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输座椅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32480发布日期:2018-10-23 20:54阅读:361来源:国知局
运输座椅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根据权利要求1前序部分所述的运输座椅系统。



背景技术:

已提出一种运输座椅系统,特别是飞机座椅系统,其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座椅和布置在所述第一座椅后面的至少一个第二座椅,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座椅包括至少一个安装模块,其配置成连接在导轨上用于将所述座椅安装在运输工具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座椅包括至少一个安装模块,其配置成连接在同一导轨上用于将所述座椅安装在所述运输工具中,其中,所述两个座椅配置成在所述导轨上相对于彼此移位,用于实现所述座椅中至少一个的使用位置和收起位置。

特别地,在EP 2 803 581 A2中提出了一种具有至少两个座椅的飞机座椅系统,所述座椅连接在同一导轨上并配置成在所述导轨上相对于彼此移位,用于实现所述座椅的使用位置和收起位置。特别地,由上述文献已知的飞机座椅系统的缺点在于,在收起位置时,座椅靠背的高度由于安全原因违反了飞机许可。

在EP 2 803 580 A2中提出了一种飞机座椅系统,其具有在导轨上可相对于彼此移位的多个座椅。

这里,上述文献中公开的特征应认为包括在本申请的公开内容中。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尤其是提供一种在可变性和允许性方面具有改善特性的通用装置。根据本发明,该目的通过专利权利要求1的特征来实现,而本发明的有利实施方式和更多发展可从从属权利要求中获得。

本发明的优点

本发明涉及一种运输座椅系统,尤其是飞机座椅系统,其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座椅和布置在第一座椅后面的至少一个第二座椅,至少一个第一座椅包括至少一个安装模块,其配置成连接在导轨上用于将座椅安装在运输工具中,至少一个第二座椅包括至少一个安装模块,其配置成连接在相同的导轨上用于将座椅安装在运输工具中,其中,两个座椅配置成在导轨上相对于彼此位移以实现座椅中至少一个的使用位置和收起位置。

提出,座椅中至少一个的至少一个安装模块具有座椅脚单元,其相对于安装模块的至少一部分可移动地支承。这里,“运输座椅系统”尤其是指具有至少两个座椅的系统,沿座椅的坐向看,至少两个座椅一个布置在另一个后面且配置成布置在运输工具中,例如火车、巴士或本领域技术人员认为有利的其他运输工具。特别优选地,运输座椅系统实施为飞机座椅系统。这里,运输座椅系统优选地包括超过两个座椅。这里,“座椅”应尤其理解为配置成为运输工具内的乘客提供座位的乘客座椅。这里,座椅优选地具有安装单元,座椅藉由此安装单元牢固地安装在机舱地板上。这里,座椅优选地实施为座椅排的一部分,座椅排具有通过共用的安装单元安装在机舱地板上的多个大致相同构成的座椅。这里,座椅优选地还具有座椅底部和至少一个靠背。这里,“座椅底部”应尤其理解为形成乘客的乘坐区域的单元,其中座椅底部优选地由基体和装设在基体上的衬垫形成。这里,“乘坐区域”应尤其理解为配置成用于使乘客尤其是在运输期间(例如飞行期间)坐在其上的座椅区域。这里,“靠背”应尤其理解为形成靠背支撑表面以允许坐在座椅上的乘客使其背部倚靠从而得到休息的座椅单元。这里,靠背优选地包括至少一个基体和形成靠背支撑表面的衬垫。这里,靠背布置在座椅底部的后端并且从座椅底部向上延伸远离安装单元。这里,可想到,座椅底部和靠背彼此刚性连接或者座椅底部和靠背形成相对于彼此可移动的以形成不同的座椅位置。这里,“飞机座椅系统”应尤其理解为具有至少两个飞机座椅的系统,沿其坐向,至少两个飞机座椅一个布置在另一个后面,系统布置在机舱中。这里,体现为飞机座椅的座椅安装在机舱中用于乘客乘坐。这里,“安装模块”应尤其理解为安装单元的一部分,借此作用于座椅上的力的至少部分排放到安装平面中。这里,安装模块连接至导轨并且优选地包括至少一个座椅脚单元。这里,“座椅脚单元”应尤其理解为将座椅连接至运输工具的机舱地板的单元,座椅安装在该机舱地板上,安装模块构成座椅的一部分。这里,座椅脚单元在下端部优选地借助紧固元件与机舱地板连结。这里,座椅脚单元在所述下端部尤其与导轨连结。座椅脚单元在上端部与安装模块的其余部分连接和/或与承载型材连结。这里,“安装单元”应尤其理解为借此将座椅安装在安装平面上的单元。这里,安装单元优选地包括与第一导轨连结的第一安装模块和与第二导轨连结的第二安装模块。原则上,也可想到,安装单元具有另外的安装模块。这里,安装单元配置成将形成邻近座椅排所包括的所有座椅安装在安装平面上。这里,“导轨”应尤其理解为配置成用于以形状配合和/或力配合的方式连接元件或模块(尤其是安装模块的一部分)的轨道。这里,导轨优选地体现为连接至牢固地布置在安装平面中的紧固轨道的单独轨道。原则上,也可想到,导轨由牢固地布置在运输工具的安装平面中的紧固轨道形成。这里,“连接”应尤其理解为以形状配合和/或力配合的方式连接至另外的元件,例如导轨。这里,连接至导轨的元件至少在操作状态下具有在移动方面的至少一个自由度,由此可例如平行于导轨位移。这里,“使用位置”应尤其理解为以适于人使用的方式安装在运输工具中的座椅位置,其中特别地座椅以允许乘客尤其是在运输期间以适当方式坐在座椅上的方式建立。这里,“收起位置”应尤其理解为人不能以适当方式坐在座椅上的座椅位置,其中座椅优选地具有尽可能小的尺寸或与其他座椅或空间特征交错布置,使得座椅以特别节省空间的方式布置在收起位置处。这里,在收起位置和使用位置,安装单元的承载座椅结构,尤其是座椅的横向承载件和座椅分隔件以至少大致相同的方式保持相对于彼此的取向。这里,“安装模块的部分”应尤其理解为安装模块的刚性部分,例如连接至安装单元的横向承载件的元件。这里,“可移动地支承”应尤其理解为通过承载单元相对于元件可移动地紧固的方式。这里,承载单元在至少一种操作状态下允许的移动可以是线性位移和/或绕至少一个旋转轴线旋转。通过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座椅可以特别节省空间的方式布置在其收起位置处。“配置”应尤其理解为特别地设计和/或装备。将对象配置成用于特定功能尤其应理解为该对象在至少一种应用状态和/或操作状态下实现和/或实施该特定功能。这尤其允许提供一种有利的柔性的运输工具系统,其中可以简单地收起不需要的座椅,因此可提供具有增大的腿部活动空间的座椅。

