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大型浮式结构物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10112667阅读:来源:国知局
器32充当减震器,下浮体本体22接收波浪、内波等传来的冲击,立柱21传递下浮体本体22与上甲板I之间的力与力矩,钢板弹簧31受力变形,第一阻尼器32对钢板弹簧31起阻尼作用,抑制钢板弹簧31来回摆动,上甲板I的冲击力大大减小,能有效降低和缓冲由波浪、内波引起的冲击力,衰减由此引起的震动,有效减缓上甲板I的垂荡、纵摇和横摇,控制模块的变形。
[0036]实施例2
[0037]如图3-5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柔性连接件包括弹性件4和第一阻尼器6,弹性件4和第一阻尼器6均设置在相邻两下浮体2的立柱21之间。弹性件4和第一阻尼器6的设置可以保证该超大型浮式结构物中各模块之间连续性的同时,确保其具有良好的抗冲击及减震效果,且结构简单,连接性能优越,易于实现。
[0038]另外,本实施例中的下浮体2包括下浮体本体22和设于下浮体本体22上端的中空立柱21,立柱21内由上至下依次形成有由隔舱壁211隔开的第一舱室212和第二舱室213,本实施例中的悬挂系统3具体为:悬挂系统包括固设在上甲板I底面上的顶推机构
11、位于第一舱室212内的第一气囊33、位于第二舱室213内的第二气囊34,顶推机构11的下端套入第一舱室212内且与第一气囊33的上端连接,第一气囊33的下端与隔舱壁211连接,第二气囊34的上端与隔舱壁211连接,第二气囊34的下端与下浮体本体22连接,其中,在第一气囊33与第二气囊34之间设有第一排气通道35和第二排气通道36,第一排气通道35上设有通向第一气囊33的第一单向阀37,第二排气通道36上设有通向第二气囊34的第二单向阀38。下浮体2接收波浪、内波等传来的冲击,顶推机构11与立柱21发生相对运动,顶推机构11挤压第一气囊33发生形变,第一气囊33内的气体被压缩,当第一气囊33内气压达到一定程度时,第二单向阀38打开,第一气囊33内的气体流向第二气囊34,而当第二气囊34内气压达到一定程度时,第一单向阀37打开,第二气囊34内的气体流向第一气囊33,如此循环,能有效降低和缓冲由波浪、内波引起的冲击力,衰减由此引起的震动,有效减缓上甲板I的垂荡、纵摇和横摇,控制模块的变形。
[0039]在顶推机构11与立柱21的内壁之间还设有密封圈12。密封圈12的设置保证立柱21的水密性能,保证产品性能及使用寿命。
[0040]本实施例中的其他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
[0041]实施例3
[0042]如图6所示,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各模块之间不设置柔性连接件,相邻两个上甲板I通过两个悬挂系统3连接在一个下浮体2上。各上甲板I之间通过两个悬挂系统3即可和下浮体2实现连接,不需另外增设连接件,结构简单稳固,节省成本,且抗冲击及减震效果好。
[0043]本实施例中的其他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
[0044]实施例4
[0045]如图7所示,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各模块之间不设置柔性连接件,相邻两个上甲板I通过一个悬挂系统3连接在一个下浮体2上。各上甲板I之间通过一个悬挂系统3即可和下浮体2实现连接,不需另外增设连接件,结构简单稳固,节省成本,且抗冲击及减震效果好。
[0046]本实施例中的其他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
[0047]实施例5
[0048]如图8所示,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各模块之间不设置柔性连接件,相邻两个下浮体2分别通过一个悬挂系统3连接在一个上甲板I上。各下浮体2之间通过一个悬挂系统3和下浮体2即可实现连接,不需另外增设连接件,结构简单稳固,节省成本,且抗冲击及减震效果好。
[0049]本实施例中的其他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
[0050]实施例6
[0051]如图9所示,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各模块之间不设置柔性连接件,相邻两个下浮体2分别通过两个悬挂系统3连接在一个上甲板I上。各下浮体2之间通过两个悬挂系统3和下浮体2即可实现连接,不需另外增设连接件,结构简单稳固,节省成本,且抗冲击及减震效果好。
[0052]本实施例中的其他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
[0053]实施例7
[0054]如图10所示,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各模块之间不设置柔性连接件,相邻两个上甲板I分别通过一个悬挂系统3连接在相邻两个下浮体2上。各上甲板I之间、各下浮体2之间、上甲板I与下浮体2之间通过悬挂系统3即可实现连接,结构简单稳固,节省成本,且抗冲击及减震效果好。
[0055]其中,悬挂系统3可直接设置在立柱21上,立柱21传递下浮体本体22与上甲板I之间的力与力矩,且可使得该超大型浮式结构物的抗弯刚度增加,结构简单,性能稳定。
[0056]本实施例中的其他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
[0057]上列详细说明是针对本实用新型之一可行实施例的具体说明,该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为的等效实施或变更,均应包含于本案的专利范围中。
【主权项】
1.一种超大型浮式结构物,包括相连接的若干个模块,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模块分别包括有上甲板、下浮体和悬挂系统,该悬挂系统设置在所述上甲板和所述下浮体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大型浮式结构物,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上甲板分别通过所述悬挂系统连接在一个所述下浮体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大型浮式结构物,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下浮体分别通过所述悬挂系统连接在一个所述上甲板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大型浮式结构物,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上甲板分别通过一个所述悬挂系统连接在相邻两个所述下浮体上。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大型浮式结构物,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模块通过柔性连接件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超大型浮式结构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连接件包括弹性连接件和第一阻尼器。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超大型浮式结构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连接件包括弹性连接件和铰接件。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大型浮式结构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浮体包括下浮体本体和设于下浮体本体上端的立柱,所述悬挂系统包括设置在所述上甲板底面上的第二阻尼器、位于第二阻尼器下方且两端连接在所述上甲板底面上的钢板弹簧,该钢板弹簧的底部与所述立柱的上端连接。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大型浮式结构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浮体包括下浮体本体和设于下浮体本体上端的中空立柱,所述立柱内由上至下依次形成有由隔舱壁隔开的第一舱室和第二舱室,所述悬挂系统包括固设在所述上甲板底面上的顶推机构、位于第一舱室内的第一气囊、位于第二舱室内的第二气囊,顶推机构的下端套入第一舱室内且与第一气囊的上端连接,第一气囊的下端与隔舱壁连接,第二气囊的上端与隔舱壁连接,第二气囊的下端与下浮体本体连接,其中,在第一气囊与第二气囊之间设有第一排气通道和第二排气通道,第一排气通道上设有通向第一气囊的第一单向阀,第二排气通道上设有通向第二气囊的第二单向阀。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超大型浮式结构物,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顶推机构与立柱的内壁之间设有密封圈。
【专利摘要】一种超大型浮式结构物,包括相连接的若干个模块,各个模块分别包括有上甲板、下浮体和悬挂系统,该悬挂系统设置在上甲板和下浮体之间。该超大型浮式结构物中,悬挂系统安装在上甲板与下浮体之间,悬挂系统可以缓和波浪经下浮体传递给上甲板的冲击载荷,衰减由此引起的振动,控制该超大型浮式结构物上模块间的变形,抗冲击及减震效果好,能有效降低缓冲由波浪、内波引起的冲击力,有效减缓上甲板的垂荡、纵摇和横摇。
【IPC分类】B63B38/00
【公开号】CN205022825
【申请号】CN201520769338
【发明人】丁桦, 周秋萍, 赵隆茂, 沈正
【申请人】广州中国科学院工业技术研究院
【公开日】2016年2月10日
【申请日】2015年9月29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