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挂横梁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331520发布日期:2021-08-20 16:45阅读:110来源:国知局
悬挂横梁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装配制造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悬挂横梁和车辆。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悬挂横梁与车身安装点采用刚性套管焊接。这种连接方式,如果需要提升整车舒适性,需要对横梁本体进行较大的改动,改动周期长、成本高,造成高昂的变更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悬挂横梁和车辆,无需对横梁本体的结构进行改动,即可实现刚性装配和柔性装配的切换,可快速调整车辆操稳舒适性能,降低开发费用、周期及验证风险。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悬挂横梁,包括横梁本体、套管、固定连接件和限位连接件;所述套管与所述横梁本体焊接,一部分所述套管与所述固定连接件连接,另一部分所述套管与所述限位连接件连接,所述固定连接件上开设有第一安装通孔,所述第一安装通孔用于与车架连接;所述限位连接件上开设有第二安装通孔,所述第二安装通孔用于与所述车架连接。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连接件与所述套管过盈配合,所述限位连接件与所述套管过盈配合。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固定连接件包括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所述第一端盖与所述套管的一端过盈连接,所述第二端盖与所述套管的另一端过盈连接;

所述第一安装通孔包括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端盖开设有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端盖开设有所述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一通孔连通,且与所述套管同轴设置。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连接件包括第一衬套和缓冲件,所述第一衬套与所述缓冲件分别设于所述套管的两端,所述第一衬套与所述套管过盈连接。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缓冲件包括胶垫和平垫圈,所述胶垫设于所述套管远离所述第一衬套的一端,所述平垫圈设于所述胶垫远离所述套管的一端;

所述第一安装通孔包括第一连接孔、第二连接孔和第三连接孔,所述第一衬套开设有所述第一连接孔,所述胶垫开设有所述第二连接孔,所述平垫圈开设有所述第三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孔和所述第三连接孔同轴设置,且与所述套管连通。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限位连接件包括第三端盖和第四端盖,所述第三端盖与所述套管的一端过盈连接,所述第四端盖与所述套管的另一端过盈连接;所述第三端盖上设有第一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用于与所述车架定位。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安装通孔包括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所述第三端盖开设有所述第三通孔,所述第四端盖开设有所述第四通孔,所述第四通孔与所述第三通孔连通,且与所述套管同轴设置。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限位连接件包括第二衬套和缓冲垫,所述第二衬套与所述套管的一端过盈连接,所述缓冲垫设于所述套管的另一端;所述第二衬套上设有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二限位件用于与所述车架定位。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安装通孔包括第五通孔和第六通孔,所述第二衬套开设有所述第五通孔,所述缓冲垫开设有所述第六通孔,所述第五通孔与所述第六通孔连通,且与所述套管同轴设置。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辆,包括车架和如前述实施方式中任一项所述的悬挂横梁,所述悬挂横梁与所述车架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悬挂横梁和车辆,其有益效果包括:

该悬挂横梁在横梁本体上焊接套管,固定连接件和限位连接件分别与套管连接,固定连接件上开设有用于与车架装配的第一安装通孔,限位连接件上开设有用于与车架装配的第二安装通孔,在装配过程中,如需进行刚性装配和柔性装配的切换,只需更换合适的固定连接件和限位连接件即可,无需对横梁本体的结构进行改动,装配方式灵活多样,可快速调整车辆操稳舒适性能,降低开发费用、周期及验证风险。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辆,包括车架和上述的悬挂横梁,由于该悬挂横梁的装配方式灵活多样,可快速进行刚性装配和柔性装配的切换,改进成本低,周期短,无论处于产品开发还是售后市场阶段,均可快速调整车辆操稳舒适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悬挂横梁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悬挂横梁的横梁本体的前端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悬挂横梁的横梁本体的后端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悬挂横梁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悬挂横梁的第一衬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悬挂横梁的第二衬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悬挂横梁;101-横梁本体;103-套管;10-固定连接件;110-第一端盖;111-第一通孔;113-环形挡圈;130-第二端盖;131-第二通孔;20-限位连接件;210-第三端盖;211-第三通孔;213-第一限位件;215-止挡环;230-第四端盖;231-第四通孔;150-第一衬套;151-第一连接孔;152-第一插入部;153-第一过盈部;154-第一止挡部;160-缓冲件;161-胶垫;163-第二连接孔;171-平垫圈;173-第三连接孔;240-第二衬套;241-第二插入部;242-第二过盈部;243-第二止挡部;245-第二限位件;246-第五通孔;260-缓冲垫;261-第六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目前,悬挂横梁与车身安装点大多采用刚性套管焊接。这种连接方式,如果需要提升整车舒适性,需要对横梁本体进行较大的改动,改动周期长、成本高。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申请提出了一种悬挂横梁100,无需对横梁本体101的结构进行改动,即可实现刚性装配和柔性装配的切换,以便于快速调整车辆操稳舒适性能,降低开发费用、周期及验证风险。

