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避震自行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58223阅读:30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全避震自行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行车避震装置。
目前市场上出售的普通自行车,虽然外形各式各样,但其减震方式都基本相同,即除了靠充气轮胎减震外,还通过装在鞍座上的弹簧减震,但效果不够明显,特别是在路面状况较差的道路骑车时,乘骑者感到很不舒服,使人容易疲劳。一些新出品的避震自行车,虽然在前叉和后车架备配避震装置,但缓冲能力较小,因而避震效果仍不够理想,而且结构上相对比较复杂和生产成本较高。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任务是提供一种全避震自行车,它能大幅度地减小行车时凹凸不平的路面对车体所产生的颠簸,使车体平稳,乘骑舒适。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解决方案是在自行车的前叉下方和车架后下方分别安装弹簧避震装置,使自行车走时产生的震动被弹簧吸收。在前避震装置中,避震弹簧分别隐藏在前叉的左、右钢管中。前叉钢管下方分别有一支同样的杠杆,前轮轴芯与杠杆一端连结,杠杆支点与前叉下端铰接,杠杆联系推力弹簧顶托前叉达到平衡;在后避震装置中,避震弹簧隐藏在车架立管中。将平叉与车架分成二个部件,在平叉中部钻孔并通过轴销与车架铰接,使平叉二端能上下摆动,平叉前端焊接铰接牵耳,后端安装后轮轴芯部件等,在避震弹簧中心穿过一条连杆,连杆下端与平叉前端铰接,上端与鞍座部件铰接。鞍座插入钢管与车架立管之间不箍紧使之能相对滑动,鞍座由定向装置防止偏摆。自行车行走时,后轮产生的跳动引起平叉上下摆动,并将震动传递给弹簧吸收,起到缓冲作用,与此同时还通过连杆带动鞍座升、降滑动。由于后轮跳动方向与鞍座滑动方向相反即后轮上跳时,鞍座相对下降,反之鞍座相对上升,因而使减震效果更加明显。
由于上述解决方案中,自行车的前、后部分同时设置了杠杆式弹簧避震装置以及滑动式鞍座,使避震效果显著提高。并且所有避震弹簧均隐藏在车身钢管内,使装置更为紧凑和不会影响外形美观。避震装置中所有零件形状简单,容易制作和安装,制造成本较低。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前、后避震装置装配图;图2是前避震装置沿A-A线的剖视图;图3是后避震装置沿B-B线的剖视图。图4是另一实施例的视图;图5和图6是前避震装置不同实施方案的剖视图。

图1具体结构中,前叉左、右钢管[1]的下前方焊二片支承块及钻出销孔,支承块间隔应与杠杆[6]的厚度相同;在钢管[1]的下后方开一纵向缺口,使杠杆[6]能向后伸出及上下摆动。在前叉钢管[1]的中部位置径向分别做出二个向内突出的挡圈上限位凸台和下限位螺孔。杠杆[6]用扁铁制作并钻出三个孔,前孔与支承块销孔一致,与销[7]间隙配合;中孔与滑杆[3]牵耳销孔一致,与销[8]间隙配合;后孔与前轮轴芯[9]配合。滑杆[3]下端焊一个n字形牵耳,内侧间距应比杠杆[6]厚度略大,滑杆上端钻出一个销孔。安装时将滑杆[3]与杠杆[6]用销[8]铰接,在滑杆上套进弹簧座[5]、压力弹簧[4]挡圈[2](其外径比钢管[1]内径略小),将弹簧预压缩后在滑杆上端插上开口销。将二支杠杆[6]分别套进前轮轴芯[9]上,并用六角螺母紧固,然后将弹簧同时放进前叉左右钢管中,用销[7]将杠杆[6]与前叉支承块铰接。从图上可以看出,当前轮上下跳动时,使杠杆[6]绕支点[7]摆动,弹簧[4]出现压缩和回弹,震动被弹簧吸收,因而起到避震作用。
