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温度检测结构及摩托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893443发布日期:2020-11-10 18:37阅读:218来源:国知局
环境温度检测结构及摩托车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摩托车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环境温度检测结构及摩托车。



背景技术:

二轮摩托车、三轮摩托车等机动车辆通常具有:发动机、车架、仪表及其覆盖件等功能组件。在摩托车行驶过程中,为了方便驾驶员实时掌握环境温度,有必要在摩托车的仪表上显示环境温度,而且要求显示的温度和环境的真实温度偏差在一定合理范围内(设计指标±2℃)。

然而实际情况中,由于存在烈日暴晒会造成覆盖件温度本身较高,骑行中被持续暴晒加热,导致车头罩内通风不良,热辐射使传感器温度长时间异常升高,最终造成仪表上显示的环境温度与真实环境温度差异较大,不利于驾驶员掌握车辆状况,同时保障自身健康和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环境温度检测结构及摩托车,旨在解决现有技术环境温度检测值与实际值存在较大差异的问题。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环境温度检测结构,其包括:

车头罩机构,所述车头罩机构设有依次连通的进风孔、过流通道和排风孔,所述进风孔设置于所述车头罩机构的迎风面;及

环境温度传感器,所述环境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车头罩机构上并处于所述过流通道内。

上述方案的环境温度检测结构应用装备于摩托车等机动车辆中,用以实时精准检测行驶环境中的温度大小。具体而言,环境温度传感器被安装在车头罩机构内部,因而可直接对行驶过程中经过的环境温度进行测量;此外,由于行驶过程中高速迎风气流可以从进风孔流入并贯穿过流通道,气流能够将因暴晒等原因在车头罩机构内聚集的高温空气从排风孔携带到环境中,即在过流通道内形成气流降温作用,如此可避免环境温度传感器所处环境温度大于真实的车头罩机构外部的环境温度,保证检测到的温度数据值与实际值差异小而维持在设计误差范围内,保证环境温度传感器工作可靠,进而更好的协助驾驶人员掌控摩托车工况,同时保障自身健康与安全。

下面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车头罩机构包括前固定挡泥板、前斜板、后面罩、车把管和车把管罩,所述前斜板安装于所述前固定挡泥板的上方,且所述前斜板与所述前固定挡泥板配合构成前覆盖组件,所述车把管罩安装于所述后面罩的上方,且所述车把管罩与所述后面罩配合构成后覆盖组件,所述前覆盖组件与所述后覆盖组件沿摩托车的y方向间隔布置并配合形成所述过流通道,所述前固定挡泥板的迎风面开设有所述进风孔,所述车把管与所述车把管罩之间的缝隙形成为所述排风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车头罩机构还包括前大灯反光弧面罩,所述前大灯反光弧面罩安装于所述前斜板与所述前固定挡泥板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车头罩机构还包括仪表罩,所述仪表罩安装于所述后面罩的上方并与所述车把管以及所述车把管罩均配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环境温度传感器安装于所述前斜板的内壁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环境温度传感器围设于四边形区域内,沿所述摩托车的x方向,该四边形区域贯穿所述摩托车的最左侧和最右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四边形区域由a线、b线、c线和d线围设形成;其中,所述a线垂直于车架前立柱中心线且通过所述前固定挡泥板顶部的外表面轮廓线和车架前立柱外表面的交点的最低点,所述b线平行于所述车架前立柱中心线且通过所述后面罩内表面和相切于所述前固定挡泥板顶部外表面的相交线,所述c线平行于所述a线且通过所述仪表罩外表面下端部的最低点,所述d线平行于所述b线且与所述前大灯反光弧面罩外表面弧面相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环境温度检测结构还包括安装支架,所述环境温度传感器通过安装支架固定于所述前斜板上;所述安装支架设有卡槽,所述环境温度传感器卡装于所述卡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支架沿其长度方向的两端均开设有安装通孔。

此外,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摩托车,其包括如上所述的环境温度检测结构。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摩托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环境温度检测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环境温度传感器与安装支架的组装结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车头罩机构;11、过流通道;12、前固定挡泥板;13、后面罩;14、车把管罩;15、前大灯反光弧面罩;20、环境温度传感器;30、安装支架;31、卡槽;40、前斜板;50、摩托车;60、仪表罩。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摩托车50,其具体可以是但不限于二轮摩托车、三轮摩托车等。以二轮摩托车为例,在摩托车50行驶过程中,为了方便驾驶员实时掌握环境温度,进而避免摩托车50和自己在过高温度环境中长时间持续行驶,确保摩托车50和自身安全,因而有必要在摩托车50的仪表上显示环境温度。而为了避免造成温度检测数据偏差过大,本方案提出一种在摩托车50上应用的环境温度检测结构。