还提出,所述座椅各包括靠背,其在使用位置和收起位置具有直立位置。这里,“靠背的直立位置”应尤其理解为靠背基本上垂直于安装平面取向且固定至靠背的实用元件(尤其是桌子或保持元件,特别地,其布置在靠背的后侧上)可由坐在该座椅后面的乘客使用的靠背位置。这里,座椅的靠背在使用位置和收起位置具有相同的高度。这里,“靠背在使用位置和收起位置具有相同的高度”应尤其理解为在收起位置和使用位置,靠背的最上边缘与安装平面之间的距离是相等的。由此可尤其有利地实现在收起位置具有可由坐在该座椅后方的乘客使用的实用元件的座椅。

此外还提出,座椅的靠背在使用位置和收起位置具有相同的位置。这里,“相同的位置”应尤其理解为大致相同的位置,也就是说,尤其是针对限定的参考平面和/或参考点相同的高度、相同的倾斜度和/或相同的取向。这里,靠背在收起位置和使用位置具有大致相同的高度和相同的倾斜度,优选地,相对于该座椅安装所在的机舱底部完全相同的高度和倾斜度。特别地,靠背在收起位置和使用位置时布置在TTL位置。这里,“TTL位置”应尤其理解为出于安全原因尤其是在起飞阶段、着陆阶段和湍流期间飞机座椅所呈现的直立位置。这里,在TTL位置,飞机座椅的靠背和座椅底部大致彼此垂直取向,优选地成90度和110度之间的角度。这里,TTL位置形成第一端部位置,在所述第一端部位置处,飞机座椅的靠背可最大限度调节。优选地,座椅的靠背在收起位置和使用位置时取向相同。特别地,靠背在收起位置处布置在对应于座椅的允许座椅位置的位置处。这里,靠背在收起位置处尤其布置得不高于在使用位置时的高度。布置在靠背上的构件(例如桌子、杯保持器、平板保持器和/或文献袋)在收起位置处可以在座椅的使用位置处相同的范围和相同的方式使用。在从收起位置调节至使用位置时,靠背尤其不会相对于机舱地板枢转或相对于机舱地板升高。由此,靠背在座椅的收起位置处可以尤其有利的方式布置。

此外提出,在收起位置,座椅中至少一个的安装模块布置成与另一座椅的安装模块至少部分地重叠。这里,“至少部分地重叠”应尤其理解为元件(尤其是座椅的安装模块)沿着导轨(座椅通过其进行安装)的位移方向重叠。这里,特别地,两个座椅在收起位置时的包络曲线重叠。这里,两个座椅在收起位置处的包络曲线重叠至少20%,优选至少25%并且特别有利地是至少33%。这里,“包络曲线”应尤其理解为围绕座椅的最大尺寸绘制的假想曲线,其中,在座椅的最后点处,从安装平面向上垂直于安装平面向上延伸至靠背的最上端绘制包络曲线的后侧,并且其中,在最前端,从安装平面向上垂直于安装平面绘制包络曲线的前侧并延伸至靠背的最上端。这允许将彼此前后布置的两个座椅排相对于彼此以特别有利节省空间的方式布置在至少一个收起位置处。

除此之外,提出,可移动的座椅脚单元形成第二座椅的前座椅脚单元。这里,“前座椅脚单元”应尤其理解为沿座椅的坐向看时安装模块的布置在座椅的前端的座椅脚单元。这允许以特别有利的方式形成第二座椅的安装模块。

还提出,一个座椅的安装模块的一个座椅脚单元可相对于第二座椅脚单元移动以在使用位置和收起位置之间进行调节。这里,可想到,可移动地支承的座椅脚单元形成前座椅脚单元或后座椅脚单元。这里,“后座椅脚单元”应尤其理解为沿座椅的坐向看时安装模块的布置在座位的后端的座椅脚单元。这允许以特别有利的方式形成第二座椅的安装模块。

还提出,安装模块具有线性轴承,可移动的座椅脚单元可通过所述线性轴承相对于另一座椅脚单元位移。这里,“线性轴承”应尤其理解为由其连结的两个元件可通过其沿着位移路径相对于彼此移动。这里,线性轴承的位移路径优选地形成直线。但原则上也可想到,线性轴承的位移路径具有弯曲走向。这允许使前座椅脚单元特别有利地且远离后座椅脚单元位移,由此可实现两个座椅特别有利的重叠。

此外提出,安装模块具有枢转轴承,前座椅脚单元可通过所述枢转轴承枢转。这里,“枢转轴承”应尤其理解为由其连结的两个元件可通过其绕旋转轴线相对于彼此旋转。原则上也可想到,安装模块具有多个轴承。原则上还可想到,这里,安装模块具有由一个或多个枢轴轴承和/或一个或多个线性轴承构成的组合。这里,枢转轴承优选地限于限定的枢转角度,两个元件可相对于彼此旋转所述限定的枢转角度。这允许以相对于安装模块的剩余部分可特别容易移动的方式来有利地支承座椅脚单元。

此外提出,第二座椅的安装模块形成基体,基体形成后座椅脚单元以及座椅的两个横向承载件之间的承载区域。这里,“基体”应尤其理解为形成模块(尤其是安装模块)的一部分、优选大部分的单件式构成主体。这里,“承载区域”应尤其理解为基体连接安装单元的横向承载件和/或连接座椅的座椅底部的区域。这里,“横向承载件”应尤其理解为安装单元横向于座椅的坐向延伸的部分,这些座椅通过安装单元安装。这里,座椅优选地具有前横向承载件和后横向承载件。这允许以特别有利的方式形成安装模块。

还提出,第一座椅具有至少一个触发元件,其配置成待促动以在锁定位置和位移位置之间调节第一座椅。这里,“触发元件”应尤其理解为使用者可借助其触发动作(例如锁定元件的解锁或锁定)的元件。这里,可想到,触发元件体现为例如杆元件的刚性促动元件,或者例如鲍登缆线的牵拉元件。这里,原则上也可想到,触发元件体现为飞机座椅的一部分,例如扶手或靠背。这里,可触发杆起作用以通过扶手或靠背来调节促动。原则上也可想到,触发元件可通过电子或电磁触发来促动。这里,“锁定位置”应尤其理解为座椅或座椅的至少座椅脚单元与导轨刚性连结但不能在导轨上位移的位置。在锁定位置,座椅或座椅的至少座椅脚单元不具有能够相对于导轨移动的自由度。这里,“位移位置”应尤其理解为座椅或座椅的至少座椅脚单元以沿着导轨的位移路径可位移的方式支承在导轨上并且可在导轨上不同位置(例如尤其是使用位置和收起位置)之间或者不同定位之间位移的座椅位置。由此,至少一个座椅可以特别简单的方式有利地锁定或释放以进行调节。

