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的后拨链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097700阅读:1174来源:国知局
自行车的后拨链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与自行车有关,尤其指一种自行车的后拨链器。
【背景技术】
[0002]自行车的后拨链器是用来将链条导引到后链轮的其中一个齿盘,由于后链轮的每一个齿盘具有不同的尺寸大小,使得自行车能由链条与不同齿盘之间的啮接来达到变换档位的效果。
[0003]为了避免后拨链器受到外力碰撞而损坏,在公知技术方面已经有避震的设计,例如中国台湾TWI343643专利由螺旋弹簧的压缩变形来降低装置所受到的冲击,但是螺旋弹簧的位置是安装于螺纹驱动轴而显露在外,所以势必会受到灰尘、雨水或其他环境因素的影响而缩短使用寿命。另外如中国台湾TW201231347专利主要是在螺母内设置滚珠及预加载弹簧,使驱动轴在旋转时不至于引起致动运动学机构的变形,然而在此一公知专利中,除了有结构复杂的问题之外,螺母在结构配置方面会受到空间的限制而提升加工上的难度,因此有改良的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行车的后拨链器,其加工方便且使用寿命长,同时能对动力源提供良好的保护效果。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后拨链器包含有一拨链架、一传动单元、一驱动单元,以及一缓冲单元。该传动单元具有一车架固定座、一内连动件,以及一外连动件,该内连动件的两端分别枢设于该车架固定座与该拨链架,且该内连动件的内侧面具有一传动部与一贯穿该传动部的容孔,该外连动件的两端分别枢设于该车架固定座与该拨链架,且该外连动件的外侧面具有一受抵部;该驱动单元具有一马达、一螺帽座,以及一导螺杆,该马达枢设于该车架固定座与该外连动件,该螺帽座枢设于该内连动件的传动部,该导螺杆的一端连接该马达,该导螺杆的另一端穿设于该内连动件的容孔内且螺接于该螺帽座,使得该马达在通过该导螺杆驱使该螺帽座作动的过程中会同时产生偏转;该缓冲单元具有一保持座与一缓冲件,该保持座设于该马达的外周面且具有一保持孔,该缓冲件设于该保持座的保持孔而具有隐蔽效果,如此即可有效防止环境因素对该缓冲件造成不良影响,另外,该缓冲件顶抵于该外连动件的受抵部,使得该缓冲件在该外连动件受到外力碰撞时会提供缓冲效果,以避免该马达直接受到冲击而损坏。
[0006]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该缓冲件具有一压缩弹簧、一第一活动销,以及一第二活动销,该压缩弹簧位于该保持座的保持孔内,该第一活动销的一端抵接于该压缩弹簧,该第一活动销的另一端位于该保持孔外且抵接于该外连动件的受抵部,该第二活动销的一端抵接于该压缩弹簧,该第二活动销的另一端位于该保持孔外且抵接于该外连动件的受抵部,此外,该缓冲件具有一调整螺丝,该外连动件的受抵部具有一螺孔,该调整螺丝设于该螺孔且抵接于该第一活动销,用以调整该压缩弹簧的压缩弹力。
[0007]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该外连动件的受抵部具有一侧壁与一设于该侧壁的导槽,该缓冲单元还具有一导引栓,该导引栓的一端连接该保持座的外周面,该导引栓的另一端穿设于该导槽内,用以在该马达偏转时对该保持座提供导引效果。
【附图说明】
[0008]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0009]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
[0010]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平面图,主要显示拨链架位于大盘的状态。
[0011]图4类同于图3,主要显示拨链架脱离大盘的状态。
[0012]图5类同于图4,主要显示拨链架位于小盘的状态。
[0013]图6类同于图5,主要显示拨链架脱离小盘的状态。
[0014]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图。
[0015]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局部立体分解图。
[0016]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
[0017]附图中符号说明
[0018]10后拨链器,20拨链架,30传动单元,31车架固定座,32内连动件,33外连动件,34传动部,35容孔,36受抵部,361第一端壁,362第二端壁,363受抵壁,364侧壁,365螺孔,366导槽,40驱动单元,42马达,44螺帽座,46导螺杆,50缓冲单元,51保持座,52缓冲件,53保持孔,54压缩弹簧,55第一活动销,56第二活动销,57调整螺丝,58导引栓,60外连动件,61受抵部,62侧壁,63固定孔,70保持座,71导引部,72导槽,73定位孔,80导引栓,81滚珠,82复位弹性件,83容槽,84限位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9]请参阅图1及图2,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后拨链器10包含有一拨链架20、一传动单元30、一驱动单元40,以及一缓冲单元50。
[0020]拨链架20架设于自行车的后链轮,用以带动链条在后链轮的大、小齿盘之间变换位置。
[0021]传动单元30具有一车架固定座31、一内连动件32,以及一外连动件33。车架固定座31固设于车架上;内连动件32的顶、底两端分别枢设于车架固定座31与拨链架20,并如图3所示,内连动件32的内侧面具有一传动部34与一贯穿传动部34的容孔35 ;外连动件33的顶、底两端分别枢设于车架固定座31与拨链架20,而且,如图3所示,外连动件33的外侧面具有一受抵部36,受抵部36具有一第一端壁361、一相对第一端壁361的第二端壁362、一连接第一、第二端壁361、362的受抵壁363,以及二相对地连接受抵壁363的侧壁364,其中的第一端壁361具有一螺孔365,各侧壁364具有一导槽366。
[0022]驱动单元40具有一马达42、一螺帽座44,以及一导螺杆46。马达42枢设于车架固定座31与外连动件33,螺帽座44的一端设于内连动件32的容孔35内且枢设于内连动件32的传动部34,导螺杆46的一端连接马达42,导螺杆46的另一端穿设于内连动件32的容孔内且螺接于螺帽座44。
[0023]缓冲单元50具有一保持座51及一缓冲件52。如图2所示,保持座51固定于马达42的外周面且具有一保持孔53,保持孔53的延伸方向平行于导螺杆46的轴向;缓冲件52具有一压缩弹簧54、一第一活动销55,以及一第二活动销56,压缩弹簧54设于保持座51的保持孔53内,第一活动销55的一端抵接于压缩弹簧54,第一活动销55的另一端位于保持孔53外且抵接于外连动件33的受抵部36的第一端壁361,第二活动销56的一端抵接于压缩弹簧54,第二活动销56的另一端位于保持孔53外且抵接于外连动件33的受抵部36的第二端壁362。此外,缓冲单元50还具有一调整螺丝57及二相对的导引栓58,调整螺丝57设于外连动件33的受抵部36的螺孔365且抵接于第一活动销55,使得调整螺丝57能由推顶或松放第一活动销55来适应压缩弹簧54的压缩弹力,导引栓58的一端连接保持座51的外周面,导引栓58的另一端穿设于导槽366内,用以在马达42枢转时对保持座51提供导引效果。
[0024]由上述结构可知,假设要将拨链架20的位置从后链轮的大齿盘切换至后链轮的小齿盘时,首先启动马达42,马达42会驱使导螺杆46带动螺帽座44朝马达42的方向移动,在螺帽座44移动的过程中会带动内连动件32相对车架固定座31偏转,接着在内连动件32偏转的过程中,一方面会将拨链架20朝如图4的右方拉动,另一方面会拉动螺帽座44而迫使马达42产生如图3所示的逆时钟偏转,当马达42开始偏转时,第一活动销55会受到外连动件33的受抵部36的第一端壁361的阻力而逐渐被推入保持孔53内,使第一活动销55对压缩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