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透气管泄放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05016发布日期:2018-06-30 03:16阅读:383来源:国知局
一种透气管泄放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船舶与海洋工程的管路系统,尤其涉及一种透气管自动泄放装置。



背景技术:

半潜船的主要功能系统为压载系统,全船有大量的压载水容量的压载舱,压载水舱透气的要求相较于普通船舶更为严格,而由于半潜船本身结构及作业功能的原因,透气管不可避免存在存水弯,存水弯中的水若无法泄出,将会对透气系统功能造成影响。

如图1,半潜船具有潜水作业功能,作业时半潜船整体会潜入水面下,即压载舱在半潜工况下是整体低于水线200,而透气管的透气管头400需布置在顶层结构300的相对高点,高于水线,以防止海水进入,透气管的进口位置a又需要尽量靠近压载舱顶b,以保证最大的透气高点,防止压载舱形成顶部气囊,使压载液舱c装载更多压载水,而此种结构形式和功能的管路布置,会使管路会形成一存水弯,当压载舱注水过程中,海水会进入透气管,无法从透气管中泄出,从而造成压载舱透气管无法正常透气工作。

针对上述问题,通常技术会在透气管靠近舱顶弯头附近的底部钻一较小开孔A(如图2),使滞存于透气管存水弯中的水,可以在压载舱水位低于透气管底部时正常泄放,但此种方式因破坏了透气管底部的密性,当压载舱内的水位高于透气管底部时,水会逐渐通过小孔进入透气管内,减小管道内部的透气截面积,从而影响透气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设计一种泄放装置,安装于透气管底部,即解决了透气管泄放问题,又不破坏管道底部的密性,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透气管泄放装置,安装于透气管底部,包括与透气管底部连接的短管,短管连接于腔体短管的一端,腔体上下两端由腔体封板构成一个腔体,所述腔体内设置一个可上下活动的不锈钢浮球,腔体下端是泄放口,所述不锈钢浮球正常状态下封闭泄放口,当压载舱水位上升,透气管内全部为空气时,在重力作用下泄放装置处于关闭状态,当水位上升至透气管口顶部,进入透气管内后,会进入泄放装置内部,浮球因浮力上浮,从而打开泄放装置的泄放口。

优选的,泄放装置与透气管底部的连接处设置用于连接的法兰。

优选的,所述不锈钢浮球与带重锤连杆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泄放口包括中间螺纹旋塞、过渡螺纹短节、底部螺纹旋塞,带重锤连杆,所述过渡螺纹短节一端通过螺纹连接螺纹旋塞,另一端螺纹连接底部螺纹旋塞,过渡螺纹短节内嵌入带重锤连杆。

优选的,带重锤连杆与螺纹旋塞、底部螺纹旋塞之间的开孔间隙2-4毫米。

优选的,所述带重锤连杆与中间螺纹旋塞的开孔间隙处设置用于防水的密封圈,所述密封圈与带重锤连杆的凸台面配合用于密封。

优选的,所述腔体短管侧边设置多个拆装法兰,用于拆装或检修。

优选的,所述不锈钢浮球体积所产生的浮力是带重锤连杆的重力1.5-2倍。

优选的,所述腔体短管与上、下腔体封板焊接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不破坏管道底部的密性的前提下,解决了透气管泄放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透气管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透气管泄放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泄放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泄放装置安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以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3所示,泄放装置主要由如下部件组成,法兰1,短管2,腔体短管3,拆装法兰4,上、下各一腔体封板5,腔体短管3与腔体封板5焊接连接,中间螺纹旋塞6,过渡螺纹短节7,底部螺纹旋塞8,中间螺纹旋塞6,过渡螺纹短节7,底部螺纹旋塞8通过螺纹连接在一起,底部为中空结构,不锈钢浮球9,及不锈钢浮球9底部的带重锤连杆10,密封圈11套接在带重锤连杆10,用于封闭不锈钢浮球9与泄放口。

请参考图3及图4,压载舱注水时,水面逐渐上升,透气管内初始时为全部空气,此时带重锤连杆10因重力原因,使连杆上的密封面压紧密封圈11,水无法通过泄放装置底部螺纹旋塞8上的开孔进入腔体短管3内,泄放装置处于密封状态,当水位逐渐上升至压载舱透气口400,并进入压载透气管内,水会因重力原因,通过法兰1和短管2进入腔体短管内,腔体的不锈钢浮球9,因浮力的作用,带动与不锈钢浮球9的带重锤连杆10向上运动,使连杆上的压紧的密封面松开,泄放装置处于开启状态,当压载舱注水和排水过程中,反复上述状态,保证压载舱在注水过程中时,水位高于靠近压载舱顶b的透气管顶部时,透气管内才开始进水,压载舱在排水过程中,透气管内的水会随液面降低而逐渐泄出,不致残存于透气管内,影响透气效果。

当需要拆装或检修泄放装置时,可通过拆开拆装法兰4,将腔体拆分为上下两部分,检修不锈钢浮球,或通过拆开中间螺纹旋塞6和底部螺纹旋塞8,用于检修带重锤连杆10。

密性圈11可按标准GB3452选取,与带重锤连杆10的凸台面配合,更有利于密封,带重锤连杆10与中间螺纹旋塞6、底部螺纹旋塞8之间的开孔间隙2-4mm为最佳,不宜过大,从而影响密封效果,不锈钢浮球9体积提供浮力应足够抵消带重锤连杆10的重力,其不锈钢浮球的浮力为带重锤连杆10的1.5-2倍,其效果较好,但不宜过大,造成装置动作过于灵敏。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化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