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桥梁施工的打捞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52915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打捞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桥梁施工的打捞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跨越河流、海洋的桥梁施工中,往往需要对河流或海水中已经存在的结构进行打捞,以形成相对良好的桥梁桥墩施工环境。这些打捞物可能是河流或海水中的沉船、废弃的钢筋混凝土结构,以及上游水流冲击下来的大块结构,这些结构大多较为笨重,目前,采用人工打捞或配合作业船进行打捞作业,其作业效率较低,难以进行有效的打捞。

而对于打捞过程中,往往通过提升装置,例如千斤顶这种装置,通过伸出端,例如吊杆等;而这种吊杆与需要打捞的物体进行连接时,如何实现钢丝绳与吊杆的连接就自然成为本领域的一个施工技术问题,如何设计连接器,实现连接,并保证工作性能也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打捞过程中,如何固定千斤顶以及稳固千斤顶架也是本领域的一个施工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出一种用于桥梁施工的打捞装置。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桥梁施工的打捞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驳船、固定平台、多台起重设备和多个与起重设备对应的连接器;

所述固定平台的一端固定在驳船上,其另一端伸出驳船外;

多台所述起重设备设置在所述固定平台上,所述起重设备包括千斤顶架、设置在千斤顶架上的千斤顶和穿过千斤顶、千斤顶架上的吊杆;

所述连接器与所述吊杆的下端固定相连。

优选地,还包括多根分别与所述多个连接器相连的钢丝绳。

优选地,所述固定平台包括多组贝雷梁和多组固定装置,所述贝雷梁的一端通过多组固定装置固定在所述驳船上,其另一端伸出驳船外;所述多组固定装置沿贝雷梁伸出驳船的方向等间距设置。

优选地,所述固定装置包括第一固定件、第二固定件和分配梁;所述第一固定件连接贝雷梁和驳船,所述第二固定件连接贝雷梁和驳船;所述分配梁处于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之间,且所述分配梁的两端分别与贝雷梁、驳船固定相连。

优选地,所述第一固定件、第二固定件的上端伸出贝雷梁的下表面,所述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之间设有固定连接件,所述固定连接件包括左侧翼板、右侧翼板和中腹板,所述左侧翼板与所述第一固定件的上端固定相连,所述右侧翼板与所述二固定件的上端固定相连,所述中腹板连接左侧翼板和右侧翼板。

优选地,所述千斤顶架包括桁架、铺设于桁架上方的上盖板和设置于桁架下方的下盖板;所述上盖板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横钢板、至少两个支撑所述横钢板的工字钢和多个固定在所述横钢板上的吊耳;所述横钢板与所述工字钢交叉固定相连。

优选地,所述千斤顶、千斤顶架还分别具有供所述吊杆穿过的精轧螺母。

优选地,所述桁架包括上弦杆、下弦杆、多个中腹杆和多个斜腹杆,所述上弦杆、下弦杆平行设置,每个所述中腹杆的上端、下端分别垂直连接上弦杆和下弦杆,所述多个斜腹杆平行设置,且斜腹杆连接相邻的中腹杆。

优选地,所述上弦杆和下弦杆的结构相同,所述上弦杆和下弦杆均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纵向主杆、多个间距设置横向杆和多个斜杆;横向杆与纵向主杆交叉固定相连,每两个斜杆交叉相连并与所述横向杆、纵向主杆成“米”字结构。

优选地,所述连接器包括上板、下板、第一竖板和第二竖板;所述第一竖板和第二竖板间隔设置并用于连接上板和下板;所述连接器还包括用于连接第一竖板和第二竖板的横隔板;所述横隔板处于上板和下板之间;所述吊杆穿过上板和横隔板,所述上板设有用于固定所述吊杆的第三固定件,所述横隔板设有用于固定所述吊杆的第四固定件。

本发明通过在驳船上固定固定平台,并将多台起重设备设置固定平台上,利用多个连接器对应连接多台起重设备;通过起重设备有效打捞处于河流或海水中的沉船、依旧废弃的钢筋混凝土结构,以及上游冲击下来的大块结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贝雷梁的固定示意图;

图3为千斤顶与千斤顶架连接示意图;

图4为为桁架千斤顶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上下弦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千斤顶架与连接器连接示意图;

图7为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连接器的加劲板设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图8,本发明一种用于桥梁施工的打捞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驳船1、固定平台2、多台起重设备和多个与起重设备对应的连接器5;

所述固定平台2的一端固定在驳船1上,其另一端伸出驳船1外;

多台所述起重设备设置在所述固定平台2上,所述起重设备包括千斤顶架3、设置在千斤顶架3上的千斤顶4和穿过千斤顶4、千斤顶架3上的吊杆12;

所述连接器5与所述吊杆12的下端固定相连。

通过在驳船1上固定固定平台2,并将多台起重设备设置固定平台2上,利用多个连接器5对应连接多台起重设备;通过起重设备有效打捞处于河流或海水中的沉船、依旧废弃的钢筋混凝土结构,以及上游冲击下来的大块结构。

