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旋翼家用飞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9阅读:50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旋翼家用飞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飞机,特别是一种多旋翼家用飞机。
现在的飞机,以各种性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但是还没有一种家庭用飞机。也就是说,现在的飞机还不能在城市街道上行驶、起飞、降落和直接驶进自己家庭机库里存放。其原因是机翼太长了。现在依靠机翼上升的飞机,其机翼总长度都不能是二米多。但是,街道上行驶的车辆,就是极少见的身长十多米的车辆,其宽度也不过二米多些。所以,机翼总长不是二米左右的飞机,就不具备在城市街道上行驶、起飞和降落的条件。虽然每个城市的交通规则都不一定准予飞机起飞和降落。但是,对于现在和将来世界上富裕国家的居民来说,家用飞机无疑是一种需求品。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多旋翼家用飞机。它除了象现有的飞机那样可以在机场或市郊旷野上起飞、降落之外,还可以在市内街道上行驶、起飞、降落和驶进自己家中的机库里。
发明是这样实现的第一种方式是假设飞机的总长度有七到八米,那么,机身的上方可以安装两组或三、四组旋转机翼。每一组旋转机翼可以只是一个机翼,也可以由上下两个机翼组成,还可以由上中下三个机翼组成。可以说,它象现在有的双翼飞机和过去曾经使用过的三翼飞机那样,属于一种多翼飞机。但是,它的机翼是旋转的,这却象直升飞机那样了。不过,它的机翼总长度只有二米左右,这点则和任何一种飞机都不相似了。的确,由于机翼短、机翼多和机翼旋转三个特点集合在一身,它实在不是任何一种飞机能够和它相似的。
第二种方式是在机身的上方装置一水平平板,设平板长八米宽二米,那么板面上可以安装四个旋转叶片。只要旋转叶片急速旋转时,能够使板面上的气流急速流动而引起板面上的大气压强比板底的大气压强减少百分之一,那么,整块板底就有1600kg左右的上升力,这力足够举起一台小型飞机。这种升力虽然不直接产生于旋转叶片之上,但就飞机能起飞来说,旋转叶片就等于旋转机翼。
本发明和现有的飞机相比,以第一种方式的来说,由于机翼短,所以结构能够紧凑,使整机小型化成为可能。其次便是多机翼和旋转机翼是一种成功的机翼,双机翼飞机和直升飞机就是实例,所以本发明的制造工艺是可行的。再其次是本发明提供了现有飞机无法提供的双用功能,就是既可当飞机使用又可当车辆使用。另外,本发明显然拓宽交通航道,便利人们急于立刻从市区起飞经过交通不便的地方到达短途目的地。它能满足低空低速者的需要,如用于游览、登高山、高建筑施工以及其他等等使用。
本发明的具体结构由以下实施例及其给出。
图1是根据本发明提出的第一种实施方式而构成的多旋翼家用飞机的外观形状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提出的第二种实施方式而构成的多旋翼家用飞机的外观形状图。
下面结合图1和图2对本发明提出的多旋翼家用飞机进行说明。
在图1里,〔1〕是上旋翼,〔2〕是中旋翼,〔3〕是下旋翼,〔4〕是旋轴。上旋翼〔1〕和旋轴〔4〕可以上升下降。每个旋翼可以单独开动或止动。〔5〕是推进螺旋桨,可按需要做成连同轴〔6〕一起能伸缩的。〔7〕是方向舵。〔8〕是机尾,它也可以是伸缩式的。〔9〕是机箱,内装发动机、驾驶设备和座位。〔10〕是轮子,全机三或四个,可以是伸缩式的。整机求其小型化,不强求其能够高速飞行。
在图2里,〔11〕是平板,〔12〕是隔板、〔13〕是旋转叶片。〔14〕是旋轴。〔15〕是平板〔11〕的支杆。这一套装置可以升降、折合或伸缩等。这套装置下面的机身和图1里的机身在结构上相同。
权利要求
1.一种多旋翼家用飞机,主要由旋转机翼或旋转叶片和机身构成,其特征在于A、机身上装有多组旋转机翼,每一组旋转机翼可以由一个或上下两个或上中下三个旋转机翼组成,每一个旋转机翼的总长度是两米左右,B、机身上如果装的是旋转叶片,那么,每一组旋转叶片一般就是一个旋转叶片,而且,叶片的总长度也是两米左右。
2.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多旋翼家用飞机,其特征是机身上方可以装置上、中两层旋转机翼,机身下方只装置一层旋转机翼,如果是旋转叶片,一般要装置在机身上方一块长方形平板板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
1和2所述的多旋翼家用飞机,其特征是机身上方的上层旋转机翼可以连同转轴做成升降式的,如果是旋转叶片则可以连同长方形平板一起做成能升降、折合或伸缩的。
4.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多旋翼家用飞机,其特征是机身前端可以有推进螺旋桨,机尾可以有方向舵,机身下方有三个或四个轮子,机身内装有发动机、驾驶设备、座位等等。
专利摘要
本发明是一种多旋翼家用飞机。它的特点是机翼多、机翼旋转和机翼短,每个机翼总长度是两米左右。它不只可以在机场或市郊旷野上起飞和降落,而且也可以在城市里的街道上行驶、起飞、降落和驶进自己家中机库里存放。它是一种双功能的机动设备,既可以当飞机使用,又可以当车辆使用。它结构紧凑,制造容易。
文档编号B64C27/08GK87106536SQ87106536
公开日1988年4月27日 申请日期1987年9月22日
发明者陈英忠 申请人:陈英忠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