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滑板车立杆及滑板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269671发布日期:2021-11-06 02:40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一种滑板车立杆及滑板车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滑板车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滑板车立杆及滑板车。


背景技术:

2.滑板车携带方便,并且能够带来很多乐趣,同时兼具交通工具的作用,因此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喜欢。滑板车一般有立杆和车身组成,但是在相关技术中滑板车的立杆在长时间的转向使用过程中,容易发生位置偏移,使得立杆相对于转动中心发生位置偏差,给滑板车行车安全带来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滑板车立杆,能够限制第一杆体与第二杆体之间发生相对位置偏移,有效防止该滑板车立杆相对于转动中心发生位置偏差,使得滑板车能够正常使用,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滑板车立杆,包括:第一杆体,形成有第一限位部;第二杆体,穿设固定于所述第一杆体的一端部内,形成有与所述第一限位部相对应的第二限位部;限位件,套设并锁紧于所述第一杆体靠近所述第二杆体的一端部上,靠近所述第一杆体的一侧形成有与所述第一限位部相对应的第三限位部;其中,所述第一限位部分别与所述第二限位部和所述第三限位部对应卡接配合,或所述第二限位部分别与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三限位部对应卡接配合,或所述第三限位部分别与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对应卡接配合。
6.优选地,所述第一限位部为凸部,所述第二限位部和所述第三限位部均为凹槽,所述凸部朝向所述限位件延伸的一侧与所述第二限位部卡接配合,所述凸部朝向所述第二杆体延伸的一侧与所述第三限位部卡接配合;或所述第二限位部为凸部,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三限位部均为凹槽,所述凸部朝向所述限位件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杆体沿其厚度方向贯穿形成有所述第一限位部,所述凸部穿过并与所述第一限位部卡接配合,所述凸部穿出所述第一限位部的部分与所述第三限位部卡接配合;或所述第三限位部为凸部,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均为凹槽,所述凸部朝向所述第二杆体的方向延伸,所述凸部穿过并与所述第一限位部卡接配合,所述凸部穿出所述第一限位部的部分与所述第二限位部卡接配合。
7.优选地,所述第一限位部设有多个且呈间隔设置,所述第二限位部设有多个且呈间隔设置,各所述第一限位部与各所述第二限位部一一对应设置,所述第三限位部设有多个且呈间隔设置,各所述第三限位部与各所述第一限位部一一对应设置。
8.优选地,所述限位件包括套设于所述第一杆体一端部上的套筒,以及与所述套筒固接或一体成型的两个连接部,所述第三限位部形成于所述套筒上,两个所述连接部沿所述套筒轴向相互呈平行设置,所述滑板车立杆还包括螺栓件,两个所述连接部通过所述螺栓件相互固接。
9.优选地,所述第一杆体沿其厚度方向贯穿形成有开口,所述开口位于所述第一杆体靠近所述第二杆体的一端部上,且所述开口与所述第一限位部呈相对设置。
10.优选地,所述第一限位部为凹槽,所述第一杆体沿其厚度方向还贯穿形成有与所述开口和所述凹槽均连通设置的开孔,所述开孔的直径尺寸大于所述开口的宽度尺寸和所述凹槽的宽度尺寸。
11.优选地,所述滑板车立杆还包括穿设固定于所述第一杆体远离所述第二杆体一端部上的连接杆,所述第一杆体通过所述连接杆与把手固定连接。
12.优选地,所述第一杆体靠近所述把手的一端部上形成有定位孔,所述滑板车立杆还包括定位件,所述定位件穿过所述定位孔与所述连接杆固接。
13.优选地,所述滑板车立杆还包括与所述连接杆远离所述第一杆体一端部固接或一体成型的第一安装座,以及与所述第一安装座对应固接的第二安装座,所述第一安装座与所述第二安装座包裹于所述把手的中间部位上。