此外提出,第一座椅包括至少两个安装模块,其一起由触发元件触发。这里,“安装模块一起由触发元件触发”应尤其理解为触发元件延伸至少越过两个安装模块之间的距离并至少与两个安装模块连结以通过人员促动在锁定位置和位移位置之间调节该两个安装模块。这里,两个安装模块,尤其是该两个安装模块的紧固元件可通过一个触发元件促动。由此,以特别简单的方式实现了座椅在其锁定位置和其位移位置之间的调节。

还提出,触发元件体现为行李挡杆。这里,“行李挡杆”应尤其理解为在座椅的安装平面和座椅底部之间延伸并配置成防止物体(尤其是行李件)从座椅底部滑出的杆。这里,行李挡杆优选地横向于座椅的坐向延伸越过座椅或者座椅排的整个宽度以及在座椅的侧端区域中沿坐向延伸。由此,可以特别有利的方式形成触发元件。

此外提出,第一座椅具有至少一个紧固元件,其将至少一个安装模块与导轨连结,其中,紧固元件具有至少一个锁定元件,其借助触发元件可在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调节。这里,“紧固元件”应尤其理解为配置成以形状配合和/或力配合的方式将两个另外的元件(尤其是导轨和安装模块)相互连接的元件。这里,紧固元件优选地具有两个操作状态,即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这里,“锁定位置”应尤其理解为紧固元件刚性布置在导轨上并且特别地沿着导轨的位移方向不可移动的紧固元件操作状态。在锁定位置,力可沿位移方向通过紧固元件导入到导轨中。这里,“解锁位置”应尤其理解为紧固元件以在导轨上可沿导轨的位移方向位移的方式连接至导轨的紧固元件操作状态。在解锁位置,没有力沿着导轨的位移方向通过紧固元件导入到导轨中。这允许以特别简单的方式将座椅安装在运输工具中。

除此之外提出,第一座椅具有至少一个第二紧固元件用于连结至第二导轨,其中,第二紧固元件与第一紧固元件可一起由触发元件促动。这里,“可一起促动”应尤其理解为两个紧固元件可通过共用的触发元件的解锁或锁定运动在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切换。这允许使座椅特别简单的在其锁定位置和位移位置之间位移。

还提出,整个触发元件可移动地支承在至少一个安装模块中。本文中,“可移动地支承”应尤其理解为触发元件在至少一种操作状态下可相对于安装模块移动,其中,可想到,这里旋转触发元件或者沿位移方向相对于安装模块位移触发元件。由此,触发元件可以特别有利的方式安装在座椅上。

此外提出,运输座椅系统具有至少一个锁定机构,其将可移动的座椅脚单元锁定在至少一个位置处。这有利地允许将可移动的座椅脚单元锁定在不同的位置处。

本文中,根据本发明的运输座椅系统不应限于上述应用和实施方式。特别地,为了实现这里描述的功能,根据本发明的运输座椅系统的单独的元件、构件和单元的数量可不同于本文提及的数量。

附图说明

根据以下对附图的说明,更多的优点将是显而易见的。附图示出本发明的三个示范实施例。附图、说明书和权利要求包含组合的多个特征。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有目的地单独考虑这些特征并将发现更多的有利组合。

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示范实施例的运输座椅系统的示意图,其中具有处于使用位置的两个座椅;

图2示出运输座椅系统的示意图,其中一个座椅处于其收起位置;

图3示出后座椅的安装模块的细节图,其中前座椅的脚单元处于收起位置;

图4示出具有可移动的座椅脚单元的座椅排的示意性细节图;

图5是座椅排的示意图,其中座椅处于使用位置;

图6是用于促动紧固元件的触发元件的锁定机构的细节图;

图7是触发元件和由触发元件促动的紧固元件的细节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第二示范实施例的运输座椅系统的示意图,其中具有处于使用位置的两个座椅;

图9是第二示范实施例的运输座椅系统的示意图,其中一个座椅处于其收起位置;

图10是根据本发明第三示范实施例的运输座椅系统的示意图,其中具有处于使用位置的三个座椅;以及

图11是第三示范实施例的运输座椅系统的示意图,其中一个座椅处于其收起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图1至7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运输座椅系统。运输座椅系统实施为运输工具的座椅系统。运输座椅系统实施为飞机座椅系统。原则上,也可想到,运输座椅系统实施为不同运输工具的座椅系统,例如火车座椅系统或巴士座椅系统。运输座椅系统包括第一座椅10a。运输座椅系统还包括第二座椅12a。第一座椅10a实施为前座椅10a。第二座椅12a实施为后座椅12a。两个座椅10a,12a实施为座椅对14a。这里,运输座椅系统包括未示出的另外的座椅对,其等同于座椅对14a进行实施。座椅对14a安装在飞机机舱中。这里,座椅10a,12a分别体现为座椅排16a,18a的一部分。这里,座椅排16a,18a分别包括并排布置的三个座椅10a,12a。这里,座椅排16a,18a的座椅10a,12a以基本上相同的方式体现。在下文中,当提及座椅10a,12a时,优选地,意味着整个座椅排16a,18a,各个座椅10a,12a是其的一部分。原则上,也可想到,座椅排16a,18a具有不同数量的座椅10a,12a。座椅10a,12a安装在飞机的机舱中。原则上,还可想到,座椅10a,12a安装在不同的运输工具中,例如巴士的乘客空间中。机舱具有彼此平行地附装在机舱的机舱地板中的两个紧固轨道20a。这里,紧固轨道20a插在机舱地板中。优选地,在机舱中布置有另外的平行延伸的紧固轨道,另外的座椅(未示出)可经由其安装在机舱中。运输座椅系统包括第一导轨22a和第二导轨24a。导轨22a,24a各固定地连接至机舱的其中一个紧固轨道20a。这里,导轨22a,24a刚性地安装在对应的紧固轨道20a上。座椅10a,12a通过导轨22a,24a与机舱地板连结。原则上,也可想到,座椅10a,12a直接通过机舱中的紧固轨道20a安装在机舱中。在这种情况下,紧固轨道20a将实现导轨22a,24a对应的功能。

第一座椅10a体现为前座椅。沿座椅10a的坐向看,第一座椅10a布置在第二座椅12a前面。第二座椅12a体现为座椅对14a中的后座椅。沿第二座椅12a的坐向,第二座椅12a布置在第一座椅10a后面。第一座椅10a是第一座椅排16a的一部分。第二座椅12a体现为第二座椅排18a的一部分。第一座椅排16a实施为前座椅排。沿座椅10a,12a的坐向,第一座椅排16a布置在第二、后座椅排18a前面。这里,座椅10a,12a的坐向优选地平行于运输工具(特别是机舱)的主延伸方向。这里,座椅10a,12a的坐向优选地在运输方向上,特别地是在飞行方向上。然而,原则上,还可想到,两个座椅的坐向以相反的方向延伸。原则上,还可想到,座椅10a,12a与飞行方向成一角度取向。这里,可想到,座椅10a,12a与飞行方向例如成45度角取向。