如图2所示,为本申请一实施例展示的环境温度检测结构,其包括:车头罩机构10及环境温度传感器20。可以理解的,环境温度传感器20为驾驶过程中,用于检测实时环境温度值的执行设备,其可以是现有技术中任意型号或结构的温度检测装置,例如ntc温度传感器、ds温度传感器、pt温度传感器等,在此不进行具体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车头罩机构10设有依次连通的进风孔、过流通道11和排风孔,所述进风孔设置于所述车头罩机构10的迎风面上;所述环境温度传感器20设置于所述车头罩机构10上并处于所述过流通道11内。需要说明的是,为了减小风阻,车头罩机构10整体呈现向行驶方向的反向倾斜一定角度的倾斜结构布置,也即此时进风孔位于排风孔的下方,气流由进风孔进入,而后沿着过流通道11向上流动,并最终从排风孔排出。

综上,实施本实施例技术方案将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上述方案的环境温度检测结构应用装备于摩托车50等机动车辆中,用以实时精准检测行驶环境中的温度大小。具体而言,环境温度传感器20被安装在车头罩机构10内部,因而可直接对行驶过程中经过的环境温度进行测量;此外,由于行驶过程中高速迎风气流可以从进风孔流入并贯穿过流通道11,气流能够将因暴晒等原因在车头罩机构10内聚集的高温空气从排风孔携带到环境中,即在过流通道11内形成气流降温作用,如此可避免环境温度传感器20所处环境温度大于真实的车头罩机构10外部的环境温度,保证检测到的温度数据值与实际值差异小而维持在设计误差范围内,保证环境温度传感器20工作可靠,进而更好的协助驾驶人员掌控摩托车50工况,同时保障自身健康与安全。

可以理解的,太阳直射车头罩机构10时,会导致过流通道11内原先的空气急剧升温;本方案将车头罩机构10设计为非完全封闭结构,使得迎风气流能够从过流通道11内持续穿堂而过,可以将太阳光辐射产生的高温快速携带而排出过流通道11(也即进入过流通道11内的空气还未来得及被太阳光加热升温就被排出),保证环境温度传感器20所处的腔室环境温度与真实外部环境温度接近,如此便能够解决检测温度数据误差过大的问题。

当然了,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其它降温冷却方式来保证环境温度传感器20检测数据的准确度,例如但不限于循环水冷、冷气制冷等,也都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在此不进行赘述。

请继续参阅图1和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车头罩机构10包括前固定挡泥板12、前斜板40、后面罩13、车把管和车把管罩14,所述前斜板40安装于所述前固定挡泥板12的上方,且所述前斜板40与所述前固定挡泥板12配合构成前覆盖组件,所述车把管罩14安装于所述后面罩13的上方,且所述车把管罩14与所述后面罩13配合构成后覆盖组件,所述前覆盖组件与所述后覆盖组件沿摩托车50的y方向间隔布置并配合形成所述过流通道11,所述前固定挡泥板12的迎风面开设有所述进风孔,所述车把管与所述车把管罩14之间的缝隙形成为所述排风孔。

在上述实施的方案中,首先将环境温度传感器20安装在前覆盖组件和后覆盖组件之间所形成的过流通道11内,环境温度传感器20可被前覆盖组件和后覆盖组件所遮蔽而被隐藏,此时温度传感器可避免直接暴露于大气环境中,不仅不会影响摩托车50外观,同时可保证温度传感器安全和使用寿命。

此外,上述实施例中,进风孔实际为前固定挡泥板12上预设的用于贯穿设置操控摩托车50制动的线缆的穿线孔,而排风孔为形成于车把管与车把管罩14之间的缝隙,也即进风孔和排风孔为原本存在于摩托车50上的现有结构,即无需特意在前覆盖组件或后覆盖组件上加工通气孔来捕捉迎风气流进而感应环境温度,如此可避免或许可能带来的洗车或下雨时的进水短路问题,进一步保证摩托车50安全。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车头罩机构10还包括前大灯反光弧面罩15,所述前大灯反光弧面罩15安装于所述前斜板40与所述前固定挡泥板12之间。前大灯反光弧面罩15能够与前大灯配对组装使用,使摩托车50保有前大灯照射能力。并且前大灯反光弧面罩15能够将前斜板40与前固定挡泥板12组装连接为一体,保证部件之间的连接强度。