14.优选地,所述把手靠近所述第一安装座的一侧形成有安装孔,所述滑板车立杆还包括固定件,所述固定件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座上朝向所述安装孔的位置,所述固定件另一端穿过所述安装孔。
15.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滑板车,包括所述滑板车立杆、把手以及车轮,所述把手固接于第一杆体一端部上或第二杆体一端部上,所述车轮固接于所述第一杆体或所述第二杆体远离所述把手的一端部上。
16.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7.上述技术方案中所提供的一种滑板车立杆,是通过形成于第一杆体上的第一限位部,形成于第二杆体上且与第一限位部相对应的第二限位部,以及形成于限位件上且与第一限位部相对应的第三限位部,从而基于第二杆体穿设固定于第一杆体的一端部内,限位件套设并锁紧于第一杆体一端部上,限制第一杆体与第二杆体之间发生相对位移,第一限位部、第二限位部以及第三限位部的共同作用,限制第一杆体沿第二杆体径向发生相对位置偏移,能够有效防止该滑板车立杆相对于转动中心发生位置偏差,使得滑板车能够正常使用,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滑板车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滑板车立杆及把手的示意图。
20.图3为图2所示a处的剖视图。
21.图4为图3所示b处的放大示意图。
22.图5为图2所示的爆炸示意图。
23.图6为图5所示c处的放大示意图。
24.图7为图2所示限位件的结构示意图。
25.图8为图2所示第一杆体的结构示意图。
26.图9为图8所示d处的放大示意图。
27.图10为图3所示e处的放大示意图。
28.图11为图5所示f处的放大示意图。
29.图12为图2所示部分组件其中一视角的爆炸示意图。
30.图13为图12所示另一视角的爆炸示意图。
31.附图符号说明:
32.1、第一杆体;11、第一限位部;12、开口;13、开孔;14、定位孔;2、第二杆体;21、第二限位部;3、限位件;31、第三限位部;32、套筒;33、连接部;4、螺栓件;5、连接杆;6、把手;61、安装孔;7、固定件;81、第一安装座;82、第二安装座;9、车轮;100、定位件。
具体实施方式
33.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为详细的描述,需要说明的是,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的描述仅是示意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各个不同实施例之间可以进行相互组合,以构成未在以下描述中示出的其他实施例。
34.请参阅图2

图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滑板车立杆,包括:第一杆体1、第二杆体2、限位件3、螺栓件4、连接杆5、定位件100、第一安装座81、第二安装座82以及固定件7。
35.所述第一杆体1形成有第一限位部11;所述第二杆体2穿设固定于所述第一杆体1的一端部内,形成有与所述第一限位部11相对应的第二限位部21;所述限位件3套设并锁紧于所述第一杆体1靠近所述第二杆体2的一端部上,靠近所述第一杆体1的一侧形成有与所述第一限位部11相对应的第三限位部31。
36.其中,所述第一限位部11分别与所述第二限位部21和所述第三限位部31对应卡接配合,或所述第二限位部21分别与所述第一限位部11和所述第三限位部31对应卡接配合,或所述第三限位部31分别与所述第一限位部11和所述第二限位部21对应卡接配合。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限位件3一侧可以套设锁紧于所述第一杆体1的一端部上,所述限位件3另一侧可以套设锁紧于所述第二杆体2的一端部上,所述第三限位部31分别与所述第一限位部11和所述第二限位部21卡接配合,所述第一限位部11与第二限位部21不呈相对应设置。
37.可以理解的是,当所述第二限位部21分别与所述第一限位部11和所述第三限位部31对应卡接配合时,所述第二限位部21穿过所述第一限位部11与所述第三限位部31卡接;当所述第三限位部31分别与所述第一限位部11和所述第二限位部21对应卡接配合时,所述第三限位部31穿过所述第一限位部11与所述第二限位部21卡接。