第一实施例

请参照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悬挂横梁100,包括横梁本体101、套管103、固定连接件10和限位连接件20;套管103与横梁本体101焊接,一部分套管103与固定连接件10连接,另一部分套管103与限位连接件20连接,固定连接件10上开设有第一安装通孔,第一安装通孔用于与车架连接;限位连接件20上开设有第二安装通孔,第二安装通孔用于与车架连接。若需要提升整车舒适性,无需对横梁本体101的结构进行改动,只需更换固定连接件10和限位连接件20即可,大大降低了开发费用、改动周期及验证风险。

可选地,固定连接件10与套管103采用过盈配合方式连接,限位连接件20与套管103采用过盈配合方式连接。本实施例中,悬挂横梁100与车架的安装位置有四处,分别位于横梁本体101形成的框架结构的四个角部,即横梁本体101的四个角部分别焊接有一个套管103,由于与车架连接的实际安装位置的不同,位于横梁本体101前端的两个套管103和位于横梁本体101后端的两个套管103在尺寸上有一定差异,其结构均为中空管道结构。可选地,位于前端的两个套管103分别与固定连接件10连接,位于后端的两个套管103分别与限位连接件20连接。可以理解,固定连接件10和限位连接件20的数量分别为两个,两个固定连接件10和两个限位连接件20共同将横梁本体101固定至车架上。当然,在其它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套管103的数量和安装位置、固定连接件10的数量以及限位连接件20的数量也可以灵活更改调整,或者,限位连接件20与横梁本体101前端的套管103连接,固定连接件10与横梁本体101后端的套管103连接,这里不作具体限定。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2,固定连接件10包括第一端盖110和第二端盖130,第一端盖110与套管103的一端过盈连接,第二端盖130与套管103的另一端过盈连接。本实施例中,套管103的内径略大于第一端盖110的外径和第二端盖130的外径,使得第一端盖110与套管103配合时,第一端盖110插入套管103的中空结构中,与套管103过盈配合。可选地,第一端盖110设于套管103靠近车架的一端,第一端盖110上设有环形挡圈113,环形挡圈113沿周向凸设于第一端盖110的外表面,用于在套管103与第一端盖110装配时起轴向限位,即装配后环形挡圈113露于套管103外,避免第一端盖110完全插入套管103中。第二端盖130设于套管103远离车架的一端,第一端盖110部分嵌入套管103中,并与套管103实现过盈配合。当然,并不仅限于此,在其它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端盖110和第二端盖130的内径也可以略大于套管103的外径,即装配过程中,第一端盖110套设在套管103的外表面,实现过盈连接;第二端盖130套设在套管103的外表面,实现过盈连接,这里不作具体限定。

第一安装通孔包括第一通孔111和第二通孔131,第一端盖110开设有第一通孔111,第二端盖130开设有第二通孔131,第二通孔131与第一通孔111连通,且与套管103同轴设置。第一通孔111和第二通孔131用于将悬挂横梁100装配至车架上。具体的,装配时,利用长螺栓从横梁本体101远离车架的一侧插入,依次穿过第二端盖130的第二通孔131、套管103和第一端盖110的第一通孔111,并插入车架上的安装孔位,拧紧长螺栓,即可实现将悬挂横梁100固定至车架上。容易理解,第一通孔111和第二通孔131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为螺纹孔。

