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扣式光伏浮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328720发布日期:2019-12-06 16:44阅读:452来源:国知局
卡扣式光伏浮筒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上漂浮产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卡扣式光伏浮筒。



背景技术:

随着油气等不可再生能源的日益枯竭,人类对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应用越来越重视,太阳能已成为人类使用的可再生能源中的重要部分,是一种很理想的新能源并希望得到进一步的开发利用。

光伏发电是利用半导体界面的光生伏特效应而将光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光伏电站具有无需消耗燃料、安全可靠,无噪声、无污染排放、建设周期短等优点。但光伏发电站不仅占地面积大,而且会改变土地的性质和属性。因此,对于日照充足但陆地面积较小的地区,水上光伏电站成为了一个新的选择。但是,光伏电站的水上建设技术还不成熟,对光伏电站用浮体的结构,大多是参考地面或屋顶光伏电站的模式进行设计和建设。

为了配合光伏发电电站实现上述的有益效果,各种用于支撑光伏电站的浮体结构也营运而生,但是,现有的光伏浮体,在较强风浪的作用下,其连接耳容易出现断裂或者变形,不仅提高了维修和更换成本,而且也影响了使用者的正常使用。

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研究一种结构简单且可以有效降低卡浮筒连接耳承载力的光伏浮筒。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可以有效降低光伏浮筒连接耳承载力的卡扣式光伏浮筒。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卡扣式光伏浮筒,包括由底部、顶部和侧部所构成的中空、密封的卡扣式光伏浮筒本体,所述侧部包括第一侧部、第二侧部、第三侧部和第四侧部,所述第一侧部的顶部高于所述第三侧部的顶部,所述第一侧部和所述第三侧部所在的顶部上均设置有用于连接光伏板支架的连接结构;所述第一侧部和所述第三侧部还设置有卡扣;所述第一侧部、第二侧部、第三侧部和第四侧部的连接处还设置有连接耳,所述连接耳上设置有用于供连接相邻卡扣式光伏浮筒的连接件插入的连接孔;所述侧部还设置有可密封的排气孔。

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设置于所述第一侧部和所述第三侧部的所述卡扣均为两个。

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卡扣式光伏浮筒本体的所述顶部上设置有上凹型结构,所述底部设置有与所述上凹型结构对应的下凹型结构,所述上凹型结构与所述下凹型结构之间为实心结构。

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卡扣式光伏浮筒本体上开设有从所述顶部至所述底部贯通的过流孔。

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侧部和/或所述第四侧部为凹型。

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顶部上还设置有加强筋。

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孔上设置有用于防止插设于其间的连接件转动的防转结构。

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防转结构为对称设置的凹槽。

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顶部开设有从所述第一侧部贯通至所述第三侧部的过线槽。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结构设计,由于卡扣的设置,使得光伏浮筒在与其他浮筒连接时,其卡扣可以跟相邻连接件额卡槽卡接,承载了一定的外力,使得在同样的外力作用下,作用于连接耳上的重量减轻,降低了连接耳断裂或者变形的可能性,减少了浮筒更换和维修的次数,节约了成本。

排气孔的设置,便于在光伏浮筒本体内的空气受热膨胀时让其内多余的气体排出,当受冷收缩时外界的空气可以流入,防止光伏浮筒本体应因受热鼓起变形或者受冷凹陷变形,影响卡扣式光伏浮筒的正常使用。

连接孔上防转结构的结构设计,提高了连接件连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避免了连接件在水浪的拍打下从连接孔中脱离的危险,进一步提供了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连接耳的又一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另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卡扣式光伏浮筒,包括由底部1、顶部2和侧部所构成的中空、密封的光伏浮筒本体。其中,侧部包括第一侧部31、第二侧部32、第三侧部33和第四侧部34,第一侧部31的顶部高于第三侧部33的顶部,第一侧部31和第三侧部33所在的顶部上均设置有用于连接光伏板支架的连接结构。本实施例中,连接结构为预埋螺母21,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其他的结构形式。

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侧部31和第三侧部33上均设置有两个卡扣311,331,具体使用时,该卡扣与相邻连接件的卡槽卡接,卡扣的设置,使得光伏浮筒在与其他浮筒连接时,其卡扣可以跟相邻连接件的卡槽卡接,承载了一定的外力,使得在同样的外力作用下,作用于连接耳上的重量减轻,降低了连接耳断裂或者变形的可能性,减少了浮筒更换和维修的次数,节约了成本。

如图3和图4所示,光伏浮筒本体的顶部2上设置有上凹型结构21,底部1设置有与上凹型结构21对应的下凹型结构11,上凹型结构21与下凹型结构11之间为实心结构。

上凹型结构和下凹型结构的设置提高了浮筒的强度,提高了光伏浮筒的承载力,可以有效防止光伏浮筒的变形。

如图3和图4所示,为了增强光伏浮筒的强度,将第二侧部32和第四侧部34均设置为凹型。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将其中一各侧部设置为凹型。

如图3所示,为了进一步增强浮筒的强度,防止其在外力的作用下变形,在浮筒本体的顶部2上还设置有各种结构的加强筋25。

如图1所示,为了便于布线,顶部2上开设有从第一侧部31贯通至第三侧部33的过线槽23。

如图1所示,第一侧部31、第二侧部32、第三侧部33和第四侧部34的连接处还设置有连接耳4,连接耳4上设置有用于供连接相邻浮筒的连接件插入的连接孔41。

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3所示,各个连接孔41为与连接件相配合的普通结构,在其他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连接孔41上设置有用于防止插设于其间的连接件转动的防转结构,即对称设置的凹槽。具体地,如图5所示,连接耳4的连接孔41上设置有两个上下贯通的凹槽,即第一凹槽411和第二凹槽412,插入连接件后,将连接件转动90°,连接件上与凹槽配合的凸块即卡设于连接耳4的下部,且只有在连接件再次转动90°时连接件才可脱离连接孔41。

连接孔上防转结构的这种结构设计,提高了连接件连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避免了连接件在水浪的拍打下从连接孔中脱离的危险,进一步提供了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侧部还设置有可密封的排气孔35,排气孔35的设置,便于在光伏浮筒本体内的空气受热膨胀时让其内多余的气体排出,当受冷收缩时外界的空气可以流入,防止光伏浮筒本体应因受热鼓起变形或者受冷凹陷变形,影响光伏浮筒的正常使用。

本实施例的排气孔35通过塞子进行密封,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其他可实现密封的装置进行密封。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所描述的结构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如图6所示,浮体本体上开设有从顶部2至底部1贯通的过流孔14。由于水上光伏电站是漂浮在水上的,所以受到的纵向水流冲击比横向的水流冲击强。当水上光伏电站受到纵向的水流冲击时,冲击水流就会进入过流孔14,然后从浮体本体的上表面的侧部流出,减缓了水流的冲击力,提高了水上光伏电站抵抗水流冲击的能力。

进一步为了减小流过过流孔的水所受的阻力,将过流孔设置为椭圆柱形,椭圆柱形结构的采用,不仅可以在保证浮体本体强度的同时增大过流孔的面积,同时由于其圆弧型的结构,可以减小流过过流孔的水所受的阻力,达到快速缓冲水流冲击的作用。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做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