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81241发布日期:2019-02-15 22:10阅读:657来源:国知局
无人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飞行器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无人机。



背景技术:

无人驾驶飞机简称“无人机”,英文缩写为“uav”,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飞机,或者由车载计算机完全地或间歇地自主地操作。

传统无人机结构参见图1,其结构包括机体1,机体1上安装有多个机臂2,多个机臂2以机体1中部为中心呈圆周阵列,机臂2一端连接在机体1上,且另一端延伸至机体1之外,机臂2背离机体1的端部设置有电机、机翼3,电机驱动机翼3进行旋转;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电机带动机翼3旋转,机翼3搅动空气,气流朝向流动,整个无人机便可向上悬浮。

操作人员通常会手持遥控器,来无线操控无人机;受到操作人员实际操作熟练因素的影响,一旦未控制好整个无人机的平衡性,受到无人机的特殊构造影响,尤其是机臂2上的机翼3位于机臂2的端部,机翼3位置最为脆弱,一旦触地坠机,机翼3非常容易摔断。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无人机,其能大幅度减少坠机时对机翼的损伤度。

本发明的上述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无人机,包括机体、多个机臂,多个机臂均匀分布于机体四周,所述机臂背离机体的端部设有机翼,所述机臂一端通过铰接轴铰接于机体,所述铰接轴上设有扭簧,所述扭簧用于驱动机臂往机体一侧翻转且使机翼贴近于机体外侧;

还包括安装于机翼上的伸缩动力组件,所述机体外侧壁上设有限位孔,所述伸缩动力组件的伸缩头能插入到限位孔且使机臂保持伸展状态;

所述伸缩动力组件可受遥控器控制而发生伸缩动作。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正常使用过程中,伸缩动力组件的伸缩头会插入到限位孔当中,多个机臂会处于伸展状态,机翼旋转,无人机便可进行飞行;当处于非正常状态时,即无论是新手操作该无人机还是空气中出现紊流,导致无人机出现坠机风险,操作人员只需通过遥控器控制伸缩动力组件,伸缩动力组件的伸缩头从限位孔中拔出,扭簧的扭力驱使机臂往机体一侧翻转,机翼便可贴近于机体外侧,此时,即使整个无人机坠落,并与地面相接触,机翼也不会与地面发生撞击,最大程度保护了最脆弱的机翼部位,使整个无人机的坠落损伤度降到最低。

优选的,所述机体上设有与机翼对应的贯穿孔,机臂发生折叠后,机翼对应进入于贯穿孔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方面,当机臂发生折叠之后,机翼会位于贯穿孔内,机体能最大程度包裹住机翼,机翼的保护效果得到进一步提升;另一方面,当机臂展开时,整个无人机横向面积较大,而在一定的工作环境下,需要更小横向面积的无人机,此时机臂翻折,机翼由之前朝上设置,改为朝下设置,只需使机翼反向旋转,机翼所产生的风力便会沿着贯穿孔朝下,机翼处于折叠状态下的无人机便可起飞,无人机整体横向面积大幅度减少。

优选的,所述机体上设有若干缓冲部件,所述缓冲部件包括气体发生器、缓冲气囊,所述气体发生器对接于缓冲气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出现坠机风险时,启动气体发生器,气体发生其会对缓冲气囊进行充气,缓冲气囊位于机体上,坠机时,缓冲气囊最大程度减少无人机所受到的撞击损伤。

优选的,若干所述缓冲组件分布于机体的每个侧壁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无论机体哪个侧壁与地面接触,缓冲组件均能给予缓冲支持,整个机体的抗撞击能力进一步提升。

优选的,机体的每个侧壁上均设有若干缓冲槽,所述缓冲槽内对应安装有所述缓冲气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缓冲气囊内充气时,缓冲气囊能从缓冲槽中涨出,起到弹性缓冲效果;当不需要使用缓冲气囊时,只需将缓冲气囊放气,缓冲气囊便可收纳至缓冲槽当中,不影响正常无人机飞行。

优选的,所述缓冲部件还包括缓冲板,所述缓冲气囊一端连接于缓冲槽内,且另一端连接所述缓冲板,所述缓冲板可定位于缓冲槽槽口位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缓冲气囊位于缓冲槽内时,缓冲板会定位于缓冲槽槽口处,减少缓冲气囊意外掉出缓冲槽的几率。

优选的,所述机体上设有触发开关,所述触发开关电连接于气体发生器,机臂受扭簧驱动折叠后可挤压触发开关的触点,气体发生器工作。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出现坠机风险时,机臂受扭簧驱动会发生折叠,机臂折叠过程中,会挤压触发开关的触点,气体发生器会同时工作,缓冲气囊便会直接胀大;动作连贯性较强,无人机的整体安全性能更高。

优选的,所述机体内设有滑移槽、触发槽,所述滑移槽一端贯穿于机体靠近机臂铰接点的一侧,所述滑移槽内滑移设置有保护杆,所述触发槽一端与滑移槽内部相通,且另一端与机体侧壁相通,所述触发槽内滑移设置有触发杆,所述保护杆端部设有第一斜导面,所述触发杆端部设有第二斜导面,第一斜导面与第二斜导面相抵,所述触发杆背离第二斜导面的端部突出于机体外侧壁,所述机臂能对触发杆端部产生挤压,并可驱使保护杆往机体外侧滑出;

