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化学品船舶的冷却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30344发布日期:2019-02-10 23:45阅读:26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化学品船舶的冷却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船舶用冷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化学品船舶的冷却系统。



背景技术:

船上辅助设备中,海水冷却系统、淡水冷却系统和风机等都是耗能大户,传统的定频定数量的运行方式耗费了大量的能源,对现有技术进行改造,提高冷却系统设备的能效,使这些设备运行在最经济的状态,将在船舶设备的绿色环保和节能减排方面做出贡献。

一些通过船舶运输的产品需要进行低温保存进行运输,目前大多数利于淡水冷却的装置冷却效果不好,在对产品进行冷却后的淡水的温度不能及时降低,将影响后期淡水的循环使用。鉴于此,有必要对化学品船舶的冷却系统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可提高淡水的冷却速度,还可利于淡水在冷却时进行热交换产生的热量进行供暖,提高资源利用率的用于化学品船舶的冷却系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化学品船舶的冷却系统,包括换热冷却装置,换热冷却装置的外部设置有冷却区、淡水箱和海水泵,海水泵上还设置有海水进水管,淡水箱上还设置有水泵,水泵与冷却区之间设置有第一淡水出水管,且第一淡水出水管的一端与水泵连接,第一淡水出水管的另一端与冷却区连接,换热冷却装置包括外壳体,外壳体为中空矩形壳体,外壳体内设置有中空状圆柱体,且中空状圆柱体将外壳体的内部隔成内腔体和外腔体,内腔体和外腔体之间相互独立,内腔体内设置有海水换热管,海水换热管包括若干主管道,主管道之间相互平行,主管道穿过外壳体,且主管道的两端均设置在外壳体外部,内腔体内的主管道上还设置有若干换热盘,换热盘为中空圆柱体状,换热盘的轴心线与主管道的轴心线相互平行,且换热盘与主管道之间相互连通,内腔体内还设置有淡水换热管,淡水换热管穿过外壳体的两端和换热盘,且淡水换热管的两端均设置在外壳体外部,淡水换热管与换热盘为同一条轴心线,外壳体的顶部还设置有鼓风机,鼓风机上还设置有出风管,出风管穿过中空状圆柱体,且出风管的一端与鼓风机连接,出风管的另一端设置在内腔体的内部,外壳体的底部还设置有出风管,出风管穿过中空状圆柱体,且出风管的一端设置在内腔体内,出风管的另一端设置在外壳体的外部,外腔体内还填充有冷却液,主管道的一端与海水泵连接,主管道的另一端还设置有排水箱,淡水换热管的一端与淡水箱连接,淡水换热管的另一端与冷却区连接。

优选的,所述淡水换热管的一端上还设置有取暖管,取暖管呈曲折状,且取暖管与淡水换热管相连通,一方面可利用淡水换热管的余热对船舶上的生活区进行加热,在冬天的时候可以取暖;另一方面可提高淡水换热管的冷却速度,有利于后期循环降温。

优选的,所述冷却区为环形体结构,且冷却区内孔的孔壁为波浪状结构,第一淡水出水管的另一端与冷却区相连通,淡水换热管的另一端与冷却区相连通,波浪状结构有利于增加散热面积,提高放置在冷却区内物品的冷却速度。

优选的,所述淡水换热管的直径大于主管道的直径,有利于提高淡水换热管与主管道之间的换热效率。

优选的,所述换热盘的直径小于中空状圆柱体的直径,有利于对淡水换热管内的淡水进行降温。

优选的,所述主管道沿着淡水换热管的外圆圆周分布,有利于提高淡水换热管内的淡水降温的速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冷却区内孔孔壁的波浪状结构有利于增加散热面积,提高放置在冷却区内物品的冷却速度;