第一座椅10a包括安装单元26a,座椅10a通过其进行安装。第一座椅排16a的所有座椅10a都通过安装单元26a进行安装。安装单元26a包括第一安装模块28a和第二安装模块30a。第一安装模块28a连接至第一导轨22a。第二安装模块30a连接至第二导轨24a。第一安装模块28a和第二安装模块30a基本上相同地进行实施。这里,可想到,两个安装模块28a,30a实施为不同的。由于两个安装模块28a,30a实施为相同的,下面将仅详细描述第一安装模块28a。安装单元26a包括两个横向承载件32a,34a。横向承载件32a,34a彼此平行延伸。横向承载件32a,34a体现为承载管。横向承载件32a体现为前承载管。横向承载件34a体现为后承载管。这里,横向承载件32a沿座椅10a的坐向布置在横向承载件34a前面。横向承载件32a,34a延伸越过座椅排16a的所有座椅10a的整个宽度。通过横向承载件32a,34a,力从座椅排16a的座椅10a传递到安装模块28a,30a上。座椅10a还包括靠背36a和座椅底部38a。座椅底部38a和靠背36a与安装单元26a相连结。这里,靠背36a和座椅底部38a相对于彼此可移动地支承,从而可实现至少两个不同的座椅位置。然而,原则上,也可想到,靠背36a和座椅底部38a以刚性且相对于彼此不可移动的方式实施。这里,靠背36a和座椅底部38a通过未详细描述的紧固工具连接至安装单元26a。这里,靠背36a和座椅底部38a以现有技术中已知的方式连接至安装单元26a。

座椅10a的安装模块28a形成前座椅脚单元40a和后座椅脚单元42a。前座椅脚单元40a形成在前部区域中将座椅10a支撑在导轨22a上的前座椅脚。后座椅脚单元42a形成在后部区域中将座椅10a支撑在导轨22a上的后座椅脚。前座椅脚单元40a包括第一连接区域,通过其前座椅脚单元40a连接至前横向承载件32a。这里,前座椅脚单元40a通过连接区域与横向承载件32a刚性连结。后座椅脚单元42a也包括第一连接区域,通过其后座椅脚单元42a连接至后横向承载件34a。这里,后座椅脚单元42a通过连接区域与横向承载件34a刚性连结。这里,安装模块28a的前座椅脚单元40a和后座椅脚单元42a彼此一体式体现。原则上,这里还可想到,前座椅脚单元40a和后座椅脚单元42a以多件式实施体现。安装模块28a由具有多个凹陷部的平板实现。安装模块28a体现为承载结构,其可具有承载部件和肋部件,这取决于负载路径,力通过该负载路径排放到机舱地板中。

为了连接至导轨22a,座椅10a包括第一紧固元件44a和第二紧固元件46a。第一紧固元件44a实施为前紧固元件并配置成连结前座椅脚单元40a与导轨22a。为此,第一紧固元件44a刚性连接至前座椅脚单元40a。第二紧固元件46a实施为后紧固元件并配置成连结后座椅脚单元42a与导轨22a。为此,第二紧固元件46a刚性连接至后座椅脚单元42a。这里,第二、后紧固元件46a体现为浮动轴承。第二紧固元件46a以形状配合方式连接至导轨22a。导轨22a在每个轴向侧上形成底切部,紧固元件46a以形状配合方式接合在该底切部中。这里,紧固元件46a以沿着导轨22a的移位方向可移位的方式支承。第二紧固元件46a不包括固定元件,经由其紧固元件46a可沿位移方向固定在导轨22a上。原则上,也可想到,第二紧固元件46a也包括固定元件并且在处于使用位置时与导轨22a牢固地连结。由此,座椅10a可通过紧固元件44a,46a两者与导轨22a牢固地连结。沿导轨22a位移方向的力不能通过第二紧固元件46a传递到导轨22a上。第一紧固元件44a具有锁定元件48a。紧固元件44a可通过锁定元件48a牢固地固定在导轨22a上。紧固元件44a可通过锁定元件48a固定在导轨22a的不同位置处。锁定元件48a体现为螺栓。原则上,也可想到,锁定元件48a以本领域技术人员认为有利的不同方式实现,例如钩或不同的形状配合元件和/或力配合元件。锁定元件48a可移动地支承在紧固元件44a中。这里,锁定元件48a的特征在于具有至少两个位置。在锁定位置处,锁定元件48a将紧固元件44a固定在导轨22a上。在锁定位置处,锁定元件48a将紧固元件44a以形状配合和/或力配合方式连接至导轨22a。在锁定元件48a的锁定位置处,紧固元件44a被锁定并且不可在导轨22a上移位。在锁定位置处,力可通过紧固元件44a沿导轨22a的位移方向导入到导轨22a中。在解锁位置处,锁定元件48a不以形状配合和/或力配合方式连接至导轨22a。在锁定元件48a的解锁位置处,紧固元件44a可沿导轨22a的位移方向移位。在锁定元件48a的解锁位置处,整个安装模块28a可在导轨22a上位移。为了将第二安装模块30a紧固在第二导轨24a上,座椅10a包括另外的前紧固元件50a和第二、后紧固元件(未详细示出),它们等同于如上所述的紧固元件44a,46a进行实施。

为了在锁定位置和移位位置之间调节座椅10a,座椅10a具有触发元件52a。触发元件52a配置成由人促动,特别地由工作人员促动。这里,触发元件52a特别地配置成手动促动。特别地,触发元件52a配置成无需工具促动。在锁定位置处,座椅10a固定在导轨22a,24a上。在锁定位置处,作用于座椅10a上的力可通过安装模块28a,30a和紧固元件44a,46a,50a导入到导轨22a,24a上并因此导入到机舱地板中。在位移位置处,座椅10a沿导轨22a,24a的位移方向可移动地连接至导轨22a,24a。在移位位置处,座椅10a在导轨22a,24a上可轴向移动。触发元件52a体现为行李挡杆。体现为行李挡杆的触发元件52a布置在座椅底部38a下面并配置成防止座椅10a下面的行李件滑出。体现为行李挡杆的触发元件52a基本上延伸越过座椅排16a的整个宽度。这里,触发元件52a从座椅排16a的左边座椅的第一侧端延伸到座椅排16a的右边座椅的第二侧端。这里,触发元件52a布置在安装模块28a,30a的前座椅脚单元40a的区域中。体现为行李挡杆的触发元件52a在其侧端向后延伸(沿坐向观察时)。体现为行李挡杆的触发元件52a在后部区域中向上朝着座椅底部38a延伸。体现为行李挡杆的触发元件52a可移动地连接至安装模块28a,30a。为了支承体现为行李挡杆的触发元件52a,安装模块28a,30a在其前座椅脚单元40a处分别具有轴承收纳部54a。轴承收纳部54a实施为滑动轴承。体现为行李挡杆的触发元件52a通过轴承收纳部54a以相对于安装模块28a,30a可枢转的方式支承。

