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便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16668阅读:46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轻便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轻型船只制造技术领域。
传统的轻型船只大多用木材制成,现代已有用钢丝网混凝土、钢板或玻璃钢等材料制作轻型船只。木材制造的船只维修费用较高,制造轻便舟时存在材质优劣、木板厚度和霉变腐朽的矛盾,钢丝网混凝土制造的船只防腐性好,但自重增大而运载效率低,钢板船自重和防腐的矛盾也不好解决,玻璃钢船防腐性好但抗冲击性差,中国专利94221673.3公开了一种竹船,其主要技术特征是在竹片之间拼接处的“v”形槽中填入弹性粘合防水材料,压主密封压条,横向压主横筋和副横筋、船体、密封压条主横筋和副横筋之间由螺栓和绳子固定。该船具有较好的防水性能,但因其结构是存在着致命的弱点,且强度较低。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轻便舟,它能有效地解决舟体的防腐,重量和强度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由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轻便舟的舟体由加劲肋、舷和壳体组成,轻便舟的壳体为竹材外层与纤维增强塑料内壁构成,其特征在于加劲肋的横截面为管状夹芯结构,底边为壳体内壁,它与壳体内壁为无缝连接结构,加强肋的两端与舟舷内侧底边为无缝连接结构,舷的横截面为双管状夹芯结构,其共用边为壳体沿口,舷与壳体沿口为无缝连接结构,轻便舟壳体外层为纵向排列的竹材,它是舟体的主要承力部分,在竹材内表面直接糊制纤维增强塑料,形成光滑的壳体内壁,壳体的横截面按照应用水域的不同,设计成“w”形和带鳍翼形两种,舟体的制造过程大部分是在一个船形模具中完成,加劲肋的夹芯材料为泡沫塑料或轻质粉末加粘结剂制成,夹芯材料直接敷设在壳体内壁,在其裸露的三边糊制纤维增强塑料,使加劲肋直接成型在壳体内壁。舷的横截面为双管状夹芯结构,其夹芯材料为泡沫塑料或轻质粉末(也可用多层木片),在壳体沿口粘贴成型,再在其裸露部分糊制纤维增强塑料,使舷直接在壳体沿口周边成型,从而形成一个竹塑复合整体结构的轻便型小舟,在舟舷的适当部位上可预设螺母和桨座,以便于安装人力或机械推进设备等。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效果和优点在于因其主体材料是质量轻,强度高的竹材,故具有舟体轻巧,运载效率高,抗冲击性能好等特点,增强塑料的水密性较好,因此提高了舟体的防渗漏效果,由于舟体为整体结构,整体强度较高,特殊的横截面和纵向排列的竹材形成波形外表面,使舟体的横摇阻力增大,侧向稳定性提高。从而解决了木质船防腐成本高,混凝土船笨重、承载效力低,玻璃钢船抗冲击强度低、侧向稳定性差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
如下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局部剖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w”型壳体横截面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带鳍式壳体横截面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舷部横截面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加劲肋横截面图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轻便舟的壳体1由经过加工和处理的竹材2与纤维增强塑料3复合而成,制作时先根据竹子直径大小不同进行加工,毛竹材质较厚,可加工成竹片使用,效果如图5所示,如采用直径较小的竹子则对开使用,效果如图4所示。壳体1外层为纵向排列的竹材2,制作时将剖削成型的竹片经编定位成栅状,在竹材2内表面直接糊制纤维增强塑料3,形成光滑的壳体内壁,壳体1的横截面按照应用水域的不同,设计成“w”形和带鳍翼形两种,加劲肋4的横截面为管状夹芯结构,其夹芯材料9为泡沫塑料或轻质粉末加粘结剂制成。先将夹芯材料9直接敷设在壳体1的内壁,然后在其表面糊制纤维增强塑料3,使加劲肋4直接成型在壳体1的内壁。舷5的横截面为双管状夹芯结构,其夹芯材料9为泡沫塑料或轻质粉末(也可用多层木片),在壳体舷口粘贴成型,其余成型方法与加劲肋4相似,使舷5直接在壳体1的舷口周边成型,从而形成一个竹塑复合整体结构的轻便型小舟,在舟舷5的适当部位上可预设螺栓7和机座8,以便于安装机械推进设备等。下水前应在壳体外表面的竹材上涂一层防水涂料,可以增加使用时间。
权利要求1.一种轻便舟,舟体由加劲肋、舷和壳体组成,轻便舟的壳体由竹材外层与纤维增强塑料内壁构成,其特征在于加劲肋的横截面为管状夹芯结构,底边为壳体内壁,加劲肋与壳体内壁为无缝连接结构,两端与舟舷的内侧底边为无缝连接结构,舷的横截面为双管状夹芯结构,其共用边为壳体沿口,舷与壳体沿口为无缝连接结构,加劲肋与舷的外壁均为纤维增强塑料构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轻便舟,属于轻型船只制造技术领域。传统的轻型船只大多用木材、钢丝网混凝土、钢板或玻璃钢等材料制作,此类船只各自存在诸如渗漏、腐蚀、重量及抗冲击方面的弱点,本实用新型采用竹材与纤维增强塑料复合结构,其主要特征为壳体、加劲肋和舷为一整体结构,其优点和效果在于重量轻、防腐防渗及抗冲击性能好、波纹形外表面增加了横摇阻力,侧向稳定性好,主要用于水上捕捞、短途运输等。
文档编号B63B5/00GK2306947SQ9721000
公开日1999年2月10日 申请日期1997年3月27日 优先权日1997年3月27日
发明者郑世瀛 申请人:郑世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