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人机用电激发弹的投掷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11802发布日期:2019-07-19 22:21阅读:364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人机用电激发弹的投掷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人机用电激发弹的投掷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无人机的下方设置投放装置用以投放物品,比如可以用来向地面交通不便到达的地区空投物资,但是目前出现的投放装置一般只能用来空投一般性的物资,而且这种投放装置结构复杂,故障率比较高,在一些特殊领域,比如军事领域或者刑侦领域,需要使用无人机执行投弹任务。目前主要的无人机投掷装置采用的震爆弹触发方式为拉环式,其投射方式也使用的是舵机牵引实现拉环触发,在投放弹的时候需要先将引信拉开,接着投掷装置迅速打开,最后弹落下到指定地方,这种方式对投放装置的要求比较高,且控制方式与飞控分离,无法利用已有的飞控系统实现对投掷装置的远程智能控制。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无人机用电激发弹的投掷装置,包括盒体、减震弹片、用于给电激发弹提供触发电压的控制器、用于与无人机连接的飞行器连接卡环和用于挂载电激发弹的挂弹装置,所述控制器安装于所述盒体内,所述飞行器连接卡环通过所述减震弹片安装于所述盒体上部上,所述挂弹装置安装于所述盒体下部,所述挂弹装置内设置有电激发触点,所述控制器通过所述电激发触点电连接到电激发弹,所述控制器还电连接到无人机飞控系统。

进一步地,所述电激发触点为三个,分别为两个负极电激发触点和一个正极电激发触点,两个负极电激发触点短接,三个电激发触点均电连接到控制器上。

进一步地,所述挂弹装置具有用于与电激发弹螺纹连接的螺纹部。

进一步地,所述挂弹装置包括连接座和挂弹环,所述连接座安装于所述盒体的下部,所述挂弹环安装于所述连接座上,所述螺纹部位于所述挂弹环上,所述连接座朝向挂弹环的表面的中部位置还安装有缓冲弹片。

进一步地,所述减震弹片包括安装部,所述安装部两端均向上弯折形成Z型减震部,所述安装部通过螺栓固定安装于所述盒体上,所述飞行器连接卡环安设于所述Z型减震部上。

进一步地,所述减震弹片和飞行器连接卡环均为两个,其中一个飞行器连接卡环安装于两个减震弹片同一侧的两个Z型减震部上,另一个飞行器连接卡环安装于两个减震弹片另一侧的两个Z型减震部上。

进一步地,所述飞行器连接卡环包括支架和连接锁扣,所述支架安装于所述减震弹片的Z型减震部上,所述支架的两端均具有与所述连接锁扣连接的拼接部,所述连接锁扣的一端与所述拼接部的一端铰接,所述连接锁扣的另一端和所述拼接部的另一端螺栓连接,所述连接锁扣和所述拼接部构成环形的连接卡环。

进一步地,所述挂弹装置为四个,分别安装于所述盒体下部的四角。

进一步地,还包括可电连接至无人机的航空插头接口,所述航空插头接口设置于所述盒体的表面且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以往的无人机挂载投弹器通常使用的弹种触发方式为:手拉环式触发,无人机挂载端使用舵机和齿轮机构进行配合,拉动弹提拉环,在投放弹的时候需要先将引信拉开,接着投掷装置迅速打开,最后弹落下到指定地方,这种方式对投放装置的要求比较高,且投弹的安全性差,本实用新型选用电触发方式,增强了安全可靠性,对投放装置的要求低,简化了投放装置结构。

2.本实用新型的投掷装置,选用电触发方式,其控制系统可直接于与无人机的飞控系统连接,利用已有的飞控系统实现对投掷装置的远程智能控制。

3.使用减震弹片,避免了投弹冲击力与无人机直接接触,有效减小投弹时的冲击力对无人机飞行状态的影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人机用电激发弹的投掷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减震弹片及飞行器连接卡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盒体,2、减震弹片,3、飞行器连接卡环,4、挂弹装置,5、电激发弹,6、航空插头接口,21、安装部,22、Z型减震部,31、支架,32、连接锁扣,33、拼接部,41、连接座,41、挂弹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人机用电激发弹的投掷装置,包括盒体1、用于减小投射后坐力对无人机的影响的减震弹片2、用于给电激发弹5提供触发电压的控制器、用于与无人机连接的飞行器连接卡环3和用于挂载电激发弹5的挂弹装置4,所述控制器安装于所述盒体1内,所述减震弹片2安装于盒体1上部,所述飞行器连接卡环3安装于所述减震弹片2上,所述挂弹装置4安装于所述盒体1下部,所述挂弹装置4内设置有电激发触点,所述控制器通过所述电激发触点电连接到电激发弹5,所述控制器可以与无人机飞控系统电连接,将飞控系统的控制信号转换成电激发弹5的触发信号,并可以实现多种触发方式,包括禁止投弹、禁止重复触发、投弹保护等。

