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置弹性限位隔离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65831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外置弹性限位隔离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冲击隔离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抗冲击隔离器,特别涉及一种带有弹性限位装置的舰载抗冲击隔离器。



背景技术:

舰艇是现代海战的主要作战平台,也是敌我双方攻击的主要对象。近现代海战中,舰艇在强烈的冲击环境下,大量出现舰艇本身一些部位的拉压裂、横向剪断、设备响应超载引起管道破裂、运动机件失灵从而使部分设备无法正常运行、部分电子设备失控、联轴节卡死、主推进轴承震裂、导航设备偏移等各种问题,致使一些舰艇过早地部分或全部丧失战斗力或生命力。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水中兵器的发展,不仅攻击舰艇的命中率提高,而且爆炸的能量也越来越大,对舰艇的威胁也越来越严重。同时,舰载设备的抗冲击能力又是舰艇整体抗冲击能力的重要指标。要提高舰载设备抗冲击的能力,最有效而又方便的方法就是在船体与设备之间安装具有良好抗冲击性能的冲击隔离器。但是,由于隔离器材料(橡胶、弹簧等)都有自身的拉伸和压缩极限,并且舰载设备也有一定的移动范围限制,因此需要一种带有限位器的冲击隔离器,同时由于某些设备对于加速度变化较为敏感,需要限位装置能够有缓冲作用,因此,有必要实用新型一种能够进行冲击隔离的同时又能够进行弹性限位的设备,来增加舰载设备的抗冲击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就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稳定,缓冲效果好的外置弹性限位隔离器。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包括具有筒体的基座,筒体内通过隔振弹簧设置有伸缩筒,伸缩筒上端设置有承重板,其特征在于:伸缩筒下端外设置有导向块,所述筒体上相应于导向块设置有导向滑槽,筒体上端设置有盖板,盖板上设置有与所述伸缩筒配合的导向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伸缩筒内设置有定位肩,所述隔振弹簧设置于定位肩和基座之间;所述基座上设置有与隔振弹簧配合的导向柱。

进一步的,所述基座上位于筒体外设置有下限位弹簧,下限位弹簧上方设置有下限位挡圈,所述导向块伸出筒体并与下限位挡圈相对应。

更进一步的,所述盖板与筒体上的连接板相连,连接板的下方设置有上限位弹簧,上限位弹簧上设置有上限位挡圈,所述导向块的上表面与上限位挡圈相对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实用新型采用双向弹性限位的方案,在保证一些不能大范围移动设备的位置情况下,还能够降低限位刚度,使舰载设备不会因加速度过大而发生失效。

2、本实用新型在竖直方向上设置多重导向,使本实用新型避免因摩擦过大导致的隔离效果下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伸缩筒和承重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基座和筒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为基座、2为下限位弹簧、3为下限位挡圈、4为隔振弹簧、5为导向柱、6为导向块、7为筒体、8为上限位挡圈、9为上限位弹簧、10为连接板、11为盖板、12为伸缩筒、13为承重板、14为定位肩、15为导向滑槽、16为导向孔。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包括具有筒体7的基座1,筒体7内通过隔振弹簧4设置有伸缩筒12,伸缩筒12上端设置有承重板13,其特征在于:伸缩筒12下端外设置有导向块6,所述筒体7上相应于导向块6设置有导向滑槽15,筒体7上端设置有盖板11,盖板11上设置有与所述伸缩筒12配合的导向孔16。

所述伸缩筒12设置为由至少三个弧形板围成的筒状结构,弧形板之间设置有间隙,所述盖板11上的相应于每个弧形板均设置有一导向孔16。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伸缩筒12内设置有定位肩14,所述隔振弹簧4设置于定位肩14和基座之间;所述基座上设置有与隔振弹簧4配合的导向柱5。

进一步的,所述基座1上位于筒体7外设置有下限位弹簧2,下限位弹簧2上方设置有下限位挡圈3,所述导向块6伸出筒体7并与下限位挡圈3相对应。

更进一步的,所述盖板11与筒体7上的连接板10相连,连接板10的下方设置有上限位弹簧9,上限位弹簧9上设置有上限位挡圈8,所述导向块6的上表面与上限位挡圈8相对应。

本实用新型在受到冲击作用后,可分为两种情况:情况一,冲击载荷较小。本实用新型在受到较小的向上的冲击载荷作用时,基座1向上运动,隔振弹簧4受到压缩,推动承重板13向上运动,由于冲击较小,导向块6未与下限位挡圈3接触。此后,冲击能量除消耗部分均被隔振弹簧4吸收,隔振弹簧4被压缩后发生回弹,以此循环直至设备停止运动。

情况二,冲击载荷较大。本实用新型在受到较小的向上的冲击载荷作用时,基座1向上运动,隔振弹簧4受到压缩,推动承重板13向上运动,由于冲击载荷较大,导向块6与下限位挡圈3发生接触并带动下限位挡圈3一起运动,此时,下限位挡圈3所连下限位弹簧2受力压缩,若冲击足够大,可压缩至最大压缩量从而使相对运动停止,否则会在下限位弹簧2未至最大压缩量时将相对运动停止;由于隔振弹簧4自身恢复力作用,隔振弹簧4将会回弹,使承重板13与基座1相对分离,并以此循环直至设备停止运动。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关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描述,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受限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仍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以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只要满足使用需要,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