38.由于所述第二杆体2穿设固定于所述第一杆体1的一端部内,所述限位件3套设并锁紧于所述第一杆体1一端部上,限制所述第一杆体1相对所述第二杆体2发生相对位移,同时所述第一限位部11、所述第二限位部21以及所述第三限位部31的共同作用,限制所述第一杆体1沿所述第二杆体2径向发生相对位置偏移,从而能够有效防止该滑板车立杆相对于转动中心发生位置偏差,使得滑板车能够正常使用。
39.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三限位部31为凸部,所述第一限位部11和所述第二限位部21均为凹槽,所述凸部朝向所述第二杆体2的方向延伸,所述凸部穿过并与所述第一限位部11卡接配合,所述凸部穿出所述第一限位部11的部分与所述第二限位部21卡接配合。
40.可以理解的是,如图4

图7所示,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凸部呈长方体,两个所述凹槽的形状与所述凸部的形状相适配,在其他实施例中,根据需要,所述凸部也可以设为其他形状,所述第一限位部11为贯穿的凹槽,所述第二限位部21形成于所述第二杆体2的轴
面上,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限位部21也可以设为与第一限位部11相似的贯穿的凹槽,所述凸部卡接于所述第一限位部11内,限制所述第一杆体1径向发生相对位移,同时所述凸部还卡接于所述第二限位部21内,限制所述第二杆体2沿所述第一杆体1径向发生相对位移,从而能够有效防止该滑板车立杆相对于转动中心发生位置偏差,使得滑板车能够正常使用。
41.在其中另一实施例中,本实施例与上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所述第二限位部21为凸部(图上未示出),所述第一限位部11和所述第三限位部31均为凹槽,所述凸部朝向所述限位件3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杆体1沿其厚度方向贯穿形成有所述第一限位部11,所述凸部穿过并与所述第一限位部11卡接配合,所述凸部穿出所述第一限位部11的部分与所述第三限位部31卡接配合,具有与上一实施例相同的技术效果。
42.在其中又一实施例中,本实施例与上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所述第一限位部11为凸部(图上未示出),所述第二限位部21和所述第三限位部31均为凹槽,所述凸部朝向所述限位件3延伸的一侧与所述第二限位部21卡接配合,所述凸部朝向所述第二杆体2延伸的一侧与所述第三限位部31卡接配合,具有与上一实施例相同的技术效果。
43.其中,所述第一限位部11设有多个且呈间隔设置,所述第二限位部21设有多个且呈间隔设置,各所述第一限位部11与各所述第二限位部21一一对应设置,所述第三限位部31设有多个且呈间隔设置,各所述第三限位部31与各所述第一限位部11一一对应设置,可以理解的,设置多个所述第一限位部11、多个所述第二限位部21以及多个所述第三限位部31,进一步限制所述第二杆体2沿所述第一杆体1径向发生相对位移,使得所述第一杆体1与所述第二杆体2一端部更稳定的固接,能够更有效防止该滑板车立杆相对于转动中心发生位置偏差,提高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44.其中,所述限位件3包括套设于所述第一杆体1一端部上的套筒32,以及与所述套筒32固接或一体成型的两个连接部33,所述第三限位部31形成于所述套筒32上,两个所述连接部33沿所述套筒32轴向相互呈平行设置,所述滑板车立杆还包括螺栓件4,两个所述连接部33通过所述螺栓件4相互固接。
45.可以理解的是,如图6、图7,由于所述套筒32套设于所述第一杆体1上,将所述第三限位件3形成于所述套筒32上,有利于所述第三限位部31与所述第一限位部11和/或所述第二限位部21实现卡接配合,设置所述螺栓件4使得两个所述连接部33相互固接,从而实现所述限位件3对所述第一杆体1的锁紧作用,有效防止所述第一杆体1产生相对位移。
46.另外,所述第一杆体1沿其厚度方向贯穿形成有开口12,所述开口12位于所述第一杆体1靠近所述第二杆体2的一端部上,且所述开口12与所述第一限位部11呈相对设置,可以理解的,所述第一限位部11为贯穿的凹槽和相对应的开口12之间形成可被沿横向压缩形变的结构,限位件3上的套筒32包覆在该结构处,套筒32靠近连接部33的一侧还形成有槽口,利用所述螺栓件4紧固所述连接部33,所述套筒32内侧压缩开口12和所述凹槽,使得第一杆体1端部产生形变,将位于第一杆体1内的所述第二杆体2夹紧固定,因此,有利于所述限位件3对所述第一杆体1的锁紧作用,使得所述第一杆体1与所述第二杆体2一端部配合的稳固。
