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厢板省力开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45952阅读:45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车厢板省力开闭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辆配件,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载货车辆车厢板开闭的一个附助器械。
通常敞蓬式载货车辆如载货汽车、拖车等,其车厢板比较沉重,靠人力开闭其劳动强度较大,曾有报导提出过一种车厢板省力开闭器(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号CN85203015号),它由压簧、杠杆一边杆组和车厢板支杆等部件构成,固定在车厢底板或车架上。车厢板打开时,由于压簧的弹力同车厢板的重力相平衡,使得操作者能轻松地托住车厢板将其打开并放下,车厢板的动势能此时转变成压簧的弹性势能,而当车厢板关闭时,靠压簧的弹性作用力,托住车厢板,使操作者无需费多大力,即可将车厢板托起闭合。这种车厢板开闭装置,虽然可以达到减轻人工开闭车厢板劳动强度之目的。但由于其结构复杂,操作不够灵活,开闭器成本也较高,因此不便广泛应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灵活可靠,轻便式车厢板开闭装置,车辆安装它可有效地减轻人工开闭车厢板时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是在现有车厢板开闭器基础进行改进而设计的一种新型开闭装置,其原理同已有技术,也是利用弹簧的弹性形变作为开闭车厢板的一种附助外力达到减轻人工开闭车厢板时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之目的。但与现有技术不同本实用新型不是采用压簧而是改为拉簧,并设计一套简单的三角摇臂支杆传动力的结构,不仅使开闭器结构简单,且进一步提高了操作的灵活性和可靠性。本实用新型车厢板省力开闭器是由一拉簧、三角摇臂、支杆三个主要部件构成。当车厢板打开时,车厢板的重力将拉簧拉伸;而闭合车厢板时,借拉簧的弹力可将车厢板托起,操作都无需多大力就可实现车厢板的开闭。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给予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实例可以用


图1表示,
图1为车厢板开闭器的结构图,图中1、调整螺杆;2、拉簧;3、支架;4、活动轴杆;5、扭簧;6、三角摇簧;7、车厢板支杆;8、座板;9、车厢板;10、固定轴杆;11、扭簧支架;12、滑动槽。由
图1,拉簧2的一端通过调速螺杆1固定在支架3上,另一端通过活动轴杆4与三角摇臂6的一短壁相联结,三角摇壁6长臂通过轴杆与车厢板支杆7一端相联,而支杆7的另一端通过轴承联结在座板8上,座板8固定在活动车厢板9上,开闭器固定在车厢底板或车架上。三角摇臂可绕固定轴杆10转动,并靠固定轴杆10将三角摇臂组装在支架3上。由于三角摇臂6只能绕轴杆10转动,而不能相对支架3平行移动,所以三角摇臂6相联的拉簧2和支杆7也只能在一个平面上活动,保证了开闭器操作过程的灵活和可靠性。本实用新型的三角摇臂6与拉簧2相联结一壁上开有滑动槽12(最好为曲线形小槽),活动轴杆4可以在滑动槽12内自由滑动,以改变拉簧2的作用力点,为调整活动轴杆4在滑动槽12中的位置,三角摇臂上固定一扭簧支架11,其上安装扭簧5,通过扭簧5给活动轴杆4施加一定弹力,使三角摇臂6转动时,拉簧2能保持处于最佳力臂半径的位置。此外,当开闭器安装在车厢上后,可旋动调整螺杆1,使弹簧的弹力等于或者接近车厢板的重力。
本实用新型的操作过程如下,当打开车厢板9时,车厢板7向下移动,使三角摇壁6长壁也随之向下移动推动三角摇臂6绕固定轴杆10转动。随三角摇臂6转动与拉簧2相联结一臂向上运动,使活动轴杆4与调整螺杆1固定在支呆3端点距离变长,即给拉簧施加一拉力,此时活动轴杆4也在滑动槽12上滑动,使拉簧2处于最佳力臂半径上,车厢板下落到最低位置,开闭器处于一准平衡状态。当需要闭合车厢时,只要操作者轻轻向上托车厢板,使其偏离其平衡位置,与上述车厢板打开动作相反靠拉簧2的拉力将车厢板托起完成闭合动作。
权利要求1.一种车厢板开闭器由弹簧、三角摇臂、车厢板支杆和支架构成,其特征在于弹簧为一拉簧2,拉簧2一端通过调整螺杆1固定在支架3上,另一端通过活动轴杆4与三角摇臂相联结,三角摇臂另一臂通过轴杆与车厢板支杆7联结,三角摇臂通过固定轴杆10安装在支架3上并且绕固定轴杆10转动。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闭器,其特征在于三角摇臂6上开有一滑动槽12,联结拉簧2和三角摇臂6的活动轴杆4可以在滑动槽12内滑动。
3.按照权利要求1、2所述的开闭器,其特征在于三角摇臂6上固定有扭簧支架11,其上安装有扭簧5。
专利摘要一种车厢省力开闭器,它由拉簧、三角摇臂、车厢板支杆和支架几个主要部件构成,其特征是三角摇臂上开有一滑动槽,联接拉簧和三角摇臂的活动轴杆可以在滑动槽内滑动,使开闭器动作时,拉簧总是保持处于最佳力臂半径的受力位置上。这种开闭器利用弹簧的弹性形变作为开闭车厢板的一种附助外力达到减轻人工开闭车厢板时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与现有技术相比该装置结构简单、操作灵活可靠,开闭器成本低利于广泛应用。
文档编号B62D33/02GK2088962SQ90224580
公开日1991年11月20日 申请日期1990年12月5日 优先权日1990年12月5日
发明者郑凤国 申请人:郑凤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