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速飞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48736阅读:20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双速飞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行车飞轮。
现今自行车,一般都是脚踏一个方向前进,不具有脚踏反方向转动也能前进的功能,这就至少带来两个缺点一是作为休闲车,其趣味性不够;二是对骑乘者减少疲劳的调节不够。特别是遇到一个坡、逆风、重载等情况,不能适应骑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克服自行车上述缺点提供一种正、反脚踏都能使自行车前进的双速飞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双速飞轮,由链棘齿联体轮、中间介轮、齿棘联体轮、中间介轮轮轴盘、棘爪及飞轮轮轴套等组成,其特征是由链轮、棘轮甲、外齿轮组成的链棘齿联体轮和由内齿轮、棘轮乙组成的齿棘联体轮,各自滑套在飞轮轮轴套上;在外齿轮与内齿轮间设有中间介轮;在飞轮轮轴套上分别安有与棘轮甲啮合的棘爪甲、与棘轮乙啮合的棘爪乙;且棘轮甲、棘轮乙的棘齿为同向,棘爪甲、棘爪乙亦为同向。
上述设计,当链轮向前转动时,棘轮甲与棘爪甲啮合,带动车轮向前转,与此同时,藉中间介轮的作用,使内齿轮向后转,棘轮乙与棘爪乙卸荷;反之当链轮向后转动时,棘轮甲与棘爪甲卸荷,与此同时,藉中间介轮的作用,使内齿轮向前转,棘轮乙与棘爪乙啮合,也带动车轮向前转;自行车滑行时则与现有飞轮一样,棘爪甲、棘爪乙均处于卸荷状态。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再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基本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飞轮轮轴套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组装剖视示意图。
图5为图4B-B视图。
图6为图4A-A视图。
图中1自行车后平叉,2自行车后轴,3自行车后轮,4链轮,5棘轮甲,6外齿轮,7中间介轮,8棘爪甲,9飞轮轮轴套,10内齿轮,11棘轮乙,12中间介轮轮轴盘,13左端盖,14滚珠,15中间介轮轮轴,16Y形板,17右端盖,18、19棘爪弹簧,20棘爪乙,21前夹板,22后夹板,23后平叉管。
如图所示中间介轮可在中间介轮轮轴盘上沿圆周均设2~6个。中间介轮通过中间轮轮轴盘安装固定在后平叉管上。附图为11视图。棘爪安装方向使之当自行车脚踏向前时为高速前进;脚踏向后时为低速前进,但省力。棘爪及棘爪弹簧可采用现货。本实用新型结构并不复杂,易于实施,安装亦很方便,便于推广应用,具良好开发前景。
权利要求1.双速飞轮,由链棘齿联体轮、中间介轮、齿棘联体轮、中间介轮轮轴盘、棘爪及飞轮轮轴套等组成,其特征是由链轮、棘轮甲、外齿轮组成的链棘齿联体轮和由内齿轮、棘轮乙组成的齿棘联体轮,各自滑套在飞轮轮轴套上;在外齿轮与内齿轮间设有中间介轮;在飞轮轮轴套上分别安有与棘轮甲啮合的棘爪甲、与棘轮乙啮合的棘爪乙;且棘轮甲、棘轮乙的棘齿为同向,棘爪甲、棘爪乙亦为同向。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速飞轮,其特征是中间介轮可在中间介轮轮轴盘上沿圆周均设2~6个。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自行车飞轮。解决正、反脚踏都能使自行车前进的问题。由链轮、棘轮甲、外齿轮组成的链棘齿联体轮和由内齿轮、棘轮乙组成的齿棘联体轮,各自滑套在飞轮轮轴套上;在外齿轮与内齿轮间设有中间介轮;在飞轮轮轴上分别安有与棘轮甲啮合的棘爪甲、与棘轮乙啮合的棘爪乙。可广泛用于自行车。
文档编号B62M1/10GK2169593SQ9320809
公开日1994年6月22日 申请日期1993年4月5日 优先权日1993年4月5日
发明者张宝全 申请人:张宝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