请参考图3,限位连接件20包括第三端盖210和第四端盖230,第三端盖210与套管103的一端过盈连接,第四端盖230与套管103的另一端过盈连接;其中,第三端盖210设于套管103靠近车架的一端,第四端盖230设于套管103远离车架的一端。进一步地,第三端盖210上设有第一限位件213,第一限位件213用于与车架定位。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件213为凸设在第三端盖210表面的定位柱,在与车架装配的过程中,该定位柱用于插入车架的定位孔中,以实现安装定位。容易理解,第三端盖210上也设有用于轴向限位的止挡环215,定位柱设置在止挡环215远离套管103的一侧,以露出套管103,便于与车架上的定位孔定位。

可选地,第二安装通孔包括第三通孔211和第四通孔231,第三端盖210开设有第三通孔211,第四端盖230开设有第四通孔231,第四通孔231与第三通孔211连通,且与套管103同轴设置。在与车架装配的过程中,利用长螺栓从横梁本体101远离车架的一侧插入,依次穿过第四端盖230的第四通孔231、套管103和第三端盖210的第三通孔211,并插入车架上的安装孔位,拧紧长螺栓,即可实现将悬挂横梁100固定至车架上。容易理解,第三通孔211和第四通孔231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为螺纹孔。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悬挂横梁100和车架的安装定位是通过第三端盖210上的第一限位件213实现的,在其它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限位件213也可以设置在第一端盖110上,通过第一端盖110实现装配定位,这里不作具体限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悬挂横梁100,其装配原理如下:

该悬挂横梁100包括呈框体结构的横梁本体101,在横梁本体101的四个角部分别焊接有一个套管103,前端的两个套管103与固定连接件10过盈配合,后端的两个套管103与限位连接件20过盈配合。进一步地,第一端盖110插入前端的套管103靠近车架的一侧,实现过盈配合,第二端盖130插入前端的套管103远离车架的一侧,实现过盈配合。第三端盖210插入后端的套管103靠近车架的一侧,实现过盈配合,第四端盖230插入后端的套管103远离车架的一侧,实现过盈配合。

安装时,先利用横梁本体101后端的第三端盖210与车架进行定位,再利用四个长螺栓进行装配,其中两个长螺栓与横梁本体101前端连接,依次穿过第二端盖130、套管103和第一端盖110,并与车架锁紧。另外两个长螺栓与横梁本体101后端连接,依次穿过第四端盖230、套管103和第三端盖210,并与车架锁紧。

该悬挂横梁100与车架采用刚性装配,固定连接件10和限位连接件20分别与套管103采用过盈配合,达到防脱效果。本实施例中,固定连接件10和限位连接件20的区别在于限位连接件20的顶部即第三端盖210上设有第一限位件213,其余部分两者的结构均相似,装配简单,结构可靠,连接强度大。

第二实施例

请参考图4,本实施例提供的悬挂横梁100,横梁本体101呈框体结构,在框体结构的四个角部分别焊接有一个套管103,由于与车架的安装位置的不同,位于横梁本体101前端的两个套管103和位于横梁本体101的后端的两个套管103结构相似,在尺寸上有一定的差异。前端的两个套管103分别与固定连接件10连接,后端的两个套管103分别与限位连接件20连接。

可选地,请参考图5,固定连接件10包括第一衬套150和缓冲件160,第一衬套150与缓冲件160分别设于套管103的两端,第一衬套150与套管103过盈连接,且设于套管103靠近车架的一端。第一衬套150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插入部152、第一过盈部153和第一止挡部154,第一插入部152的外径小于第一过盈部153的外径,第一过盈部153的外径小于第一止挡部154的外径。与套管103连接时,第一插入部152插入套管103内,第一过盈部153插入套管103内并且与套管103的内壁过盈连接,第一止挡部154露于套管103外,用于起轴向限位作用。缓冲件160设于套管103远离车架的一端,起到防松、防噪音异响以及缓冲作用。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该缓冲件160包括胶垫161和平垫圈171,胶垫161设于套管103远离第一衬套150的一端,平垫圈171设于胶垫161远离套管103的一端。可以理解,胶垫161可以与套管103过盈配合。

本实施例中,第一安装通孔包括第一连接孔151、第二连接孔163和第三连接孔173,第一衬套150开设有第一连接孔151,胶垫161开设有第二连接孔163,平垫圈171开设有第三连接孔173;第一连接孔151、第二连接孔163和第三连接孔173同轴设置,且均与套管103连通。

