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救生腕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05011发布日期:2018-06-30 03:16阅读:220来源:国知局
一种救生腕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救生设备,尤其涉及一种救生腕带。



背景技术:

水上运动、水上娱乐等均是人们较为喜欢的活动,但是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因此需要配合必要的水上救生设备,传统的水上救生设备包括救生圈、救生衣等,但是这些水上救生设备体积较大,会对人体产生较大的束缚,稳定性较差,且单次使用后就会报废,使用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解决水上运动、水上娱乐等均是人们较为喜欢的活动,但是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因此需要配合必要的水上救生设备,传统的水上救生设备包括救生圈、救生衣等,但是这些水上救生设备体积较大,会对人体产生较大的束缚,稳定性较差,且单次使用后就会报废,使用成本较高的不足而提供的一种新型救生腕带。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救生腕带,用于套设在手腕上的救生腕带本体,包括救生腕带本体、储气罐、气囊放置箱,所述救生腕带本体上方设有储气罐,所述储气罐一侧设有气囊放置箱,所述气囊放置箱内设有气囊,所述储气罐前端设有击穿储气罐罐口装置,所述击穿储气罐罐口装置通过气管与所述气囊相通,击穿储气罐罐口装置击穿储气罐罐口时,击穿储气罐罐口装置将储气罐内压缩气体导入到气管,压缩气体通过气管能对气囊放置箱内的气囊进行充气并使气囊膨胀,伸出气囊放置箱。

进一步地,所述气囊放置箱一侧活动连接有气囊放置箱盖板,所述气囊放置箱盖板扣合在气囊放置箱上。

进一步地,所述气囊放置箱底板上设有主控电路板,所述主控电路板上设有接收信号模块,所述接收信号模块左侧设有GPS定位模块,所述GPS定位模块左侧设有发射信号模块。

进一步地,所述气囊连接有手动气阀。

进一步地,所述击穿储气罐罐口装置包括扣板、前盖、气针,所述扣板一端通过转轴与所述前盖上端连接,所述前盖形状为柱状,所述前盖上端内部设有气针容纳腔体,所述气针容纳腔体内设有气针,所述气针容纳腔体下方设有储气罐罐口的安装位,所述储气罐罐口的安装位设有内螺纹,所述储气罐罐口的安装位下方设有储气罐容纳腔,所述储气罐穿过储气罐容纳腔拧紧在储气罐罐口的安装位内,所述气针容纳腔体一侧连通有压缩气体喷口,所述压缩气体喷口与气囊连接;所述扣板尾端抵住气针头部,翻起扣板,扣板尾端将气针顺着气针容纳腔体向下活动,所述气针针脚击穿储气罐罐口。

进一步地,所述储气罐罐口外侧壁设有外螺纹,所述储气罐罐口外侧壁的外螺纹与所述储气罐罐口的安装位上的内螺纹紧密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气针形状为长柱形,所述气针上端封口,所述气针中部外壁上设有两条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用于气针及气针容纳腔体之间的密封,防止气体泄漏,所述气针的凹槽下部侧壁上设有若干个通孔,所述气针下端设有用于刺穿储气罐罐口的斜角,储气罐内压缩气体从储气罐罐口进入气针并从气针的通孔喷出,顺着压缩气体喷口喷出进入气囊,使气囊膨胀。

进一步地,所述前盖与所述压缩气体喷口一体成型,所述压缩气体喷口外侧面设有一圈斜面的外沿,所述压缩气体喷口上套合有气嘴,所述气嘴上套合有气嘴台阶,所述气嘴台阶与气囊连接,所述气嘴通过耳钢箍与所述压缩气体喷口箍紧密封住。

