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后弹力避震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56473阅读:66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行车后弹力避震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适应自行车、小型摩托车、助力车及人力车后弹力避震装置。
目前,已知的自行车、助力车等后避震装置大都采用两只筒式避震装置。筒式避震装置一般分为螺旋弹簧、液压阻尼,较为复杂的筒式避震装置是采用螺旋加液压混合构成。以最简单的筒式螺旋弹簧避震装置为例它是由上下接头,上下套筒、螺旋弹簧、导杆、导杆塞等构成。在自行车或助力车上一般采用两只筒式避震装置分左右对称安装使用。筒式避震装置在工作时由于上下套管、导杆、导杆塞存在着磨擦,损耗能量较大,特别是用于自行车让人骑起来感觉发沉、发粘、特别耗力,行骑不舒服,使效率大大降低,各部件容易磨损,寿命低。由于左右各采用一只筒式避震装置,在工作中容易出现左右摇摆弊病,使稳定性变差,成本也相对较高。普通筒式避震装置一般载荷范围较窄,不能承受较大范围的载荷,在载荷较大时,或突遇凹凸路面时,容易出现“穿帮”现象,即压缩到底出现死点,失去了避震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行车后弹力避震装置,它结构简单,磨擦损耗能量极小,效率高,无发沉发粘的感觉,磨损小,寿命长,克服了筒式避震装置带来的左右摇摆的弊病,稳定性好。一套自行车后弹力避震装置可取代两只筒式避震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由于自行车后弹力避震装置可工作在非线性区域,能够在较宽的工作载荷中工作而无死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自行车后弹力避震装置是由主斜梁、中连轴、后平叉、后斜叉、主簧板、副簧板、连接架所构成,其特征是主簧板与副簧板叠加在一起。主簧板与副簧板呈阶梯状,一端由连接架与主斜梁连接,另一端由主销栓穿入设在主簧板上的主轴套与后斜叉相接,主簧板与副簧板套有安全箍、保护箍、安全箍上设有穿心铆钉,保护箍上设有护箍铆钉,主簧板与副簧板由外护套套住。
它的工作原理是这样的当车座载人时等于给车座增加一个负载FZ,这时FZ通过主斜梁传递到中连轴,中连轴、中轴套与后平叉构成一个可上下活动的后平叉,后平叉的另一端连有车轮,车轮与地面接触形成一个反作用力,通过后接片上的连片轴与后斜叉的一端相连,后斜叉的另一端与主销栓与主簧板相接,主簧板的另一端与主斜梁上的连接架相固定,中连轴、连片轴、主销栓构成了一个可活动的三个支点,FZ通过三个支点,将力传导于主簧板上。主簧板产生了一个向上弯曲的力,副簧板随主簧板弯曲而弯曲,此时主簧板副簧板呈弧形。当FZ增加到某一个值时,主簧板、副簧板进入了非线性状态,即再增加FZ主簧板、副簧板的运动幅度增加很小。另一种情况是,当FZ恒定时,车轮在凹凸路面行驶时,相当于一个不规则的变化的FZ在波动,由于簧板总成可以工作在非线性区域,即使遇到突然较大凹凸路面带来的冲击力仍可在一定的范围内工作,而不会出现死点等问题,适宜凹凸不平的路面行驶,为了使主簧板工作安全可靠,特设置了安全箍,安全箍是将主簧板与副簧板通过穿心铆钉穿过主簧板、副簧板、铆合在一起,提高了工作的可靠性。保护箍的作用与安全箍的作用相似,保护箍套在安全箍后面,通过护箍铆钉、铆接在副簧板上。安全箍保护箍的另一功能是把主簧板、副簧板复合在一起,当搬动的自行车的主斜梁时,由于后轮有一定的质量存在产生一个向下的拉力,如果没有安全箍保护箍的存在,主簧板与副簧板就会散开,安全箍、保护箍把主簧板、副簧板复合在一起,起到以了安全保护的目的。