请参考图6,本实施例中的限位连接件20包括第二衬套240和缓冲垫260,第二衬套240与套管103的一端过盈连接,第二衬套240位于套管103靠近车架的一端,缓冲垫260设于套管103的另一端,即套管103远离车架的一端。第二衬套240上设有第二限位件245,第二限位件245用于与车架定位。可选地,第二衬套240的结构与第一衬套150的结构相似,第二衬套240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插入部241、第二过盈部242和第二止挡部243,第二插入部241的外径小于第二过盈部242的外径,第二过盈部242的外径小于第二止挡部243的外径。与套管103连接时,第二插入部241插入套管103内,第二过盈部242插入套管103内并且与套管103的内壁过盈连接,第二止挡部243露于套管103外,用于起轴向限位作用。第二止挡部243远离第二过盈部242的一端设有第二限位件245,第二限位件245为凸出的定位柱,用于与车架装配时定位。缓冲垫260设于套管103远离车架的一端,起到防松、防噪音异响以及缓冲作用。

可选地,第二安装通孔包括第五通孔246和第六通孔261,第二衬套240开设有第五通孔246,缓冲垫260开设有第六通孔261,第五通孔246与第六通孔261连通,且与套管103同轴设置。

本实施例中,悬挂横梁100与车架连接时,先将固定连接件10中的第一衬套150与横梁本体101前端的套管103过盈配合,再将限位连接件20中的第二衬套240与横梁本体101后端的套管103过盈配合。再将横梁本体101安装至车架对应位置,通过第二衬套240上的第二限位件245与车架上对应的孔位实现安装定位。最后,在横梁本体101的前端,利用长螺栓依次穿过平垫圈171、胶垫161、套管103和第一衬套150,并连接于车架上;在横梁本体101的后端,利用长螺栓依次穿过缓冲垫260、套管103和第二衬套240,并连接于车架上,完成悬挂横梁100与车架的装配。由于该装配过程中使用了第一衬套150、第二衬套240、缓冲件160以及缓冲垫260等,实现了悬挂横梁100与车架的柔性装配,有利于提升车辆的操稳舒适性能。

需要说明的是,该实施例中,缓冲件160与缓冲垫260的结构形式有所变化,但其作用是相同的,均是起到防松、防噪音异响以及缓冲作用。在其它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缓冲件160也可以与第二衬套240配套使用,缓冲垫260也可以与第一衬套150配套使用。或者,缓冲件160和缓冲垫260还可以采用其他结构形式,这里不作具体限定。

本实施例中未提及的其它部分内容,与第一实施例中的内容相似,这里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车架和如前述实施方式中任一项的悬挂横梁100,悬挂横梁100与车架连接。由于采用了上述的悬挂横梁100,该悬挂横梁100与车架既能实现刚性装配,又能实现柔性装配,刚性装配和柔性装配切换方便,无需对横梁本体101的结构进行改进,可快速调整车辆的操稳舒适性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悬挂横梁100和车辆,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有益效果:

该悬挂横梁100通过固定连接件10和限位连接件20与车架实现装配,若固定连接件10采用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端盖110和第二端盖130,限位连接件20采用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端盖210和第四端盖230,则可以实现悬挂横梁100与车架的刚性装配,操作简单、方便,装配效率高。如果固定连接件10采用第二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衬套150和缓冲件160,限位连接件20采用第二实施例提供的第二衬套240和缓冲垫260,则可以实现悬挂横梁100与车架的柔性装配,操作简单、方便,装配效率高,并且可以提高车辆操稳舒适性能,缓冲减震性能更好。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悬挂横梁100,若要将刚性装配方式切换为柔性装配方式,只需将端盖式的固定连接件10和限位连接件20更换为接口尺寸相同的衬套结构即可,再匹配相应的缓冲件160和缓冲垫260即可实现柔性装配,无需对横梁本体101的结构进行改动,大大降低了开发费用、周期及验证风险。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辆,包括上述的悬挂横梁100,可实现与车架的刚性装配或柔性装配,在刚性装配和柔性装配的切换中,无需对横梁本体101的结构进行改动,无论产品处于开发还是售后市场,均可快速调整操稳舒适性能,改进成本低,风险小,周期短,安装方式灵活,具有极大的市场应用价值。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