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轮的新型抽底舱油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00614阅读:48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油轮的新型抽底舱油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交通运输领域,每天都有大量运送石油,化学品以及石油产品的油船来往于各大小河流之间。当载有原油或各类成品油的油轮到达码头后,需要对它进行抽油以便将油品运输到生产加工或者销售基地。主要的作业方式是采用趸船泵房上的泵输送到岸上储存区的油罐。当油船收油作业收尾时,往往采用真空泵抽底舱油,抽油的工作强度比较大,此外,输油胶管的摩阻损失也很大,往往造成作业时间漫长,如1000m3油船的底舱油需要抽4-5小时。另外,夏天高温季节收油特别是接收汽油时,作业后期主泵容易产生汽阻现象,严重时不能正常工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提高抽底舱油工作效率、防止汽阻现象、减少油品损失的新型抽底舱油装置。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油轮的新型抽底舱油装置,包括趸船船体,所述船体上设有抽油装置,所述抽油装置包括潜液泵、滑片泵和螺旋加强钢丝塑料管,所述潜液泵的进口端为成品油的吸入管,所述潜液泵经过泵增压后出口端与内带螺旋加强钢丝的胶管相连接;所述滑片泵的进口端通过所述内带螺旋加强钢丝的胶管与油轮的底舱相连通,所述滑片泵的出口端通过所述内带螺旋加强钢丝的胶管与位于码头上的储油空仓相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船体上还设有静电接地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滑片泵和所述储油空仓之间的所述螺旋加强钢丝塑料管上还设有流量计。

优选地,所述螺旋加强钢丝塑料管的直径为80mm。

优选地,所述滑片泵的扬程为80m,流量为50-60m3/h。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结构简单可靠,操作方便快捷,抽底舱油工作效率高,并可有效防止汽阻现象产生,减少油品损失。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油轮的新型抽底舱油装置,包括趸船船体,所述船体上设有抽油装置,所述抽油装置包括潜液泵7、滑片泵4和螺旋加强钢丝塑料管3,所述潜液泵7的进口端为成品油的吸入管,所述潜液泵7经过泵增压后出口端与内带螺旋加强钢丝的胶管3相连接,述潜液泵7设置在趸船外侧靠近油轮卸油口处;连接前,首先根据船体结构,对所述潜液泵7的卸油臂进行定制,使其能灵活伸入船仓内卸油;在开泵前,吸入管和泵内充满液体;考虑到泵的气蚀问题,在泵启动后温度值设置低于饱和温度,电流值不大于25A;所述滑片泵4的进口端通过所述内带螺旋加强钢丝的胶管3与油轮1的底舱2相连通,所述滑片泵4的出口端通过所述内带螺旋加强钢丝的胶管3与位于码头上的储油空仓相连通。

螺旋加强钢丝塑料管3的主要特点是内壁光滑,轻盈,弯曲半径小,耐酸碱腐蚀能力强并且在真空及高压状态下能保持原形,克服了之前胶管寿命短的不足之处。

进一步地,所述船体1上还设有静电接地装置5。

进一步地,所述滑片泵4和所述储油空仓之间的所述螺旋加强钢丝塑料管3上还设有流量计6。

优选地,所述螺旋加强钢丝塑料管3的直径为80mm。

根据公式和公式推导出摩阻损失的公式:当流量Q、管线长度L都不变时,管径越大,沿程摩阻损失越小,运用直径80mm的管道可最大程度减小摩阻。

优选地,所述滑片泵4的扬程为80m,流量为50-60m3/h,以克服抽油过程中泵的强度过大的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