请继续参阅图1,此外,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车头罩机构10还包括仪表罩60,所述仪表罩60安装于所述后面罩13的上方并与所述车把管以及所述车把管罩14均配合。仪表罩60能够与车头上安装的各类仪表器件配合组装,保护仪表器件安全,不受外界雨水、灰层的污染。此外,仪表罩60还能够对车把管和车把管罩14起到支撑和固定作用,保证安装牢固。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较佳的所述环境温度传感器20安装于所述前斜板40的内壁上。此时不仅可使环境温度传感器20稳固安装并位于过流通道11内,且安装后的环境温度传感器20不会干涉前大灯、各类仪表器件的安装。

请继续参阅图3,具体而言,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环境温度检测结构还包括安装支架30,所述环境温度传感器20通过安装支架30固定于所述前斜板40上。因而环境温度传感器20能够简单但牢靠的装夹固定在安装支架30上。

所述安装支架30包括安装板和卡板,卡板安装于安装板的中部前侧。卡板设有卡槽31,卡槽31高出于安装板的上侧面,所述环境温度传感器20的主体端搭接于安装板上,安装板可对环境温度传感器20进行定位和支撑,环境温度传感器20的检测端卡装于所述卡槽31。其中,卡槽31形成为半封闭的圆形卡槽31,环境温度传感器20靠近检测端的部位形成有内凹的环形槽,环形槽的尺寸与圆形卡槽31尺寸适配,保证环境温度传感器20可直接压卡到安装支架30,或直接从安装支架30上抽拔取下,装拆操作便捷、省力。

当然了,需要说明的是,其他实施例中,环境温度传感器20也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其他安装结构组装固定于安装支架30上,例如螺接、箍接、磁吸连接、粘接等。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支架30沿其长度方向的两端均开设有安装通孔。安装支架30可通过螺钉等螺纹紧固件快速且牢固的锁接到前斜板40上,装拆方便,易于实施。当然了,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安装支架30也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其他安装结构组装固定于前斜板40上,例如螺接、箍接、磁吸连接、粘接等。

较佳地,一实施例中,所述环境温度传感器20围设于四边形区域内,沿所述摩托车50的x方向,该四边形区域贯穿所述摩托车50的最左侧和最右侧。如此,环境温度传感器20可根据不同型号、尺寸或者摩托车50结构条件灵活选取安装位置,且能够保证迎风气流将高温有效携带排出。

具体而言,所述四边形区域由a线、b线、c线和d线围设形成;其中,所述a线垂直于车架前立柱中心线且通过所述前固定挡泥板12顶部的外表面轮廓线和车架前立柱外表面的交点的最低点,所述b线平行于所述车架前立柱中心线且通过所述后面罩13内表面和相切于所述前固定挡泥板12顶部外表面的相交线,所述c线平行于所述a线且通过所述仪表罩60外表面下端部的最低点,所述d线平行于所述b线且与所述前大灯反光弧面罩15外表面弧面相切。这样就保证了在摩托车50行驶过程中,所述四边形区域内的空气一直保持流动状态,且具有一定的流速,迎风气流的冷却空气通过四边形区域,将该区域空气携带出去,使得该区域的空气来不及加热就被吹走,保证降温效果。

需要强调的是,摩托车50的x方向具体指代摩托车50的左右方向,且x=0是贯穿车架前立管中心线的纵向截面。摩托车50的z方向具体指代摩托车50的上下方向。而摩托车50的y方向则是具体指代摩托车50的前后方向,也就是摩托车50的行驶方向(即前进或后退方向)。本发明中所提及的最低点,均指代在z方向上的高低。

进一步需要强调的是,上述的环境温度检测结构同样适用于摩托车50处于停车状态下。也即当摩托车50受到太阳暴晒后,四边形区域内的空气被辐射加热,但是一旦摩托车50启动行驶后,新进入四边形区域内的迎风气流很快将可以将四边形区域内已经被加热的热空气携带出去,热空气迅速被置换为大气环境中的常温空气,这样就使得仪表显示的环境温度与真实环境温度的偏差很快保持在一个设计范围内。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