主簧板的环内套有主轴套、通过主销栓与后斜叉相连。主轴套选用的材料要求十分耐磨,且精度很高,使主簧板与后斜叉工作变成轴向工作,且磨损极小,工作效率高。克服了采用两只筒式避震装置带来左右摇摆的弊病,使设计得以简化。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措施,简化了避震装置的设计,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工作时无死点,克服了筒式避震器带来左右摇摆的弊病,且稳定性好、磨损小、可靠性高、使用寿命长,有利于普及推广。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总结构示意图图2是
图1局部A-A剖示示意图图3是第一个实施例的主结构示意图图4是第二个实施例的主结构示意图图中1.主斜梁2.连接架3.螺帽4.弹簧垫5.平垫圈6.螺杆7.外护套8.护箍铆钉9.保护箍10.副簧板11.主簧板12.安全箍13.穿心铆钉14.主轴套15.主销栓16.板衬膜17.销螺帽18.后斜叉19.连片轴20.后接片21.后平叉22.中连套23.中连轴24.车座25.FZ 26.后车轮27.路面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它是由主斜梁(1)中连轴(23)、中轴套(22)、后平叉(21),构成一个活动以支点;后平叉(21)、后接片(20)、边片轴(19)、后斜叉(18)构成一个活动支点;后斜叉(18)、主销栓(15)、主簧板(11)构成一个支点。主簧板(11)通过螺杆(6)紧密地与连接架(2)牢固地焊在主斜梁(1)上。这样,中连轴(23)、连片轴(19)相接,连接架、主销栓(15)、连接架(2)、主斜梁(1)构成一个封闭的,可活动的近似梯形结构。本实用新型的核心元件主簧板(11)、副簧板(10)采用优质的弹性材料制成。如65Mn 60siMn或不锈钢弹性材料、碳纤维都可。本实例是采用65Mn制作。65Mn材料均要求进行热处理,要求有足够的强度及韧性,不得有毛刺、划伤、裂纹等缺陷,边缘应进行倒角处理,表面要进行防腐处理如电镀、电泳、上漆。
图3是第一个实施例的主结构示意图,处理好的主簧板(11)压入主轴套(14)不得有松动现象,主轴套(14)采用润滑特性较好的粉末冶金含油轴承制造,也可采用其它耐磨润滑特性好的材料制造,如尼龙塑料等,主簧板(11)的特征是主簧板(11)一端带有圆环,与主轴套(14)相接,另一端带有安装连接架(2)的孔通过螺杆(6)与连接架(2)相接,将副簧板(10)、安全箍(12)、套入主簧板(11)中,将穿心铆钉(13)穿过安全箍(12)、主簧板(11)、副簧板(10)再穿越安全箍(12),然后进行铆接,其特征是主簧板(11)与副簧板(10)通过穿心铆钉(13)与安全箍(12)组合在一起。另一个特征是主簧板(11)、副簧板(10)穿越穿心铆钉(13)的孔要大于穿心铆钉(13)的直径,这是因为主簧板(11)与副簧板(10)工作弯曲时有一定的错位现象,容易损伤穿心铆钉(13),使穿心铆钉(13)有一定的游动性,本实施例的穿心铆钉(13)直径为Φ,主簧板(11)、副簧板(10)的孔直径为Φ6.5mm。保护箍(9)通过护箍铆钉(8)铆接于另一组副簧板(10)上,然后套上已组合好的带有安全箍(12)的主簧板(11)组上。其特征是主簧板(11)与副簧板(10)的逐级横向排列呈阶梯状。保护箍(9)套在连接架(2)的后面,安全箍(12)的前面。外护套(7)是由塑料或橡胶材料制成,要求有一定的柔软性,外护套(7)的主要功能是保护簧板干净不受侵袭,另一作用是美观,其特征是外护套做成具有波浪纹的皱折,套在安全箍(12),保护箍(9)的外边。将套好外护套(7)主簧板(11)、副簧板(10),通过螺杆(6)穿在连接架(2)上,拧紧螺帽(3)紧密地组合在一起。