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聚酯网布转运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619349发布日期:2022-07-02 02:01阅读:73来源:国知局
一种聚酯网布转运工装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聚酯网布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聚酯网布转运工装。


背景技术:

2.聚酯网是利用纺织机械并采用不同织造方法编织的网布,因其具有强度大、变型小、抗腐蚀、耐磨性好且寿命长等优点,而广泛应用于、制糖、制药、陶瓷、食品、印刷、洗煤等行业。
3.目前,在聚酯网布的生产加工过程中,大都需要对成卷的聚酯网布在多道工序之间往返转运。但现有常规的转运小车工装在实际使用时依旧存在以下一些问题:1、工装整体的缓冲减震和抗冲击性能较差,使得转运时不够安全平稳,对聚酯网布的损伤较大,不利于聚酯网布的快速高质量运输;2、工装的转向需要较大空间,对使用场合要求较高,在操作空间有限的情况下,无法实现原地360度旋转,使用受限,满足不了操作需求,使用不够灵活便捷;3、转运到位后无法快速将聚酯网布卸下,不利于后续生产加工和再次装货转运,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震抗冲击性能好、能原地360度转向并可快速卸货的聚酯网布转运工装,以解决上述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聚酯网布转运工装,包括基座,所述基座的侧部和底部由内至外依次包裹有橡胶减震垫和第一泡沫铝板,所述第一泡沫铝板底面的左右两端中部均通过减震机构连接有刹车式万向轮、前后两侧中部均通过减震机构连接有定向轮,所述减震机构由竖向设置的伸缩杆和套设在该伸缩杆外侧的减震弹簧组成,所述基座顶面的左侧两角处均竖向固设有支柱、右侧两角处均竖向且铰接设有第一油缸,所述支柱的顶端和第一油缸的活塞杆的顶端均铰接有同一个装载箱,所述装载箱的顶部和左侧部敞口且其左侧部上可拆卸连接有挡板,所述装载箱的内壁和挡板的内侧上均设有第二泡沫铝板。
6.优选的,所述挡板的前后两侧上均设有插条,所述挡板前后两侧对应的装载箱的内壁上开设有适配于插条的插槽,所述挡板通过插条与装载箱的插槽插接相连。
7.优选的,所述挡板的顶端设有拉环。
8.优选的,所述第一泡沫铝板底面的中心竖向设有第二油缸,所述第二油缸的活塞杆朝下并固定连接有限位板。
9.优选的,所述限位板的底面上设有橡胶防滑垫。
10.优选的,所述基座的右侧上竖向设有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的自由端朝上并固定连接有推动把手。
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结构简单,通过基座外部包裹的橡胶减震垫和第一泡沫铝板的设置配合,加上由伸缩杆和减震弹簧组成的减震机构,可大
大增强整个工装的缓冲减震和抗冲击性能,对工装起到良好的防碰撞减震防护,使得转运操作更加安全平稳,从而有效降低对聚酯网布的损伤,更有利于对聚酯网布的快速高质量运输。
12.通过两刹车式万向轮和两定向轮的位置分布和设置配合,既能实现整个工装的灵活行走移动,又能实现整个工装的原地360度旋转,可在操作空间有限的情况下对整个工装进行转向操作,更便于成卷聚酯网布的装卸和转运,降低了工装对使用场合的要求,满足操作需求,更能大大提高整个工装的使用灵活性和便捷性,使整个工装更加实用。
13.装载箱的设置用以盛载聚酯网布,其与挡板的可拆卸连接更便于转运前后对聚酯网布的装卸操作,且其与挡板上的第二泡沫铝板的设置,可进一步加强整个装载箱的结构强度和减震抗冲击性能,可在转运过程中有效降低聚酯网布与装载箱之间的相互撞击碰损,更有利于聚酯网布的高效高质量转运。转运到位后,拆下挡板,然后运行第一油缸,使其活塞杆伸长,在其与基座、装载箱的铰接以及支柱与基座的固接、支柱与装载箱的铰接的设置配合下,便可抬高装载箱的右端,使整个装载箱朝向左端向下倾斜一定角度,从而可通过装载箱的左侧敞口快速卸货,操作简单便捷,省时省力,可大大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更有利于后续的生产加工和再次装货转运。
附图说明
14.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15.图2是本实用新型基座的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16.图3是本实用新型基座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17.图4是本实用新型减震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18.图5是本实用新型装载箱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19.图6是本实用新型挡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20.