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自动修正航线的水下推进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20024发布日期:2018-09-01 02:51阅读:20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下推进装置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自动修正航线的水下推进系统。



背景技术:

海洋是人类获取优质蛋白的“蓝色粮仓”。近几十年来,我国以海水养殖为重点的海洋渔业迅猛发展,掀起了海藻、海洋虾类、海洋贝类、海洋鱼类、海珍品养殖的五次产业浪潮,养殖总产量自1990年以来一直稳居世界首位。由于水下的水流和环境恶劣,造成使用水下推进器的设备在水中上下窜动,严重影响其工作。

因此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可自动修正航线的水下推进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不足甚为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可自动修正航线的水下推进系统。该水下推进系统具有水下运行平稳、有效防止水下设备上下窜动和自动修正航线的特点。

提供一种可自动修正航线的水下推进系统,设置用于水下设备的推进器和自动调节系统,推进器和自动调节系统传动连接。

优选的,上述自动调节系统设置动力机构、陀螺仪和连接机构,动力机构与连接机构传动连接,连接机构与推进器固定连接,陀螺仪固定安装于动力机构内部。

陀螺仪用于感应水下设备的航线且对动力机构发出竖直修正的信号。

优选的,上述动力机构为步进电机,步进电机的一端与外部设备固定连接,步进电机的转动轴与连接机构传动连接。

优选的,上述连接机构设置有第一连接子端、第二连接子端、第三连接子端和第一轴承,第一连接子端和第二连接子端相配合固定卡接于推进器的表面,第二连接子端通过第一轴承与第三子端传动连接。

优选的,上述第一连接子端设置有用于与转动轴固定安装的第一通孔。

所述第二连接子端设置有第二通孔。

第一通孔的中轴和第二通孔的中轴重叠。

进一步,第三连接子端设置有与第一轴承通孔相匹配的第一轴端、用于嵌装第一轴承的第一凹部和用于与外部设备固定的第三通孔,第一轴端焊接于第一凹部的中心,第一轴端凸出与第三连接子端的表面且与第二通孔的深度相匹配。

所述第三连接子端固定安装于水下设备,第一连接子端和第二子端于固定安装于推进器的表面,第一子端与步进电机传动连接,第一轴端通过第一凹部和第一轴承与第二连接子端活动连接。

另一优选的,上述第一连接子端设置有与转动轴固定安装的第一通孔。

所述第二连接子端设置有与第一轴承相匹配的第二轴端,第二轴端焊接于第一连接子端的外表面。

第一通孔的中轴和第二轴端的中轴重叠。

进一步,第三连接子端设置有与第一轴承通孔相匹配的第一凹部和用于与外部设备固定的第三通孔,第一凹部的深度与第二轴端的长度相匹配。

所述第三连接子端固定安装于水下设备,第一连接子端和第二子端于固定安装于推进器的表面,第一子端通过第一通孔与步进电机传动连接,第一轴承穿过第二轴端嵌装于第一凹部活动连接。

优选的,上述动力机构和推进器分别与外部供电设置电连接。

一种可自动修正航线的水下推进系统,设置用于水下设备的推进器和自动调节系统,推进器和自动调节系统传动连接。所述自动调节系统设置动力机构、陀螺仪和连接机构,动力机构与连接机构传动连接,连接机构与推进器固定连接,陀螺仪固定安装于动力机构内部。所述动力机构设置哦步进电机,,步进电机的一端与外部设备固定连接,步进电机的转动轴与连接机构传动连接。陀螺仪用于感应水下设备的航线且对动力机构发出竖直修正的信号。该水下推进系统水下运行平稳、有效防止水下设备上下窜动和自动修正航线的特点。

附图说明

利用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附图中的内容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自动修正航线的水下推进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自动修正航线的水下推进系统实施例1的爆炸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自动修正航线的水下推进系统实施例1的截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自动修正航线的水下推进系统实施例2的截面示意图。

图1至图4中,包括有:

推进器10、

自动调节系统20、

陀螺仪21、

连接机构22、

第一连接子端221、第一通孔2211、

第二连接子端222、第二通孔2221、第二轴端2222、

第三连接子端223、第一轴端2231、第一凹部2232、第三通孔2233、

第一轴承224、

步进电机23、

转动轴231。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以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一种可自动修正航线的水下推进系统,如图1至3所示,设置用于水下设备的推进器10和自动调节系统20,推进器10和自动调节系统传动连接。自动调节系统20设置动力机构、陀螺仪21连接机构22,动力机构与连接机构22传动连接,连接机构22与推进器10固定连接,陀螺仪21固定安装于动力机构内部。