另一端主销栓(15)穿过后斜叉(18)孔,主轴套(14),后斜叉(18)孔,将销螺帽(17)拧紧,主销栓(15)拧销螺帽的一段直径小于主销栓(15)穿入主轴套(14)一段直径,如图2所示,目的是主销栓与销螺帽(17)可以自己锁住。使主簧板(11)上的主轴套(14)工作时可自由转动,而不被卡住。本设计的主销栓(15)直径为Φ10mm,主销栓(15)拧销螺帽(17)一段为M8mm的螺纹,主销栓(5)的另一端带有卡凸与后斜叉(18)上方孔槽配合,使主销栓(15)定位不转动,让主轴套(14)转动。后斜叉(18)连片轴(19)、后接片(20)、后平叉(21)、中连套(22)、中连轴(23)、主斜梁(1)、连接架(2)、车座(24)组合在一起,各点的活动间隙符合有关要求,安装好后车轮(26),通过路面(27)可以试车。
图4是第二个实施例的主结构示意图,这个实施例是一个较高档的配置,结构功能完全相同增加了主簧板(11)、副簧板(10)的片数,主簧板(11)为2片,副簧板(10)为5片,为了减少工作时簧板之间的磨擦噪声,主簧板(10)、副簧板(11)、的片与片之间衬有衬板膜(16),衬板膜(16)是由耐磨性能较好的薄膜制成,如尼龙膜等,本实施采用的是厚0.2的涤纶薄膜。本实用新型主簧板(11)的片数为1片到3片,副簧板(10)的片数为1片至18片。再多失去了实际意义。
权利要求1.一种自行车后弹力避震装置,是由主斜梁、中连轴、后平叉、连片轴、后斜叉、主簧板、连接架构成,其特征是主簧板一端接入连接架上,另一端通过主簧板上的主轴套、主销栓与后斜叉相连,主簧板与副簧板套有安全箍、保护箍,安全箍上设有穿心铆钉,保护箍上设有护箍铆钉,主簧板与副簧板套有外护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行车后弹力避震装置,真特征是主簧板的一端带有安装主轴套的环,另一端带有安装连接架的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行车后弹力避震装置其特征是安全箍、保护箍套在主簧板与副簧板的外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行车后弹力避震装置其特征是安全箍上的穿心铆钉穿过主簧板与副簧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行车后弹力避震装置,其特征是保护箍的护箍铆钉穿过副簧板。
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一种自行车后弹力避震装置其特征是主簧板、副簧板通过螺杆、螺帽与连接架紧密地组合在一起,连接架与主斜梁牢固地焊在一起。
7.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一种自行车后弹力避震装置,其特征是主簧板与主轴套紧密结合在一起,主销栓穿在后斜叉主轴套上,主销栓拧销螺帽的一段直径小于主销栓穿入主轴套一段,主销栓的一端带卡凸,后斜叉上带有方孔槽。
专利摘要一种自行车后弹力避震装置,是一种适应自行车、小型摩托车、助力车及人力车后弹力避震装置。它克服了筒式避震装置工作时出现死点、损耗能量大、容易磨损、寿命低、左右摇摆等弊病,一套自行车后弹力避震装置可取代两只筒式避震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性能好,本装置可工作在非线性区域,能够在较宽的工作载荷中工作而无死点,它是由连接架、主簧板组、副簧板组、后斜叉、后平叉、主斜梁所构成,主要用于自行车、小型摩托车、助力车及人力车避震装置,有利于普及和推广。
文档编号B62K25/04GK2367530SQ9823212
公开日2000年3月8日 申请日期1998年12月31日 优先权日1998年12月31日
发明者张学堂 申请人:张学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