对于各紧固元件44a,50a,座椅10a具有连结元件56a。连结元件56a将触发元件52a连接至对应的紧固元件44a,50a相应的锁定元件48a。这里,两个紧固元件44a,50a的连结元件56a体现为相同的,因此下文中将仅详细描述用于促动紧固元件44a的锁定元件48a。为了说明未详细示出的、用于紧固元件50a的连结元件,可参照连结元件56a的描述。连结元件56a体现为促动杆。连结元件56a的第一端刚性连接至触发元件52a。通过连结元件56a与触发元件52a的刚性连结,触发元件52a的旋转转换成触发元件52a的枢转。连结元件56a的第二端具有形状配合元件58a。形状配合元件58a配置成与锁定元件48a形状配合地连结。连结元件56a的形状配合元件58a以形状配合方式接合在锁定元件48a的头部60a周围。原则上,也可想到,形状配合元件58a以不同方式实现并以对应的不同形状配合方式连接至锁定元件48a。通过连结元件56a与锁定元件48a的连结,触发元件52a的移动转换成锁定元件48a的移动。由此,借助触发元件52a,锁定元件48a可在其锁定位置和其解锁位置之间调节。在第一位置处,触发元件52a处于空挡(neutral)位置,且连结元件56a以使锁定元件48a在其锁定位置的方式取向。由此,在触发元件52a的空挡位置处,前紧固元件44a,50a两者被锁定,于是座椅10a被固定在导轨22a,24a上。若触发元件52a从其空挡位置旋转到促动位置,则锁定元件48a通过连结元件56a从其锁定位置移动到其解锁位置。

原则上,还可想到,为了连接安装模块28a,30a的后座椅脚单元42a,后紧固元件46a包括锁定元件并且可在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调节,并且为了连接安装模块28a,30a的前座椅脚单元40a,前紧固元件44a,50a体现为浮动轴承。

座椅10a包括锁定机构62a。锁定机构62a配置成将触发元件52a固定在其空挡位置处。锁定机构62a布置在体现为行李挡杆的触发元件52a的一端。这里,锁定机构62a布置在第一座椅排16a的过道侧座椅的下侧。锁定机构62a布置在座椅10a的碰撞保护件136a后面。锁定机构62a实施为卡扣机构。锁定机构62a包括形状配合元件64a。通过形状配合元件64a,触发元件52a固定在其空挡位置处。触发元件52a体现为连接至安装单元26a的可枢转的钩。锁定机构62a包括牢固地连接至触发元件52a的锁定螺栓138a。在锁定状态下,锁定螺栓138a以形状配合方式连接至形状配合元件64a。在图6中示出锁定机构62a的锁定状态,其中锁定螺栓138a布置在形状配合元件64a中。若锁定螺栓138a布置在形状配合元件64a中,锁定螺栓138a在所有方向上都被紧固,由此触发元件52a在所有方向上也都被紧固。由此有效地防止了锁定机构62a由于作用于体现为行李挡杆的触发元件52a上的力而解锁。锁定机构62a包括促动元件140a。促动元件140a配置成用于解锁锁定机构62a。促动元件140a体现为连接至形状配合元件64a的杆元件。为了解锁锁定机构62a,促动元件140a配置成沿解锁方向142a移动。这里,解锁方向142a朝向安装平面取向。为了促动,促动元件140a包括其中可附装牵拉元件(此处未示出)的开口。通过连接牵拉元件,可实现简单的解锁。原则上,也可想到,促动元件140a的开口具有特殊形状,从而需要相应的工具以有利地操作促动元件140a。这有利地确保了只有授权人员才能解锁锁定机构62a。通过沿解锁方向142a移动促动元件140a,使得形状配合元件64a旋转,由此松开了锁定螺栓138a,并进一步倾斜向上地释放了触发元件52a。在解锁状态下,锁定螺栓138a从形状配合元件64a中释放出来。由此,触发元件52a可枢转。为了锁定,锁定螺栓138a通过触发元件52a向后枢转而再次与形状配合元件58a形状配合的形成接触,由此形状配合元件58a使触发元件52a再次卡在空挡位置处。这里,形状配合元件58a例如通过卡定元件或者通过由弹簧元件施加的弹力保持在该位置。

在座椅10a完全安装的状态下,锁定机构62a由覆盖元件120a覆盖。锁定机构62a包括显示元件122a。显示元件122a配置成指示锁定机构62a是否被锁定。显示元件122a布置在覆盖元件120a中。显示元件122a体现为机械元件。显示元件122a配置成输出光信号。原则上,也可想到,除了光信号之外,显示元件122a在锁定机构62a卡合时输出声信号。原则上,还可想到,显示元件122a体现为输出光信号的电或电磁元件。

第二座椅12a包括安装单元66a,座椅12a通过该安装单元66a进行安装。通过安装单元66a,第二座椅排18a的所有座椅12a安装在机舱地板上。安装单元66a包括第一安装模块68a和第二安装模块70a。第一安装模块68a连接至第一导轨22a。第二安装模块70a连接至第二导轨24a。通过安装模块68a,70a,第二座椅12a连结至与第一座椅10a通过其安装模块28a,30a连结至的相同的导轨22a,24a。第一安装模块68a和第二安装模块70a基本上相同的进行实施。这里,可想到,两个安装模块68a,70a实施为不同的。由于两个安装模块68a,70a实施为相同的,在下面的描述中将仅详细描述第一安装模块68a。安装单元66a包括两个横向承载件72a,74a。横向承载件72a,74a彼此平行延伸。横向承载件72a,74a体现为承载管。横向承载件72a体现为前承载管。横向承载件74a体现为后承载管。这里,沿座椅12a的坐向看时,横向承载件72a布置在横向承载件74a前面。这里,横向承载件72a,74a延伸越过座椅排18a的所有座椅12a的整个宽度。通过横向承载件72a,74a,力从座椅排18a的座椅12a传递到安装模块68a,70a。座椅12a还包括靠背76a和座椅底部78a。座椅底部78a和靠背76a与安装单元66a相连结。这里,靠背76a和座椅底部78a彼此可移动地支承,从而可实现至少两个不同的座椅位置。这里,靠背76a和座椅底部78a通过紧固工具(未详细描述)连接至安装单元66a。这里,座椅底部78a可枢转地连接至安装单元66a并因此可在使用位置和收起位置之间调节,在使用位置处,乘客可坐在座椅底部78a上,在收起位置处,座椅底部78a向后朝着靠背76a枢转。这里,靠背76a和座椅底部78a以现有技术已知的方式连接至安装单元66a。

座椅12a的安装模块68a形成前座椅脚单元80a和后座椅脚单元82a。前座椅脚单元80a形成在前部区域中将座椅12a支撑在导轨22a上的前座椅脚。后座椅脚单元82a形成在后部区域中将座椅12a支撑在导轨22a上的后座椅脚。安装模块68a包括基体84a。基体84a形成后座椅脚单元82a以及两个横向承载件72a,74a之间的承载区域86a。在承载区域86a中,基体84a形成前横向承载件72a的轴承收纳部88a和后横向承载件74a的轴承收纳部90a。基体84a通过轴承收纳部88a,90a刚性连接至横向承载件72a,74a。基体84a形成彼此一体式的后座椅脚单元82a和承载区域86a。