(2)换热冷却装置内设置的换热盘与主管道相连通,主管道沿着淡水换热管的外圆圆周分布,有利于增加与淡水换热管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淡水换热管内的淡水降温的速度。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的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化学品船舶的冷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化学品船舶的冷却系统的中空状圆柱体位置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化学品船舶的冷却系统的换热冷却装置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化学品船舶的冷却系统的冷却区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为:1、换热冷却装置;11、外壳体;111、内腔体;112、外腔体;12、中空状圆柱体;13、海水换热管;131、主管道;132、换热盘;14、淡水换热管;141、取暖管;15、鼓风机;151、第一出风管;16、第二出风管;2、冷却区;3、淡水箱;31、水泵;32、第一淡水出水管;4、海水泵;41、海水进水管;5、排水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4所示,为本实施例的一种用于化学品船舶的冷却系统,包括换热冷却装置1,换热冷却装置1的外部设置有冷却区2、淡水箱3和海水泵4,海水泵4上还设置有海水进水管41,淡水箱3上还设置有水泵31,水泵31与冷却区2之间设置有第一淡水出水管32,且第一淡水出水管32的一端与水泵31连接,第一淡水出水管32的另一端与冷却区2连接,换热冷却装置1包括外壳体11,外壳体11为中空矩形壳体,外壳体11内设置有中空状圆柱体12,且中空状圆柱体12将外壳体11的内部隔成内腔体111和外腔体112,内腔体111和外腔体112之间相互独立,内腔体111内设置有海水换热管13,海水换热管13包括若干主管道131,主管道131之间相互平行,主管道131穿过外壳体11,且主管道131的两端均设置在外壳体11外部,内腔体111内的主管道131上还设置有若干换热盘132,换热盘132为中空圆柱体状,换热盘132的轴心线与主管道131的轴心线相互平行,且换热盘132与主管道131之间相互连通,内腔体111内还设置有淡水换热管14,淡水换热管14穿过外壳体11的两端和换热盘132,且淡水换热管14的两端均设置在外壳体11外部,淡水换热管14与换热盘132为同一条轴心线,外壳体11的顶部还设置有鼓风机15,鼓风机15上还设置有第一出风管151,第一出风管151穿过中空状圆柱体12,且第一出风管151的一端与鼓风机15连接,第一出风管151的另一端设置在内腔体111的内部,外壳体11的底部还设置有第二出风管16,第二出风管16穿过中空状圆柱体12,且第二出风管16的一端设置在内腔体111内,第二出风管16的另一端设置在外壳体11的外部,外腔体112内还填充有冷却液,主管道131的一端与海水泵4连接,主管道131的另一端还设置有排水箱5,淡水换热管14的一端与淡水箱3连接,淡水换热管14的另一端与冷却区2连接。

淡水换热管14的一端上还设置有取暖管141,取暖管141呈曲折状,且取暖管141与淡水换热管14相连通,一方面可利用淡水换热管14的余热对船舶上的生活区进行加热,在冬天的时候可以取暖;另一方面可提高淡水换热管14的冷却速度,有利于后期循环降温,冷却区2为环形体结构,且冷却区2内孔的孔壁为波浪状结构,第一淡水出水管32的另一端与冷却区2相连通,淡水换热管14的另一端与冷却区2相连通,波浪状结构有利于增加散热面积,提高放置在冷却区2内物品的冷却速度,淡水换热管14的直径大于主管道131的直径,有利于提高淡水换热管14与主管道131之间的换热效率,换热盘132的直径小于中空状圆柱体12的直径,有利于对淡水换热管14内的淡水进行降温,主管道131沿着淡水换热管14的外圆圆周分布,有利于提高淡水换热管14内的淡水降温的速度。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淡水箱3内的淡水由水泵31经过第一淡水出水管32运送至冷却区2内,由于冷却区2内孔的孔壁为波浪状结构,波浪状结构有利于增加散热面积,提高放置在冷却区2内物品的冷却速度,淡水再经过淡水换热管14进入换热冷却装置1内,同时海水泵4将海水通过海水进水管41输送至进入换热冷却装置1内,在换热冷却装置1内,淡水的流动方向与海水的流动方向相对,进行热量交换,海水再通过排水箱5排入大海内,淡水则经过取暖管141,再回到淡水箱3内,鼓风机15的风通过第一出风管151吹出,可对主管道131和换热盘132进行风冷降温,带有温度的风经过第二出风管16排出,取暖管141呈曲折状,一方面可利用淡水换热管14的余热对船舶上的生活区进行加热,在冬天的时候可以取暖;另一方面可提高淡水换热管14的冷却速度,有利于后期循环降温。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