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北斗系统的船载救生衣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28308阅读:243来源:国知局
一种北斗系统的船载救生衣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水上救援防护装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北斗系统的船载救生衣。



背景技术:

目前在海洋科考探险活动中,突发状况下的紧急求救手段比较匮乏,救生衣成为出海人员必备的物品之一,现有的救生衣仅能提供个人漂浮于海面上,不致沉入海底,而且结构比较单一,功能也较简单,受外界环境干扰较大,无法准确定位,不利于快速准确地实施救援,由于现有的救生衣只能保证穿着者自身漂浮,不能准确将发生突发事件的位置信息告诉施救人员,因此传统的救援方式都是拉网式地毯搜救,搜救时间长、成功率低、人力资源耗费大,而且长时间漂浮会造成身体体温下降,抵抗力减弱等情况,严重时对生命造成威胁,而且救生衣一旦破裂则会减小浮力甚至失去作用,安全保障性不强,因此我们对此做出改进,提出一种北斗系统的船载救生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北斗系统的船载救生衣,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北斗系统的船载救生衣,包括北斗RDSS海上救生定位标、救生衣、发热贴片和充气气囊,北斗RDSS海上救生定位标固定在救生衣的肩部,北斗RDSS海上救生定位标内部设置有天线、北斗RDSS导航单元和终端控制单元,北斗RDSS导航单元内部固定有北斗RDSS射频芯片和北斗RDSS基带芯片,且北斗RDSS射频芯片和北斗RDSS基带芯片之间通过A/D转换器连接,北斗RDSS导航单元通过前置放大器PA和低噪声放大器LNA控制连接天线,终端控制单元内部安装有MCU模块、电源管理单元和开关控制单元,终端控制单元通过MCU模块和电源管理单元控制连接北斗RDSS导航单元,发热贴片均匀附着在救生衣内部,充气气囊安装在救生衣的颈部,救生衣内侧下方安装有充气式救生器,充气气囊和充气式救生器表面均固定有充气手柄,救生衣衣领处安装有报警器。

优选地,救生衣正面和背面均设置有反光膜,反光膜内部设置有加强层和压敏胶粘层,且反光膜内部密布有镀铝玻璃微珠,具有高强度反光性,在海上易于被发现,在黑夜或光线弱情况下也易于识别,增大救援几率。

优选地,MCU模块、电源管理单元和开关控制单元通过数据传输线相互连接,使得终端控制单元可以控制整个终端电源开启、关闭,实现节能、控制导航单元工作状态的目的。

优选地,北斗RDSS射频芯片和北斗RDSS基带芯片均通过数据传输线连接至前置放大器PA,北斗RDSS射频芯片输入端连接有低噪声放大器LNA,使北斗RDSS导航单元接收和发射北斗导航卫星信号,接收、解析北斗卫星导航坐标信息、时间,并将定位信息通过北斗RDSS导航卫星发送给指定的接收方以完成定点施救工作。

优选地,充气气囊在未充气情况下包裹在收纳袋内部,且充气气囊表面设置有反光膜,当救援人员遇到紧急情况需要较大的浮力来保证安全时可迅速为充气气囊充气,充气后充气气囊从倒U形的收纳袋中弹出从而得到较大浮力。

优选地,救生衣下摆设置有若干个调节带,调节带内表面缝合有魔术贴,调节带可以调节救生衣大小,使其贴合身体,魔术贴可以防止调节带松动滑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通过设置充气气囊与救生衣可靠连接,在使用时不会发生分离,当充气气囊发生破损或故障时,可将其与救生衣分离进行更换,而不对救生衣造成损伤,充气式救生器使用时可以与救生衣分离,当救援人员需要解救被水围困及有较为理智的落水人员时,可以给拿出充气式救生器11进行充气实施救助工作。

2、本发明通过设置救生衣由交联聚乙烯泡沫塑料制成,具有一定的硬度,并且本身具有浮力、不吸水,刺穿或撕烂后也不易进水,可在水中更好地在腋窝处支撑落水者,救生衣的回弹性可使之适应不同身材的人,其内部的发热贴片更贴合落水者身体,帮助落水者保持基本体温,促进血液流通,从而增加落水者的存活几率。