陀螺仪21用于感应水下设备的航线且对动力机构发出竖直修正的信号。

动力机构为步进电机23,步进电机23的一端与外部设备固定连接,步进电机23的转动轴231与连接机构22传动连接。

连接机构22设置有第一连接子端221、第二连接子端222、第三连接子端223和第一轴承224,第一连接子端221和第二连接子端222相配合固定卡接于推进器10的表面,第二连接子端222通过第一轴承224与第三子端传动连接。

第一连接子端221设置有用于与转动轴231固定安装的第一通孔2211,第二连接子端222设置有第二通孔2221,第一通孔2211的中轴和第二通孔2221的中轴重叠。

第三连接子端223设置有与第一轴承224通孔相匹配的第一轴端2231、用于嵌装第一轴承224的第一凹部2232和用于与外部设备固定的第三通孔2233,第一轴端2231焊接于第一凹部2232的中心,第一轴端2231凸出与第三连接子端223的表面且与第二通孔2221的深度相匹配。第三连接子端223固定安装于水下设备,第一连接子端221和第二子端于固定安装于推进器10的表面,第一子端与步进电机23传动连接,第一轴端2231通过第一凹部2232和第一轴承224与第二连接子端222活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当水下设备在航行时上下窜动,陀螺仪21向步进电机23发出修信号,步进电机23的轴转动使推进器10向与相反方向转动,使水下设备平稳运行。

一种可自动修正航线的水下推进系统,设置用于水下设备的推进器10和自动调节系统20,推进器10和自动调节系统20传动连接。所述自动调节系统20设置动力机构、陀螺仪21和连接机构22,动力机构与连接机构22传动连接,连接机构22与推进器10固定连接,陀螺仪21固定安装于动力机构内部。所述动力机构设置为步进电机23,步进电机23的转动轴231与连接机构22传动连接。陀螺仪21用于感应水下设备的航线且对步进电机23发出竖直修正的信号。该水下推进系统水下运行平稳、有效防止水下设备上下窜动和自动修正航线的特点。

实施例2。

一种可自动修正航线的水下推进系统,如图4所示,其他特征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第一连接子端221设置有与转动轴231固定安装的第一通孔2211。第二连接子端222设置有与第一轴承224相匹配的第二轴端2222,第二轴端2222焊接于第一连接子端221的外表面,第一通孔2211的中轴和第二轴端2222的中轴重叠。第三连接子端223设置有与第一轴承224通孔相匹配的第一凹部2232和用于与外部设备固定的第三通孔2233,第一凹部2232的深度与第二轴端2222的长度相匹配。第三连接子端223固定安装于水下设备,第一连接子端221和第二子端于固定安装于推进器10的表面,第一子端通过第一通孔2211与步进电机23传动连接,第一轴承224穿过第二轴端2222嵌装于第一凹部2232活动连接。

一种可自动修正航线的水下推进系统,设置用于水下设备的推进器10和自动调节系统20,推进器10和自动调节系统20传动连接。所述自动调节系统20设置动力机构、陀螺仪21和连接机构22,动力机构与连接机构22传动连接,连接机构22与推进器10固定连接,陀螺仪21固定安装于动力机构内部。所述动力机构设置为步进电机23,,步进电机23的转动轴231与连接机构22传动连接。陀螺仪21用于感应水下设备的航线且对步进电机23发出竖直修正的信号。该水下推进系统水下运行平稳、有效防止水下设备上下窜动和自动修正航线的特点。

实施例3。

一种可自动修正航线的水下推进系统,其他特征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动力机构和推进器10分别与外部供电设置电连接。

一种可自动修正航线的水下推进系统,设置用于水下设备的推进器10和自动调节系统20,推进器10和自动调节系统20传动连接。所述自动调节系统20设置动力机构、陀螺仪21和连接机构22,动力机构与连接机构22传动连接,连接机构22与推进器10固定连接,陀螺仪21固定安装于动力机构内部。所述动力机构设置为步进电机23,,步进电机23的转动轴231与连接机构22传动连接。陀螺仪21用于感应水下设备的航线且对步进电机23发出竖直修正的信号。该水下推进系统水下运行平稳、有效防止水下设备上下窜动和自动修正航线的特点。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