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车折叠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52655阅读:19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童车折叠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童车车架的结构。
童车车架的折叠机构已有多种形式,中国专利92242647.3和92215144.X分别介绍了一种包括二个互相联动的四连杆机构的折叠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另一种折叠装置的结构。
这种童车折叠机构包括前支杆、扶手、摆杆、推把、后支杆及弧形的底杆,前支杆的上端、扶手的前端及后支杆的上端相铰接在一处,扶手的后端与推把的中部相铰接,摆杆的上端与推把的下部相铰接,摆杆的下端与后支杆的中部铰接,后支杆的下端与底杆的后端铰接,底杆上套有一能在底杆上滑动的滑套,前支杆的下端与滑套相铰接。
这种童车折叠机构的前支杆的上部、扶手、推把的下部和摆杆组成一四边形机构,可以单独折叠,并且在打开时,可依靠推把下端与摆杆锁定。前支杆、后支杆和底杆则组成一个稳定的三角形结构,折叠时,可将前支杆下端的滑套沿着底杆向后推动,前支杆、后支杆及底杆就折叠到一起。



图1为童车折叠机构的结构图;附图2为童车折叠机构折叠过程图;附图3为这种童车折叠机构的另一种结构附图4为图3的机构折叠时的状态图;附图5为滑套的结构图。

图1所示,这种童车折叠机构的前支杆(1)的上端、扶手(2)的前端及后支杆(5)的上端相铰接在一处;扶手(2)的后端与推把(4)的中部相铰接;摆杆(3)的上端与推把(4)的下部铰接;摆杆(3)的下端与后支杆(5)的中部铰接;后支杆(5)的下端与弧形的底杆(6)的后端铰接。滑套(7)套在底杆(6)上,能在底杆上前后滑动。前支杆(1)的下端与滑套相铰接。处在打开状态时,推把(4)的下端与摆杆锁定,(9)为推把上的锁定钩,将它钩住摆杆上的销钉(8)即可。一辆童车有二组这样的折叠机构,左、右各一组,横向由一些互相平行的横杆相连,即成为一完整的童车构架。
如图2所示,这种折叠机构折合时,上部的四边形机构只要打开锁定钩(9),即可折合。下部的三角形构架则可将滑套(7)向后推,前支杆(1)、后支杆(5)及底杆(6)即折拢叠合到一起。
若要实现上述两部分机构联动,可以如图3所示,再增加一根连杆(10),它的前端与前支杆(1)的中部相铰接,后端与推把(4)的下部相铰接。折叠时,如图4所示,推把(4)的下端向后移动时,通过连杆(10)拉动前支杆(1),使它的下端及滑套(7)沿着底杆(6)向后滑动,前支杆、后支杆及底杆也就同时折叠、合拢在一起。
如图5所示,滑套(7)可以包括外壳(11)和滑轮(13),滑轮处于外壳内底杆(6)的上方,滑轮通过销钉(12)与外壳(11)相联,前支杆(1)通过一销钉(14)与外壳(11)的上部相铰接。这样,滑套(7)在底杆(6)上滑动时,只在滑轮(13)与底杆之间存在滚动摩擦,摩擦力比较小,折叠和打开时都比较方便。
权利要求1.一种童车折叠机构,包括前支杆(1)、扶手(2)、摆杆(3)、推把(4)、后支杆(5)及弧形的底杆(6),前支杆的上端、扶手的前端及后支杆的上端相铰接在一处,扶手的后端与推把的中部相铰接,摆杆的上端与推把下部铰接,摆杆的下端与后支杆的中部铰接,后支杆的下端与底杆的后端铰接,其特征在于底杆上套有一能在底杆上滑动的滑套(7),前支杆的下端与滑套相铰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童车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一根连杆(10),它的前端与前支杆的中部相铰接,它的后端与推把的下部相铰接。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童车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滑套(7)包括外壳(11)和滑轮(13),滑轮处于外壳内底杆(6)的上方,滑轮通过销钉(12)与外壳(11)相联,前支杆(1)通过一销钉(14)与外壳(11)的上部相铰接。
专利摘要一种童车折叠机构,包括前支杆(1)、扶手(2)、摆杆(3)、推把(4)、后支杆(5)及弧形的底杆(6)。前支杆的上部、扶手、推把的下部和摆杆组成一四连杆机构。可以单独折叠,打开时可锁定。前支杆、后支杆的底杆组成一个稳定的三角形结构。底杆上套有一滑套(7),前支杆的下端与滑套相铰接。前支杆、后支杆的底杆可以依靠滑套的滑动折合或打开。
文档编号B62B7/00GK2264116SQ9524665
公开日1997年10月8日 申请日期1995年12月13日 优先权日1995年12月13日
发明者时晓云 申请人:嘉兴市秀城区精严童车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