以往的无人机挂载投弹器通常使用的弹种触发方式为:手拉环式触发,无人机挂载端使用舵机和齿轮机构进行配合,拉动弹提拉环,在投放弹的时候需要先将引信拉开,接着投掷装置迅速打开,最后弹落下到指定地方,这种方式对投放装置的要求比较高,且投弹的安全性差,现在选用电触发方式,增强了安全可靠性,对投放装置的要求低,简化了投放装置结构,另外,本实用新型的投掷装置,选用电触发方式,其控制系统可直接于与无人机的飞控系统连接,利用已有的飞控系统实现对投掷装置的远程智能控制,使用减震弹片2,避免了投弹冲击力与无人机直接接触,有效减小投弹时的冲击力对无人机飞行状态的影响。

优选地,所述电激发触点为三个,分别为两个负极电激发触点和一个正极电激发触点,两个负极电激发触点短接,三个电激发触点均电连接到控制器上。

上述实施例中,由于多次使用后,电激发触点的负极过程中容易因磨损或老化等而出现问题,导致负极与电激发弹5接触不良,本实用新型设置两个负极电激发触点,将两个负极电激发触点短接,是两个负极电激发触点冗余工作,即使其中一个出现问题,另一个任然能正常工作,从而提高了投掷装置的可靠性。

优选地,所述挂弹装置4具有用于与电激发弹5螺纹连接的螺纹部。

优选地,所述挂弹装置4包括连接座41和挂弹环42,所述挂弹环42为环形,所述连接座41安装于所述盒体1的下部,所述挂弹环42安装于所述连接座41上,所述螺纹部位于所述挂弹环上,所述连接座41朝向挂弹环的表面的中部位置还安装有缓冲弹片。

上述实施例中,使用时,将电激发弹5旋进挂弹装置4中,使挂弹环42与电激发弹5螺纹连接,同时使电激发弹5壳体顶部的绝缘区域与连接座41内的缓冲弹片接触,从而使弹在投掷装置中不会出现晃动,增加了投弹的安全性。

优选地,所述减震弹片2包括安装部21,所述安装部21两端均向上弯折形成Z型减震部22,所述安装部21通过螺栓固定安装于所述盒体1上,所述飞行器连接卡环3安设于所述Z型减震部22上。

优选地,所述减震弹片2和飞行器连接卡环3均为两个,其中一个飞行器连接卡环3安装于两个减震弹片2同一侧的两个Z型减震部22上,另一个飞行器连接卡环3安装于两个减震弹片2另一侧的两个Z型减震部22上。

优选地,所述飞行器连接卡环3包括支架31和连接锁扣32,所述支架31安装于所述减震弹片2的Z型减震部22上,所述支架31的两端均所述支架的两端均具有与所述连接锁扣连接的拼接部33,所述连接锁扣32的一端与所述拼接部33一端铰接,所述连接锁扣32的另一端和所述拼接部33另一端螺栓连接,所述连接锁扣32和所述拼接部33构成环形的连接卡环。

使用时,将无人机挂载横杆紧固安装于连接卡环中,实现无人机与投掷装置的连接,所述减震弹片2包括安装部21;所述安装部21两端向上弯折形成Z型减震部22,其中一个飞行器连接卡环3安装于两个减震弹片2同一侧的两个Z型减震部22上,另一个飞行器连接卡环3安装于两个减震弹片2另一侧的两个Z型减震部22上,投弹时,反向冲击力使Z型减震部22上弹性变形,从而减小投弹时的冲击力对无人机飞行状态的影响,设置四个Z型减震部22,单个弹投射时,反向冲击力还会作用于其他三个Z型减震部22上,增加减震效果。

优选地,所述挂弹装置4为四个,分别安装于所述盒体1下部的四角,可以实现同时挂载4个电激发弹5。

优选地,还包括可电连接至无人机的航空插头接口6,所述航空插头接口6设置于所述盒体1的表面且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控制器通过航空插头接口6电连接到无人机飞控系统,所述航空插头脚针数为十针,其中电源脚针数有两个,信号脚针数为八个。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所涉请求保护的方案是在于各个硬件设备的选取和连接关系,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获知本申请硬件方案时,是可以毫无异议得到相应上位程序的,所以本申请请求保护方案中,并不涉及程序的改进。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