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力倾角转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95920发布日期:2020-06-05 22:10阅读:220来源:国知局
弹力倾角转向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用于玩具车,轮滑车和一些电动代步车等的转向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玩具车,轮滑车和电动代步车等的弹力倾角转向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用于各种玩具车,轮滑车和一些电动代步车等车的转向机构大多通过把手、方向盘等机构,通过施加旋转的力,带动转向机构实现转向功能。但这种旋转式转向机构,必须通过的手动操作去实现。这种车辆的转向不但转向方式单一,而且转向时,特别底盘较小或重心较高的车辆转向时,存在车辆侧翻的风险,使驾驶者感觉不稳定,体验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弹力倾角转向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现有市场上玩具车,轮滑车等的转向机构不能通过车辆的重心偏移或倾角实现转向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弹力倾角转向装置,包括拨向机构和转向机构,所述的拨向机构一端与弹性机构连接,另一端与转向机构连接;所述的弹性机构在受到左侧或右侧的外部压力时,向受到压力的左侧或右侧下倾。

优选的,所述的拨向机构包括拨向件和拨向连接件,所述的拨向件的上部和弹性机构上部连接,所述的拨向件下部插于拨向连接件的插孔内;所述的转向机构包括横梁和二组转向轮组件,所述的横梁两端各设一组转向轮组件,所述的弹性机构的下部固定于横梁上;所述的转向轮组件包括转向体、轮轴,转向体呈l型结构,其l型结构的一臂通过第一连接关节活接过在横梁一端,另一臂通过第二连接关节活接在拨向连接件一端。

优选的,所述的第一链接关节为铰接结构,所述的铰接结构包括销柱和销孔,销柱插于销孔内;所述的第二链接关节也为铰接结构,所述的铰接结构包括销柱和销孔,销柱插于销孔内;所述的轮轴上设有车轮。

优选的,所述弹性机构包括上置件和弹性件,所述的上置件与拨向机构的拨向件上部固定,所述的上置件底部置于弹性件上。

优选的,所述弹性件为一弹性树脂构成的弹性体,所述的上置件为刚性部件,所述的刚性部件底面贴合于弹性体的顶面。

优选的,所述弹性体包括由弹性树脂制成的上弹性块、下弹性块和弹性柱,上弹性块和下弹性块之间通过弹性柱连接固定,所述的上置件贴紧在上弹性块上。

优选的,所述的弹性机构包括上置件、下置件、左弹性件、右弹性件和刚性支撑体,所述的上置件与拨向机构的拨向件上部连接,所述的下置件固定于横梁上;所述的左弹性件、右弹性件和刚性支撑体的上端和下端分别与上置件和下置件连接,所述的左弹性件和右弹性件设于刚性支撑体二侧。

优选的,所述的左弹性件和右弹性件分别为左弹簧和右弹簧。

优选的,所述的左弹性件和右弹性件分别为弹性树脂制成的左弹性树脂柱和右弹性树脂柱。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不但实现了通过车辆重心偏移或倾角实现车辆的转向,而且驾驶者通过重心内倾的转向方式,给驾驶者以较好的操控体验。此外这种转向方式,能有效避免侧翻,主要是驾驶者在操控时,驾驶者的重心内倾力可以较好地抵消转向时产生的离心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一(未装上置件)。

图2为本发明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二(装有车轮)。

图3为本发明转向机构和拨向机构连接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前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转向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另一弹性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如图1到图5所示,提供了本发明弹力倾角转向装置童车的实施例,包括拨向机构2和转向机构3,所述的拨向机构2一端与弹性机构1连接,另一端与转向机构3连接;所述的弹性机构1在受到左侧或右侧的外部压力时,向受到压力的左侧或右侧下倾。

所述的拨向机构2包括拨向件21和拨向连接件22,所述的拨向件21的上部和弹性机构1上部连接,所述的拨向件21下部插于拨向连接件22的插孔221内。所述的转向机构3包括横梁31和二组转向轮组件,所述的横梁31两端各设一组转向轮组件。所述的弹性机构1的下部固定于横梁31上;所述的转向轮组件包括转向体33、轮轴34,转向体33呈l型结构,其l型结构的一臂通过第一连接关节活接过在横梁31一端,另一臂通过第二连接关节活接在拨向连接件22一端。

所述的第一链接关节为铰接结构,所述的铰接结构包括销柱32和销孔5,销柱32插于销孔5内;所述的第二链接关节也为铰接结构,所述的铰接结构包括销柱35和销孔6,销柱35插于销孔6内;所述的轮轴34上设有车轮35。

所述弹性机构1包括上置件11和弹性件12,所述的上置件11与拨向机构的拨向件21上部固定,所述的上置件11底部置于弹性件12上。

所述弹性件12为一弹性树脂构成的弹性体,所述的上置件11为刚性部件,所述的刚性部件底面贴合于弹性体的顶面。所述弹性体包括由弹性树脂制成的上弹性块121、下弹性块123和弹性柱122,上弹性块121和下弹性块123之间通过弹性柱122连接固定,所述的上置件11贴紧在上弹性块121上。

如图6所示,为本发明另一种弹性机构的结构。图6所述的弹性机构包括上置件7、下置件10、左弹性件11、右弹性件9和刚性支撑体8。所述的上置件7与拨向机构的拨向件21上部连接,所述的下置件10固定于横梁31上。所述的左弹性件11、右弹性件9和刚性支撑体8的上端和下端分别与上置件7和下置件10连接,所述的左弹性件11和右弹性件9设于刚性支撑体8二侧。所述的左弹性件11和右弹性件8分别为左弹簧和右弹簧。所述的左弹性件11和右弹性件8也可以分别为弹性树脂制成的左弹性树脂柱和右弹性树脂柱。

如图1到图5所示的本发明的工作原理为:当作为上置件11的车体或操纵部件倾斜时,弹性机构1受力发生变形倾斜,使得车体与车轮横梁31间产生倾角,由于拨向件21是与车体或操纵部件固定的,所以拨向件21也产生倾角,由于拨向件21的下端与拨向连接件22是通过插于拨向连接件22上的销孔221连接的,所以拨向件21发生倾角运动时,会拨动拨向连接件22左向平移或右向平移。由于拨向连接件22通过第一连接关节和第二连接关节与转向机构3链接,所以就带动转向机构3左转或右转,从而带动轮轴上的轮子4左转或右转来实现车轮转向,达到童车转向的目的。当弹性机构1受力消失时,弹性机构1复位,带动拨向机构2复位,然而再带动转向机3构恢复原位,车轮也随之复位。

如图6所述的弹性机构的工作原理为:当作为上置件7的车体或操纵部件倾斜时,弹性机构受力发生变形倾斜,使得车体与车轮横梁31间产生倾角,由于拨向件21是与车体或操纵部件固定的,所以拨向件21也产生倾角,由于拨向件21的下端与拨向连接件22是通过插于拨向连接件22上的销孔221连接的,所以拨向件21发生倾角运动时,会拨动拨向连接件22左向平移或右向平移。由于拨向连接件22通过第一连接关节和第二连接关节与转向机构3链接,所以就带动转向机构3左转或右转,从而带动轮轴上的轮子4左转或右转来实现车轮转向,达到童车转向的目的。当弹性机构5受力消失时,弹性机构5复位,带动拨向机构2复位,然而再带动转向机3构恢复原位,车轮也随之复位。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