为了连接至导轨22a,座椅12a包括第一紧固元件92a和第二紧固元件94a。第一紧固元件92a体现为前紧固元件并配置成连结前座椅脚单元80a与导轨22a。为此,第一紧固元件92a牢固地连接至前座椅脚单元80a。第二紧固元件94a体现为后紧固元件并配置成连结后座椅脚单元82a与导轨22a。为此,第二紧固元件94a刚性连接至后座椅脚单元82a。这里,第二、后紧固元件94a体现为固定轴承。原则上,也可想到,紧固元件92a,94a两者体现为固定轴承,或者前紧固元件92a体现为固定轴承而后紧固元件94a体现为浮动轴承。第二紧固元件94a以形状配合方式连接至导轨22a。这里,后紧固元件94a通过未详细示出的锁定元件牢固地连接至导轨22a。在锁定状态下,力通过后紧固元件94a在所有方向上导入到导轨22a中。

第一紧固元件92a体现为浮动轴承。第一紧固元件92a以形状配合方式连接至导轨22a。这里,紧固元件92a以可沿着导轨22a的位移方向移位的方式支承。第一紧固元件92a不具有通过其紧固元件92a可沿位移方向固定在导轨22a上的固定元件。沿导轨22a位移方向的力不能通过第一紧固元件92a传递到导轨22a上。安装模块68a的前座椅脚单元80a以可相对于安装模块68a的基体84a移动的方式支承。为了可移动地支承前座椅脚单元80a,安装模块68a具有枢转轴承96a。枢转轴承96a由基体84a和前座椅脚单元80a实施。基体84a在其前端在前横向承载件72a下方的区域中具有收纳区域98a。收纳区域98a具有大致三角形的形状。这里,收纳区域98a形成收纳凹陷部(未示出),轴承螺栓100a支承在其中。通过轴承螺栓100a,前座椅脚单元80a借助轴承收纳部可枢转地支承。呈三角形的收纳区域98a的内壁形成邻接表面,前座椅脚单元80a在其两个端部位置处抵靠在该邻接表面上。这里,第一端部位置实施为前座椅脚单元80a的使用位置。这里,在使用位置,座椅脚单元80a的前侧部抵靠在收纳区域98a的前邻接表面上。前座椅脚单元80a形成支撑区域102a。支撑区域102a由在座椅脚单元80a的前侧部上的凸肩体现。支撑区域102a配置成可在使用位置允许力从基体84a直接导入到前座椅脚单元80a中。基体84a在前端形成邻接表面104a,其对应于支撑区域102a。在使用位置,前座椅脚单元80a抵靠在基体84a的邻接表面104a上。由此,在前座椅脚单元80a的使用位置处,力可直接在邻接表面104a和支撑区域102a之间传递。前座椅脚单元80a的第二端部位置形成收起位置。在收起位置,前座椅脚单元80a先后枢转,朝着后座椅脚单元82a。这里,前座椅脚单元80a的后侧部抵靠在收纳区域98a的邻接表面上。前座椅脚单元80a还具有支撑元件106a,其布置在座椅脚单元80a的中间区域中。支撑元件106a体现为前座椅脚单元80a的背侧部上的凸起部。在收起位置,支撑元件106a抵靠在后座椅脚单元82a的前侧部上。通过支撑元件106a,在前座椅脚单元80a的收起位置,力可导入到后座椅脚单元82a中。这里,安装模块68a仅具有一个承载单元,即枢转轴承96a,安装单元66a的承载部分通过该承载单元相对于安装单元66a的可移动部分被支承。这允许实现座椅12a在收起位置和使用位置两者的安全状态。

座椅12a具有触发杆124a,前座椅脚单元80a可通过其枢转。触发杆124a与前座椅脚单元80a以单件式实施体现。原则上,也可想到,触发杆124a仅仅牢固地连接至前座椅脚单元80a。触发杆124a布置在前座椅脚单元80a的上端。这里,为了促动触发杆124a,首先将座椅底部78a从其使用位置带到其收起位置。在前座椅脚单元80a的使用位置处,触发杆124a布置在前横向承载件72a的高度处。在前座椅脚单元80a的使用位置处,触发杆124a不会延伸超过前横向承载件72a。在前座椅脚单元80a的收起位置处,触发杆124a向上取向,远离安装平面。这里,在前座椅脚单元80a的收起位置处,触发杆124a延伸超过前横向承载件72a。由此,在前座椅脚单元80a的收起位置处,由于触发杆124a阻挡了路径,不能将座椅底部78a带到其使用位置处。由此,可有利地防止座椅12a的误安装。有利地,由于触发杆124,座椅12a在前座椅脚单元80a的收起位置处不可使用。这里,在两个位置处,触发杆124a可由工作人员抓握以在收起位置和使用位置之间调节前座椅脚单元80a。

座椅12a包括锁定机构108a。锁定机构108a配置成将前座椅脚单元80a固定在使用位置和收起位置。锁定机构108a包括弹簧加载的锁定销110a。锁定销110a可移动地支承在前座椅脚单元80a中。为此,锁定销110a轴向可位移地支承在前座椅脚单元80a的收纳孔中。这里,弹簧元件布置在座椅脚单元80a中,向锁定销110a施加闭合力,通过该闭合力锁定销110a被按压到闭合位置。锁定机构108a具有由基体84a实施的两个收纳孔112a,114a。收纳孔112a,114a布置在收纳区域98a中。收纳孔112a,114a体现为等同于锁定销110a。收纳孔112a,114a配置成为了锁定前座椅脚单元80a,使锁定销110a以形状配合方式布置在收纳孔112a,114a中。这里,收纳孔112a分配给前座椅脚单元80a的使用位置。当前座椅脚单元80a处于使用位置时,锁定销110a以形状配合方式布置在收纳孔112a中,由此将座椅脚单元80a锁定在使用位置。收纳孔114a分配给前座椅脚单元80a的收起位置。当前座椅脚单元80a处于收起位置时,锁定销110a以形状配合方式布置在收纳孔114a中,由此将座椅脚单元80a锁定在收起位置。为了在收起位置和使用位置之间调节座椅脚单元80a,使用者通过与弹簧元件的弹力相反地轴向牵拉锁定销110a使其从相应的收纳孔112a,114a中出来来促动锁定销110a。在调节到期望的位置后,锁定销110a由于弹簧元件的弹力自动地卡合在相应的收纳孔112a,114a中。

座椅12a的特征在于具有至少一个使用位置和收起位置。座椅12a具有第一使用位置,其实施为TTL位置。在TTL位置,靠背76a和座椅底部78a相对于彼此基本上垂直地取向。在TTL位置,靠背76a以竖直位置并大致垂直于机舱地板取向。座椅12a具有另外的使用位置,特别是舒适位置,在该舒适位置,靠背76a相对于座椅底部78a向后枢转。

