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船舶用救援设备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9035933阅读:来源:国知局
5和后底板35之间形成上述开口 11。前浮体2和后浮体3之间设有导流罩5,导流罩5呈“C”字型,导流罩5扣合在前浮体2和后浮体3的外侧将通道12封闭。导流罩5能在艇身I移动时保持艇身I的流线型,使得艇身I移动稳定。前浮体2包括呈U型的前骨架和前套筒24,前骨架包括呈U型的前固定杆21、均匀布置在前固定杆21上的前支撑杆22和若干前连接杆423,前套筒24套在前固定杆21上,前支撑杆22与前套筒24的筒壁抵靠并通过螺栓固定,前连接杆423穿出前套筒24与前底板25固定,前套筒24内填充有泡沫9。后浮体3包括呈U型的后骨架和后套筒34,后骨架包括呈U型的后固定杆31、均匀布置在后固定杆31上的若干后支撑杆32和若干后连接杆433,后套筒34套在后固定杆31上,后支撑杆32与后套筒34的筒壁抵靠并通过螺栓固定,后连接杆433穿出后套筒34与后底板35固定。后套筒34内填充有泡沫9。喷水推进器13固定在后浮体3的后端。
[0030]救生结构包括升降板6,升降板6位于前底板25和后底板35之间,升降板6的上板面自中部向边沿倾斜向下。前底板25和后底板35上均设有升降杆62,升降杆62穿过前底板25或者后底板35并能上下移动,升降杆62的上端固定有把手63,升降杆62的下端固定有连接板64,连接板64与升降板6的下板面固定。升降板6能通过升降杆62上下移动,在艇身I移动时升降板6与前底板25和后底板35齐平,在救援时通过升降杆62将升降板6推至水面以下,带落水者整个位于升降板6上时拉动升降杆62使得升降板6上移至与前底板25和后底板35齐平位置,这样落水者就被救援至艇身I内了。前底板25的下板面和后底板35的下板面位于开口 11 一侧的边沿开有台阶66,升降板6的两侧面均具有凸沿61,凸沿61能分别与前底板25的台阶66和后底板35上的台阶66抵靠,凸沿61上固定有密封垫65,密封垫65位于凸沿61和台阶66之间。该结构能在艇身I移动时保证艇身I的密封。
[0031]艇身I稳定结构包括四个气囊7、充气泵73和高压进气阀,四个气囊7分别固定在前浮体2的两侧以及后浮体3的两侧,充气泵73固定在前浮体2上,高压进气阀连通与气囊7的充气嘴与充气泵73。四个气囊7在充气后能使得艇身I稳定的浮在水面上,充气泵73的位置能平衡喷水推进器13,使得艇身I前后也保持稳定,高压进气阀能使得气囊7在需要时迅速充满气。气囊7包括连接部7和延伸部72,连接部7与前浮体2或者后浮体3的侧面固定,延伸部72在充气后呈救生圈状。该结构能在有多名落水者时让其他落水者先抓住延伸部72,在依次通过升降板6救起。位于前浮体2上的两个气囊7的延伸部72之间以及位于后浮体3上的两个气囊7的延伸部72之间均固定有弹力绳,弹性绳在延伸部72充气后处于拉伸状态,弹力绳位于前浮体2或者后浮体3的下方。在气囊7未充气时弹力绳将气囊7束缚在艇身I的下方,在充气时气囊7展开,弹力绳伸长,在气囊7放气后弹力绳重新将气囊7束缚在艇身I的下方。
[0032]艇身I上设有能指引落水者游向艇身I开口 11的救援指引结构,救援指引结构包括指引灯带一、两个水上指引灯8和两个水下指引灯81,指引灯带一固定前浮体2和后浮体3之间,指引灯带一弯折呈门形,水上指引灯8分别固定在前浮体2前端的上方和后浮体3后端的上方,水下指引灯81分别在固定在前浮体2前端的下方和后浮体3后端的下方。指引灯带一能指引落水者通道12入口的位置,使得落水者能顺利进入通道12,水上指引灯8和水下指引灯81能指示艇身I的位置,水下指引灯81能在落水者在水下时也能清楚的看到艇身I的位置。前浮的侧面和后浮体3的侧面沿轮廓固定有指示灯带。指示灯带能显示艇身I的轮廓。前浮体2和后浮体3上固定有能固定手电筒的固定套82。在救援时救援人员可以将手电筒固定在固定套82上,记得保证照明,也不耽误救援。升降板6上沿其轮廓固定有指引灯带二。指引灯带二能防止落水者撞在升降板6上。
[0033]救援时通过喷水推进器13驱动艇身I移动,将艇身I移动至落水者身边,落水者通过通道12进入开口 11处,通过救生结构将落水者救起使得落水者位于艇身I内,落水者在此过程中无需翻越艇身1,也不会被拉扯,因此不会对落水者造成伤害;艇身I稳定结构能在救援时保持艇身I稳定,防止对落水者造成伤害。
[0034]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主权项】
1.一种船舶用救援设备,救援设备包括艇身和设置在艇身上的喷水推进器,所述艇身的中部具有开口,所述艇身的两侧位于中部处具有分别与开口两端连通的通道,所述艇身的外侧还设有能在救援时保持艇身稳定的艇身稳定结构,所述艇身上位于开口处设有能使位于开口处的落水者脱离水面进入艇身内的救生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船舶用救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艇身包括呈U型的前浮体和呈U型的后浮体,所述前浮体内设有前底板,所述后浮体内设有后底板,所述前浮体和后浮体的开放端相对设置,所述前浮体和后浮体之间通过连接杆固定,所述前浮体和后浮体之间形成上述通道,所述前底板和后底板之间形成上述开口。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船舶用救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水推进器固定在后浮体的后端。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船舶用救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救生结构包括升降板,所述升降板位于前底板和后底板之间,所述前底板和后底板上均设有升降杆,所述升降杆穿过前底板或者后底板并能上下移动,所述升降杆的下端固定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与升降板的下板面固定。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船舶用救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底板的下板面和后底板的下板面位于开口一侧的边沿开有台阶,所述升降板的两侧面均具有凸沿,凸沿能分别与前底板的台阶和后底板上的台阶抵靠,凸沿上固定有密封垫,密封垫位于凸沿和台阶之间。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船舶用救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艇身稳定结构包括四个气囊、充气泵和高压进气阀,四个所述气囊分别固定在前浮体的两侧以及后浮体的两侦U,所述充气泵固定在前浮体上,所述高压进气阀连通与气囊的充气嘴与充气泵。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船舶用救援设备,属于运输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船舶用救援设备在救援时会对落水者造成伤害等技术问题。本船舶用救援设备,救援设备包括艇身和设置在艇身上的喷水推进器,艇身的中部具有开口,艇身的两侧位于中部处具有分别与开口两端连通的通道,艇身的外侧还设有能在救援时保持艇身稳定的艇身稳定结构,艇身上位于开口处设有能使位于开口处的落水者脱离水面进入艇身内的救生结构。本实用新型具有在救援落水者时不会对落水者造成伤害的优点。
【IPC分类】B63C9/02
【公开号】CN204688382
【申请号】CN201520394006
【发明人】刘鹏程, 楼然苗, 任文轩, 陈锦煌, 袁帅
【申请人】浙江海洋学院
【公开日】2015年10月7日
【申请日】2015年6月10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