图中标号:1为基座,2为橡胶减震垫,3为第一泡沫铝板,4为减震机构,5为刹车式万向轮,6为定向轮,7为伸缩杆,8为减震弹簧,9为支柱,10为第一油缸,11为装载箱,12为挡板,13为第二泡沫铝板,14为插条,15为插槽,16为拉环,17为第二油缸,18为限位板,19为橡胶防滑垫,20为电动推杆,21为推动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22.如图1至6所示,一种聚酯网布转运工装,包括基座1,基座1的侧部和底部由内至外依次包裹有橡胶减震垫2和第一泡沫铝板3,第一泡沫铝板3底面的左右两端中部均通过减震机构4连接有刹车式万向轮5、前后两侧中部均通过减震机构4连接有定向轮6,减震机构4由竖向设置的伸缩杆7和套设在该伸缩杆7外侧的减震弹簧8组成。使用时,通过橡胶减震垫2和第一泡沫铝板3的设置配合,加上由伸缩杆7和减震弹簧8组成的减震机构4,可大大增强整个工装的缓冲减震和抗冲击性能,对工装起到良好的防碰撞减震防护,使得转运操作更加安全平稳,从而有效降低对聚酯网布的损伤,更有利于对聚酯网布的快速高质量运输。同时,通过两刹车式万向轮5和两定向轮6的位置分布和设置配合,既能实现整个工装的灵活行走移动,又能实现整个工装的原地360度旋转,可在操作空间有限的情况下对整个工装进
行转向操作,更便于成卷聚酯网布的装卸和转运,降低了工装对使用场合的要求,满足操作需求,更能大大提高整个工装的使用灵活性和便捷性,使整个工装更加实用;
23.基座1顶面的左侧两角处均竖向固设有支柱9、右侧两角处均竖向且铰接设有第一油缸10,支柱9的顶端和第一油缸10的活塞杆的顶端均铰接有同一个装载箱11,装载箱11的顶部和左侧部敞口且其左侧部上可拆卸连接有挡板12,装载箱11的内壁和挡板的内侧上均设有第二泡沫铝板13。装载箱11的设置用以盛载聚酯网布,其与挡板12的可拆卸连接更便于转运前后对聚酯网布的装卸操作,且其与挡板12上的第二泡沫铝板13的设置,可进一步加强整个装载箱11的结构强度和减震抗冲击性能,可在转运过程中有效降低聚酯网布与装载箱11之间的相互撞击碰损,更有利于聚酯网布的高效高质量转运。转运到位后,拆下挡板12,然后运行第一油缸10,使其活塞杆伸长,在其与基座1、装载箱11的铰接以及支柱9与基座1的固接、支柱9与装载箱11的铰接的设置配合下,便可抬高装载箱11的右端,使整个装载箱11朝向左端向下倾斜一定角度,从而可通过装载箱11的左侧敞口快速卸货,操作简单便捷,省时省力,可大大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更有利于后续的生产加工和再次装货转运。
24.在本实施例中,挡板12的前后两侧上均设有插条14,挡板12前后两侧对应的装载箱11的内壁上开设有适配于插条14的插槽15,使得挡板12可通过插条14与装载箱11的插槽15插接相连,更便于挡板12的拆装,不影响装载箱11装卸货物。挡板12的顶端设有拉环16,更便于控制挡板12的拆装,降低操作难度,更加实用。
25.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泡沫铝板3底面的中心竖向设有第二油缸17,第二油缸17的活塞杆朝下并固定连接有限位板18,使得在装卸聚酯网布的过程中需要保持整个工装固定不动时,除了将刹车式万向轮5锁定外,还可为通过第二油缸17的活塞杆的伸长,将限位板18下压在水平面上,从而进一步大大增强工装与水平面之间的摩擦力,能够极大提高装置的限位稳固性,保证在装卸聚酯网布时装置不会发生位移,进而有效保证装卸操作的效率和质量,降低操作难度。限位板18的底面上设有橡胶防滑垫19,可进一步增大摩擦力,保证限位板18的限位作用。
26.在本实施例中,基座1的右侧上竖向设有电动推杆20,电动推杆20的自由端朝上并固定连接有推动把手21,使得在使用时,可利用推动把手21来推动整个工装进行移动行走和转向,可进一步简化操作,降低操作难度和劳动强度,且可通过电动推杆20的伸缩来灵活调节推动把手21的高度,使其更加人性化,满足不同身高的使用者的操纵需求,能进一步提高整个输送装置的使用灵活性和便捷性,使装置更加实用。
27.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先通过拉环16抽出挡板12,将待转运的聚酯网布装载到装载箱11中。装载完成后,再将挡板12插接回装载箱11的左端敞口处,以对聚酯网布形成围挡限位。接着,通过推动把手21移动整个工装,便可实现对聚酯网布的转运操作。
28.转运过程中,通过橡胶减震垫2、第一泡沫铝板3和减震机构的设置配合,可大大增强整个工装的缓冲减震和抗冲击性能,对工装起到良好的防碰撞减震防护,使得转运操作更加安全平稳,从而有效降低对聚酯网布的损伤,更有利于对聚酯网布的快速高质量运输。同时,通过两刹车式万向轮5和两定向轮6的位置分布和设置配合,既能实现整个工装的灵活行走移动,又能实现整个工装的原地360度旋转,可在操作空间有限的情况下对整个工装进行转向操作,更便于对聚酯网布的装卸和转运,降低了工装对使用场合的要求,满足操作
需求,更能大大提高整个工装的使用灵活性和便捷性,使整个工装更加实用。
29.转运到位后,通过拉环16再次拆下挡板12,然后运行第一油缸10,使其活塞杆伸长,在其与基座1、装载箱11的铰接以及支柱9与基座1的固接、支柱9与装载箱11的铰接的设置配合下,便可抬高装载箱11的右端,使整个装载箱11朝向左端向下倾斜一定角度,从而可通过装载箱11的左侧敞口快速卸货,操作简单便捷,省时省力,可大大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更有利于后续的生产加工和再次装货转运。
3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