座椅排16a,18a的两个座椅10a,12a可相对于彼此布置在不同的位置。座椅10a,12a具有至少一个使用位置和收起位置。座椅10a,12a具有实施为TTL位置的第一使用位置。在TTL位置处,座椅10a,12a的靠背36a,76a和座椅底部38a,78a分别相对于彼此垂直地取向。在TTL位置处,靠背36a,76a以竖直位置并大致垂直于机舱地板取向。座椅10a,12a具有另外的使用位置,特别是舒适位置,在该舒适位置处,靠背36a,76a相对于座椅底部38a,78a向后枢转。在座椅10a,12a两者的使用位置处,两个座椅10a,12a具有从前边缘到前边缘28英寸的距离。原则上,也可想到,座椅10a,12a具有本领域技术人员认为有利的不同距离,特别地,例如27英寸或29英寸。这里,座椅10a,12a两者锁定在其使用位置处。由此乘客可坐在座位排16a,18a两者的座椅10a,12a上。为了增加前座椅排16a的座椅10a的腿部活动空间,后座椅排18a的座椅12a可带入到收起位置。为此,首先,后座椅12a的安装模块68a,70a的前座椅脚单元80a从其使用位置枢转到其收起位置。为此,锁定销110a现在从相应的收纳孔112a中释放出来并且前座椅脚单元80a围绕枢转轴承96a的轴承螺栓100a枢转到收起位置。这里,在前座椅脚单元80a枢转时,安装单元66a至少部分地升高。前紧固元件92a沿着导轨22a,24a朝向后紧固元件94a位移,直到前座椅脚单元80a通过支撑元件106a抵靠后座椅脚单元82a,安装模块68a,70a通过前紧固元件92a连接至导轨22a,24a。随后,通过将前紧固元件44a,50a经由体现为行李挡杆的触发元件52a从其锁定位置带到其解锁位置,将前座椅排16a的座椅10a从其锁定位置带到位移位置。为此,触发元件52a借助锁定机构62a解锁并旋转。当座椅排16a的座椅10a处于其位移位置时,座椅10a在导轨22a,24a上朝向第二座椅排18a的座椅12a位移。这里,前座椅10a朝向后座椅12a移动一定距离使得座椅10a的安装模块28a,30a的后座椅脚单元42a布置成与座椅12a的安装模块68a,70a部分重叠。座椅10a的安装模块28a,30a延伸直到在后座椅12a的安装模块68a,70a的基体84a下方。这里,后紧固元件46a布置在安装单元26a的下方,特别地在前横向承载件32a的下方。座椅10a,12a各形成包络曲线126a,128a。这里,包络曲线126a,128a各形成围绕座椅10a,12a最大尺寸的假想矩形。在座椅10a,12a两者的使用位置,包络曲线126a,128a彼此隔开布置。在座椅12a的收起位置(其中前座椅10a已推向座椅12a(图2)),包络曲线126a,128a具有35%的重叠。当前座椅10a最大程度地向后推时,座椅10a通过触发元件52a和紧固元件44a,50a再次设置到锁定位置。然后,座椅排16a的前座椅10a返回至其使用位置并可由乘客使用。这里,由于其向后位移,座椅10a具有增加的腿部活动空间,特别地实现了座椅10a的舒适度增加。后座椅排18a的座椅12a处于收起位置并且不能被乘客使用。在收起位置,座椅12a的靠背76a具有与在使用位置时相同的位置。特别地,座椅12a的靠背76a在收起位置具有与在TTL位置时相同的取向。这里,座椅12a的靠背76a在收起位置布置在与在使用位置时相同的高度。在从使用位置调节到收起位置时,座椅12a的靠背76a不会相对于座椅12a的安装模块68a,70a位移。这里,后座椅12a的靠背76a在收起位置时处于竖直位置。这里,后座椅12a的靠背76a取向成与在使用位置时大致相同。座椅12a在靠背76a的后侧部上具有体现为桌子的实用元件130a。这里,实用元件130a在图中示于收起位置处。这里,体现为桌子的实用元件130a在座椅12a的收起位置处由坐在座椅12a后方的乘客使用。同样地,第二座椅12a的靠背76a在座椅12a的收起位置和使用位置都具有相同的高度。特别地,第二座椅12a的靠背76a在第二座椅12a的收起位置不具有比在使用位置时更高的高度。由此,这有利地符合机舱中的安全规定。

图8至11示出本发明另外两个实施例。以下的描述和附图基本上限于示范实施例之间的差异,其中关于命名相同的构件,特别是具有相同附图标记的构件,原则上也可参照其他示范实施例的附图和/或描述,特别是图1至图7。为了区分示范实施例,字母a附在图1至7中示范实施例的附图标记后面。在图8至11的示范实施例中,字母a由字母b和c代替。

图8和9示出根据本发明运输座椅系统的第二示范实施例。运输座椅系统实施为飞机座椅系统。运输座椅系统包括第一座椅10b。运输座椅系统还包括第二座椅12b。第一座椅10b实施为前座椅10b。第二座椅12b实施为后座椅12b。两个座椅10b,12b实施为座椅对14b。这里,座椅10b,12b各体现为座椅排16b,18b的一部分。这里,座椅排16b,18b分别包括彼此并排布置的三个座椅10b,12b。机舱具有平行装设在机舱的机舱地板中的两个紧固轨道20b。运输座椅系统包括第一导轨22b和第二导轨。座椅10b,12b通过导轨22b与机舱地板连结。第一座椅10b体现为前座椅。前座椅排16b的座椅10b体现为等同于第一实施例中的前座椅,因此在下面不再详细描述。

相对于第一示范实施例,座椅排18b的后座椅12b实施为不同的。第二座椅12b包括安装单元66b,座椅12b通过其进行安装。通过安装单元66b,第二座椅排18b的所有座椅12b安装在机舱地板上。安装单元66b包括第一安装模块68b和第二安装模块。第一安装模块68b连接至第一导轨22b。第二安装模块连接至第二导轨。第二座椅12b通过安装模块68b连接至与第一座椅10b通过其安装模块进行连结的相同的导轨22b。第一安装模块68b和第二安装模块形成为大致相同的。安装单元66b包括两个横向承载件72b,74b。横向承载件72b,74b彼此平行延伸。横向承载件72b,74b体现为承载管。

