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人机模块式旋翼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05387阅读:230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人机模块式旋翼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领域,涉及无人机技术,尤其是一种无人机模块式旋翼。



背景技术:

无人驾驶飞机简称“无人机”,英文缩写为“UAV”,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飞行器。无人机实际上是无人驾驶飞行器的统称,从技术角度定义可以分为:无人直升机、无人固定翼机、无人多旋翼飞行器、无人飞艇、无人伞翼机这几大类。与载人飞机相比,它具有体积小、造价低、使用方便等优点。

无人机旋翼是无人机必备部件,无人机的飞行高度较低,材料为机械强度弱的轻质材料,飞行在低空环境时,容易触碰各种电线、树冠、高楼及地面各种障碍物,在使用过程中容易损坏,无人机机身通常需要安装检测、摄像等设备,机身下安装的起落架常常会阻挡拍摄视线。



技术实现要素:

为改进现有无人机旋翼容易碰撞损坏、机身安装起落架阻挡拍摄视线的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无人机模块式旋翼。

本实用新型所述无人机模块式旋翼,包括连接柱和发动机本体,所述连接柱和发动机本体通过连接臂连接,所述发动机本体成柱形,柱形顶部为旋翼叶片,发动机底座上固定有阻尼轴承,

所述阻尼轴承上安装有起降支架环,所述起降支架环下方固定有起降支架;所述阻尼轴承上还安装有挡环安装盘,所述挡环安装盘上向外延伸有弧形挡环,所述弧形挡环的圆心角在30-90度。

优选的,所述起降支架由一对对称设置的倾斜臂和连接在倾斜璧末端的起降板组成,所述倾斜臂与起降支架盘的连接处位于起降支架盘的边界。

优选的,所述弧形挡环的圆心角为60-90度,所述弧形挡环的弧形边界中点通过一个支架连接挡环安装盘。

优选的,所述弧形挡环为铝合金材料。

优选的,所述连接臂为空心,内部设置有连接发动机本体和无人机机身的信号线或电线。

采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无人机模块式旋翼,旋翼整体更换方便,并可以对无人机在飞行和起降过程中的旋翼和机身进行有效防护,通过阻尼轴承吸收碰撞力,避免直接撞击导致无人机机身的强烈震动引起飞行姿态失衡;通过在发动机身安装起降支架,简化了机身机构,从而为机身安装各种工作设备增加了空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无人机模块式旋翼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无人机模块式旋翼的另一视角示意图;图中附图标记名称为1-发动机本体,2-旋翼叶片,3-连接臂,4-机体连接部,5-起降支架,51-倾斜臂,52-起降板,6-弧形挡环,7-支架,8-连接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本无人机模块式旋翼,包括连接柱8和发动机本体1,所述连接柱和发动机本体通过连接臂3连接,所述发动机本体1成柱形,柱形顶部为旋翼叶片2,发动机底座上固定有阻尼轴承,

所述阻尼轴承上安装有起降支架环,所述起降支架环下方固定有起降支架5;所述阻尼轴承上还安装有挡环安装盘,所述挡环安装盘上向外延伸有弧形挡环6,所述弧形挡环的圆心角在30-90度。

使用时,通过连接柱与无人机机身上的机体连接部4固定连接,一般一个无人机至少安装三个所述旋翼,将旋翼固定在无人机身上,通过阻尼轴承设置,当弧形挡环撞击到障碍物时,可以通过阻尼轴承的部分旋转吸收部分撞击力,撞击力不会全部被传递到机身,避免机身失衡造成无人机失控,起降支架也设置在发动机本体下方的阻尼轴承上,也可以吸收无人机在起飞降落时可能被地面障碍物撞击造成的横向推力;将起降支架设置在发动机本体,使得无人机机身无须设置起落架,无人机机身上安装的摄像头等设备视线更加开阔,安装也更方便。

弧形挡环的圆心角不宜太大,否则容易在安装多个旋翼时相互触碰并增加飞行重量,但也不能太小以免遮挡方向不足,一般为30-90度范围内,当圆心角大于60度时,最好设置一个支架7连接挡环安装盘,对弧形边界的中点进行支撑加强;弧形挡环一般为具有机械强度又轻的铝合金材料。

图1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起降支架由一对对称设置的倾斜臂51和连接在倾斜璧末端的起降板52组成,所述倾斜臂与起降支架盘的连接处位于起降支架盘的边界,这种起降支架结构简单,支撑强度大。

连接臂可以是空心,在连接臂内部设置连接发动机本体和无人机机身的信号线或电线等,通过机身设置的控制设备和电源为发动机提供能源和控制信号。

采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无人机模块式旋翼,旋翼整体更换方便,并可以对无人机在飞行和起降过程中的旋翼和机身进行有效防护,通过阻尼轴承吸收碰撞力,避免直接撞击导致无人机机身的强烈震动引起飞行姿态失衡;通过在发动机身安装起降支架,简化了机身机构,从而为机身安装各种工作设备增加了空间。

前文所述的为本实用新型的各个优选实施例,各个优选实施例中的优选实施方式如果不是明显自相矛盾或以某一优选实施方式为前提,各个优选实施方式都可以任意叠加组合使用,所述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具体参数仅是为了清楚表述实用新型人的实用新型验证过程,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仍然以其权利要求书为准,凡是运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结构变化,同理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