进一步优选地,还包括多根分别与所述多个连接器5相连的钢丝绳6,通过钢丝绳6捆住处于河流或海水中的物体,钢丝绳6与所述连接器5连接,连接器5与所述起重设备固定相连,通过起重设备打捞所述物体。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固定平台2包括多组贝雷梁7和多组固定装置,所述贝雷梁7的一端通过多组固定装置固定在所述驳船1上,其另一端伸出驳船1外;所述多组固定装置沿贝雷梁7伸出驳船1的方向等间距设置。

所述固定装置包括第一固定件9、第二固定件10和分配梁8;所述第一固定件9连接贝雷梁7和驳船1,所述第二固定件10连接贝雷梁7和驳船1;所述分配梁8处于第一固定件9和第二固定件10之间,且所述分配梁8的两端分别与贝雷梁7、驳船1固定相连。

通过设置多组固定装置将所述多组贝雷梁7固定在驳船1上,所述贝雷梁7具有伸出驳船1外的悬挑端,所述多组固定装装置沿贝雷梁7伸出驳船1外的方向等间距设置,通过固定装置中的所述第一固定件9连接贝雷梁7和驳船1,通过所述第二固定连接贝雷梁7和驳船1;所述分配梁8处于第一固定件9和第二固定件10之间,且所述分配梁8的两端分别与贝雷梁7、驳船1固定相连,以此稳定的将所述多组贝雷梁7固定在所述驳船1上。

在本次实施例中,贝雷梁7联接成一个整体,所述贝雷梁7包括30片贝雷架,三个贝雷梁7为一桁,五桁贝雷梁7为一组。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固定件9、第二固定件10的上端伸出贝雷梁7的下表面,所述第一固定件9和第二固定件10之间设有固定连接件11,所述固定连接件11包括左侧翼板、右侧翼板和中腹板,所述左侧翼板与所述第一固定件9的上端固定相连,所述右侧翼板与所述二固定件的上端固定相连,所述中腹板连接左侧翼板和右侧翼板。所述固定连接件11呈工字形。

具体的说,所述固定平台2用于支撑用于打捞的设备,固定平台2不仅需承载打捞设备的重量还需承载被打捞物的重量。固定平台2和驳船1固定相连的要求比较高的强度。在本次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件9、第二固定件10的上端伸出贝雷梁7的下表面,通过固定连接件11固定连接第一固定件9、第二固定件10的上端,所述固定连接件11不仅起到固定连接第一固定件9、第二固定件10的作用,同时可以限制贝雷梁7的固定端上翻,所述贝雷梁7的固定端为贝雷梁7与驳船1固定的一端。

其中,所述第一固定件9、第二固定件10为螺纹钢筋,螺纹钢筋方便连接固定,同时连接强度高。

所述分配梁8为工字钢,所述工字钢具有上翼缘和下翼缘,所述上翼缘与所述贝雷梁7固定相连,所述下翼缘与所述驳船1固定相连。

具体的说,工字钢的上翼缘与所述贝雷梁7固定相连,所述工字钢的下翼缘与所述驳船1固定相连,所述工字钢、第一固定件9、第二固定件10和固定连接双重限制所述贝雷梁7的固定端上翻,稳固贝雷梁7的固定端的连接。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千斤顶架3包括桁架、铺设于桁架上方的上盖板14和设置于桁架下方的下盖板15;所述上盖板14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横钢板、至少两个支撑所述横钢板的工字钢和多个固定在所述横钢板上的吊耳13;所述横钢板与所述工字钢交叉固定相连。

将千斤顶4设置在所述千斤顶架3上,通过穿过千斤顶架3、千斤顶4的吊杆12作为受力点打捞处于水下的物体,所述千斤顶4与所述吊杆12活动相连并可驱动吊杆12上下移动,通过千斤顶架3固定千斤顶4,通过设置桁架式的千斤顶架3,提高了千斤顶4的稳定性。

所述千斤顶架3固定千斤顶4,整体较重,将千斤顶架3安装到合适位置时,需要移动千斤顶架3,在所述上盖板14设置有多个吊耳13,通过吊耳13实现对千斤顶架3的吊装移动,每个所述吊耳13的两侧均设有加劲肋,以加强吊耳13的强度;所述吊耳13的数量为偶数个,且大于等于4个,需移动所述千斤顶架3时,通过固定吊耳13进行吊装。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千斤顶4、千斤顶架3还分别具有供所述吊杆12穿过的精轧螺母。

