向轴612,该车梁61的前端通过转向环套设于转向轴612上,以安装于该转向座62上,以通过车梁61的前端部抵触作用,在该转向座62上水平限位摆动。

在该实施例中,异形履带轮为电动驱动,该车梁61的下侧面上还固定有电池箱64,电池箱64设于车梁61上,其运动过程中平稳性好,该电池箱64内设有蓄电池,以对前后的异形履带轮供电。

该实施例的履带越野摩托车,转向灵活,且前后车轮还可以竖直相对摆动,适用于上坡、山路以及台阶等崎岖状态使用。

实施例三

该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越野车辆,其包括一车架,该车架上设有四组上述的异形履带轮;其中,两组异形履带轮并排设于车架前端,以形成专向前轮,两组设于车架后端,以作为支撑后轮。

其中,位于该车架前端的两个异形履带轮中,每一轮架的顶端上设有一竖直设置的轮架转向轴,该轮架转向轴能转动地插设于该车架上;该车架上对应该轮架转向轴,还设有转向系统,以驱动其联动转向;

位于该车架后端的两异形履带轮中,每一轮架的顶端均通过螺栓锁合固定于该车架上,以实现固定安装;该异形履带轮的弹簧钢板厚度可以根据载重量/自身重量加大加宽尺寸,或调整配件比例,同时,在使用时,根据负载需求,测定弹簧钢片的承载负荷。

在该实施例中,以弹簧钢板作为车架的悬架系统,实现减震吸能作用,车辆通过性能好,车体自重轻,适用于山地、林间使用。

尽管结合优选实施方案具体展示和介绍了本实用新型,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