进一步地,所述救生腕带本体上设有若干个不锈钢扣,所述救生腕带本体材质为尼龙织带。

进一步地,所述气囊为TPU注塑成型;所述气嘴为柔性气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结构功能简单,设计巧妙,救生腕带本体上方设有储气罐,储气罐前端设有击穿储气罐罐口装置,击穿储气罐罐口装置通过气管与所述气囊相通,击穿储气罐罐口装置击穿储气罐罐口时,击穿储气罐罐口装置将储气罐内压缩气体导入到气管,压缩气体通过气管能对气囊放置箱内的气囊进行充气并使气囊膨胀,伸出气囊放置箱,操作简单,使用灵活,气囊放置箱底板上设有主控电路板,主控电路板上设有GPS定位模块,当开启击穿储气罐罐口装置后,击穿储气罐罐口装置将储气罐内压缩气体导入到气管,压缩气体通过气管能对气囊放置箱内的气囊进行充气并使气囊膨胀,伸出气囊放置箱,搜救救援方便,定位精确,气囊上设有手动气阀,解决了气压有损耗,可以嘴自行加气。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救生腕带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救生腕带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救生腕带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救生腕带打开充气气囊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救生腕带打开整体效果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救生腕带打开气囊放置箱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主控电路板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救生腕带前盖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气针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气针A-A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储气罐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救生腕带打开气囊放置箱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救生腕带打开气囊放置箱A-A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救生腕带本体;11、不锈钢扣;2、储气罐;21、外螺纹;3、气囊放置箱;31、气囊;310、手动气阀;32、气囊放置箱盖板;33、主控电路板;34、接收信号模块;35、GPS定位模块;36、发射信号模块;4、击穿储气罐罐口装置;41、扣板;42、前盖;420、气针容纳腔体;421安装位;422、内螺纹;423、储气罐容纳腔;424、压缩气体喷口;425、气嘴;426、气嘴台阶;43、气针;430、凹槽;431、密封圈;432、通孔;44、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图9、图10、图11、图12、图13所示,一种救生腕带,用于套设在手腕上的救生腕带本体,包括救生腕带本体1、储气罐2、气囊放置箱3,所述救生腕带本体1上方设有储气罐2,所述储气罐2一侧设有气囊放置箱3,所述气囊放置箱3内设有气囊31,所述储气罐2前端设有击穿储气罐罐口装置4,所述击穿储气罐罐口装置4通过气管与所述气囊31相通,击穿储气罐罐口装置4击穿储气罐2罐口时,击穿储气罐罐口装置4将储气罐2内压缩气体导入到气管,压缩气体通过气管能对气囊放置箱3内的气囊31进行充气并使气囊31膨胀,伸出气囊31放置箱。

优选地,所述气囊放置箱3一侧活动连接有气囊放置箱盖板32,所述气囊放置箱盖板32扣合在气囊放置箱3上。

优选地,所述气囊放置箱3底板上设有主控电路板33,所述主控电路板33上设有接收信号模块34,所述接收信号模块34左侧设有GPS定位模块35,所述GPS定位模块35左侧设有发射信号模块36。

优选地,所述气囊31连接有手动气阀310。

优选地,所述击穿储气罐罐口装置4包括扣板41、前盖42、气针43,所述扣板41一端通过转轴44与所述前盖42上端连接,所述前盖42形状为柱状,所述前盖42上端内部设有气针容纳腔体420,所述气针容纳腔体420内设有气针43,所述气针容纳腔体420下方设有储气罐罐口的安装位421,所述储气罐罐口的安装位421设有内螺纹422,所述储气罐罐口的安装位421下方设有储气罐容纳腔423,所述储气罐2穿过储气罐容纳腔423拧紧在储气罐罐口的安装位421内,所述气针容纳腔体420一侧连通有压缩气体喷口424,所述压缩气体喷口424与气囊3连接;所述扣板41尾端抵住气针43头部,翻起扣板41,扣板41尾端将气针43顺着气针容纳腔体420向下活动,所述气针43针脚击穿储气罐2罐口。

优选地,所述储气罐2罐口外侧壁设有外螺纹21,所述储气罐2罐口外侧壁的外螺纹21与所述储气罐罐口的安装位421上的内螺纹422紧密配合。

优选地,所述气针43形状为长柱形,所述气针43上端封口,所述气针43中部外壁上设有两条凹槽430,所述凹槽430内设有密封圈431,所述密封圈431用于气针43及气针容纳腔体420之间的密封,防止气体泄漏,所述气针43的凹槽430下部侧壁上设有若干个通孔432,所述气针43下端设有用于刺穿储气罐罐口的斜角,储气罐2内压缩气体从储气罐2罐口进入气针43并从气针43的通孔432喷出,顺着压缩气体喷口424喷出进入气囊31,使气囊31膨胀。

优选地,所述前盖42与所述压缩气体喷口424一体成型,所述压缩气体喷口424外侧面设有一圈斜面的外沿,所述压缩气体喷口424上套合有气嘴425,所述气嘴425上套合有气嘴台阶426,所述气嘴台阶426与气囊31连接,所述气嘴425通过耳钢箍与所述压缩气体喷口424箍紧密封住。

优选地,所述救生腕带本体1上设有若干个不锈钢扣11,所述救生腕带本1体材质为尼龙织带。

优选地,所述气囊31为TPU注塑成型;所述气嘴425为柔性气嘴。

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适当的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任何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