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救生篷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399757阅读:300来源:国知局
多功能救生篷筏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用于海难、水灾等的救生设备,具体属于一种多功能的救生篷筏。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各类船舶一旦遇险,情况都非常危急,而将现有各种救生艇或救生设备投放到遇险区域,都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条件。并且遇险人员要利用好现有的救生设备,也需要充足的时间及有序的指挥和安排。但处于危机时刻,遇险人员由于恐慌,现场容易失控混乱,必须争分夺秒才能挽救更多的生命。这时,遇险人员能否快速有序地实现救生、救生设备能否快速投放和使用就成为生死存亡的决定性因素。现有的救生设备往往满足不了以上所说的要求,首先,现有的救生设备使遇险人员不能及时进入救生状态,其次,当遇险人员落入水中往往不能迅速牢靠地进入救生艇或抓住救生设备。人类历史上发生过许多这样的惨剧。并且,由于现有救生设备的局限性,当一旦遇到战事或海难、水灾等紧急情况时,就更需要一种能快速有效救生的设备。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发明一种可以使遇险人员能方便实用、快速有效实现救生的多功能救生设备。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5]—种多功能救生篷筏,是由结构完全相同、既可对称扣合也可拆分成独立的两块载浮主板组成;在载浮主板靠近外侧面的四周边缘部位排列安装有绳耳;在绳耳之间串接有绳索,绳索以绳耳为固定物,围绕着载浮主板外侧面的四周边缘构成环状的一圈;载浮主板内面的内部区域为一平底凹槽,在每一载浮主板的平底凹槽中都装备有帐篷;在载浮主板侧面内还设有储备箱。
[0006]在载浮主板的外表面上设有箍带,箍带为3-4条,在载浮主板的外表面上相应开有3-4道条形凹槽,箍带箍在所述的条形凹槽中。
[0007]在载浮主板外侧面的中间部位为一与载浮主板一体的平面凸台。
[0008]绳耳以螺柱连接的方式拧接安装在载浮主板上。
[0009]绳索表面喷涂有荧光粉。
[0010]帐篷的底边与平底凹槽的四周合成为一体,在帐篷上设有供人出入的帐篷门。
[0011]储备箱内储存有压缩食品、淡水及救生定位报警设备;储备箱的安装位置和帐篷门的开启方向一致。
[0012]箍在所述的凹槽中的箍带,与载浮主板的外表面持平。
[0013]绳耳的高度与平面凸台持平。
[0014]本实用新型的优异效果是:
[0015]本救生篷筏不需要专门的设备就可以从船上推入水中,救生用绳索围绕着载浮主板的四周边缘,非常便于遇险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快速地找准绳索,并快速地将其抓牢,遇难人员只要用手抓住救生篷筏四周的绳索就可随救生篷筏一起漂浮在水上,起到了时间就是生命的效果。一个救生篷筏可一分为二承载多人,当平稳后可以支起随篷筏所带的帐篷,供遇险人员进入帐篷临时休息或躲避风浪。本救生篷筏平时可当做床垫或者墙壁挡板等,发生水灾或其他自然灾害时也可以当做应急救灾器材使用,具有多功能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其中一个载浮主板的立体示意图;
[0018]图3是图2所示载浮主板另一面的立体示意图(未显示内部的帐篷);
[0019]图4是本实用新型打开后支起帐篷的简图(省略载浮主板外侧的设施)。
[0020]图中标记:
[0021]载浮主板1,绳耳2,绳索3,平面凸台4,搭扣5,箍带6,平底凹槽7,帐篷8,帐篷门9,储备箱10,密封条11。
【具体实施方式】
[0022]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多功能救生篷筏,其实施例的结构由附图显示。参见图1、图2,多功能救生篷筏是由结构完全相同、既可对称扣合也可拆分成独立的两块载浮主板I构成。载浮主板I内层是硬质塑料发泡层,作为实施例可用聚氨酯发泡材料或其他相类似的硬质材料;其外层是软质材料,作为实施例可用软质PVC拉丝材料或其他类似的软质材料。硬质材料和软质材料相结合使用,也是为了满足多功能救生篷筏的载力、浮力、重量、舒适度等硬性指标的需求。在载浮主板I靠近外侧面的四周边缘部位排列安装有绳耳2。绳耳2是以螺柱连接的方式拧接安装在载浮主板I四周边缘处。在绳耳2之间串接有绳索3,绳索3以绳耳2为固定物,围绕着载浮主板I外侧面的四周边缘构成环状的一圈。这样的位置非常便于遇险人员在紧急情况下一伸手就可快速地找准绳索3,并快速地将其抓牢,远远强于目前任何救生设备、救生船的救生效果和遇险人员的自救率。由于救生篷筏在整体上是上下对称的,无论哪块载浮主板I朝上,遇险人员都会快速的抓握到绳索3。在正常情况下,在运输、储备时,人们利用绳索3便于抓握拉拽的特点,能够快速的搬运。并且,为使绳索3在黑暗中清楚显示,绳索3表面上喷涂有荧光粉,进一步提升了黑暗中的救生效果。当舰船发生海难或战争时,舰船上的人员需要逃生时,可以快速地抓住多功能救生浮筏上四周的绳索3,迅速投放到海里,遇险人员可以随即跳入海里,迅速抓住设在多功能救生浮筏四周边缘部位的绳索3,实现快速救生的目的。