座椅12b的安装模块68b形成前座椅脚单元80b和后座椅脚单元82b。前座椅脚单元80b形成在前部区域中将座椅12b支撑在导轨22b上的前座椅脚。后座椅脚单元82b形成在后部区域中将座椅12b支撑在导轨22b上的后座椅脚。安装模块68b包括基体84b。基体84b形成横向承载件72b,74b之间的承载区域86b。后座椅脚单元82b刚性连接至基体84b。后座椅脚单元82b通过紧固元件94b牢固地连接至导轨22b。安装模块68b的前座椅脚单元80b相对于安装模块68b的基体84b可移动地支承。前座椅脚单元80b通过紧固元件92b连接至导轨22b。为了可移动地支承前座椅脚单元80b,安装模块68b包括线性轴承116b。通过线性轴承116b,前座椅脚单元80b可相对于基体84b沿位移轴线位移。基体84b形成线性轴承116b的一部分。基体84b形成导轨118b。导轨118b形成位移轴线,其平行于导轨22b延伸。线性轴承116b在座椅脚单元80b面向基体84b的上端形成引导元件,其以形状配合方式接合到线性轴承116b的导轨118b中。通过引导元件,座椅脚单元80b可沿着线性轴承116b的导轨118b平行位移。这样,前座椅脚单元80b可在其使用位置和其收起位置之间位移。如前述示范实施例,座椅排16b,18b的两个座椅10b,12b可相对于彼此布置在不同的位置。这里,进行的调节基本上等同于第一实施例中的调节,不同之处在于,安装模块68b的前座椅脚单元80b相对于基体84b平行位移,而不是枢转。座椅12b在靠背76b的后侧部包括体现为桌子的实用元件130b。这里,实用元件130b在图8和9中示于使用位置。这里,体现为桌子的实用元件130b在座椅12b的收起位置处由坐在座椅12b后方的乘客使用。

图10和11示出根据本发明运输座椅系统的第三实施例。运输座椅系统实施为飞机座椅系统。运输座椅系统具有两个导轨22c。运输座椅系统包括第一座椅10c。运输座椅系统还包括第二座椅12c。运输座椅系统包括第三座椅132c。第三座椅132c体现为第三座椅排134c的一部分。第三座椅132c布置在第二座椅12c的前方。与前两个示范实施例不同,第一座椅10c实施为后座椅10c,第二座椅12c体现为中间座椅12c并布置在后座椅10c的前方。后座椅10c借助触发元件可在锁定位置和位移位置之间调节。这以等同于第一示范实施例中前座椅的方式进行。座椅排134c的第三、最先座椅132c等同于后座椅10c进行实施。这里,第三、最先座椅132c可位移地布置在导轨22c上。原则上,还可想到,第三、最先座椅132c和后座椅10c两者牢固地布置在导轨22c上。第二座椅12c包括安装单元66c,座椅12c通过其进行安装。第二座椅排18c的所有座椅12c通过安装单元66c安装在机舱地板上。安装单元66c包括第一安装模块68c和第二安装模块。第一安装模块68c连接至第一导轨22c。第二安装模块连接至第二导轨。通过安装模块68c,第二座椅12c连接至与第一座椅10c和第三座椅132c通过其相应的安装模块连结的相同的导轨22c。第一安装模块68c和第二安装模块实施为基本上相同的。安装单元66c包括两个横向承载件72c,74c。横向承载件72c,74c彼此平行延伸。横向承载件72c,74c体现为承载管。

座椅12c的安装模块68c形成前座椅脚单元80c和后座椅脚单元82c。前座椅脚单元80c形成在前部区域中将座椅12c支撑在导轨22c上的前座椅脚。后座椅脚单元82c形成在后部区域中将座椅12c支撑在导轨22c上的后座椅脚。安装模块68c包括基体84c。基体84c形成横向承载件72c,74c之间的承载区域86c。与前述示范实施例不同,前座椅脚单元80c刚性连接至基体84c。前座椅脚单元80c通过紧固元件92c连接至导轨22c。紧固元件92c具有未详细示出的固定装置,紧固元件92c通过其可牢固地与导轨22c以位置固定的方式连结。紧固元件92c在锁定位置处牢固地连接至导轨22c并且在解锁位置处可在导轨22c上位移。安装模块68c的后座椅脚单元82c以相对于安装模块68c的基体84c可移动的方式支承。后座椅脚单元82c通过紧固元件94c连接至导轨22c。紧固元件94c具有未详细示出的固定装置,紧固元件94c可通过其与导轨22c以位置固定的方式连结。紧固元件94c在锁定位置处牢固连接至导轨22c并且在解锁位置处可在导轨22c上位移。为了可移动地支承后座椅脚单元82c,安装模块68c具有线性轴承116c。通过线性轴承116c,后座椅脚单元82c可沿着位移轴线相对于基体84c位移。这里,后座椅脚单元82c的位移等同于第二示范实施例中前座椅脚单元的位移进行。

座椅排16c,18c,134c的三个座椅10c,12c,132c可相对于彼此布置在不同的位置处。这里,与前述实施例相比,后座椅脚单元82c在使用位置和收起位置之间位移随后整个中间座椅12c在导轨22c上朝向前座椅132c位移。由此,向前位移的座椅12c位移到其收起位置,而座椅10c,132c保持在其使用位置。座椅排134c的第三、前座椅132c是不位移的。因此可想到,第三、前座椅132c刚性连接至导轨22c。这里,原则上,可想到,前座椅132c以本领域技术人员认为有利的不同方式实施并牢固地固定在插入到机舱地板中的紧固轨道中。原则上,还可想到,布置机舱的机舱壁以代替前座椅132c。在这种情况下,座椅12c可推向机舱壁至锁定位置。这里,后座椅10c也保持固定在其位置处。由此,后座椅10c和中间座椅12c之间的距离增大了,中间座椅12c现在处于其收起位置。这有利地增大了座椅排16c的座椅10c的腿部活动空间。第三、前座椅132c和后座椅10c之间的距离保持不变。

附图标记说明:

10 座椅

12 座椅

14 座椅对

16 座椅排

18 座椅排

20 紧固轨道

22 导轨

24 导轨

26 安装单元

28 安装模块

30 安装模块

32 横向承载件

34 横向承载件

36 靠背

38 座椅底部

40 前座椅脚单元

42 后座椅脚单元

44 紧固元件

46 紧固元件

48 锁定元件

50 紧固元件

52 触发元件

54 轴承收纳部

56 连结元件

58 形状配合元件

60 头部

62 锁定机构

64 形状配合元件

66 安装单元

68 安装模块

70 安装模块

72 横向承载件

74 横向承载件

76 靠背

78 座椅底部

80 前座椅脚单元

82 后座椅脚单元

84 基体

86 承载区域

88 轴承收纳部

90 轴承收纳部

92 紧固元件

94 紧固元件

96 枢转轴承

98 收纳区域

100 轴承螺栓

102 支撑区域

104 邻接表面

106 支撑元件

108 锁定机构

110 锁定销

112 收纳孔

114 收纳孔

116 线性轴承

118 导轨

120 覆盖元件

122 显示元件

124 触发杆

126 包络曲线

128 包络曲线

130 实用元件

132 座椅

134 座椅排

136 碰撞保护件

138 锁定螺栓

140 促动元件

142 解锁方向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