47.其中,所述第一限位部11为贯穿的凹槽,所述第一杆体1沿其厚度方向还贯穿形成有与所述开口12和所述凹槽均连通设置的开孔13,所述开孔13的直径尺寸大于所述开口12
的宽度尺寸和所述凹槽的宽度尺寸。
48.可以理解的是,设置直径尺寸大于所述开口12宽度尺寸的所述开孔13,所述开孔13与所述凹槽以及所述开口12共同作用,使得所述第一杆体1靠近所述第二杆体2的一端部形变更大,利用所述开孔13产生更大的形变,增强夹紧作用,更有利于所述限位件3对所述第一杆体1的锁紧作用,使得所述第一杆体1与所述第二杆体2一端部配合的更加稳固,从而能够更有效防止该滑板车立杆相对于转动中心发生位置偏差,在安装时,可以先将所述限位件3先套设在所述第一杆体1的第一限位部11处,第一限位部11和第三限位部31对应,然后将所述第二杆体2插入第一杆体1中,将第一限位部11和第二限位部21对应,最后利用螺栓件4紧固限位件3上的连接部33。
49.另外,所述滑板车立杆还包括穿设固定于所述第一杆体1远离所述第二杆体2一端部上的连接杆5,所述第一杆体1通过所述连接杆5与把手6固定连接,可以理解的,其中,所述第一杆体1靠近所述把手6的一端部上形成有定位孔14,所述滑板车立杆还包括定位件100,所述定位件100穿过所述定位孔14与所述连接杆5固接。
50.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一杆体1一端与所述连接杆5过盈配合,所述定位件100可以为定位销、螺丝等,如图10、图11所示,设置所述定位件100与所述定位孔14,使得所述连接杆5与所述第一杆体1一端部固接的更加稳定,有效防止所述第一杆体1与所述连接杆5之间产生相对转动,当然,为了防止所述第一杆体1和所述连接杆5的相对转动也可以采用上述的类似于所述第一杆体1和所述第二杆体2的紧固结构。
51.另外,所述滑板车立杆还包括与所述连接杆5远离所述第一杆体1一端部固接或一体成型的第一安装座81,以及与所述第一安装座81对应固接的第二安装座82,所述第一安装座81与所述第二安装座82包裹固定于所述把手6的中间部位上,其中,所述把手6靠近所述第一安装座81的一侧形成有安装孔61,所述滑板车立杆还包括固定件7,所述固定件7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座81朝向所述安装孔61的位置,所述固定件7另一端穿过所述安装孔61。
52.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固定件7可以固接或呈一体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座81朝向所述安装孔61的位置,安装时,将所述安装孔61插入所述固定件7中,所述固定件7起定位作用,使得所述把手6在安装时两边对称且能有效防止发生相对转动,由于所述第一安装座81与所述第二安装座82包裹固定于所述把手6的中间部位上,且所述连接杆5与所述第一安装座81固接,使得所述连接杆5与所述把手6固接,由于所述连接杆5与所述第一杆体1固接,从而使得所述第一杆体1一端部与所述把手6固接,所述固定件7可以为定位销、螺丝等,如图12、图13所示,设置所述安装孔61与所述固定件7,限制所述把手6在所述第一安装座81与所述第二安装座82之间相对转动,也即防止所述第一杆体1与所述把手6之间发生相对位置偏移,能够更有效防止所述把手6相对于转动中心偏移,并且能够方便所述把手6安装时的位置均匀,节省安装时间,更进一步保证滑板车的正常使用。
53.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滑板车,包括所述滑板车立杆、把手6以及车轮9,所述把手6可以固接于第一杆体1一端部上或第二杆体2一端部上,所述车轮9固接于所述第一杆体1或所述第二杆体2远离所述把手6的一端部上,所述滑板车立杆请继续参阅图2

图13。
54.可以理解的是,当所述把手6与所述第一杆体1一端部固接时,所述第二杆体2一端
部与所述第一杆体1远离所述把手6的一端部固接,所述第二杆体2另一端部与车轮9固接;当所述把手6与所述第二杆体2一端部固接时,所述第一杆体1一端部与所述第二杆体2远离所述把手6的一端部固接,所述第一杆体1另一端部与所述车轮9固接。
55.由于所述车轮9需要通过把手6的操作才能转动,而所述滑板车立杆用于连接所述车轮9和所述把手6,起到传导转动的作用,进而实现滑板车的转向,因此设置所述滑板车立杆,能够有效防止该滑板车立杆或者把手6相对于转动中心发生位置偏差,使得滑板车能够正常驾驶。
56.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