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振加力自行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57413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减振加力自行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人们日常生活用的代步工具自行车,特别适宜于在颠簸的路面上减轻振动和加力时骑用。
以往骑用的自行车,结构简单、轻巧,是人们最常用的代步工具,但它在凹凸不平的路面上行驶时会产生振动,使骑承者倍受颠簸之苦,且前进阻力增大,骑乘费力。
本实用新型旨在给出一种能够减振,同时又能够加力的自行车,它在凹凸不平的路面上行驶时颠簸减弱,其上下振动产生的动力能够产生前进的动力。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以如下方式完成的,这种减振加力自行车包括有车主架、后斜叉、后平叉,其特征是后斜叉是一组避振簧总成,它的避振簧套上部与车主架轴联接,下端的两个承重杆分别与后轮轴轴联接,后平叉的两个端头也分别与后轮轴轴联接,后平叉在后轮圈外到牙盘之间的位置上左右两边均分为前后两部分,两部分之间均为轴联接,后轮轴一侧是飞轮,另一侧还有另一加力飞轮,在后平叉上固定有一防止反向转动的挡块,在避振簧套上有一个随避振簧套同步振动与承重杆平行方向一致反复运动的加力挺杆。所述的加力飞轮由外齿圈和内固定圈组成,外齿圈与内固定圈之间有加力簧连接,外齿圈上的齿向曲线为螺旋齿,后平叉上固定有防止反向转动的挡块。
本实用新型能使自行车在凹凸不平的路面上行驶时产生的颠簸减弱,同时其行驶中产生的振动力通过加力挺杆、加力飞轮转换为前进的动力,使乘骑者既增加了舒服感又节省体力。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给出。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给出的减振加力自行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给出的减振加力自行车的加力部分的比例放大结构示意图。
在附图中,1.车主架 2.避振簧总成 2-1.避振簧套 2-2.避振簧2-3.加力挺杆 2-4.承重杆 3.挡块 4.加力飞轮 5.外齿圈 6.内固定圈7.后平叉 8.后轮 9.牙盘 10.加力簧该自行车的后斜叉是一组避振簧总成2,是由避振簧套2-1、避振簧2-2、加力挺杆2-3和承重杆2-4所组成,避振簧套2-1的上部与车的主架轴连接,避振簧2-2安装在避振簧套2-1内,它下端的两个承重杆2-4分别与后轮轴轴连接,在避振簧套2-1上,有一个随避振簧套2-1同步振动与承重杆2-4平行方向一致反复运动的加力挺杆2-3。后平叉7的两个端头也分别与后后轮轴轴连接。后平叉7分为两节,两节之间为轴连接。后轮轴的一侧为飞轮,另一侧安装加力飞轮4,该加力飞轮4由外齿圈5、内固定圈6、加力簧10组成,外齿圈5和内固定圈6之间有加力簧10连接,外齿圈5上的齿向曲线为螺旋齿,后平叉7上固定有一防止反向转动的挡块3。当自行车行进遇到颠簸时,避振簧总成2上的避振簧套2-1上下往复运动,因而带动加力挺杆2-3同步运动,当加力挺杆2-3下行时,触动加力飞轮4上的轮齿,使加力飞轮4反时针运动,产生前进动力。当加力挺杆2-3上行,作用力消失时,由于挡块3的作用,加力飞轮4也不至于反向转动。
权利要求1.减振加力自行车,它包括有车主架、后斜叉、后平叉,其特征是后斜叉是一组避振簧总成,它的避振簧套上部与车主架轴联接,下端的两个承重杆分别与后轮轴轴联接,后平叉的两个端头也分别与后轮轴轴联接,后平叉在后轮圈外到牙盘之间的位置上左右两边均分为前后两部分,两部分之间均为轴联接,后轮轴一侧是飞轮,另一侧还有另一加力飞轮,在后平叉上固定有一防止反向转动的挡块,在避振簧套上有一个随避振簧套同步振动与承重杆平行方向一致反复运动的加力挺杆。
2.根据权利要求一所述的减振加力自行车,其特征在于加力飞轮由外齿圈和内固定圈组成,外齿圈与内固定圈之间有加力簧连接,外齿圈上的齿向曲线为螺旋齿,后平叉上固定有防止反向转动的挡块。
专利摘要减振加力自行车,它包括有车主架、后斜叉、后平叉,其特征是:后斜叉是一组避振簧总成,后轮轴一侧是飞轮,另一侧还有另一加力飞轮,加力飞轮的外齿圈的齿向曲线为螺旋齿,后平叉上固定有一挡块,在避振簧套上有一个随避振簧套同步振动与承重杆平行方向一致反复运动的加力挺杆,靠加力挺杆触动加力飞轮产生前进动力。骑该车行驶中产生的颠簸由避振簧给减振,加力挺杆和加力飞轮又将颠簸振动转换成前进的动力。
文档编号B62K25/06GK2361550SQ99204339
公开日2000年2月2日 申请日期1999年3月6日 优先权日1999年3月6日
发明者桑希会 申请人:桑希会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