所述吊杆12为精轧螺纹钢,且其屈服强度不小于830mpa,所述精轧螺纹钢穿过所述精轧螺母,所述上盖板14、下盖板15均设有供所述精轧螺纹钢穿过的孔洞。

所述桁架包括上弦杆16、下弦杆17、多个中腹杆18和多个斜腹杆19,所述上弦杆16、下弦杆17平行设置,每个所述中腹杆18的上端、下端分别垂直连接上弦杆16和下弦杆17,所述多个斜腹杆19平行设置,所述斜腹杆19连接相邻的中腹杆18,具体的说,多个中腹杆18平行设置,且中腹杆18垂直连接上弦杆16和下弦杆17。在本次实施例中,斜腹杆19一端与一中腹杆18相连,其另一端和与该中腹杆18相邻的中腹杆18的下端相连,这种桁架结构简单轻便,容易维修,同时强度较高。所述斜腹杆19和中腹杆18之间具有35-50度的角度,控制中腹杆18和斜腹杆19的角度在35至50度之间使得所述桁架的结构更加稳定,所述中腹杆18和斜腹杆19均为钢管,且所述钢管的厚度不小于10毫米以保证桁架的强度。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上弦杆16和下弦杆17的结构相同,所述上弦杆16和下弦杆17均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纵向主杆20、多个间距设置横向杆21和多个斜杆22;横向杆21与纵向主杆20交叉固定相连,每两个斜杆22交叉相连并与所述横向杆21、纵向主杆20连成“米”字结构,具体的说,所述上弦杆16和下弦杆17作为所述桁架的外筐,当千斤顶4受力时,所述上弦杆16、下弦杆17需提供较大的支撑力,上弦杆16和下弦杆17需具有较大的强度,通过设置上述的上弦杆16、下弦杆17的结构以增强上弦杆16和下弦杆17的强度。两个相互交叉的斜杆22具有节点,所述节点处设有加劲肋板23;所述上弦杆16与所述上盖板14焊接,所述下弦杆17与所述下弦杆17焊接。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连接器5包括上板24、下板25、第一竖板26和第二竖板27;所述第一竖板26和第二竖板27间隔设置并用于连接上板24和下板25;所述连接器5还包括用于连接第一竖板26和第二竖板27的横隔板28;所述横隔板28处于上板24和下板25之间;所述吊杆12穿过上板24和横隔板28,所述上板24设有用于固定所述吊杆12的第三固定件29,所述横隔板28设有用于固定所述吊杆12的第四固定件30。

所述连接器5具有第一竖板26、第二竖板27,通过上板24、下板25和横隔板28将第一竖板26、第二竖板27稳固连接,通过第三固定件29、第四固定件30将吊杆12与上板24、横隔板28固定相连,以此实现吊杆12与连接器5的有效结合,并使得连接器5具有稳定结构和较好的强度。

所述吊杆12穿过上板24和横隔板28,所述上板24设有用于固定所述吊杆12的第一固定件9,所述横隔板28设有用于固定所述吊杆12的第二固定件10。

所述连接器5具有第一竖板26、第二竖板27,通过上板24、下板25和横隔板28将第一竖板26、第二竖板27稳固连接,通过第一固定件9、第二固定件10将吊杆12与上板24、横隔板28固定相连,以此实现吊杆12与连接器5的有效结合,并使得连接器5具有稳定结构和较好的强度。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下板25设有向下延伸的吊耳板31,所述吊耳板31设置有吊耳孔32,所述吊耳板31用于连接钢丝绳6,所述吊耳孔32供钢丝绳6穿过以方便连接钢丝绳6。

在本次实施例中,所述精轧螺纹钢通过所述连接器5与打捞的物体连接,通过千斤顶4施加的力,传递给精轧螺纹钢,再对打捞的物体进行打捞作业,千斤顶4为桥梁施工过程中常用的张拉千斤顶4即可,即为提供张拉力的千斤顶4,这种千斤顶4在用于打捞时,也可以用于提供向上的力,从而通过精轧螺纹钢进行向上的提升作业,实现打捞。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吊耳板31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加劲板33,所述第一加劲板33与所述下板25固定相连。所述吊耳板31与所述钢丝绳6相连,在钢丝绳6吊水里物体时,所述吊耳板31受到钢丝绳6很大的拉力,为让吊耳板31具有更高的强度,在吊耳的两侧设置第一加劲板33。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上板24设有多个第二加劲板34,所述上板24通过所述第二加劲板34分别与第一竖板26、第二竖板27的上端相连,为提高上板24和第一竖板26、第二竖板27的连接强度,通过设置多个第二加劲板34以巩固第一竖板26、第二竖板27和上板24的连接。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横隔板28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多个第三加劲板35,处于横隔板28左端的所述第三加劲板35与第一竖板26相连,处于横隔板28右端的所述第三加劲板35与所述第二竖板27相连,通过设置多个第三加劲板35以巩固横隔板28和第一竖板26、第二竖板27的连接。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下板25设有多个第四加劲板36,所述下板25通过所述第四加劲板36分别与所述第一竖板26、第二竖板27的下端相连,通过设置多个第四加劲板36以巩固下板25和第一竖板26、第二竖板27的连接。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固定件9可为法兰板、紧固螺栓或紧固螺母;所述第二固定件10可为法兰板、紧固螺栓或紧固螺母。

在本次实施例中,通过千斤顶4驱动所述吊杆12上下活动,所述吊杆12为精轧螺纹杆,所述吊杆12的下端与所述连接器5固定相连,所述连接器5设有吊耳板31,所述吊耳板31设有供外接钢丝绳6穿过的吊耳孔32,所述连接用于连接吊杆12和钢丝绳6,以此打捞水中的物体。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