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驱动童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48981阅读:37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驱动童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儿童车,具体地说是一种可用多种方式驱动前进的童车。
现有童车种类较多,但功能较为单一,不能满足儿童多动好奇、兴趣广泛的特点。普通童车的结构一般包括有车把、前叉、脚蹬、前后轮、鞍座、后轴及车架等,其驱动方式即为脚踏驱动的单一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可具有多种驱动方式的童车新结构,以满足儿童的娱乐多样性变化的需求。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在普通三轮童车的基础上,改变车架结构为两体形式,且可相对转动,后轴上加装飞轮及链条机构,用弹簧牵引车架及链条,实现链条的往复运动,带动飞轮旋转,最终驱动整车前进。由此即可实现两种以上方式的驱动前进。
以下结合附图对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变形状态图。

图1所示,本童车的车把1、前叉2、脚蹬3、前轮4、鞍座5、后轴11、两后轮10等部件与现有童车的结构及配合方式基本相同,车架由人字梁7和支架8通过转轴连接组成。人字梁7有水平架和下斜架。水平架上装有鞍座5,其前端固定在前叉2上。支架8的上端固定有可供车把1插入的插管15,其底端接于后轴11上,在其中部的挂片和人字梁下斜架底端的挂片之间接有弹簧13,在后轴11上装有飞轮12,套在飞轮上的链条9一端接于人字梁下斜架底端,另一端连接弹簧14后再通过弹簧14接于人字梁下斜架底端。当儿童坐于鞍座上时,脚踏脚蹬3,即可实现传统的蹬骑驱动方式。本童车还可实现骑马跳跃式驱动,即当鞍座负重时,自然下沉,人字梁7的下斜架底端前移,与该底端相接的链条9随之前移并带动飞轮转动,由飞轮带动后轴及后轮旋转,使车辆前进。当儿童立起时,弹簧13将下斜架底端回拉,使鞍座上翅,同时弹簧14将链条反向拉紧。如此手扶车把用人体重力上下运动的作用,使童车周而复始地完成上述动作,即如骑马式地前进。
在图2中,童车整体结构基本保持不变,只是将车把从前叉2上拔出,再插入插管15中,链条9与人字梁下斜架底端相接的一端脱结,再与插管15底端的挂片相接。这样坐于鞍座上,回搬车把,使插管15的底端前移,同上原理带动链条前移,使飞轮、后轴、后轮转动前进。然后手扶车把松力,弹簧14将链条9及插管底端拉回,构成一个周期运动,如此反复如划船状搬动车把,即可使本童车持续前进。
在本童车中,鞍座5通过固定在其底部的滑动底架6与人字梁水平架连接,由此即可根据儿童的不同身高调节鞍座的前后位置,使之达到舒适的程度。
本童车既具有娱乐性,还可实现健身的目的,对儿童锻炼腰、背及臂力,增加肺活量等都有明显的作用。
权利要求1.一种多驱动童车,包括有车把1、前叉2、脚蹬3、前轮4、鞍座5、后轴11、两后轮10及车架,其特征在于车架由人字梁7和支架8通过转轴连接组成,人字梁7有水平架和下斜架,水平架上装有鞍座5,其前端固定在前叉2上,支架8的上端固定有可供车把1插入的插管15,其底端接于后轴11上,在其中部的挂片和人字梁下斜架底端的挂片之间接有弹簧13,在后轴11上装有飞轮12,套在飞轮上的链条9一端接于人字梁下斜架底端,另一端连接弹簧14后再通过弹簧14接于人字梁下斜架底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驱动童车,其特征在于鞍座5通过固定在其底部的滑动底架6与人字梁水平架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可用多种方式驱动前进的童车,即在普通三轮童车的基础上,改变车架结构为两体形式,且可相对转动,后轴上加装飞轮及链条,实现链条的往复运动,带动飞轮旋转,最终驱动整车前进。本童车既可做为普通车蹬骑前进,还可做骑马状跳跃前进,以及做划船状运动前进。兼有娱乐性和体育健身两种功效。对儿童锻炼腰、背及臂力,增强体质,有明显作用。
文档编号B62K9/02GK2168796SQ93213178
公开日1994年6月15日 申请日期1993年5月20日 优先权日1993年5月20日
发明者张绍恒 申请人:张绍恒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