3、本发明通过设置反光膜增设加强层,增强整体产品的柔韧性,改用压敏胶粘层粘接,能与在海洋上使用的相关救生设备有很好的粘接,采用镀铝的折射率较高的玻璃微珠,具有较好的逆反射性能、柔韧性、抗挠屈性佳、耐盐雾海水、耐老化性,使反光膜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救生衣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充气气囊开启时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救生衣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北斗RDSS海上救生定位标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北斗RDSS海上救生定位标;2-反光膜;3-救生衣;4-调节带;5-报警器;6-收纳袋;7-发热贴片;8-魔术贴;9-充气手柄;10-充气气囊;11-充气式救生器;12-天线;13-前置放大器PA;14-A/D转换器;15-MCU模块;16-终端控制单元;17-低噪声放大器LNA;18-北斗RDSS射频芯片;19-北斗RDSS导航单元;20-北斗RDSS基带芯片;21-电源管理单元;22-开关控制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北斗系统的船载救生衣,包括北斗RDSS海上救生定位标1、救生衣3、发热贴片7充气气囊10,北斗RDSS海上救生定位标1固定在救生衣3的肩部,北斗RDSS海上救生定位标1内部设置有天线12、北斗RDSS导航单元19和终端控制单元16,北斗RDSS导航单元19内部固定有北斗RDSS射频芯片18和北斗RDSS基带芯片20,且北斗RDSS射频芯片18和北斗RDSS基带芯片20之间通过A/D转换器14连接,北斗RDSS导航单元19通过前置放大器PA13和低噪声放大器LNA17控制连接天线12,终端控制单元16内部安装有MCU模块15、电源管理单元21和开关控制单元22,终端控制单元16通过MCU模块15和电源管理单元21控制连接北斗RDSS导航单元19,发热贴片7均匀附着在救生衣3内部,充气气囊10安装在救生衣3的颈部,救生衣3内侧下方安装有充气式救生器11,充气气囊10和充气式救生器11表面均固定有充气手柄9,救生衣3衣领处安装有报警器5。

救生衣3正面和背面均设置有反光膜2,反光膜2内部设置有加强层和压敏胶粘层,且反光膜内部密布有镀铝玻璃微珠,具有高强度反光性,在海上易于被发现,在黑夜或光线弱情况下也易于识别,增大救援几率,MCU模块15、电源管理单元21和开关控制单元22通过数据传输线相互连接,使得终端控制单元16可以控制整个终端电源开启、关闭,实现节能、控制导航单元工作状态的目的,北斗RDSS射频芯片18和北斗RDSS基带芯片19均通过数据传输线连接至前置放大器PA13,北斗RDSS射频芯片18输入端连接有低噪声放大器LNA17,使北斗RDSS导航单元19接收和发射北斗导航卫星信号,接收、解析北斗卫星导航坐标信息、时间,并将定位信息通过北斗RDSS导航卫星发送给指定的接收方以完成定点施救工作,充气气囊10在未充气情况下包裹在收纳袋6内部,且充气气囊10表面设置有反光膜2,当救援人员遇到紧急情况需要较大的浮力来保证安全时可迅速为充气气囊10充气,充气后充气气囊10从倒U形的收纳袋6中弹出从而得到较大浮力,救生衣3下摆设置有若干个调节带4,调节带4内表面缝合有魔术贴8,调节带4可以调节救生衣3大小,使其贴合身体,魔术贴8可以防止调节带4松动滑落。

工作原理:本发明通过设置北斗RDSS导航单元19集成了北斗RDSS射频芯片18、北斗RDSS基带芯片20、低噪声放大器LNA17、A/D转换器14元和前置放大PA13,完成北斗射频、基带信号的收发处理,在求救设备与北斗系统间建立物理信道,该部分采射频加基带的模块化单元,有利于减小设备体积、降低设备功耗,终端控制单元16集成了MCU模块15、电源管理单元21、开关控制单元22部分,开关控制单元利用海水电阻率低的特点设计了突发事件自动触发开关,开路电极没入海水后即可导通,从而实现触水自动开机工作的功能,同时配置一个手动开关,按下按键即可实现手动开、关机工作,另外还配置了工作状态指示灯,操作便捷可靠,当此救生标开关打开后,救生标即进入工作状态,在“北斗定位”状态进行北斗有源定位,终端控制单元16向北斗RDSS导航单元19发送“定位申请”指令,北斗RDSS导航单元19接收北斗卫星传来的射频信号,并将这些信号变频后经过A/D转换器14传输给北斗RDSS基带芯片20,北斗RDSS基带芯片20负责接收、解析北斗RDSS导航单元19返回的“定位信息”,在“北斗通信”状态,终端控制单元16向北斗RDSS导航单元19发送“通信申请”指令,通信信息中的电文内容为最近获取的定位坐标信息、时间信息,北斗RDSS导航单元19将通信信息通过北斗导航卫星发送出去,收信方地址为海上救援中心,海上救援中心依据收到的坐标、时间等信息指挥救援人员赶往定点救援。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