在后轮的避震装置中,平叉[21]用二条钢管做成,前端焊中轴套[20],并在距离中轴一定长度位置上钻出销孔;在主车架后方焊一个小三角形支架,支架下端做出销孔。小支架臂装在外侧夹住平叉,并用销[22]将平叉与小支架铰接,使平叉[21]前、后端能绕支点[22]上下摆动。固定鞍座的钢管[10]外径与立管[16]内径间隙配合,为了使鞍座能上下滑动而不发生偏转,应设定向装置。其做法是在钢管[10]中部径向铣出二条长槽,在立管[16]的上端径向开二个方形孔(或缺口),用一平键[11]穿过方孔和长槽,平键二端与立管[16]外径平齐,再用压盖[12]封住平键及管口。钢管[10]下端焊上挡圈[14],用圆铁做一条适当长度的连杆[17],连杆二端做出销孔。在立管[16]下端焊上挡圈[18],挡圈中间为前后方向的长形孔,使连杆[17]在其中只能前后摆动而不会左右摇摆。安装时先将避震弹簧[15]放进立管[16]内,连杆[17]上部装上销[13],套上鞍座钢管[10]后插进避震弹簧[15]内,利用钢管[10]用力压缩弹簧,使连杆[17]穿出挡圈[18],此时用销[19]将连杆下端与中轴套上方的牵耳铰接,至此后避震装置安装完毕。
当然,根据本结构原理,具体实施前、后避震装置还可以是其他类似形式。如图4所示是另一实施例,前后避震装置的形式与
图1形式完全相同。不同之处仅是中轴套[20]不是焊接在平叉[21]的前端,而是焊接在车架[16]上。图5所示的前避震装置,其形式与
图1中的形式刚好相反;图6所示的前避震装置形式与图5相似,前者杠杆中部位置与前叉铰接,后者杠杆端部位置与前叉铰接,并且前者的避震弹簧下挡圈是固定的,上挡圈是活动的,而后者则刚好相反,就图6的形式而言,结构形式也可以做成相反方向,即前轮轴芯装在前叉的后面。
权利要求(1)一种全避震自行车,包括前叉带避震和车架上带弹簧作后避震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前叉左、右钢管下方还各有一支杠杆[6],杠杆的支点与前叉下部铰接,前轴部件紧固在杠杆的一端,前轮通过杠杆与避震弹簧[4]联系;平叉[21]与车架分开,平叉中部与车架铰接;鞍座部件[10]与车架立管[16]之间可相对滑动,立管[16]上还装有避震弹簧[15]和连杆[17],后轮跳动时使平叉[21]前端上、下摆动并通过连杆[17]可带动鞍座部件[10]升、降滑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避震自行车,其特征是前叉[1]二侧钢管的下方分别有向前或向后突出的铰接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避震自行车,其特征是平叉[21]前端配有铰接件与连杆[17]铰接,中部位置有铰接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避震自行车,其特征是主车架[16]后面还有一个与平叉[21]铰接的支架[2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避震自行车,其特征是车架立管[16]下部固定有一个挡圈[18],所述挡圈中间为前后方向的长形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避震自行车,其特征是鞍座部件[10]与车架立管[16]之间设有滑动鞍座定向装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避震自行车,其特征是鞍座部件钢管[10]上径向开有二条长孔,车架立管[16]上端径向开有二个定位孔或缺口。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前、后车轮备有弹簧避震装置的自行车,所有避震弹簧隐藏在车身钢管中。前轮轴芯(9)通过二侧杠杆(6)与装在前叉中的二条避震弹簧(4)联系支承前叉(1),弹簧吸收了前轮的震动。平叉(21)中部与车架后下端铰接,平叉连同装在上面的部件可绕中间支点(22)上、下摆动;鞍座钢管(10)与车架立管(16)之间能相对滑动并设有定向装置,后轮的跳动引起平叉摆动,并带动鞍座部件(10)升、降滑动,跳动与滑动方向相反因而使避震效果更加显著。
文档编号B62K25/04GK2399291SQ9923564
公开日2000年10月4日 申请日期1999年3月29日 优先权日1999年3月29日
发明者廖伟明 申请人:廖伟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