所述滑移槽内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用于驱动保护杆往滑移槽内收缩。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正常使用状态时,弹簧的弹力驱使保护杆往滑移槽内进行收缩,保护杆端部位于机体内,并且触发杆的端部会突出于机体外侧;当机臂发生折叠时,机臂会对触发杆端部产生挤压力,触发杆上的第二斜导面会与第一斜导面产生挤压,保护杆克服弹簧弹力作用,保护杆的端部会伸出滑移槽的槽口之外,坠机时,保护杆能与地面发生第一时间接触,进而提升抗坠机效果。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机翼可折叠,减少坠机时,机翼所受的损伤度;

(2)机翼折叠之后,无人机的横向面积大幅度减少,机翼反向旋转,无人机便可起飞,适应不同工作环境需求;

(3)机翼折叠并与气体发生器连贯性动作,整体无人机的保护性动作更加迅速,保护能力更强。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无人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一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一的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结构示意图,用于重点展示无人机机臂展开的结构状态以及无人机机臂收纳的结构状态;

图4为实施例一的局部示意图,用于重点展示机体侧边的缓冲气囊安装位置;

图5为实施例一中缓冲槽与缓冲部件的整体结构状态;

图6为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体;2、机臂;3、机翼;4、铰接轴;5、扭簧;6、限位孔;7、伸缩动力组件;8、贯穿孔;9、缓冲部件;10、气体发生器;11、缓冲气囊;12、缓冲槽;13、缓冲板;14、触发开关;15、滑移槽;16、触发槽;17、保护杆;18、第一斜导面;19、触发杆;20、第二斜导面;21、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2-附图6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无人机,包括机体1、多个机臂2,本实施例当中,机臂2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机臂2均匀分布于机体1四周,机臂2背离机体1的端部设有机翼3,每个机翼3均由电机来进行驱动正反转。

机臂2一端通过铰接轴4铰接于机体1,铰接轴4上设有扭簧5,机体1上设有与机翼3对应的贯穿孔8,数量同样为四个,扭簧5用于驱动机臂2往机体1一侧翻转且使机翼3贴近于机体1外侧,机臂2发生折叠后,机翼3对应进入于贯穿孔8中。

在每个机翼3上均安装有伸缩动力组件7,伸缩动力组件7选用气缸,在机体1外侧壁上设有限位孔6,当机臂2处于展开状态时,伸缩动力组件7的伸缩头能插入到限位孔6,以保持该状态;伸缩动力组件7可受遥控器控制而发生对应的伸缩动作。

在机体1的每个侧壁上均设有若干缓冲槽12,每个缓冲槽12内均设有缓冲部件9,每个缓冲部件9包括气体发生器10、缓冲气囊11、缓冲板13,气体发生器10对接于缓冲气囊11。缓冲气囊11一端连接于缓冲槽12内,且另一端连接缓冲板13,缓冲板13可卡接定位于缓冲槽12槽口位置,当缓冲气囊11胀大后,缓冲板13能与缓冲槽12发生脱离。

另外,在机体1上设有触发开关14,触发开关14电连接于气体发生器10,机臂2受扭簧5驱动折叠后可挤压触发开关14的触点,气体发生器10工作。

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区别点在于,增加了以下技术方案,机体1内设有滑移槽15、触发槽16,滑移槽15一端贯穿于机体1靠近机臂2铰接点的一侧,滑移槽15内滑移设置有保护杆17,触发槽16一端与滑移槽15内部相通,且另一端与机体1侧壁相通,触发槽16内滑移设置有触发杆19,保护杆17端部设有第一斜导面18,触发杆19端部设有第二斜导面20,第一斜导面18与第二斜导面20相抵,触发杆19背离第二斜导面20的端部突出于机体1外侧壁,机臂2能对触发杆19端部产生挤压,并可驱使保护杆17往机体1外侧滑出;滑移槽15内设有弹簧21,弹簧21用于驱动保护杆17往滑移槽15内收缩。

本实施例一以及实施例二相结合的实施原理为:

正常飞行状态分为两种,第一种状态,所有的机臂2处于展开状态,伸缩动力组件7的伸缩端插入到限位孔6当中,机翼3正向旋转,整个无人机便可正常飞行;第二种状态可参见图3,伸缩动力组件7的伸缩端从限位孔6中抽出,扭簧5驱动所有机臂2向上翻折,机臂2贴近于机体1的上表面,机臂2端部的机翼3会对插入贯穿孔8中并朝下,此时可强制关闭气体发生器10,使机臂2反向旋转,整个无人机的横向体积较小,并能正常飞行。

出现坠机风险时,伸缩动力组件7的伸缩端从限位孔6中抽出,扭簧5驱动所有机臂2向上翻折,机臂2贴近于机体1的上表面,机臂2端部的机翼3会对插入贯穿孔8中并朝下,与此同时,机臂2会挤压触发开关14,气体发生器10会对缓冲气囊11进行充气,缓冲气囊11会将缓冲板13挤压出缓冲槽12,缓冲气囊11便会涨出机体1之外,起到缓冲效果;

另外,在机臂2发生翻折时,机臂2会挤压触发杆19端部,触发杆19上的第二斜导面20挤压第一斜导面18,保护杆17便会伸出机体1之外,以提供机体1坠机时的额外支撑。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发明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