[0023]在载浮主板I的外表面上设有箍带6,箍带6为3-4条,在载浮主板I的关健受力点的外表面上相应开有3-4道条形凹槽,箍带6箍在所述的凹槽中。箍带6与载浮主板I的外表面持平。箍带6两端带有与其一体的搭扣5,构成了一个一体的合紧扣带。箍带6两端的搭扣5分别位于载浮主板I相对的两边侧面,当两块载浮主板I相对合并时,将两块载浮主板I端部上各相对的搭扣5合紧扣牢后,两块载浮主板I就被紧紧扣合在一起,成为了一个上下对称的、牢固的整体多功能救生浮筏。由于它没有上下区别,即使在水中翻转,仍然是一个一模一样的救生浮筏。当浮筏需要拆分开时,只要松开扣接的搭扣5就可以了。
[0024]在载浮主板I外侧面的中间部位设有一与载浮主板I 一体的平面凸台4,平面凸台4的作用一是当两块载浮主板I拆分开时因其重力作用,可使载浮主板I的内侧稳定地漂浮朝上;二是由于其凸起的形状,当两块载浮主板I合并时,可使箍带6完全绷紧。本救生蓬筏从另一角度看,载浮主板I反过来相当于在载浮主板I外平面的四周形成一圈下凹的凹台,绳索3相当于在载浮主板I外侧面四周边缘的凹台上围绕成一圈。
[0025]为使本救生篷筏在搬运、储备,尤其在投入水中救生时,能达到快速、相互间不刮扯的目的,所述的绳耳2的高度做成与平面凸台4持平。
[0026]参见图3,显示载浮主板I内面。载浮主板I的内面内部区域为一平底凹槽7,在每一载浮主板I的平底凹槽7中都装备有帐篷8。帐篷8的底边与平底凹槽7的四周是用高温压接的办法合成为一体。当两块载浮主板I合并在一起时,帐篷8隐装在载浮主板I的平底凹槽7内,所以当合紧搭扣5将两块载浮主板I锁紧在一起时,是看不见帐篷8的。为使载浮主板I在合并时内部不进水,在平底凹槽7的槽口上设有一圈密封条11。
[0027]参见图4,当搭扣5打开时,两个帐篷8就可以分别的撑起来,在帐篷8上设有供人出入的帐篷门9。平底凹槽7外层软质的材料在平时当作床垫用的时候,或者救生的时候,可以增加使用的舒适度。在海况允许的条件下,遇险人员就可以打开设置在载浮主板I上的帐篷8进入躲避风浪,或者当多功能救生浮筏飘移到海岛、海岸、陆地上后,遇险人员也可以打开帐篷8在内休息,等待救援。载浮主板I侧面内还安装有储备箱10,而且是和帐篷门9的开启方向一致;储备箱10内可以储存有压缩食品、淡水及救生定位报警设备等,当遇险人员出现疲劳、饥饿的状况时,可以随时打开储备箱,取出箱内的食品和淡水,以补充营养,恢复体力;定位救生报警设备开启后,可以让救援人员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遇险人员,从而实现快速救生的目的。
【主权项】
1.一种多功能救生篷筏,其特征在于:是由结构完全相同、既可对称扣合也可拆分成独立的两块载浮主板组成;在载浮主板靠近外侧面的四周边缘部位排列安装有绳耳;在绳耳之间串接有绳索,绳索以绳耳为固定物,围绕着载浮主板外侧面的四周边缘构成环状的一圈;载浮主板内面的内部区域为一平底凹槽,在每一载浮主板的平底凹槽中都装备有帐篷;在载浮主板侧面内还设有储备箱。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救生篷筏,其特征在于:在载浮主板的外表面上设有箍带,箍带为3-4条,在载浮主板的外表面上相应开有3-4道条形凹槽,箍带箍在所述的条形凹槽中。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救生篷筏,其特征在于:在载浮主板外侧面的中间部位为一与载浮主板一体的平面凸台。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救生篷筏,其特征在于:绳耳以螺柱连接的方式拧接安装在载浮主板上。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救生篷筏,其特征在于:绳索表面喷涂有荧光粉。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救生篷筏,其特征在于:帐篷的底边与平底凹槽的四周合成为一体,在帐篷上设有供人出入的帐篷门。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救生篷筏,其特征在于:储备箱内储存有压缩食品、淡水及救生定位报警设备;储备箱的安装位置和帐篷门的开启方向一致。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救生篷筏,其特征在于:箍在所述的凹槽中的箍带,与载浮主板的外表面持平。9.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救生篷筏,其特征在于:绳耳的高度与平面凸台持平。
【专利摘要】一种多功能救生篷筏,是由两块结构完全相同的、既可对称扣合也可拆分的载浮主板组成;在载浮主板外侧面的四周边缘部位安装有绳耳,在绳耳之间串接有荧光绳索围成环状的一圈。载浮主板的内侧面的内部区域是一平底凹槽,在每一载浮主板的平底凹槽中都装备有特制帐篷。在载浮主板的外侧面上设有箍带,箍带两端带有搭扣,共同构成了一个一体的合紧扣带。所述的绳索围绕着载浮主板的四周边缘,非常便于遇险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快速地找准绳索,并快速地将其抓牢。每一救生篷筏又可拆分成两个独立的救生篷筏,其中的帐篷可供遇险人员临时休息或躲避风浪。本救生篷筏平时可当做床垫或者墙壁挡板等,发生水灾或其他自然灾害时也可以当做应急救灾器材使用。
【IPC分类】B63C9/04
【公开号】CN205311860
【申请号】CN201520694328
【发明人】李光仁, 谭文
【申请人】李光仁, 谭文
【公开日】2016年6月15日
【申请日】2015年9月10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